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203套盘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铣宽8槽的工装夹具设计

合集下载

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数控技术班级:数控姓名:学号:一、设计题目(附图):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第工序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l、零件图;2、生产批量:中批量生产。

三、设计内容:1、零件图分析:l)、零件图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及技术条件分析);2)、绘制零件图;2、毛坯选择:1)、毛坯类型;2)、余量确定;3)、毛坯图。

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1)、加工方案分析及确定;2)、基准的选择;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4、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确定: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关系图绘制);2)、利用尺寸关系图计算工序尺寸;3)、基准不重合时(绘制尺寸链图)并计算工序尺寸。

5、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6、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确定每道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7、工艺文件制订:1)、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2)、填写工艺规程;(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8、指定工序机床夹具设计:1)、工序图分析;2)、定位方案确定;3)、定位误差计算;4)、夹具总装图绘制。

9、刀具、量具没计。

(绘制刀具量具工作图)10、某工序数控编程程序设计。

四、上交资料(除资料2使用标准A3手写外,其余电子文稿指导教师审核后,打印上交)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2、工艺文件一套(含工艺过程卡片、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工序附图);3、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4、夹具总装图一张(打印图纸);零件图两张以上(A4图纸);5、刀量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6、刀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量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

7、数控编程程序说明书五、起止日期:2010年月日一2010年月日(共8周)六、指导教师:七、审核批准: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年月日八、设计评语:九、设计成绩:年月日目录第一章工艺设计说明书 (6)1.零件图的工艺性分析 (6)1.1零件结构功用性分析 (6)1.2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6)1.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7)2毛坯的选择 (7)2.1毛坯的类型 (7)2.2毛坯余量的确定 (7)2.3毛坯-零件合图 (7)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8)3.1加工方法分析确定 (9)3.2加工顺序的安排 (9)3.3定位基准选择 (9)3.4加工阶段划分 (9)3.5主要机加工工序简图 (10)4.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 (12)4.1选择机床和夹具 (12)4.2刀具的选择 (12)4.3量具的选择 (13)5.切削用量的选择 (14)5.1主轴转速的确定 (15)5.2进给速度的确定 (16)5.3背吃刀量的选择 (16)第二章第50号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 (17)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17)2.定位方案确定 (17)3.定位误差分析 (17)4.加紧方案及元件确定 (17)5.夹具总装草图 (17)第三章第20、25号工序刀具设计说明书 (19)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19)2.刀具类型的确定 (19)3.刀具设计参数确定(数据来源参考书[3]) (19)4.刀具工作草图 (20)第四章第45号工序量具设计说明书 (21)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21)2.量具类型确定 (21)3.极限量具尺寸公差确定 (21)4.极限量具公差带图 (21)5.极限量具结构设计 (22)第五章第30、35、65、70号工序数控编程设计说明书 (23)1.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23)2.走刀路线的确定 (23)3.刀具及切削用量确定 (23)4.编程原点的确定及数值计算 (24)5.程序编写及说明 (25)第六章毕业设计体会 (29)第七章参考资料 (30)致谢 (31)套筒零件的工艺规程、夹具及程序设计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通过开篇对其零件图纸进行工艺分析,然后设计出毛坯,制定出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分析工序尺寸与确定公差,选择加工设备,再到夹具、刀具、量具的设计,最终编制出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运用程序在数控机床上进行数控加工,最后完成该零件的所有工序,得到合格的零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综合实训指导书(适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三周课程设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机制教研室目录设计任务书 (3)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4)序言 (4)一、产品的概述 (5)二、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6)三、材料、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 (6)四、工艺路线及定位基面的选择 (7)五、加工工作量及工艺手段组合 (7)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七、工艺过程卡 (9)八、工艺卡 (9)九、工序卡 (9)十、镗孔加工工序的夹具设计 (10)十一、夹具装配图 (12)十二、实习心得与总结 (13)参考文献 (14)《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综合实训任务书设计题目“托架”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装设计设计内容 1.原始零件图 1张2.工艺规程 1套3. 夹具装配图 1张3.夹具零件图1张4.设计说明书 1份班级:机制1003学生:陈俊丞指导教师:徐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01月04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其主要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和工序专用夹具的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和工序专用夹具的设计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和工序专用夹具的设计。

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和刀具的选用、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为了能够完成铣床拨叉壳体机械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的设计任务,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和其它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的制订铣床拨叉壳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通过对立式升降台铣床拨叉壳体两种加工工艺路线的比较分析,确定了设计方案。

