《非攻》教学方案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非攻》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和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非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非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文中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
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非攻》原文文本。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阅读和讨论问题。
写作和演讲的评价标准。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舒适,适合阅读和讨论。
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对非攻的概念和墨子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战争的关系。
4.2 阅读与理解分组阅读《非攻》原文,让学生自主理解和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检查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3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4.4 写作和表达学生进行口头演讲,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阅读问题,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逻辑清晰地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写作和表达: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理的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
5.2 评价方法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来进行评价。
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写作和表达: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一些与《非攻》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墨子著作、相关历史背景的书籍或者文章,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2)能够分析并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内涵;(2)学会如何针对具体问题,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和平、和谐的重要性;(2)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遵纪守法,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非攻》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2)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非攻》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并把握《非攻》中的道德观念;(2)如何将《非攻》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非攻》的背景及作者墨子;(2)引导学生关注《非攻》的核心观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非攻》,理解文章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非攻》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运用《非攻》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非攻》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非攻》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非攻》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正义行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非攻》的思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非正义行为案例,让学生运用《非攻》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非攻》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之一,提倡“非攻”原则,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非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墨子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和著作背景,了解墨子思想。
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非攻”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及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非攻”精神。
二、教学内容2.墨子思想的概述和“非攻”原则的阐述。
4.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落实“非攻”原则。
三、教学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加深对“非攻”原则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非攻”原则的应用是否符合墨子的思想。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围绕“非攻”原则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互相交流,探讨“非攻”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将《非攻》的主要内容和著作背景整理成简洁明了的PPT,备好案例材料。
2.导入:教师出示《非攻》封面,让学生了解书名、作者、出版年份,引起学生的兴趣。
6.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实地探访社区或者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学生感受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非攻”原则的实际运用,改变他们所能达到的一些微小但有意义的事情。
7.总结: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未来实践的热情。
五、教学评估3.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探究“非攻”原则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六、教学资源1.墨子《非攻》的书籍或电子版2.相关案例资料3.PPT制作工具4.互联网资源七、教学反思《非攻》是一本堪称经典的著作,通过对其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白“非攻”原则的深层次内涵,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攻”的意义,并通过实践行为来落实。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3)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倡导和谐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
2. 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非攻》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非攻》,引发对攻与非攻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阐述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进行课堂辩论。
6. 实际应用:(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分享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全班交流。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墨子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写作练习。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非攻》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非攻》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1.2 教学内容1. 《非攻》的背景介绍。
2. 《非攻》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过程。
3. 《非攻》的道德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非攻》的背景、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非攻》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非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非攻思想。
2.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非攻》的相关文本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非攻》的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1. 引入话题:通过引入墨子的生平和思想,引起学生对《非攻》的兴趣。
2. 展示问题:提问学生对非攻的理解,引导他们思考非攻的意义和价值。
3.2 讲解1. 讲解背景:介绍墨子的时代背景和《非攻》的写作背景。
2. 讲解观点:阐述《非攻》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讲解实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非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非攻思想。
3.3 讨论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非攻》的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2. 分享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非攻》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式1. 口头提问: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非攻》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作文写作:布置相关作文题目,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非攻思想的运用。
