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代表人物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1. 引言1.1 吴冠中的艺术生涯简介吴冠中,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1939年生于广东省潮阳。
1950年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后于1955年毕业,随即赴苏联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美术学院深造。
在苏联学习期间,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1965年回国后,吴冠中开始尝试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他独有的“吴氏风格”。
吴冠中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尤其擅长表现中国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文学、哲学的研究和借鉴,吴冠中的作品透露出浓厚的民族气息。
他将传统题材与现代主题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油画作品,成为中国民族化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冠中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吴冠中的艺术生涯充满辉煌,他将民族化油画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民族化之路的意义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他在艺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探索民族化油画之路。
民族化油画是指油画作品在表现形式和题材上倾向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油画创作之中,以此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吴冠中作为民族化油画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族化油画的意义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通过民族化油画的创作,吴冠中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让人们感受到民族优秀传统的博大精深。
民族化油画也是油画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一种尝试,为油画艺术注入了独特的中国元素,拓展了油画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吴冠中在民族化油画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对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印象派油画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印象派油画代表人物以及作品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印象派的基本特点印象画派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19世纪人们已懂得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色彩,是由于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所造成的。
物体全部吸收日光便呈黑色,全部反射日光则为白色,反射蓝色光波而吸收其他光波呈现蓝色等等.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必须受到光源色和周围环境其他物体色彩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有绝对纯的固有颜色存在。
那种认为树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观念,只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在科学发展的19世纪,它显然已过时了。
人们认识到哪怕是同一个光源,在清晨和傍晚不同的时间,也会在物体上产生不同的色彩影响.而且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受光的角度,物体表面的光洁度等条件均会影响其色彩的变化。
光和色彩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微妙的。
这样,传统固有色的观念被彻底打破了。
随着对固有色观念的抛弃,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大大深化。
人们发现有几对色光两两相混成为白光,而有几种颜色互相混合会变成黑色,这样,人们称这些色光和颜料互为补色关系,把这样的两种颜料称为补色,如黄与紫、红与绿、橙与蓝.在色彩写生中,这种补色关系有助于人们去分析和识别色彩。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课程内容通常分为:少儿素描培训班、少儿国画培训班、少儿油画培训班、少儿水粉培训班、少儿漫画培训班、少儿创意美术培训班.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课程介绍:按照教学总计划指定的课程内容包括:线描创作,水粉创作,油画基础,欣赏,及课外活动包含考级,户外写生,展览观摩等内容;通过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从而达到通过灵活生动有趣的绘画教学引导形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加深孩子对美术的热爱,扎实美术专业的功底,提升审美价值观,让孩子更加自信,在众孩子中脱颖而出。
油画画派分类及特色

油画画派分类及特色油画起源于欧洲,是画家用化学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的一种画法,可以表达出各种不同的主题、情感和风格。
根据不同的创作特点和技巧,油画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画派。
一、荷兰画派荷兰画派以静物、风景和生活场景为主题,注重真实和细节的描绘,重视自然光的表现。
荷兰画家的作品具有精细的构图和明亮的色彩,像是弗拉基米尔·德·冈布里希(Vladimir de Gmbovic)、朱利安·杜布(Julian Dubb)等,都是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
