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教案
《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
2. 积累文言词语。
3.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4. 感知人物形象,体会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2. 难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电影《墨攻》片段,让学生谈谈对墨子的了解,进而引出课题《公输》。
2. 新课呈现:
- 学生自主阅读《公输》,查字典,读准字音。
-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 学生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 学生分组讨论,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墨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体会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3. 课堂总结: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加以补充和完善。
4.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诵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积累文言词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非攻》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之一,提倡“非攻”原则,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非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墨子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和著作背景,了解墨子思想。
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非攻”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及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非攻”精神。
二、教学内容2.墨子思想的概述和“非攻”原则的阐述。
4.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落实“非攻”原则。
三、教学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加深对“非攻”原则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非攻”原则的应用是否符合墨子的思想。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围绕“非攻”原则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互相交流,探讨“非攻”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将《非攻》的主要内容和著作背景整理成简洁明了的PPT,备好案例材料。
2.导入:教师出示《非攻》封面,让学生了解书名、作者、出版年份,引起学生的兴趣。
6.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实地探访社区或者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学生感受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非攻”原则的实际运用,改变他们所能达到的一些微小但有意义的事情。
7.总结: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未来实践的热情。
五、教学评估3.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探究“非攻”原则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六、教学资源1.墨子《非攻》的书籍或电子版2.相关案例资料3.PPT制作工具4.互联网资源七、教学反思《非攻》是一本堪称经典的著作,通过对其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白“非攻”原则的深层次内涵,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攻”的意义,并通过实践行为来落实。
公输教案优秀4篇

公输教案优秀4篇《公输》教学设计篇一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学设计,本篇是墨子表达“非攻”主张的代表篇目。
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同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审美体验,并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把握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文化质素。
感悟内容1、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写了墨子、公输般、楚王三个人,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2、师:文中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因为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了攻城的先进武器(云梯之械),使宋国形势危急,墨子不辞劳苦,行十日十夜至于郢,目的是制止战争,推行“非攻”主张,那么楚王、公输盘会听从墨子的吗?快速默读全文,墨子是怎样制止公输盘,楚王攻宋的?(生读文回答后,明确,墨子阻楚攻宋分为三个步骤)品味人物师:墨子要达到阻楚攻宋的目的,他要先见楚王,还是先见公输盘更好呢?生讨论后明确:还是先见公输盘为好。
因为楚王赖以攻宋的基础是公输盘为他制造了“云梯”,如果公输盘放弃制造云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输盘会听墨子的吗?1、分角色读1~12段(一生读公输盘,一生读墨子,一生读旁白),品味人物内心。
要求揣摩心理,读准语气,出示多媒体读文的提示。
师:墨子第一个回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于是只好答应引墨子见楚王,结果又会怎样呢?2、齐读:一三~16段回答:墨子是用什么办法劝阻楚王的?他达到目的了吗?(明确:墨子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用楚宋两国物产比较,得出楚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3、师:楚王尽管无话可说,口说“善哉”,其实他内心未必肯放弃攻宋的打算。
品读“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句子,揣摩楚王内心世界,评价一下楚王。
出示多媒体,展示内容。
4、自读一qi~尾段师:尽管公输盘和楚王把攻宋的责任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但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在实力的对抗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这条心。
《非攻》教案5

《非攻》教案5二、非攻重点、难点1.讲授选文。
2.引导学生理解墨子之所以非攻的根据何在。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自译全文合作探究:1、阅读全文,墨子为什么说:天下之君子不辨“义与不义”?对于偷人家的桃子李子、偷人家的鸡狗猪、偷人家的牛马、杀死人家夺取人家的衣物等行为,天下君子都因为这些行为给人造成了损害,而肯定其不义和罪过。
然而攻打别人的国家给人造成的损害最多,因此也是最大的不义,天下之君子却不知道予以指责,反而跟着加以赞誉。
如此自相矛盾,怎能说是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呢?2、墨子在论证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说理?结合文本赏析。
层层逼近的论证思路和类比的方法。
其层层进逼的写法,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妙。
3、你怎么看待墨子的“非攻”思想?参考:评非攻之说墨子以“非攻”为教义之一种,其义从兼爱直接演出。
其时军国主义渐昌,说者或以为国际道德与个人道德不同,为国家利益起见,用任何恶辣手段皆无所不可。
墨子根本反对此说,其言曰:“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非攻上》)此论真足为近代偏狭的爱国主义当头一棒,其用严密论理层层剖释,益足以证明此种“畸形爱国论”为非理性的产物也。
附录:选文解读本文第一段由小的不义,一层层说到大的不义。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进入人家的园子去偷桃子或李子,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听说的事情。
人们指责这个小偷,执政者抓到这个小偷就要惩罚他,因为他的行为损人利己。
对作者这一认识,人们是不会有疑问的。
由这样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认识开始,进一步展开论说,就会比较轻松了。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这里进了一层。
比起偷桃子李子来,偷鸡狗猪对人家造成的损害无疑是更大的,所以他的不仁不义就超过了偷桃子和李子,他的罪过也就更重了(这里“不仁”与“不义”一致,墨子常混用“仁”“义”二者)。
墨子《非攻(节选)》教案研究

