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绩效管理量化考核法

部门绩效管理量化考核法
部门绩效管理量化考核法

部门绩效管理量化考核法

1:1个原则: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是目标设置的最根本原则,也是检查目标的原则。SMART是由五个英文字母的缩写构成,S:(Specific)明确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chievable)、

可达到的;R:(Relevant)关联的;T:(TimeBound)、有时间表的。当目标设置后,就

要用SMART来检查一下,看是否是真正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不能是抽象的、笼统模糊的,而要明确清晰,让所有的人看到此目标都

会有同一认识、得出同样的结论。要达到目标明确可以用5W2H来对照检查: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何时完成);WHO(谁负责);WHERE(在哪里做);HOW(如

何做);HOWMUCH、(做多少)。当然,检查时5W2H并不是全用上,但目标至少要符合其

中的一条。

可衡量的:指标尽可能量化,对于比较难以量化的指标也要尽可能通过量化或转化,

变得可以衡量,前面所讲的四个标尺、三个步骤、两个答案是实现目标转化的有效方法。

目标确定后,需要检查看看,能否明显的区分出高低优劣来。

可达到的:是指目标在员工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跳一跳够得着”,不可过

高或过低。过高就会给员工造成挫折感,感觉高不可攀,过低员工就会感觉不到成就感。

目标要依照人员自身能力、内外部资源、市场情况进行设计,不能盲目拍脑袋定目标。如

管理薄弱企业,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人均劳效就不现实。

相互关连的:目标必须是关联的,相互之间不冲突打架的。这包括公司、部门、个人

目标相关联;左右横向部门相关联。如财务部门压缩帐期,就可能影响销售部门的大客户

关系。强调创新,就不能把人员失误次数作为考核指标,这会导致人员止步不前。因此,

采取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的方法设计职能部门目标。这样目标才更加符合企业

总目标,也能更好的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

有时限的:目标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不能遥遥无期、拖延时日,这样才能增加人

员完成目标的紧迫感。如“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办公设备出现故

障必须在X小时内予以排除”等。

因此,通过4321法设定职能部门目标,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做到量化和可衡量,这样,困扰绩效管理的大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绩效管理就会真正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利器,

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2、2个答案:结果和行动

结果:实现这样的目标,最终期望的结果会是什么?

行动:完成这样的结果,需要采取哪些行动才能行?

企业职能部门人员,往往承担了很多比较含混的、又往往是老总们希望大力加强的目标,如以人为本、创新求实、加大管理力度等等,这些目标由于没有清晰的表述,往往会

使人员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对这样的指标,直接量化也存在一定难度,如果采取以

上两个答案来分析,结果就比较清晰了。当然,针对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只分析结果,或

者只分析行动的方式,寻求答案,或者两者一起分析,这主要是看企业的导向,是重行为

还是重结果,还是两者并重。

例:“加大管理力度”,我们可以采取分析行动的方式来解决。“加大管理力度”,人员需要做什么?通常来说采取的行动有很多,如可以加强沟通,确定主管与下属的沟通

面谈次数;可以加强培训,确定企业管理培训的次数、质量;可以加强交流,企业要有定

期的沟通交流会;可以实现企业的管理升级,引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激励体系等。这样,“加大管理力度”就可以拆分出很多的考核指标,企业可以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安排。

当然,这些指标并不仅仅是职能部门自己的,有很多指标也是直线主管必须负责的。

提高“人员对企业文化认同度”,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或者是办公室的一个重要指标,这项指标无法直接考评,我们就可以两管齐下的方式来确定。首先要看结果:“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度”此项考评指标最终引发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分析,如果员工对企业文

化非常认同,则员工就不会轻易跳槽,会长期留在该企业并积极主动工作,而且工作效率

也很高,因此“员工流失率”、“人均劳效”等指标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员工对企业文化

认同度”,而这样的指标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来衡量考评了。当然,让这两个指标真正能够

衡量,还需要在确定公司总体数值后,再细分到各个部门。人力资源部和直线主管各承担

一部分。

其次是看行动:要分析为了达到“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我们应做哪些工作、

哪些行动步骤才可以。通过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培训人员方式,也可以采取发行企业内刊、宣传企业文化等方式,实现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因此,“企业文化培训时间、企业内

