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材料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的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的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一、前言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基石,而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沥青路面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因此,制定科学的沥青路面行业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篇文章将从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两个方面来讲解沥青路面的相关内容。
二、行业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该规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统一标准,是道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标准文件之一。
其中规定了沥青路面的施工及质量验收要求,包括路面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等。
2. 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该规程由中国公路学会发布,是沥青路面建设的行业标准之一。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施工要求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3. 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由中国公路学会发起制定的行业标准,是沥青路面施工中最常用的规范之一。
规范详细介绍了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以上三个行业标准,是沥青路面建设中最基础、最受认可的标准,对于保证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三、技术规范1. 沥青路面材料选择具体来说,是指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级别、骨料、粉料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统一准备和混合。
必须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性能和配合比的合理性,使得沥青路面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2. 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工艺包含了沥青路面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包括打点、混配、铺装、压实、平整等。
其中,铺装是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工艺环节,需要严格遵守规范,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质量。
3. 施工质量控制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标准非常严格,包括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检测、压实度、平整度、表面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验收。
这样才能保证建成的沥青路面质量达到标准,安全可靠。
4. 施工环境和施工流程沥青路面建设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环境,防止工程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另外,需要按照标准规定的施工流程进行施工,使得沥青路面建设能够更好的完成。
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工程简介:公路沥青路面是一种固定路基,在路基表面上铺设一层厚度为3~5cm、宽度按设计规定的尺寸铺设的沥青混合料,这种路面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车辆行进时的噪声和颠簸,同时具有防滑性能良好、耐磨损、耐腐蚀、光滑平整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旨在提高公路施工质量,确保公路交通安全。
一、施工前准备1. 设备准备施工前要检查各项设备的状况,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所必要的设备包括:沥青混合料供料设备、铺材机、平路机、振动压路机、水泥砂浆搅拌机、水压凿、电钻、镐等。
2. 材料准备a. 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应按照设计要求购入。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混凝土、泥土等杂物混入沥青混合料。
b. 辅料辅料包括矿物粉、填料、沥青乳化液、油石等。
在使用前,要检查辅料的质量是否合格。
c. 道路交通标志施工现场应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如指示标志、警告标志、减速标志等,以保护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二、施工要点1. 设备操作a. 沥青混合料供料设备应按照生产商的说明操作,保证沥青混合料供应的稳定性。
b. 铺材机的传动部分应及时润滑保养。
c. 平路机应将混合料铺满铺材机的料箱,确保路面平整、光滑。
d. 振动压路机应进行热车检查,并保养好振动压路机的振动装置和液压系统。
2. 施工质量控制a. 板式检查根据设计要求,将路面划分成规定长度的板状区域,进行板式检查,保证路面高程、坡度和横向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b. 光滑度检查使用光滑度检测仪对路面进行光滑度检查,保证路面光滑度符合设计要求。
c. 密实度检查在铺设过程中,应采用动态压实法和静压法进行密实度检查,确保路面的密实度符合规范要求。
d. 疏松不平处处理对路面疏松和不平处进行修补,确保路面平整度和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注意事项1. 道路交通组织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管制要求,设置道路交通标志,确保施工区域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2. 清扫保洁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清扫施工现场,防止杂物混入沥青混合料中,影响路面质量。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最新版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最新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工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积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最新版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在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细致的要求。
沥青作为主要的结合料,其质量和性能对路面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规范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和用途的公路所应采用的沥青品种和标号,同时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关键指标给出了具体的数值范围。
在集料的选择上,强调了其级配、坚固性、棱角性等特性,以保证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施工准备阶段是确保后续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量,包括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
同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设备的准备和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沥青拌和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等,必须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稳定。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是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之一。
最新规范对拌和温度、拌和时间、矿料级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拌和温度要根据沥青的品种、标号和气温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沥青能够充分包裹集料,同时避免沥青老化。