墨子《非攻(节选)》教案研究简介:墨子《非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所著的一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本文将对该篇文章进行教案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文献。
第一部分:引言在介绍墨子《非攻》这篇文章之前,首先对墨子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墨子,古代中国哲学家,提出了以“非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的非攻思想主张以和平、爱和亲善来解决冲突,强调将个人利益置于整体利益之上。
而《非攻》这篇文章正是墨子非攻思想的重要表述之一。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和方法2.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墨子《非攻》这篇文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及其核心要点;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论证线索和方法;3)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加深对古代文献的理解。
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组合作,讨论和分析文章内容;3)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论证思路;4)开展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文章导读:简要介绍墨子和非攻思想的背景;2)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分析;3)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释;4)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
3.2 教学步骤(教师通过PPT展示墨子的肖像和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墨子的兴趣)1)引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你对于解决冲突有何看法?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代替暴力?”2)初步阅读:学生阅读墨子《非攻》的节选,了解整体内容。
3)文章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
4)重点词汇和句式解释:教师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和使用的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论证思路。
5)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就墨子的非攻思想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非攻》教案

《非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非攻》的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3)能够运用《非攻》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内涵;(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运用《非攻》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3)认识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分析墨子的思想观点,把握其核心思想;(3)学会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2)对墨子思想观点的批判性分析;(3)将《非攻》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非攻》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体会《非攻》的道理;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非攻》中的角色,增强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非攻》,理解其主要内容,思考相关问题;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非攻》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4.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非攻》的道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攻》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2. 写一篇关于《非攻》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问题;4. 推荐一篇关于墨子思想的论文或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说明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省市第二中学舍惠莲744000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断句能力,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无情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墨子、句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说的讲学辞和语录,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2、解题及背景介绍非:非难,责怪;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
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兴史事说明好战必亡。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舍惠莲744000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张;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小说,逻辑性弱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秉持正义,爱好和平,缔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自学重点实词、虚词和特定句式,提升断句能力,认知文中阐释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无情的战争给人类增添了非常大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存有一个人站出主张“非命”、“非攻”,期望人们协作和睦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自学Lizier《墨子》的文章――《非攻》。
二、作者及作品了解墨子、句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篇,其中存有墨子自作的,存有弟子所说的讲学言和语录,也存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今存有《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非命》、《非攻》、《节用》、《尧舜》、《天志》、《清鬼》、《非乐》、《非命》等篇,都就是其弟子或再录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就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2、解题及背景介绍非:非难,责怪;非攻:抨击攻取别国的侵略战争;“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道过“春秋并无义战”(《孟子尽心下》)至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者的国家展开无休止的并购战争,大量血腥敌国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非攻》学习目标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
2、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一、墨子及墨家学派墨子(公元前468—前376),名翟(dí),战国时期鲁国人。
《后汉书·张衡传》说他“当子思之时,出孔子后。
”通过《墨子》和先秦一些典籍,我们知道他平日言谈不离耕织、百工之事,会造大车和守城器械,并收徒弟讲学,外出游历时载书甚多。
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却被楚国贵族称为“贱人”。
他大概是手工业出身的“士”。
墨子为了止楚攻宋,自鲁至楚,“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吕氏春秋》)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北之齐,西使魏,屡游楚,是一位有着广泛社会交游、热心公益事业的学者。
墨子的学术理论保存在《墨子》一书中,它不是墨翟个人的作品,而是墨家学派的总集。
《汉书·艺文志》称《墨子》有71篇,今本《墨子》存53篇。
可分为5类:1.墨子的言行录:《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
2.弟子发挥墨子思想的杂论:《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非儒》。
3. 《墨子》中有六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与其他各篇性质不同,特别有逻辑学的价值。
