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优秀教案(优选.)

合集下载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2)能够分析并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内涵;(2)学会如何针对具体问题,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和平、和谐的重要性;(2)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遵纪守法,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非攻》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2)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非攻》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并把握《非攻》中的道德观念;(2)如何将《非攻》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非攻》的背景及作者墨子;(2)引导学生关注《非攻》的核心观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非攻》,理解文章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非攻》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运用《非攻》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非攻》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非攻》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非攻》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正义行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非攻》的思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非正义行为案例,让学生运用《非攻》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非攻》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非攻》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墨子的生平和《非攻》的背景。

分析《非攻》的主要论点,如反对攻战、兼爱非攻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非攻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和应用非攻思想。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非攻》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和分享非攻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引出《非攻》的思想,激发学生对非攻的兴趣。

3.2 文本解读分组阅读《非攻》文本,让学生理解其主要观点。

引导学生分析墨子的论证方法,如比喻、举例等。

3.3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非攻思想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非攻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式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报告。

4.2 反馈方式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课后反馈: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和学生一对一交流,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非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如和平抗议、外交谈判等。

探讨非攻思想与其他伦理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5.2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墨子》的其他篇章或其他哲学家的思想。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或辩论赛,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辩证能力。

第六章:教学实践与反思6.1 教学实践实施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和活动。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3)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倡导和谐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

2. 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非攻》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非攻》,引发对攻与非攻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阐述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进行课堂辩论。

6. 实际应用:(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分享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全班交流。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墨子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写作练习。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非攻》全文。

(2)了解《非攻》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含义和价值。

(3)分析并掌握《非攻》中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地表达其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并背诵《非攻》。

(2)掌握《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3)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的古代礼仪、战争制度等背景知识的理解。

(2)对《非攻》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非攻》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非攻》的价值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2)分析《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2)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检验理解程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

2. 写一篇关于《非攻》的理解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非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非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

学生要学会给文言文断句——《非攻》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苏教版必修三中“寻觅文言津梁”专题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和之前所学的文章是不一样的,文章没有断句,更没有标点。

古文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

所以学生要借助工具书加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断句及翻译等具有文言学习特点的学习活动中融会贯通地理解浅显的文言文。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断句能力,再此基础上理解“非攻”的意义。

【教学过程】1.出示文本,导入课文(ppt2)(文章没有标点,没有断句)导入:文言文断句习惯上称句读,传统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识字、断句。

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的内容,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再次基础上理解“非攻”的意义。

(ppt3出示目标)板书:习六书,明句读2、初步感受,循序渐进(ppt4)○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这两个选段也是被收入在“寻觅文言津梁”这一专题中经典的文章,是学生刚刚学过的,比较熟悉,比较容易接受,所选段落老师已将断句时候需要注意的名词、代词、虚词等一些标志性的词拿着重号画出,学生在感受这两个段落时应对这些词多加注意,为给《非攻》这篇文章断句和总结断句规律做准备。

3、反复朗读,试的断句(ppt5)(自由反复朗读,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断句,并有疑惑的地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阶段)自主:找一个学生在白板上断句,其它学生在课本上断句,目的是了解学生断句的水平,为下一步指导学生断句做准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2课《非攻》优秀教案(1课时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2课《非攻》优秀教案(1课时4页)

《墨子·非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墨子及墨家的一些思想;2、扫清文中相关字词的读音障碍;3、积累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等),能用白话文翻译文句;4、理解文章层层铺垫、类比论证的说理技巧;5、结合现实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设疑探究引导梳理讲练结合(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崇尚和平,珍爱生命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战争观。

二、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理解文章层层铺垫、类比论证的说理技巧;3、结合现实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人类有史以来,战争连年不断。

一部人类史,也是一部人类自相残杀的战争史。

真可谓:生灵涂炭,八荒处处皆孤冢;白骨横野,九州座座是空城。

哪怕是到了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唯一的星球仍硝烟不断。

(PPT图片展示)当然,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和平的呼声。

早在2400多年以前的中国,就有一个思想家,就反对不义之战,提出了“非攻”的主张,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非攻》。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确一下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看看学习目标是什么。

(用PPT出示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墨子及墨家的一些思想;2、扫清文中相关字词的读音障碍;3、积累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等),能用白话文翻译文句;4、理解文章层层铺垫、类比论证的说理技巧;5、结合现实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情感目标崇尚和平,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战争观。