矿料级配的控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合料的组成均匀、稳定。
摊铺作业是形成路面平整度和厚度的重要环节。
摊铺机的速度、摊铺温度、摊铺厚度等参数都需要严格控制。
摊铺机的速度要适中,过快会导致混合料供应不足,影响路面平整度;过慢则会使混合料温度下降过快,影响压实效果。
摊铺温度要根据沥青的种类和气温进行调整,一般不低于 130℃。
摊铺厚度要均匀一致,通过调整摊铺机的工作参数和人工辅助来实现。
压实是提高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最新规范强调了压实的顺序、压实遍数和压实温度。
压实应按照初压、复压和终压的顺序进行,初压采用轻型压路机,复压采用重型压路机,终压采用轻型压路机消除轮迹。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一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上)一、前言沥青路面是现代城市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其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是一种优质的道路路面材料。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现场环境、施工工具、施工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可能会造成施工质量不高、沥青路面寿命短等问题。
因此,制定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于确保路面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城市道路安全、促进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的准备(1)清洁施工现场:清除垃圾、杂草、避免施工现场积水。
(2)检查道路基础:保证道路基础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必要时可进行基础处理。
(3)制定施工方案:根据沥青路面的施工要求和现场环境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区域进行标记。
2.材料准备(1)检查沥青路面材料:应检查沥青路面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符合要求。
(2)备齐辅助材料:如红砖、钢筋等,以备不时之需。
3.设备准备(1)检查施工设备:应检查施工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情况,确保使用安全。
(2)准备施工车辆:根据施工方案和现场状况,选择合适的施工车辆,如铣刨机、均铺机、压路机等。
三、施工操作1.基础处理(1)清理基础:清理基础表面的杂物、污垢和松散材料。
对于基础表面不平坦处,应将其清理平整。
(2)加强基础:对于基础不均匀或有弱层的地方,应加强基础。
加强基础的方法包括加夯、加筋、加石子等。
2.铺设底层(1)拌合沥青料:将石子和沥青按固定的比例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直至混合物均匀。
(2)均匀铺设:将拌合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地铺在基础上,并使之与基础表面紧密接触。
(3)压实底层:采用振动碾压或静碾压的方法压实底层,以提高底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3.铺设面层(1)拌合沥青料:将石子和沥青按固定的比例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直至混合物均匀。
(2)均匀铺设:将拌合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地铺在底层上,并使之与底层表面紧密接触。
(3)压实面层:采用振动碾压或静碾压的方法压实面层,以提高面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

坝顶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1一般规定1.1合用范围本节规定合用于坝顶道路工程施工,涉及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12%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
1.2引用标准(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23);(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23);(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2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23)。
上述技术文献均在不断修改,执行过程中采用由监理人指定的有效版本。
2路面结构(1)路面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细粒式(AC—13C)沥青混凝土厚50mm。
(2)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15cm(6:14:80质量比)。
规定按重型击实实验法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
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上设立透层沥青和乳化沥青下封层。
(3)底基层底基层采用12%石灰土15cm。
规定按重型击实实验法压实度≥9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
3路基路基即本工程围坝的坝身,规定压实后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一致。
4底基层(1)材料土:土的塑性指数以7~20(100g平衡锥测液陷7,搓条法测塑限。
相称于76g平衡锥测液限和搓条法测塑限的7~14)的粘性土为宜。
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于石灰稳定。
石灰:使用的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23)规定的Ⅲ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水:凡符合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用于石灰稳定土施工。
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实验鉴定。
(2)底基层施工1)石灰稳定土结构应在气温高于+5℃和非雨天时,才可进行施工。
2)洒水、拌合必须均匀,无夹心现象。
石灰稳定土混合料洒水拌合后,宜在当天完毕碾压。
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
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最大土块粒径不得超过50mm,石灰中严禁具有未消解颗粒。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一、前言沥青路面在现代交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为了规范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提高道路质量,制定了一系列施工技术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规范,包括材料选用、施工准备、施工步骤等内容。
二、材料选用1.沥青: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沥青,需保持适当的粘度和温度。
2.骨料:应选用坚硬、耐磨的骨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沥青混合料:应按照配合比例准确配制,保证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施工准备1.设备检查:确保施工所需设备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
2.施工人员:操作人员需熟悉施工工艺,具备相关证书。
3.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现场清洁、平整,土地排水良好。
四、施工步骤1.基础处理:基础应平整、结实,可进行必要的填土、夯实等处理。
2.路面铺装:先进行底层沥青混凝土的铺装,再进行面层的铺装。
3.摊铺和压实:沥青混凝土应均匀、密实地摊铺,然后用压路机进行压实。
4.过度缝处理:在铺装部位和既有路面交汇处设置过度缝,保证整体平整。
5.道路标线:最后进行路面标线的喷涂,确保交通安全。
五、施工质量检验1.压实度检测:采用核密度仪等工具进行压实度检测,保证路面的密实度。
2.平整度检测:采用平整度仪等工具进行平整度检测,保证路面平整无凹陷。
3.材料检测:定期对沥青、骨料等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结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提高道路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证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掌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是保障交通建设质量的关键之一。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包括施工前准备、材料选用、路面破损修补、沥青混合料施工等内容。
一、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需对道路进行勘察,了解路面状况,确定施工方案。