二、印象派印象派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强调捕捉光线的瞬间变化、色彩的过渡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表达。
印象派画家作品的特点是以强烈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作为重点,色彩之间的过渡很柔和,构图一般不太讲究。
代表人物有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和莱利·桑顿(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三、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始于德国,注重表现内心感受和情感。
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通常是色彩浓烈、线条夸张,所表达的情感强烈而深刻。
代表人物有范·高更(Vincent van Gogh)和埃米尔·尼尔迈耶(Emil Nolde)。
四、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的艺术运动,反对传统的写实主义和旧式的表现形式,强调诗意和抽象性。
现代主义画家的作品通过处理形状、线条、颜色和空间来表达感受和情感。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米罗(Joan Miro)。
总的来说,油画的画派和特色是多样的,画家们通过不同的创作方式,表现他们各自的美学、价值观和情感。
对于学习和欣赏油画的人来说,了解不同的画派和特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吴冠中:岁月匆匆,真情永恒

吴冠中:岁月匆匆,真情永恒吴冠中(1919-2010),是中国当代画坛的杰出代表人物,被誉为“油画泰斗”、“中国油画大师”,其作品以充满浓厚东方文化气息的画面风格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而享誉世界。
吴冠中的艺术创作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他以“岁月匆匆,真情永恒”为题材的作品,深刻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和情感的永恒,让观者沉浸感受岁月沉淀的真情。
吴冠中的艺术生涯可以说是一部岁月匆匆的奇迹。
他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世家,自小酷爱绘画,擅长中国传统文人画,秉承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和传统绘画的雅致。
后来他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李仲生、朱屺瞻等学习西洋绘画。
1947年,他赴法国留学,入读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师从法国著名画家法兰西斯克·波尔多内等,继承并融合了西方绘画的先进理念和技法。
在留学期间,他深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56年回国后,他将西方的色彩与线条、中国传统的意境与审美观融合,创作出一系列充满东方韵味的作品,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冠中的油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其中以“岁月匆匆,真情永恒”为主题的作品更是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代表之作。
吴冠中深谙绘画之道,笔下的岁月匆匆,真情永恒,不仅仅是画面上的一抹意象,更多的是对生命、情感、人文的表达。
在他的作品中,岁月流逝的痕迹和情感的韵味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一幅幅作品饱满了诗意和禅意,给人们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岁月匆匆,真情永恒》系列作品中的《老树》展现了岁月凝重的力量和真情的厚重。
画中一株枯木斜伏在古老的村落中,树干斑驳,年轮清晰可见,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沉淀和积淀。
一旁的村舍苍凉而恬静,远处山峦叠嶂,宛如静默的长歌。
这幅作品通过树木与乡村的构图,寓意着岁月沉淀的真情,展现出中国古老乡村文化的内涵。
《盛开的丁香》则是表达了真情永恒的意蕴。
画中一株盛开的丁香花,芬芳四溢,绽放在春日的阳光下,如诗如画。
画家鲁本斯的简介

画家鲁本斯的简介鲁本斯是著名的画家,也是初期巴洛克的主要代表,他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绘画创作上,在宗教画、肖像画和风景画上都比较擅长,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画家鲁本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家鲁本斯的简介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弗兰德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鲁本斯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
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鲁本斯的艺术特点鲁本斯作品一般都是具有宏大的构图,而且色彩比较饱满丰富,尤其善于运用明暗光线的对比,并且描绘的线条特别的丰富,这就是鲁本斯作品特点。
可以说鲁本斯是人文主义画家,他尤其擅长宗教画的创作,但是虽然是宗教画,可是鲁本斯的作品独特,他会用普通的人物形象来描绘神或者上帝的生活,他的生活一向是充满了光明和辉煌的,而鲁本斯本人也是十分阳光、充满活力的,这些特点都体现在了他的作品特点中,他会通过艺术的手段,描绘出人的力量或者生活。
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会看到他总是会运用健康、充满生机的人物形象,在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出那种乐观和激情,这种作品特点是十分特殊的。
鲁本斯本身对与上流社会就十分的了解和熟悉,有些时候鲁本斯也会迎合那个社会,所以他的作品中女性总是贵妇人的形象,她们皮肤白嫩、面容姣好,但是却总是在惺惺作态,其实这也反映了鲁本斯对待上流社会的嘲讽态度。
鲁本斯的作品非常的丰富,而鲁本斯作品也是十分具有戏剧性,并且融合了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常常给人们带来一种富丽堂皇、振奋人心的感受。