该方案是以三个面作为基准,实现基准统一原则,在保证所要求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夹具为钻床使用的专用夹具,其特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及生产率高,满足机床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关键词:拨叉壳体;加工工艺;专用夹具--Abstract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preparation and special fixture design process. Design content involves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chine tool clamp design,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s and tool selection, tolerance matching and measure the and so on various knowledg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complete the milling machine fork shell machining technology and drilling fixture design task, the integrated us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basic curriculum of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milling machine right fork to shell the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Through to the vertical lift milling machine fork shell two kinds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e rout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etermined the positioning scheme. The scheme is based on three face as a benchmark, realize the benchmark principle, ensure the required quality and the lab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lower production costs. This fixture for drilling machine use special jig, its characteristic is compact structure, simple operation and high productivity, meet machine tool fixtures overall design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have good technology structure.Key words: Extract fork shell;Processing technology;Special fixture--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绪论 (1)1.1 壳体类零件综述 (1)1.2 壳体类零件国内外发展概况 (1)1.2.1 壳体类零件国内发展概况 (1)1.2.2 壳体类零件夹具国外发展概况 (2)第2章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4)2.1 铣床拨叉壳体的工艺分析 (4)2.1.1 拨叉壳体的作用 (4)2.1.2 拨叉壳体的工艺分析 (4)2.2 材料及毛坯种类的选用 (5)2.3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制订 (6)2.3.1 选择定位基准 (6)2.3.2 制订工艺路线 (8)2.3.3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13)2.3.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13)2.3.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6)第3章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 (41)3.1 确定设计任务、明确加工要求 (41)3.2 确定定位方案 (41)3.3 夹紧机构的设计 (41)3.4 计算切削力和夹紧力 (41)3.5 定位误差的计算 (42)3.6 夹具体的设计 (43)3.7 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的选择 (44)3.8 夹具的使用说明 (44)3.9 夹具的结构特点 (44)--结论 (45)致谢 (46)参考文献 (47)--CONTENTS Abstract (Ⅱ)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1 Shell parts review (1)1.2 Shell parts box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verview (1)1.2.1 Shell parts unit housing process for development overview (1)1.2.2 Shell parts unit housing fixture Development Abroad (2)Chapter 2 Part of the process planning (4)2.1 Milling shell parts unit housing process analysis (4)2.1.1 Shell parts unit housing role (4)2.1.2 Shell parts unit housing process analysis (4)2.2 Materials and blank kinds of choose (5)2.3 Turbo gear unit housing process analysis (6)2.3.1 Select locating datum (6)2.3.2 Develop a process route (8)2.3 3 Select the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process equipment (13)2.3.4 Determine the roughcast allowances blank dimensions (13)2.3.5 To determine the cutting parameters and the basic (16)Chapter 3 Machine dedicated fixture design (41)3.1 Determine the design task, and explicit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41)3.2 Positioning program (41)3.3 Clamping design (41)3.4 Of cutting force and clamping force calculation (41)3.5 The positioning error calculation (42)3.6 Folder specific design (43)3.7 Fixture and machine connected component selection (44)3.8 Jig instructions (44)3.9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xture (44)Conclusion (45)--Thanks (46)References (47)--第1章绪论1.1 壳体类零件综述壳体是一种起支撑、连接其他零件和承受负荷的零件。

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这次毕业设计内容包括:深入学习了解了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和可互换的测量和技术等相关的课程。

套筒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铣削表面沟槽工艺的夹具设计包括有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和专用夹具设计这些环节。

在进行工艺设计时,第一步要对零件进行分析,先通过对零件加工工艺的了解设计出零件毛坯的结构,在这之后选择零件的加工工艺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加工路线;第二步是对零件各个步骤中的步骤进行尺寸设计计算,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每个工艺的切削加工用量和加工设备数量。

在进行专用夹具设计时,第一步设计出组成该夹具的各个部件,例如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定位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第二步计算过程目的是夹具的精确定位误差;最后分析出该夹具结构的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设计中加强注意。

关键词:工艺;工序;夹紧;定位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 1 - 第一章国内外工艺夹具设计的现状及前景.................................................... - 2 -1.1 国外工艺夹具设计的现状及前景.................................................................... - 2 -1.2 国内工艺夹具设计现状及前景........................................................................ - 3 - 第二章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4 -2.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4 -2.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4 - 第三章零件的分析................................................................................................... - 6 -3.1 零件的作用及特点............................................................................................ - 6 -3.2 零件的工艺分析................................................................................................ - 6 - 第四章工艺规程设计 .............................................................................................. - 8 -4.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 8 -4.2 基准的选择........................................................................................................ - 8 -4.3 制定工艺路线.................................................................................................... - 9 -4.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4.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 17 - 第五章夹具设计 ..................................................................................................... - 35 -5.1工序XIII夹具设计......................................................................................... - 35 -5.2 工序XIV夹具设计.......................................................................................... - 37 - 第六章结论.. (4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铣槽用夹具毕业设计任务书

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铣槽用夹具毕业设计任务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工装类)批次、层次、专业0602、专升本层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外学习中心学生姓名___ __ __ 学号 __ ___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轴套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夹具定位夹紧方案设计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08 年3月9日起至2008 年4月30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一)、题目要求见附件1中所列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可从中任选一个题目,也可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找一个相类似的题目。

不论是从附件中选题还是从工作中找相关题目,均需满足以下的内容及要求。

(二)、主要内容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根据题目中给定的零件的年产量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零件的分析(1)熟悉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用途及工作条件。