《经上》、《经下》都是逻辑、道德、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
《经说上》、《经说下》是对前两篇中定义的解释。
《大取》、《小取》讨论了若干逻辑问题。
所有这六篇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通过逻辑方式,树立墨家的观点,反驳名家的辩论。
这六篇合在一起,通常叫做“墨经。
4.讨论守城工具和技术问题的,可能是墨家关于这方面知识的汇集。
以上四组并不能反映《墨子》哲理散文的主要风貌,通常所说的《墨子十论》包括《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是墨子讲学的记录,为墨子弟子所记。
因为三派弟子各有所记,合而成书,故每篇分上、中、下,文字大同小异。
《十论》原存30篇,今存23篇。
它们体现了墨子学说的主要内容和说理艺术的主要特点。
墨子在政治方面,有十大主张,也称十大理论,简称“十论”,也叫“五语十论”。
这十论是墨家的十大纲领。
更为可贵的是,十论是一个完整而周密的体系,是墨子生前亲自概况的。
这也是墨子高于先秦其他诸子的地方。
墨子在《鲁问》篇中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论,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十论”是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而且它有一个特点,即将“十论”的任何一论作为中心或起点都可以,这似乎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回文诗。
虽然墨子思想牵涉到方方面面,但归结到一点,是围绕“十论”这个核心和总纲展开的。
从总体上看,墨子的思想体系是政治的,而非学术的。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
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厘、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
《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
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
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
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
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
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jù钢铁)子”。
“钜子”死则另传他人。
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
《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
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
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子,于是卢文弨、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
清末孙诒让《墨子闲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淮南子·要略》:“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可见墨子是通过对儒家学说的批判、改造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墨子“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吕氏春秋·当染》)形成了与儒家对立的墨家学派,影响很大。
世称“显学”。
二、墨子的思想: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
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
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
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
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
三、《墨子》的文学价值《墨子》十论虽是墨子讲学的记录,具有记言性质,但每篇有明确的论题,充实的内容和清晰的层次。
是中国论辩文的雏形。
作为论辩文的初始形态,《墨子》十论还没有发展到基本上运用逻辑推理或抽象思辨的阶段,它采用类比推理和生活事实的简括叙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明确、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
1、墨子在讲学中自觉运用察类明故的逻辑方法。
墨子所说的“类”是指一般的概念,从众多的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共同的本质。
所谓“故”就是原因,“察类”就是在论辩中遵守一般制约个别的逻辑法则;“明故”就是考察因果关系。
以《非攻上》为例。
《非攻》的主旨是论证诸侯发动战争有大不义的罪行,在论证时,墨子首先从窃人桃李、攘人鸡豚、取人牛马等不义行为抽取出共同的本质——亏人以自利,得出“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重”的认识,这叫“取类”。
然后指出诸侯发动战争、杀人攻国,属于“亏人以自利”一类,并且甚于窃人桃李、攘人鸡豚、取人牛马,是大不义的罪行,这叫察类。
接着进一步推论,就杀人多少作比较,“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这又是取类。
诸侯发动战争,杀人不止千百,其罪恶之深重,是不言自明的。
2、为了增加论辩过程中事实的说服力量,墨子进行了大量的生活现实和历史事实的简括叙写。
《非攻》为了说明发动战争将遗害自身,重点叙写春秋末年的吴、晋两国的历史事件:吴王阖庐发动战争,打败楚国,朝宋与鲁,后被越王勾践所灭;晋国智伯发动战争,攻打中行氏、范氏,最后导致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智伯。
具体的历史事实证明,发动战争必定是玩火自焚。
事实的叙写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量。
3、墨子提倡质朴和实用,对一切语言文字的表达,强调有切实的内容,以道理说服人,反对无益于实用的修饰与文采。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墨子》意显豁而语质。
”即语言质朴,不求华美,不事雕琢。
前者是表达的特点,后者概括了《墨子》的文风。
墨子讲学立言是为了“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恐其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因此他推论事理,尚简洁而不缭绕,叙写生活现象,尚质实而不夸饰,多用对比而不事渲染。
文风的质朴说明墨子对自己理论力量的自信。
《墨子》是战国显学墨家学派的论文集,未必尽是墨子自著。
四、墨家的社会背景在周代、天子、诸侯、封建主都有他们的军事专家。
当时军队的骨干,由世袭的武士组成。
随着周代后期封建制度的解体,这些武士专家丧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谁雇佣他们就为谁服务,以此为生。
这种人被称为“游侠”,《史记》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
这些都是他们的职业道德。
大部分的墨学就是这种道德的发挥。
在中国历史上,儒和侠都源出于依附贵族“家”的专家,他们本身都是上层阶级的分子。
到了后来,儒仍然大都出身于上层或中层阶级;而侠则不然,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层阶级。
在古代,礼乐之类的社会活动完全限于贵族;所以从平民的观点看来。
礼乐之类都是奢侈品,毫无实用价值。
墨子和墨家,正是从这个观点,来批判传统制度及其辩护者孔子和儒家。
这种批判,加上对他们本阶级的职业道德的发挥和辩护,就构成墨家哲学的核心。
课文讲解今有一人,入人园圃②,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③,上为政者④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⑤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⑥,其不义⑦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⑧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⑨亏人愈多,其不仁兹⑩甚,罪益厚⑾。
至入人栏厩⑿,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⒀人也,扡⒁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⒂,天下⒃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⒅知非,从而誉之⒆,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⒇,杀十人,十重21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22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23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24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25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26,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27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8 。
注释:①选自《墨子·非攻上》。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战国时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