鲁本斯的绘画风格鲁本斯绘画风格非常独特,他在绘画的时候,笔法上看起来非常的洒脱自由,而且整体的立体感很强。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和他的作品赏析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和他的作品赏析拉斐尔·桑西(1483 —1520),意⼤利著名画家,他的性情平和、⽂雅,创作了⼤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
拉斐尔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是⼿法主义的代表⼈物,也代表了当时⼈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抱⼦圣母》拉斐尔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潜⼼研究各画派⼤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开朗基罗的⼈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开朗基罗⿍⾜⽽⽴的⽂艺复兴三杰。
《雅典学院》壁画纵279.4×横617.2厘⽶梵蒂冈塞纳图拉⼤厅《西斯廷圣母》布上油彩纵265×横196厘⽶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拉斐尔所绘画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体现了⼈⽂主义思想。
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佛利诺的圣母》。
1513年-1514年绘画的⼤型油画《西斯廷圣母》,由圣母和圣徒组成的三⾓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表现了母爱的伟⼤。
另外,《椅上圣母⼦》、《阿尔巴圣母》都是拉斐尔完美⽆瑕的作品。
《椅上的圣母》板上油画直径71厘⽶佛罗伦萨彼蒂宫藏1483年耶稣受难⽇(复活节的前⼀个星期五,基督教节⽇。
)凌晨三时,拉斐尔诞⽣于意⼤利的乌尔⽐诺。
其⽗乔万尼·桑西(另译:乔凡尼·桑提·迪·彼得洛)是位默默⽆闻的画家,在其唯⼀的⼉⼦诞⽣后,给他起名拉斐尔,并坚持由孩⼦的母亲(玛吉亚·迪·巴蒂斯塔·迪·尼吉拉·席亚拉)亲⾃抚养。
所以,童年时代的拉斐尔受⽗母家庭环境熏陶,养成了良好的⾏为习惯,⽽没受到贫民家庭那种相俗、野蛮⽅式的影响。
油画介绍

这幅画是中国山 东王沂东画的 【戏风】,创作 是间是在1994年, 尺寸是65*65cm , 是属于写实派的 油画。
戏风
这幅画的作者是乔尔乔内 (Giorgione,1477—1510), 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 《尤迪丝像》(约1505),表现古 代犹太女英雄亲手杀死敌军首领 拯救了祖国的故事,但乔尔乔内 著重描绘的不是其巾帼英雄的气 概而是少女温柔秀美的容貌。这 两幅人物画都以其诗情画意而在 文艺复兴美术中独树一帜。
尤迪思像
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 是伦勃朗· 梵· 莱茵1634年 创作的布面油画,画中 的主人公是伦勃朗深爱 的妻子——沙斯姬亚。 作品尺寸101 x 125 cm。 作品年代1634 作品材质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圣彼得堡的妇人
这幅画是亨利· 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 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 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 位雕塑家、版画家创作的。 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 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 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 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 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 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 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 活,而它主宰我。”
伊雷娜· 卡昂· 达威尔小姐像
这幅画的全称叫《伊蕾娜.卡昂.达威尔小姐 画像》,作者是法国印象画派的著名画家、 雕刻家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 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 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 出来,转向在人像画及肖像画,特别是妇女 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 技法。他所画的女性丰满娇丽、妩媚动人, 目光中常常流露着一种淡淡的忧郁;他坚持 并实践“光是绘画的主人”这一句印象主义 者的口号。这幅油画就是其中的一幅有代表 性的作品。 画中的女孩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雷诺阿是 这位银行家的朋友,画于19世纪。这幅画属 于油彩画布,尺寸是65×54cm 1880 。
油画起源

【艺术沙龙】2010-06-03 11:12:16 阅读12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油画是阿富汗人创立的,早在七世纪至十世纪,阿富汗人就用油画颜料在佛教洞窟中绘制佛像。
后来,油画技术传入欧洲,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曾经在《多样的艺术形式》一文中介绍过用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混合调色的油画技法。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三杰名声远扬,但是他们的绘画并非纯粹油画,而是一种叫做坦培拉的类似油画。
十三世纪,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
十四世纪末,尼德兰细密派画家凡艾-克兄弟改进了油画颜料,使油画技法更加完善。
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的德国画家丢勒也许是开创在油画作品上署名的第一人。
十八世纪,英国画家威尔逊让风景从背景中独立出来,因而被誉为风景画之父。
十八世纪,欧洲盛行古典画派,代表人物有鲁本斯、达维特、安格尔等等。
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人开创浪漫派油画。
十九世纪,法国画家库贝尔等人开创批判现实主义画派。