刊质量、企业内刊发行及时性”等指标,就能很好的实现我们的目的,而且这样的指标也

比较容易衡量了。

3、3个步骤:量化、细化、流程化

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尽量细化;不能细化尽量流程化。

能量化的尽量量化:首先要检查职能部门工作,哪些工作可以量化,很多职能部门的

工作目标都可以量化,这时直接量化就可以了。如培训工作,可以用培训时间、培训次数

来衡量;制度工作,可以用制度制定的数量、违反次数来表示。难得是那些比较笼统,很

难直观的工作,如提高质量水平、抓安全促生产等,针对这些工作,可以通过目标转化的

方式来实现量化,转化的工具就是数量、质量、成本、时间等元素。通过目标的转化,许

多模糊的目标就可以豁然开朗了。

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作为一些职能部门岗位来说,工作繁杂琐碎,无法确定其工作

核心是什么,不好量化,而且量化了也不一定做到全面、客观。此类典型职位包括办公室

主任、行政人员、内勤等。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目标细化的方式:首先对该职位

工作进行盘点,找出该职位所承担的关键职责,然后运用合适的指标进行量化。这样,经

过细化的指标就基本上能够涵盖其主要工作。

不能细化的尽量流程化:职能部门有很多岗位,工作比较单一,往往一项工作做到底,这种工作用量化、细化好象都无法准确衡量其价值,如打字员:其工作就是天天打字,忙

得不可开交,类似的工作还有会计、培训专员、监察员等。针对这种工作,可以采用流程

化的方式,把其工作按照流程分类,从中寻找出可以考核的指标。如打字员工作流程:接稿——打字——排版——交稿,针对每个流程,我们都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对评价标准我们还可以列出相应等级。如果考核的话,就由其主管按照这些标准征询其服务客户意见进行打分评估。

4:4个标尺:数量、质量、成本、时间

设计目标、评价目标必须有标准,有衡量尺度,衡量标准主要有四种类型: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间。职能部门的目标同样也可以从这四个维度来衡量。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四个维度的内涵,从而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评价尺度。

数量类标准:产量、次数、频率、销售额、利润率、客户保持率等;

质量类标准:准确性、满意度、通过率、达标率、创新性、投诉率等;

成本类标准:成本节约率、投资回报率、折旧率、费用控制率等;

时间类标准:期限、天数、及时性、推出新产品周期、服务时间等。

对定量的目标,我们可以多从数量、成本等角度来衡量,如招聘人员的数量、检查次数等。对于定性的目标,从质量、时间的角度考虑就会多一些,如人员对职能部门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通过人员投诉率、服务及时性来表示;文件起草的好坏可以运用通过率来表示,文件是一次通过还是数次被通过等等。

处人之道

就今年8月31日在值班时发生的一件让人困惑的事,本人讲一点处人之道——欢迎参与讨论!

一、能不麻烦别人尽量不麻烦别人,平生最怕求人办事;因为这个原因,我尽可能修炼好自己。

二、和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一个安全距离的。

三、谨慎择友,不滥交,不为无聊的应酬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四、与人为善,尊重别人,对不喜欢的人敬而远之,对喜欢的人推心置腹。

五、我的同性朋友特征:开朗大方,有包容心,和朋友处以诚相待。

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

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处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处人不可太任己意,应洞悉人之常情。人都有希望被尊重、被了解、被赞美、被接受的天性,所以《佛光菜根谭》说:能以和蔼之容见人者,必得人和;能以谦冲之气处人者,必得人尊;能以恭敬之心待人者,必得人敬;能以赞美之言和人者,必得人缘。此外,关于「处人之道」,有四点意见:

第一、以温柔对待倔强:人有多种性格,有的人谦卑柔和,有的人狂妄刚强。宋朝克勤禅师说:「人大凡为善知识,应当慈悲柔和,善顺接物,以平等无诤自处。」柔和是处

事的良方,柔和能消灭瞋怒的烈火,当与人相处,有时对方很刚强,如果我也跟他强硬,就等于半斤八两;最好能以柔克刚,也就是:你对我无礼,我对你恭敬;你对我骄傲,我对你谦虚,此所谓柔能克刚也。「牙齿以坚硬易毁,故至人贵柔。」常以柔软沟通彼此,

必能相融无碍。

第二、以宽容对待苛刻:《佛光菜根谭》说:「居心宽大,条条大道;待人刻薄,处

处荆棘。」有的人生性尖锐,待人苛刻,凡事计较,丝毫不肯吃亏。面对这样的家人、朋友、同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宽厚的心体谅他、包容他,因为宽容别人是和睦之道,宽容可以绝恩怨。所谓「做事要专,做人要宽。」能够用宽容的钥匙,打开褊狭的心扉,把身

心安住在体谅上,世界会更宽广。

第三、以热情对待冷酷:现在是个重视色彩、声音的时代,人也要有表情、有声音、有动作,要像太阳一样散发光和热,带给人温暖。所以平时对人要面带微笑,口中要常说爱语,尤其面对一些冷漠无情的人,更要展现阳光般的热情,去融化那冰雪般的冷酷。所谓「一心的专注可以开发潜能,一腔的热情可以化解冷漠。」一个能在众中发挥热力的人,是最有智能的人。

第四、以慈悲对待瞋厌:经云:「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瞋心一起,可以障蔽

一个人的理智,如同乌云掩盖明月,又像野火,可以烧尽林木。瞋恚能坏人善事,能破坏感情,能引发祸患,能尽焚功德,因此学道之人先须戒瞋,瞋心未断道休论。一个人瞋心太大,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讨厌这个、讨厌那个,自然容易树敌。对于瞋心重的人,唯有用慈悲、忍耐来摄受他,慈悲大爱是永不战败的盾牌,做人应该以道理说服他人,更应该以慈悲折服敌对。

《论语》交给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方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简单地说,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

我们常常会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的,什么事是坏的。

其实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断,并不能简单的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要尽力避免的。

孔子提倡人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三是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容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德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事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抱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

而以德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确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物质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要迅速的作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