(2)分析零件图上各项技术要求,确定主要加工表面。

(3)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4)主要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5)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方面的表面质量要求。

(6)热处理要求及其它要求。

3、选择毛坯(1)根据零件用途确定毛坯类型。

(2)根据生产批量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3)根据手册查定表面加工余量及余量公差。

4、工艺规程设计(1)定位基准的选择(包括粗、精基准的选择)(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3)制定工艺路线(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设计毛坯——零件综合图(5)工序设计①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a.选择机床b.选择夹具c.选择刀具d.选择量具②工序尺寸的确定及计算(6)选择切削用量、确定时间定额(7)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5、机床夹具定位夹紧方案设计(1)拟定夹具的结构方案①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根据六点定位原则,分析工序图上所规定的定位方案是否可取,否则应提出修改意见或提出新的方案。

在确定了工件的定位方案后,即可根据定位基面的形状,选取相应的定位元件及确定尺寸精度和配合公差。

②确定工件的夹紧方式计算夹紧力③确定刀具的导向方式或对刀装置对于钻床夹具应正确地选择钻套的型式,铣床要合理地设置对刀装置,镗床夹具应合理地选择镗套类型。

轴承套机械加工工轴承套加工工艺标准及其钻Φ8孔夹具设计

轴承套机械加工工轴承套加工工艺标准及其钻Φ8孔夹具设计

目录一.部件图剖析与绘制--------------------------------3二.部件的工艺剖析----------------------------------41.部件的构造剖析----------------------------------42.部件的技术要求剖析------------------------------43.毛坯的选择--------------------------------------4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51.确立定位、夹紧方案------------------------------52.基准的选择--------------------------------------53.指定工艺路线------------------------------------54.工序设计----------------------------------------7四.夹具的设计 --------------------------------------181.问题的提出--------------------------------------182.夹具构造设计------------------------------------183.设计夹具三维成效图------------------------------20五. 总结 ---------------------------------------------22参照文件 --------------------------------------------23.\第一章部件的剖析1.1 部件图的剖析与绘制该部件为轴承套,主要作用为配合紧定螺丝,以达到内圈周向、轴向固定的目的,宽泛应用于轻负荷便于拆装的地方,其内圈内孔是空隙配合,一般只用于轻载、无冲击的场合,同时它能够调整紧松使很多箱体的加工精度获得放宽使箱体加工的工效大大提高。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机床夹具设计指导书资料.doc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机床夹具设计指导书资料.doc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机床夹具》设计指导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机床夹具设计指导(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处理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工程性设计,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有关的理论知识,并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通过本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1)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和其它有关先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分析和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以及工件的定位、夹紧等问题,从而保证零件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2)通过夹具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3)进一步提高设计计算、制图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查阅和使用各种技术资料,如有关国家标准、手册、图册、规范等。(4)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2.设计的要求设计题目为:设计某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某道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零件难度为中等复杂程度。设计的零件由指导教师选定,经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后向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每位学生应完成的具体内容为:(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1套及主要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若干张;(2)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3)设计主要工序用专用夹具1套,绘制夹具总装配图1张及主要零件图若干张;(4)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5)撰写夹具使用说明书1份。为了搞好本课程设计,首先要求学生充分认识本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参加设计,独立完成各项内容。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各种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广泛查阅参考资料,认真、细致、正确地进行设计计算,严格按照制图标准绘图。要求所完成的设计应是技术上较先进、经济合理且切实可行的,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应做到正确、清晰、完整、统一。设计说明书内容全面、语言简练、文字通顺、字迹工整。3.