4.2 反馈与改进1. 及时反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指导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非攻思想。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资源5.1 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非攻》的相关阅读材料,丰富他们的知识。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非攻》全文。
(2)了解《非攻》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含义和价值。
(3)分析并掌握《非攻》中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地表达其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并背诵《非攻》。
(2)掌握《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3)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的古代礼仪、战争制度等背景知识的理解。
(2)对《非攻》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非攻》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非攻》的价值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2)分析《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2)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检验理解程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
2. 写一篇关于《非攻》的理解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非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非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
《非攻》教案

《非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非攻》的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3)能够运用《非攻》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内涵;(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运用《非攻》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3)认识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分析墨子的思想观点,把握其核心思想;(3)学会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2)对墨子思想观点的批判性分析;(3)将《非攻》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非攻》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体会《非攻》的道理;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非攻》中的角色,增强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非攻》,理解其主要内容,思考相关问题;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非攻》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4.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非攻》的道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攻》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2. 写一篇关于《非攻》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问题;4. 推荐一篇关于墨子思想的论文或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非攻》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关于“非攻”的思想。
文章通过举例、设喻、引经据典等方式,论述了攻战之害,提倡和平、仁爱、宽容的治国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非攻”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掌握孟子的“非攻”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平、仁爱、宽容的价值观,培养品德素养。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
2. 掌握孟子的“非攻”思想。
四、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战争观念的理解。
2.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及其《孟子》著作,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主题——非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非攻”思想。
4. 案例分析:教师举例分析古代战争观念,并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仁爱、宽容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要点,强调孟子的“非攻”思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和平、仁爱、宽容的文章。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子的“非攻”思想。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孟子的“非攻”思想解决问题。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攻》教学方案
Teaching plan of "non attack"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非攻》教学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翻译课文,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2)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加强诵读,整体感知,相互探究,把握主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
1、依据课文内容,掌握断句的技巧。
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解读墨子“非攻”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二、作家简况(学生结合资料介绍)
1.作家简况: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今存《墨子》一书,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思想核心:兼爱、非攻、尚贤
2、非攻:非,指责。
指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三、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给大家举个例子:(学生讨论如何给这个句子断句)
例句: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无米面也可青菜豆腐一碟足矣
读法一: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无米面也可青菜豆腐一碟足矣(粗茶淡饭)
读法二: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无米面也可青菜豆腐一碟足矣(套餐)
四、根据下列提示,初步给文章断句
1、课文列举了哪几类人?
2、作者对这些不义之人如何评价?作出如此评价的原因各是什么?
3、君子对这些不义之人的看法?
4、君子对攻国者的看法?
明确:
不义之人作者评价原因君子看法
入桃园窃桃李一人不义,非之,罚之以亏人自利也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攘人犬豕鸡豚者不义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杀不辜人,拖其衣裘,取戈剑者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攻国者(今至大为攻国)最不义亏人最多从而誉之
小结:断句需要注意的方面
(1)通读,凭语感断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2)抓词语.
① 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在句尾。
②对话、引文标志: 曰、言、云。
○3复音虚词:切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鼓、向使、纵使。
一般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
“于”“以”“而”等常在句中。
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在句首的词语:
人称代词:吾、余、予 , 尔、汝(女)、公、卿、君 , 彼、此
发语词:盖、夫(注意:是虚词还是实词)、若夫、且夫、殆
连词: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已而、而(注意:连接的是短语还是分句)、且(注意:是连词还是副词)是故、
副词:岂、岂非、得无(毋)、无(毋)乃、何其、岂独、唯
动词:曰、故曰、或曰、云、言。
常常出现在句末的词语有: 乎、者、也、矣、焉、哉、
耳(尔)、与(欤)、耶(邪)等等;
固定结构:⑴……者,…也(2)所以……者,……也。
⑶为……所…… ⑷何……之有?⑸孰与……?(与……孰……?)⑹无以……(有以……/何以……)⑺与其……孰若(不若)…… ⑻不亦……乎?⑼如……何?⑽得无……乎?
(3)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
句等
(4)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5)找出文段中的人名和其他指称人的名词,通过人名和人称代词读出文章的“故事”
五、学生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六、学生朗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
问题2:作者通过()和()的论证方法,谴责和反对(),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七、学生列举不义战争,并分析其危害。
【学生活动】学生罗列历史中的不义战争
教师总结: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争夺土地,真正受害的是两国人民。
1、我们赞扬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我们称其为和平的使者。
2、现实:例如,叙利亚、伊拉克等战争。
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我们真切地希望,“非攻”的思想主张能在天空上闪耀,让墨子的大爱陶冶和净化现代人的心灵。
3、树立和平意识,反对不义之战,反对侵略战争,更加热爱和平的世界,让和谐的春风吹遍全球。
八、课堂练习,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2分钟)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
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