(印象派出现之前的西方油画,总体来说更象是油画素描,注重的是素描关系,要求调子统一,虽然强调了环境色,但是不太注重色彩对比,所有画面的共同特点全部是黑乎乎、灰蒙蒙的酱油调子,也就是说,暗部都是用黑色、咖啡色调子处理的。
)十九世纪,法国画家莫奈、德加、毕沙罗、雷诺阿等人开创印象派,修拉创立点彩派。
十九世纪,荷兰画家梵高、法国画家高更等人创立了后印象派。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法国画家塞尚开创了现代派绘画,被称为现代派之父。
二十世纪,法国画家马蒂斯等人开创野兽派;俄国画家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等人开创抽象派;意大利画家马力奈蒂、卡拉、波菊尼、罗索洛等人开创未来派;法国画家比卡皮亚、杜桑等人开创达达派;挪威画家蒙克在德国开创表现派;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开创立体派;西班牙画家达利、法国画家克利等人开创超现实派;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开创几何冷抽象派;美国画家波洛克开创行动热抽象画派;劳申博格等人开创波普画派……二十世纪,美国画家杜桑开创了后现代派绘画,被称为后现代之父……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德、英等欧洲国家的画家创立了新表现主义绘画;美国画家创立了超写实(照相现实主义)画派;法国画家创立了视觉派(光效应画派)……此后几十年,世界油画再也没有出现过新的变化和新的流派……二十一世纪,世界油画史上最新的绘画流派在中国诞生了,中国画家圣君开创了“绝对绘画暨对比色画派”;圣君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探索和创立对比色画派,直到二十一世纪的2008年2月20日,圣君公开发表了《绝对绘画暨对比色画派宣言》;2009年开始,圣君在网上陆续发表对比色画派油画作品;对比色画派的特点是用对比色作画,拒绝使用黑色,连头发、眉毛、眼睛、鼻孔、阴影、投影都禁止使用黑色;人物形象的受光面用暖色调(比如红黄橙)作画,背光面用冷色调(比如蓝绿紫)作画,人物形象都是阴阳脸的特征,整个画面没有黑色(禁止出现黑色);圣君开创了世界油画的全新的里程碑……西方油画的发展史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
“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
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
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
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
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
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宣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
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
一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相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
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
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的再现自然,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强调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二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
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其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
这个画派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野兽派——野兽派以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马蒂斯是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画面的视点已不再是一个方位,而是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使物体还原成几何形体。
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
未来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以抽象的形式,运用色彩、线条表现运动速度、力量及其组合与分隔。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依靠线条、块、面、色彩,进行无具象的抽象进行组合,其代表画家为荷兰画家蒙德尔安。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活动雕刻、波普艺术直到后现代主义都有一定影响。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画派受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主张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幻。
代表画家有西班牙画家达利、米罗。
按流派介绍巴洛克主义:让·安东尼·华多(Jean —A ntoine Watteau ,1684—1721) 是法国18世纪罗可可时期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画家。
他画了大量带有喜剧色彩的作品,华多1684年10月10日生于法比交界、原属佛兰德斯的瓦兰希恩村,是一个烧砖瓦窑为生的农村手工业者的儿子。
他于1702年到巴黎,最初在画店里当学徒,为趣味不高的雇主临摹一些销路旺盛的意大利、荷兰的古典作品。
后来,在舞台美术家吉洛(claud e Gillot ,1673—1722)的工作室当助手。
1708年,华多又师从装饰画家奥德朗三世。
1710年再度回到巴黎,以两年时间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舟发西苔岛》。
1712年,他被吸收为法国美术学院的见习生。
从1710年到1717年,他先后画过3幅同一题为《舟发西苔岛》的作品。
1720年回到巴黎。
应为他经售作品的画商兼收藏家热尔桑的请求,用8天的时间完成了他最后的杰作《热尔桑的画店》。
古典主义:雅克·路易·大卫 八世纪末与十九世纪初法国卓越的画家,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
出生于 巴黎商人家庭,少年时跟历史画家维恩学画。