设计进度与考核设计的总学时数一般为3周左右,其进度大致分配如下:(1)熟悉被加工零件及题目,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卡及工序卡约占30%;(2)画毛坯图约占7%;(3)确定专用夹具方案,绘制总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约占42%;(4)编写设计说明书、夹具使用说明书约占14%;(5)准备及参加答辩约占7%。每位学生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后参加答辩,答辩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由教研室安排,学生设计成绩主要依据完成的工艺文件水平、夹具图样的质量、设计说明书的质量、答辩成绩及设计态度与工作作风等方面综合评定。(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指导1.熟悉原始资料并对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学生在得到设计课题后,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1)熟悉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及工作条件,分析研究零件的形状、大小及结构特点。(2)审查并分析研究零件图样的技术要求、公差制定的依据,找出其中主要技术要求和关键技术问题。(3)分析研究零件各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要求,分析研究零件的设计基准。(4)分析研究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等方面的问题。2.选择零件毛坯的类型,画毛坯图工艺设计时,毛坯的选择是指确定毛坯的材料、种类、制造方法以及余量确定后毛坯的形状与尺寸,并画出毛坯图。(1)选择毛坯的类型毛坯的种类很多,有铸件、锻件、焊接件、锻焊件、型材等。影响毛坯选择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下列几方面:1)零件图样规定的材料及机械性能根据零件图样规定的零件材料(牌号及标准号),毛坯的种类一般可大体确定。例如,材料为铸铁、铸铝或青铜的零件,一般应选择铸造毛坯。至于钢质零件还要考虑到机械性能的要求。简单的小尺寸件可用型材,尺寸较大、形状简单的一般选择锻造毛坯,形状复杂的选择铸造毛坯。2)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外形尺寸例如,常用的各种阶梯轴,若各台阶直径相差不大,可以直接选取圆棒料,若直径相差较大,为减少材料消耗和机械加工劳动量。宜选用锻造毛坯。至于一些非旋转体的板条形钢质零件一般多为锻件。尺寸较大的零件,一般只能选取毛坯精度和生产率都比较低的自由锻造和砂型铸造。而中小型零件,则可选择模锻、精锻、压力铸造等先进毛坯制造方法。3)生产纲领的大小当零件生产纲领较大时,应采用精度与生产率都比较高的毛坯制造方法。通过提高毛坯精度使毛坯的形状与尺寸尽量与成品接近,力求实现少切屑或无切屑加工。在单件小批生产时,应尽量采用型材或用型材焊接件。4)零件制造的经济性和现有生产条件选择毛坯应使材料费用、毛坯制造费用和零件加工费用之和为最小。5)尽量选用先进的毛坯制造工艺。(2)确定毛坯形状、大小毛坯的形状应尽可能接近零件的最终形状,从而减少机械加工工作量,节约金属材料,但必须考虑到毛坯制造时的工艺要求(如泥芯的安放,分型面的选择等),在毛坯的孔、槽、凹坑等表面应加上必要的拔模斜度,对毛坯制造中难以做出的小尺寸孔、槽、凹坑应做成实体,由机械加工来实现。毛坯的大小可根据零件来确定,毛坯图上不加工表面的形状、尺寸应与零件图上一致,加工表面之间的尺寸应在零件图上相应尺寸上加上加工总余量。为了保证零件的机械加工要求,有时必须考虑增加设计工艺凸台、工艺孔等。(3)规定毛坯的精度等级铸造毛坯的尺寸公差按GB6414—86分为16级,用“CT×”表示。加工余量(代号“AM”)为A 、B、c、D、E、F、G、H和J9个等级。锻造毛坯分为精密模锻、模锻、自由锻,自由锻毛坯分为E 、F两个等级。设计时应根据下列因素来选定毛坯的精度等级。1)毛坯对装夹可靠性的影响;2)对定位误差的影响;3)对实际加工余量的影响;4)对最大切削力和所需要的夹紧力的影响。在总的精度等级选定以后,如果零件上某一部分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或较低)还可以局部提高一级(或降低一级)。(4)确定加工表面的总余量确定加工表面的总余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毛坯的精度等级查表,另一种是按照各加工工序的余量计算总余量。具体计算方法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已详细讲述。对有较长实践时间的人还可以接经验确定。(5)给定毛坯的技术要求按照零件的工作要求和加工要求来确定毛坯的技术要求,主要是指毛坯制造方面的技术要求。(6)绘制毛坯图1)绘图方法绘制毛坯图时,应先用双点划线绘出零件的主要结构要素,然后在零件图各加工表面上加上加工总余量,毛坯轮廓应以粗实线表示,对一些小尺寸、孔、槽、凹坑等应按尺寸画出,如不能画出,应标出其位置大小,以便在毛坯制造时提醒工人注意,在这些部位不得有气孔夹杂等。2)标注尺寸毛坯图上,其不加工表面的尺寸应按照零件图上相应的尺寸进行标注。加工表面应标注加上总余量以后的表面尺寸,相应的零件尺寸加括号标注在毛坯尺寸之下(只标注基本尺寸,如Φ300)。毛坯图上需要检验的主要尺寸应标注公差,其公差值应根据毛坯的精度等级查表,一些次要尺寸可不标注公差。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也应在毛坯图上分别标出。3)标注技术要求在毛坯图上应标注材料及必要的技术条件,毛坯制造的分型(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3.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是制定工艺规程总体布局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其主要任务是选择定位基准,选择各个表而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划分加工阶段,拟定工艺路线及工序组合。(1)定位基准的选择选择定位基准必须从零件整个工艺过程的全局出发,根据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先行工序为后续工序创造条件,使每个工序都有合适的基准和定位夹紧方式。当有基准转换时,要分析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及加工路线选择零件表面加工方法时,要首先根据表面种类和技术要求,先确定零件上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主要表面的最终加工方法和各先导工序的预加工方法,组成加工路线,再确定次要表面的加工路线。有几种加工方法和路线可供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经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3)拟定工艺路线1)加工阶段的划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一般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当有些零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时,还需要增加超精加工和光整加工阶段。在拟定零件工艺路线时,一般应划分加工阶段,但具体运用时叉要灵活掌握,不能绝对化。例如,对于一些毛坯质量高,加工余量少,加工精度要求较低而刚性又较好的零件,则不必划分阶段。又如对于一些刚性好的重型零件,由于装夹吊运费工费时,往往也不分加工阶段,而在一次装夹中完成表面的粗、精加工。2)加工顺序的安排安排加工顺序时,应遵循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他及先面后孔的原则。如对于箱体、支架类零件,应遵循先面后孔的加工顺序,即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安排加工顺序还要考虑到车间设备的布置情况。