同时需要给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培训,确保施工安全。
二、材料选用
选择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要求符合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规范要求。
同时要注意保持沥青混合料的适宜水分含量,避免出现过程热和露馏。
三、路面破损修补
对已破损的路面进行修复,需根据破损程度选择相应的修补方式,如补填、切割、渗透、钻孔注浆等。
修补材料要与路面材料相适应,保证修补层与原路面结合牢固。
四、沥青混合料施工
在沥青混合料施工前,需要对道路进行清洁,除去杂物和碎石,确保路面平整。
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铺设和压实。
在沥青混合料铺设时,要保持适宜的间隙,避免出现过度或不足的压实。
同时要注意防止沥青混合料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避免产生氧化。
沥青混合料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压实,保证路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压实应采用合适的压路机械设备,根据路面情况和施工要求确定压实次数和速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和环保,合理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以上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可以保证公路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提供安全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在现代交通体系中,公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沥青路面因其良好的性能,成为了公路建设中广泛应用的路面类型。
为了确保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施工过程必须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沥青: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交通量等因素选择合适标号的沥青。
优质的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
集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集料的质量和级配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应选用坚硬、耐磨、洁净的集料,并确保其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2、设备准备拌和设备:要具备精确的计量系统和良好的搅拌性能,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均匀。
摊铺设备:选择性能良好、摊铺宽度和厚度满足要求的摊铺机,确保路面平整度。
压实设备:包括压路机,如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等,用于压实沥青混合料。
3、下承层准备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对存在的病害,如裂缝、坑槽等,应提前进行处理。
下承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去除杂物和浮尘,并喷洒透层油或粘层油,以增强层间粘结。
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1、配料精度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料,各原材料的计量误差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定期对拌和设备的计量系统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配料的准确性。
2、拌和温度根据沥青的标号和品种,确定合适的拌和温度。
一般来说,沥青加热温度在 150 170℃之间,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高 10 20℃。
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应控制在 140 165℃,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不得出厂使用。
3、拌和时间确保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现象。
每盘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根据设备性能和混合料类型确定,一般不少于 45 秒。
三、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运输车辆选用干净、有金属底板的自卸汽车运输沥青混合料,车厢侧板和底板应涂一层隔离剂。
车辆的数量应根据拌和能力、摊铺速度和运距等因素合理确定,以保证连续摊铺。
2、运输要求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覆盖措施,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
青
路
面
材
料
技
术
要
求
桂东县桂花大道改建工程A3标项目试验室
沥青路面材料技术要求
本项目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应满足一下要求:1.1沥青:沥青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见下表:
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主要指标表1
1.2粗集料: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等,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粗集料的质量指标符合下表的有关要求。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
粗集料规格要求表3
1.3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机制砂,机制砂应采用制砂机制造。
细集料和机制砂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2、4.9.3和标4.9.4中要求,沥青砼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要求。
沥青砼面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4
表5
机制砂规格要求
1.4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应干净、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中流出,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
求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1.5抗车辙剂、抗剥落剂
为保证沥青的热稳定性,掺加0.3%的抗车辙剂。
为保证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采用增加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的措施,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满足: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
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时可再在压力老化仪PA 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并满足相应技术要求。
可采用消石灰粉代替部分矿粉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提高
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消石灰粉应充分消解、洁净、干燥无结团。
为准确控制消石灰粉的添加量,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楼应增加一个专门添加消石灰粉的粉料添加仓,并有准确的电子称量设备。
参量由配合比设计及各项性能验证指标试验确定。
1.6 AC-13C和AC-16C混合料设计
1.6.1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对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差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规定,推荐的AC-13C和AC-16C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如下表:
AC-13C矿料级配范围表7-1
AC-16C矿料级配范围表7-2
1.6.2混合料AC-13C和AC-16C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普通沥青混凝土AC-13C/AC-16C技术指标要求表8
b、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1)初选级配应满足VCA MIX、VMA的要求; 2)在初选级配的基础上满足目标空隙率要求的最佳沥青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