18岁入皇 家绘画雕塑学院,26岁以《安蒂奥赫和斯特拉尼卡》而 获得罗马奖,随后与维恩去意大利访问和学习。
1780年 回国后创作了《贝利萨利乞求施舍》、《安德洛马哀悼海克多》等,1784年成为皇家艺术院院士。
1785年再次赴 罗马完成《荷拉斯兄弟之誓》获得成功,1789年创作 《护从官给布鲁都抬来他儿子的尸体》。
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成为国民议会委员,赞成判处国王路易十六的死刑,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793年创作了名画《马拉之死》(布鲁塞尔美术馆藏)。
法国大革命到来时,大卫积极投身其中,为国民议会创作了不少绘画。
此画便是其中一幅重要的历史画,题材取自画家亲眼所见的悲剧场面。
雅各宾派失败后,他被捕入狱,后经画家夫人与学生多方恳请,最后获释。
获释后立即创作完成了《萨宾妇女》。
浪漫主义:籍里柯生于法国鲁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08年从画马名家韦尔内学画。
1810年入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
从青年时代起他对马和赛马很感兴趣,常用速写出色地抓住马在运动中的姿态,他得金质奖章的《轻骑兵军官》就是在21岁时画的。
1814年展出《受伤的重骑兵》。
1817年创作了第一批动物石版画。
他在1818年春夏之交创作、于1819年在国家沙龙(法国的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梅杜萨之筏》,被看成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作,标志着浪漫主义画派的真正形成。
这幅画引起了美术界和舆论界的热烈论战,它所反映的是法国巡洋战舰梅杜萨号在非洲海岸触礁沉没的事件。
1816年7月,载有400余人的梅杜萨号,因政府任用对航海一窍不通的贵族为船长而触礁,船长和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被撇下的乘客、水手在临时搭制的木筏上飘流13天,获救时仅10余人。
取自现实生活题材的这幅作品,表现了画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暴露了无能的法国政府的过失,从而使它具有强烈的政治引喻意义。
作品中前倾与后倾的两个三角形,光和影的强烈对照,把情景表现得怵目惊心,充满了悲剧性的力量;加之翻滚的海浪和云雾,整幅画与新古典主义画派静止、肃穆的风格迥然有异。
它的出现,使得被新古典主义束缚的法国绘画耳目为之一新。
籍里柯只活了33岁,他短暂的一生给人类留下的艺术遗产有191幅油画、180余幅素描、100余幅石版画和6件雕塑,其中《赛马》、《轻骑兵军官》、《奴隶市场》和石版画《伟大的英国》等都广为人们所称道。
现实主义: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
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
在60年代,米勒的作品在法国画坛引起极大的反响,他的作品一次次地被拒绝。
直到1867年,米勒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了社会的第一次承认,人们逐渐认识了米勒艺术的真正价值。
他的一生,物质生活极为不幸,有时甚至几幅作品仅换得一双小孩子的鞋。
而他死后,法国为购回《晚钟》一画,竟花了80多万法郎。
天才和不幸往往在人的命运中伴生。
1875年12月22日,画家在巴比松逝世。
写实主义:库尔贝:1819年生于法国的奥尔南,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
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在皇家美术学院和贝桑松美术学院学习。
当他23岁时就已掌握了自己风格的主要因素。
在古代大师中,他最欣赏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技巧,专心地临摹过不少收藏在卢佛宫的委拉斯贵支的作品。
在1846年间他创作了以自己为主题的《抽烟斗的人》。
后来,他画出了更加重要的作品,在绘画处理方面更加丰富的作品,可是再没有一幅比这幅更加优美了。
正由于库尔贝的自我欣赏,他的许多自画像成了杰作。
印象主义:奥斯卡-克洛德·莫奈:奥斯卡-克洛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简称克洛德·莫奈或莫内,台译奥斯卡-克劳德·莫内,大陆传统译莫奈。
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
莫内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内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内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除此之外,莫内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童年莫奈出生于巴黎,在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LeHavre)。
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奈则想成为一个艺术家。
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这些画开价十至十二个法郎。
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EugeneBoudin),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
当莫奈来到巴黎卢浮宫,在那里他看到许多画家在模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于是,随身携带着颜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户旁开始画他所看到的东西。
草地上的午餐青少年15岁的时候,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他为自己作品开出的格是每幅20法郎。
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Eugene Boudin),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
当莫奈来到巴黎卢浮宫,在那里他看到许多画家在模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于是,随身携带着颜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户旁开始画他所看到的东西。
莫奈在阿尔及利亚当了两年兵(1860年-1862年),在他服役七年的合同到期之前,因为伤寒,莫奈的姑妈Lecadre夫人将他从部队解脱出来,让他去完成大学的艺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