当设备呈机群式布置(把相同类型机床布置在同一区域)时,应尽量把相同工种安排在一起,避免工件在车间内往返流动。当机械加工顺序确定后,再在其中合理地安排热处理工序,检验工序和其他辅助工序。除检验工序以外的辅助工序主要有划线、清洗、防锈、表面处理、去毛刺等。它们一般可作如下安排。①划线工序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前或加工工序之间;②油漆工序主要用于铸造的箱体、床身等基础零件,在内外表面粗加工及时效处理后,即可安排清理型砂、毛刺、然后涂底漆。③去毛刺、倒棱工序安排在机械加工完成后,特别是经过铣削或刨削加工的工件。④发蓝、发黑及表面涂镀等表面处理工序,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进行。⑤在零件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后,最终检验前应安排清洗工序,在零件成品入库前要安排清洗上油工序。(4)工序的组合在确定加工顺序后,还要把加工内容进行适当的组合。以形成以工序为单位的工艺过程。在工序的组合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几个工步是否能在同一机床上加工,以及是否需要在一次安装中加工,以保证高的相互位置精度。对于有较高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一组表面,应安排在一个工序内加工。与主要表面有位置关系的次要表面(如外圆上的沟槽、键等)也应安排在同一工序之中。2)是用工序集中原则还是采用工序分散原则来组合工序。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各有特点。在工序组合时,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即工序数目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和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由于工序集中的优点较多,现代生产和发展多趋向于工序集中。在工序组合过程中,对初步选定的加工顺序或基准可能还要作个别变动。这种相互影响、不断修改的情况,在拟定工艺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4.工序设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拟定后,就要对其每一工序进行设计,具体包括确定每一工步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选择机床及工艺装备、确定切削用量以及计算工时定额等项工作内容。(1)加工余量的确定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要求逐工序、逐表面地确定加工余量。一个表面的加工总余量,应为该表面各工序的加工余量之和。其工序间尺寸公差,可根据加工的经济精度利用查表法查得。在用查表法选择工序间加工余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表中数据是基本值,对称表面(如轴或孔)的余量是双边的,实际切削层厚度是余量的一半。非对称表面的余量是单边的,等于切削层的厚度。2)决定加工余量时,应考虑到机械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零件可能发生的变形,否则可能产生废品。3)决定加工余量时应考虑到被加工零件的大小。零件愈大,则加工余量也愈大。另外还应考虑工件装夹的情况。(2)工序尺寸的计算零件某一表面最后一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公差是零件的设计尺寸及公差,各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均要通过计算确定。当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比较简单,只需考虑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所达到的加工精度。计算顺序是由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往前推算,一直推算到毛坯尺寸大小。如外圆和内孔表面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即属于这种情况。当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需利用工艺尺寸链原理来进行分析和计算。必须注意,若在工序间安排检验时,如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也应用尺寸链进行计算,以确定检验尺寸及公差。并注意防止产生“假废品”。(3)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在工艺文件中,需要规定每一工序所使用的机床及刀具、夹具、量具。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用应当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是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艺装备。(4)切削用量的确定在工艺文件中,还要规定每一工步的切削用量,切削用量可查表选择。其步骤为:1)由工序余量确定背吃刀量。全部工序(或工步)余量最好在一次走刀中去除;2)按本工序加工表面粗糙度确定进给量;3)确定切削速度,并按机床实有的主轴转速表选取接近的主轴转速;4)最后检验机床功率。(5)时间定额的确定时间定额是完成某一工序所规定的时间。定额的制定应考虑到最有效地利用生产工具,并参照工人的实践经验,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工人意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予以确定。在成批生产中单件计算时间Tc=Tb+Ta+Ts+Tr+Te/n(min)式中:Tc为单件计算时间,Tb为基本时间,可用计算方法求出,Ta为辅助时间,可参阅有关手册中的时间定额表查出,Ts为布置工作地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7%计算;Tr为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4%计算;Te为准备与终结(简称“准终”)时间,n为每批的件数。在大量生产中,由于n的数值大,Te/n可以忽略不计,所以Tc=Tb+Ta+Ts+Tr在计算出每一工序的Tc后,还必须对各个工序的单件计算时间进行平衡,具体方法是首先计算出零件的年生产纲领所要求的单件时间TdTd=60Tη/N (min)式中:T为年基本工时,N为零件的年产纲领,η为设备的负荷率,一般取0.75~0.85。将每个工序的Tc与Td进行比较,若Tc大于Td在一倍以内,可采用先进刀具、适当提高切削用量、采用高效加工方法缩短工作行程等措施,缩短Tc;若Tc大于Td二倍以上,则可采用增加顺序加工工序或增加平行加工工序的方法来成倍地提高生产率,缩短Tc;对于Tc小于Td的工序,因其生产率较高,则可采用一般的通用机床及工艺装备,来降低成本。5.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规程制订后,要以表格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作生产、工艺管理等各种技术文件的依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的种类很多,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只填写简单的工艺过程卡片。在大批、大量生产中,每个零件的每个工序都要有工序卡片。中批生产中只要求主要零件的每个工序有工序卡片,而一般零件仅是关键工序有工序卡片。工艺文件填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内容要简要、明确。