三、墨子档案,了解墨子及墨子一些思想。

方法步骤:先叫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PPT出示:四、检查预习扫清字词梳理文意。

(完成学习目标2和3)方法步骤:1、扫清文中相关字词的读音障碍(完成预习检测题);2、扫清文中实词、虚词、通假、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并翻译文句,理清文意(完成预习检测题)。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非攻》全文。

(2)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其思想,理解《非攻》的主旨。

(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辩证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和平、正义的思想观念,反对侵略战争。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非攻》的主要内容及其论证方法。

2. 墨子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古代词汇的解释与理解。

2. 文中复杂论证逻辑的梳理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非攻》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非攻》,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及其思想。

(2)提问:《非攻》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遇到的困难。

3. 讲解课文(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考。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2)小组分享:将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非攻》的思想。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攻》的思想价值。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非攻》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了解他们对《非攻》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1. 教师自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八、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对教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2课《非攻》优秀教学设计(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2课《非攻》优秀教学设计(4页)

<<非攻>>教学设计王智斌学习目标1、通过与儒家对比,进一步了解墨子及墨家思想。

2、朗读课文,弄清文意,掌握重要的实词和特殊句式。

(重点)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层层推进,类比说理的技巧,提高自己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难点重点)4、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过程:目标一通过儒墨两家思想的对比,加深对墨子思想的了解。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

(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

)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

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富县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富县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节葬:反对厚葬,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

(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节用: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

(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的。

)非命:认为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

(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反对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服丧守孝的期限。

兄弟死了,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教学过程:目标二学生结合注解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字词句式须得掌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指名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重点突出)1、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译文:他们确实不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所以写下他们赞同攻打别国的话来留传给后世;如果他们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那如何解释他们写下这些不义来留传给后代呢?2、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译文:这能说天下的君子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3、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因此知道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和“不义”的问题上是混乱的。

教学过程三:目标三——学生小结课文,完成结构框架图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总结文章结构,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word. 1 / 8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非攻》教学设计

课 题 非攻 课 型 文言文新授课 课 时 一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主张。 2.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3.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能力点 学习体会墨子层层进逼说理和类比说理的方法。

教育点 理解“非攻”思想,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重难点 掌握给文言文加标点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 精品word.

2 / 8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1.导入新课(PPT)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2. 作者及其思想(PPT) 墨子生平: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墨翟,宋之大夫(今商丘人)。墨子是当时的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代言人,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提出认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3.析题: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侵略别国的战争。 二、初读课文,尝试断句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小试牛刀 用“/”断句,限13处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 精品word.

3 / 8 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举一反三 回忆所学过的古文,总结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找虚词,定句读。 古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或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例如:①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②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③ 盖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而“以、于、为、而、则、苟”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3)据排偶,定句读 。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小试牛刀:根据例句给下文断句(用“/”断句,限7处) 例句: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精品word. 4 / 8 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4)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相如奉璧见秦王,秦王大喜”

(5)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请为文本剩余部分断句,用“/”断句,限16处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4.学生自读,完整断句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精品word. 5 / 8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通假字: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通“滋”,更加。 词类活用: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非难,责怪。 特殊句式: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后省略了“于”。 从而誉之,谓之义。省略句,“谓之”后省略了“为”字。 四、三读课文,研习文本 1.阅读课文,思考:题目是“非攻”,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文中列举了那些行为?(分组讨论)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攘人犬豕鸡豚。 入人栏厩,取人牛马。 杀不辜人。 攻国。大不义。(论点)

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 (1)窃人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 精品word. 6 / 8 (2)攘人犬豕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3)取人马牛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轻(程度)重 (4)杀不辜人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攻国 最不义 亏人最多

2.从中可看出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 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文章的主旨表现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层层铺垫。先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越来越严重,不义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

3.学生讨论“非攻”能否改为“非战”? 不能,墨子反对的是非正义的进攻性战争,并不反对一切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却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因此也不是正义战争。墨子反对的是这种战争。而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进攻宋国,而且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课文小结: 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五、拓展训练 1.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精品word. 7 / 8 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 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 随之遂得道

管 仲 隰(xí)朋 从 于 桓 公 而 伐 孤 竹 /春 往 冬 反/ 迷 惑 失 道 /管 仲 曰 /老 马 之 智 可 用 也 /乃 放 老 马 而 随 之 /遂 得 道

作业布置 完成《自主学习丛书》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