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4、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板书课题(二)自读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部分?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

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

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

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总结----拓展与延伸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原文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苏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一、词汇
1.《鱼的传说》
- 词语分析:岸边、荷花、摇晃、碧绿、伸出
- 生字认读:翩翩、飘动、鹦鹉螺、螃蟹
2.《蚂蚁》
- 词语分析:鸟巢、托举、苍蝇、垃圾、地底
- 生字认读:兽穴、巢穴、遮盖、拥挤、肢体
3.《狐狸和奶酪》
- 词语分析:贪心、遗憾、渴望、释放、补偿
- 生字认读:窃取、悔恨、愁眉苦脸、静默、食欲
二、课文
1.《鱼的传说》
- 内容概括:讲述了小鲤鱼想象成为一只翩翩起舞的白鸽子,却被现实中的狮子吃掉的故事。

- 研究重点:情景描写、想象创造。

2.《蚂蚁》
- 内容概括:介绍了蚂蚁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讲述了蚂蚁在抬着拥挤不堪的“大粑粑”时,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

- 研究重点:描写方式、语言表达。

3.《狐狸和奶酪》
- 内容概括:讲述了一只老狐狸贪心心态下,想偷取鸡家的奶酪,却被聪明的主人发现,老狐狸最终没有得逞。

- 研究重点:语运用、语言特点。

三、写作
1.《小荷才露尖尖角》
- 作文主题:描写秋天里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 写作重点:形象描写、情感表达。

2.《捡到一元钱》
- 作文主题:讲述捡到一元钱的经历,探讨“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 写作重点:排比和对比用法、语法规范。

3.《看花》
- 作文主题:从看花的过程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

- 写作重点: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引用的运用。

以上为苏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希望可以帮到您。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

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

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

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

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

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

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

”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

”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9篇)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9篇)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9篇)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一、猜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

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

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

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生总结、汇报板书:特点:远大热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

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生总结、汇报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生总结,汇报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纯真的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几年的学校生活,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师恩难忘》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掌握正确的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4.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的内容,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单元一:神奇的语言1.话题导入:通过讨论语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学习篇目:阅读《大家同样重要》、《结义(节选)》等篇目,加深学生对语言重要性的认识;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单元二:优秀的作文1.话题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作文,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2.学习篇目:阅读《好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冰雪大世界》等篇目,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3.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写一篇关于冬天的作文。

单元三:软文阅读1.话题导入:通过介绍软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软文阅读的兴趣;2.学习篇目:阅读《回家》、《鲸鱼的呼吸》等软文,了解软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3.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软文的阅读训练,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单元四:诗词赏析1.话题导入:通过展示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2.学习篇目:阅读《梅花》、《山房春事》等诗词作品,学习诗词的鉴赏技巧;3.诗词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单元五:记叙文阅读1.话题导入:通过讨论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2.学习篇目:阅读《记事(节选)》、《孩子的名字(节选)》等记叙文,学习记叙文阅读的技巧;3.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记叙文的阅读训练,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过程进行教学:1.导入:通过观察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内容;2.学习篇目:逐步引导学生阅读篇目,理解其中的意思和结构;3.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篇目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练习与写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写作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5.总结与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建议。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全册
一、导言
本文档是针对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编写的优秀教案
全册。

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并提供有趣的研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二、教案内容
本教案全册包含以下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听故事,说故事》
2. 第二单元:《诗词歌赋》
3. 第三单元:《寓言故事》
4. 第四单元:《古文观止》
5. 第五单元:《看图写话》
每个单元的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教学目标:明确研究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
技能。

- 教学重点:强调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
深入研究。

- 教学步骤:详细介绍每个课时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讲解、练和总结等环节。

-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材、教具和其他辅助教学资源。

- 评估与反思:提供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反思问题,以帮助教师
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改进教学。

三、使用建议
本教案全册可作为教师备课参考和教学指导,建议教师根据实
际情况适度调整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步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或设计适应性的教学活动,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总结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涵盖了多个单元
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案提供了明确
的教学目标、重点和步骤,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教学资源和评估反
思,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教案内容和步骤,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会词的意境;并相机进展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列图上的风光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欣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

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2、学生沟通依据沟通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沟通,请他们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引说: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由于——(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慢慢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漂亮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

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毕竟“埋怨”谁吗?2、指名朗读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光明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答复吧。

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沟通争论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风光如此漂亮,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假如就是你。

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4、配乐朗读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悲伤的乐曲,更增加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四、自由朗读5、6小节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2、沟通争论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其次句联系上文说说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学生跟着教师读(师生共读)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知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慧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指名读意思6、出示“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7、出示词文,师范读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五、总结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鄙视”、“一再”、“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挨次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构造,采纳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展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开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

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把握方法,到达了培育力量,进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榜样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分散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行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宏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难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斗的彻底成功,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重点】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根据“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挨次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教学预备】【教学流程】第一教时一、实物展现,激趣导入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沟通反应(1)做作业本其次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埋怨(mán mái )补缀(fèng féng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临时不要求学生非常完整的概括,只要求学生说个也许)(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当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

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1、围围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依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依据提示分段。

(2)沟通。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简单的心理描写;2、了解倒叙的作用;3、连续训练学生圈划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品尝语言、概括总结的力量;4、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书对于巨大的吸引力,通过与自己优越的读书条件进展比照,加倍珍惜并充分利用我们现在的读书时机。

二、教学重点1、学习将两种简单的心理交错在一起的写法;2、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制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三、教学难点1、品尝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巨大的吸引力;2、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四、教学突破口:对于课题的理解:“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五、教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1、熟课文,查清生字生词,把握文章脉络。

2、布置学生相互走访调查同学们的读书环境(包括学校和家中的,如家中藏书、班级图书馆、上网看书等),至少每人走访两人以上。

(二)导入新课:是的,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予,一种开发人类才智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行,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孤独,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意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日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受。

(板书:、课题)(三)感知新课1、速读课文,思索:(1)“窃”的含义;(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1)偷偷的;(2)惧怕;(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受;采纳了倒叙的手法,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陡崖飞瀑,赏文者喜爱的是盘绕于笔下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曲径通幽的文章。

运用倒叙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

林海音《窃读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窃读记林海音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留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究竟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赶忙地查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

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②我庆幸它竟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

我多么快乐,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究竟买不买?”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对着我。

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为难,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尴尬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严凛凛地俯视着我。

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抵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脆弱无力!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行以再原谅的惯贼。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置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⑤我不再去书店,很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识的街,最终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由于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⑥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

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最终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重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当心地不敢贪欲,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受到前次的尴尬。

⑦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掌握的力量。

“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

”我告知自己。

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欢乐感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⑧可是其次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着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欢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