(2)文字正确,应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字体应端正、笔划清楚,排列整齐。(3)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应符合有关标准。(4)“设备”栏一般填写设备的型号、名称,必要时还应填写设备编号。(5)“工艺装备”栏内填写各工序(或工步)所使用的夹、辅具和刀、量具。其中属专用的,按专用工艺装备的名称(编号)填写;属标准的,填写名称、规格和精度,有编号的也可填写编号。(6)“工序内容”栏内,对一些难以用文字说明的工序或工步内容,应绘制示意图。绘制工序图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零件加工情况可画基本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等,允许按相对比例绘制。(2)为表达直观,其位置应符合加工时的实际状态。(3)加工面用粗实线表示,非加工面用细实线表示。(4)应标明定位基准、加工部位、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测量基准等。(5)定位和夹紧符号按JB/T5061---91《机械加工工艺定位、夹紧符号》的规定选用。(三)专用夹具设计指导要求学生设计一套主要工序的专用夹具,具体的设计项目可根据工件的特点和加工的需要,由指导教师给定。夹具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1.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指定工序的加工技术要求、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前后工序之间的联系以及该工序所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安装夹具部位的有关尺寸,收集有关夹具设计的技术资料,如夹具零部件的标准、典型夹具图册等。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绘制结构草图夹具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工件的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结构,计算定位误差。(2)确定刀具的对刀、导向方式,选择对刀、导向元件。(3)确定工件的夹紧方式、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计算夹紧力,选择合适的夹紧机构。(4)确定其他元件或装置的结构形式,如连接件、分度装置等。(5)协调各装置、元件的布局,确定夹具体结构尺寸和夹具体的总体结构,必要时,对夹具体进行刚度、强度验算。在确定夹具设计方案时应遵循“确保加工质量,结构尽量简单,操作省力高效,制造成本低廉”的原则。应多考虑几个总体方案,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佳方案。3.加工精度分析在夹具结构方案确定后,要把有关尺寸公差及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确定下来,然后根据本工序加工要求,分析夹具中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与计算,以验算结构方案中有关尺寸的公差配合及相互位置精度要求是否合理,便于在绘制正式图样之前能发现问题并得到及时解决。夹具结构中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主要有:(1)定位误差△D;(2)夹紧误差△J;(3)对刀(或引导)误差△T(4)夹具安装误差△A;(5)加工方法误差△G。为了保证工件的加工要求,总误差应不超出工件公差δK,即△∑=△D+△J+△T +△A +△G≤δK4.绘制夹具装配图设计方案确定后,便可绘制夹具装配图。在绘制夹具装配图时应注意以下各点:(1)夹具装配图应按国家标准GB/T14690—93规定比例绘制。除特殊情况外,尽量按1:1比例绘图,使装配图有良好的直观性。(2)夹紧机构应处于“夹紧”位置上,必要时应绘出夹紧、拆装活动部位的轨迹。(3)注意投影的选择,应当用最少的视图和剖面将夹具的工作原理、整体结构和各种装置、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清楚地表达出来。因此,在画图之前。应当仔细考虑各视图的配置与安排,并留出标题栏、明细栏和技术要求的位置。主视图的选择与夹具在机床上实际工作时的位置相同。(4)运动部件的运动要灵活,不能出现干涉和卡死现象,要有润滑装置。(5)夹具的装配工艺性和夹具零件(尤其是夹具体)的加工工艺性要好。绘制夹具装配图的具体顺序是:(1)先用双点划线画出工件的外形轮廓和主要表面(即定位表面、夹紧表面和被加工表面)。被加工表面上的加工余量,可用网纹线或粗实线表示。(2)夹具装配图上的工件是一个假想的透明体,不遮挡夹具部分的任何线条。可按照工件的形状和位置,依次画出定位元件、导向(或对刀)元件、夹紧机构和其他辅助元件的具体结构,最后绘出夹具体,把夹具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并标明夹具编号的位置。(3)标注尺寸、公差配合和技术要求,以及夹具总重量等。夹具装配图上应标注的尺寸及公差配合有五个方面:1)最大外形轮廓尺寸(夹具的总长度、总宽度和总高度),包括可动部分处于极限位置时的尺寸,用这类尺寸去检查夹具在机床上所占空间尺寸的大小和可能活动的范围,以保证夹具在机床允许的范围内安装和使用。2)保证工件定位精度的有关尺寸和公差。如:定位表面的尺寸和公差配合,定位表面间的位置尺寸及公差。3)保证刀具导向(或对刀)精度的有关尺寸和公差。如:钻套(或镗套)的内径尺寸和公差,钻套(或镗套)之间的位置尺寸和公差。钻套(或镗套、对刀块)与定位元件定位表面之间的位置尺寸和公差。4)保证夹具安装精度的尺寸和公差配合。如夹具安装面与定位元件定位面之间的位置尺寸和公差。夹具安装面的形状尺寸和公差及其与机床连接的配合尺寸和公差。5)其它影响加工精度的尺寸和公差配合,主要指夹具内部各组成元件之间的配合性质和位置关系。如:定位元件与夹具体之间、钴套与衬套之间、分度盘与转轴及转轴与轴承之间等的尺寸和公差配合。夹具上与工件工序尺寸有关的位置尺寸的公差应作对称分布,其基本尺寸应为工件相应尺寸的平均值。公差的大小一般可按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1/2~1/5估算,其角度尺寸的公差及工作面的相互位置公差,可按工件相应公差值的1/2~1/3确定。具体各类尺寸公差值的选取参见《机床夹具设计》有关内容。夹具装配图上标注的技术要求包括形位公差和技术条件。通常有以下几方面:1)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2)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与夹具安装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3)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与引导元件工作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4)引导元件与引导元件工作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5)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或引导元件的工作表面对夹具找正基准面的位置精度要求。6)与保证夹具装配精度有关的或与检验方法有关的特殊的技术要求。7)与夹具润滑有关的技术要求。8)与夹具操作力和旋紧力矩等有关的技术要求。具体标注时应根据夹具的类型特点合理选择标注,对于车床夹具,一般应标注以下几方面的形位公差:1)定位表面相对于夹具轴线(或找正基面)的跳动公差。2)定位表面相对于顶尖或锥柄轴线的跳动公差。3)定位表面相对于安装端面的平行度、垂直度公差。4)定位表面之间的垂直度、平行度公差。5)定位表面的轴线相对于夹具轴线的对称度公差。对于钻床夹具,一般应标注以下几方面的形位公差:1)钻套轴线相对于定位表面的平行度、垂直度、对称度公差。2)钻套轴线相对于夹具底面的垂直度或平行度公差。。

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夹具 2.3 机床夹具的设计案例(教材)

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夹具 2.3 机床夹具的设计案例(教材)

任务2.3 机床夹具的设计案例一、机床夹具的设计思路(一)设计原因机床夹具是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一种装置。

其作用是将工件定位,以使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和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工件可靠地夹紧。

因此简单来说设计夹具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工件摆放在正确位置上。

但由于不同工件有相应的特异性,因此传统的通用夹具无法满足定位夹紧的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出一套只供工件使用的专用夹具,来实现工件的定位夹紧。

夹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会被设计出来。

在设计夹具前首先要对工件进行分析,了解工件的外观、作用、加工精度、加工要求,根据工件进行专用夹具的分析。

最主要的是用于什么工艺,如何根据工件确定夹紧位置和何如进行定位。

同时还要明确该工件用途是什么,怎么进行加工,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套符合加工要求同时还能体现出作用的夹具。

(二)设计的基本要求(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工件加工工序的技术要求,包括工序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其他特殊要求。

夹具设计首先要保证工件被加工工序的这些质量指标。

其关键在于正确地按六点定位原则去确定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必要时进行误差的分析和计算。

同时,要合理地确定夹紧点和夹紧力,尽量减小因加压、切削、振动所产生的变形。

为此,夹具结构要合理,刚性要好。

(2)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

尽量采用多件多位、快速高效的先进结构,缩短辅助时间,条件和经济许可时,还可采用自动操纵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此基础上,要力求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尽量采用标准元件和结构,以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降低夹具制造成本,提高其经济性。

(3)操作方便、省力和安全。

夹具的操作要尽量使之方便。

若有条件,尽可能采用气动、液压以及其他机械化、自动化的夹紧装置,以减轻劳动强度。

同时,要从结构上、控制装置上保证操作的安全,必要时要设计和配备安全防护装置。

(2)便于排屑。

排屑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排屑不畅,将会影响工件定位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积屑热量将造成系统的热变形,影响加工质量;清屑要增加辅助时间;聚屑还可能损坏刀具以至造成工伤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书题目:套盘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铣宽8槽的工装夹具设计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摘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套盘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宽8槽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

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

ABSTRCTThis design content has involved the machine manufacture craft and the engine bed jig design, the metal-cutting machine tool, the common dif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the survey and so on the various knowledge.The reduction gear box body components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its the processing ¢140 hole jig design is includes the components processing the technological design, the working procedure design as well as the unit clamp design three parts. Must first carry on the analysis in the technological design to the components, understood the components the craft redesigns the semi finished materials the structure, and chooses the good components the processing datum, designs the components the craft route; After that is carrying on the size computation to a components each labor step of working procedure, the key is decides each working procedure the craft equipment and the cutting specifications; Then carries on the unit clamp the design, the choice designs the jig each composition part, like locates the part, clamps the part, guides the part, to clamp concrete and the engine bed connection part as well as other parts; Position error which calculates the jig locates when produces, analyzes the jig structure the rationality and the deficiency, and will design in lat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Keywords: The craft, the working procedure, the cutting specifications, clamp, the localization, the error目录序言 (1)一. 零件分析 (2)1.1 零件作用 (2)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二. 工艺规程设计 (3)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2.2基面的选择传 (3)2.3制定工艺路线 (3)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4)三夹具设计 (15)3.1问题的提出 (15)3.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5)3.3定位误差分析 (17)3.4定向键和对刀块装置的设计 (18)3.5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21)总结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序言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

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既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也可以为其它行业的生产提供装备,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或机械制造业的产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有力支柱。

从某中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套盘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宽8槽的夹具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等进行课程设计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并设计出专用夹具,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本次设计也要培养自己的自学与创新能力。

因此本次设计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

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注意生产实践的需要,只有将各种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

本次设计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缺点错误,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零件的分析二、1.1零件的作用套盘的作用,待查1.2 零件的工艺分析套盘有2组加工面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要求这2组加工面的分别为1,以外圆为基准的加工面,这组加工面包括,外圆自身,左右端面,Φ32及Φ14的孔2:一个是以Φ32的孔为基准的加工面,这组加工面包括,Φ24的凸台面,3-Φ12孔,Φ12孔,Φ8孔,宽8的槽二. 工艺规程设计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的材料为HT150,根据生产纲领以及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所受的载荷情况,选用砂型机铸造。

2.2基面的选择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

粗基准的选择:对套盘这样的回转体零件来说,选择好粗基准是至关重要。

对回转体零件我们通常以外圆作为粗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要考虑基准重合的原则,设计基准要和工艺基准重合。

因此我们采用Φ30H7的孔作为精基准2.3制定工艺路线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通过仔细考虑零件的技术要求后,制定以下工艺方案:工序Ⅰ:准备铸件毛坯工序Ⅱ:洗去上面的砂粒及尘土工序Ⅲ:在套盘表面涮上油漆工序Ⅳ:车工件左端面工序Ⅴ:车工件右端面工序Ⅵ:钻Φ14的孔,扩、铰Φ32H7的孔工序Ⅶ:铣Φ24的凸台工序Ⅷ:钻Φ108面上的3-Φ12孔工序Ⅸ:钻Φ24凸台上的Φ12孔工序X:钻Φ8孔工序XI:铣宽8的槽工序XII:检验合格后,交付装配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套盘零件材料为HT150,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采用砂型机铸造毛坯。

1.套盘的外圆,左右端面,Φ32的孔套盘的外圆,左右端面,Φ32孔的精度要求为12.5、25,3.2相对较低,查《机械制造工艺学与夹具设计参考资料》,表2-12得,Z=1.0mm2、套盘Φ24的小凸台套盘Φ24的小凸台,粗糙度为25,查《机械制造工艺学与夹具设计参考资料》,表2-12得,Z=1.0mm3. 套盘Φ14,3-Φ12,Φ12,Φ8的孔因为孔的直径最大才有14mm,很难直接铸造出,所以采用实心铸造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I:准备铸件毛坯工序II:洗去上面的砂粒及尘土工序III:在套盘表面涮上油漆工序IV:车工件左端面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灰口铸铁HT150,σb=145MPa,铸造。

加工要求:车工件左端面刀具:刀片材料,r =12. ao=6-8 b= -10 rE=0.5 Kr=90n=15(1)已知加工余量为1.0mm。

实际最大加工余量为1.0mm,故分一次加工(2)进给量的确定,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是手册》,当刀杆尺寸为16mmX25mm,车削深度a p≤0.7时,以及工件的尺寸为Φ58mm,得f=0.5—0.7mm/r,按C A6140车床说明书,取f=0.6 mm/r由于存在间歇加工所以进给量乘以K=0.75—0.85,所以实际进给量:f = 0.6 X 0.8 = 0.48 mm/r按C A6140车床说明书f=0.53mm/r(3)计算切削速度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寿命选T=60min,刀具材料为YG6)V=Cv/(T m·ap xv·f yv) ·kv其中: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7—12加工外形:外圆纵车(kr>00)、刀具材料YG6、进给量f > 0.40可得:Cv=158 xv=0.15 yv=0.4 M=0.2修正系数Kv:kmv=1.15 kkv2=0.8 kkrv=0.8 ksv=0.97 kBV=0.81Vc =158/( 600.2·20.15·0.530.4) ·1.15·0.8·0.8·0.81·0.97 =46.9(m/min)(4)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s=1000vc/ dw=229.8(r/min)按C A6140车床说明书n=200 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40.8m/min(5)切削工时由于铸造毛坯表面粗糙不平以及存在硬皮,为了切除硬皮表层以及为下一道工步做好准备Tm=(L+L1+L2+L3)/nwxf=51/200x0.53=0.481(min)L=50mm L1=1.0. L2=0. L3=0工序Ⅴ:车工件右端面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灰口铸铁HT150,σb=145MPa,铸造。

加工要求:车工件左端面刀具:刀片材料,r =12. ao=6-8 b= -10 r=0.5 Kr=90En=15(1)已知加工余量为1.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