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实验报告1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热分解行为,通过定量分析,了解温度、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

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选取适量的待分解物质样品,记录其初始质量。

2. 设备设置:使用热重分析仪(TGA)进行实验,设定升温程序为从室温升至800℃,升温速率为10℃/分钟。

3. 实验操作:将样品置于坩埚中,开启TGA设备,记录质量变化数据。

4. 数据收集:实验结束后,收集TGA曲线图,记录各个阶段的质量损失和残留物情况。

实验结果:1. TGA曲线显示,在200℃时,样品开始有轻微的质量损失,推测为水分的蒸发。

2. 当温度升至400℃时,样品质量迅速下降,表明发生了明显的热分解反应。

3. 在600℃时,质量损失趋于稳定,此时残留物质量约为初始样品的30%。

4.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添加特定催化剂后,热分解起始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讨论:1. 实验观察到的初步质量损失与预期的水分蒸发相符,进一步证实了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结合水。

2. 热分解阶段的质量快速下降表明样品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

3. 残留物的组成分析表明,分解产物主要包括氧化物和其他无机盐类。

4. 催化剂的加入显著改变了反应动力学,这可能与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有关。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模拟并分析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

通过TGA分析,我们确定了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分解产物,同时发现催化剂的使用对提高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索不同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下的分解行为,以优化工业生产过程。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Experimental report template编订:JinTai College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实验报告范文模板2、篇章2: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章3:实验报告范文模板篇章1: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 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实验报告模板 (1)

实验报告模板 (1)
睁开眼睛,展开纸,发现同学们的纸上的洞数量有1个、2个、3个三种情况。
再一次,老师将指令细化,同学更具指令动作
睁开眼睛,展开纸,发现只有1个、2个,两种情况,且2个的情况占大多数
三、实验心得(结合理论知识谈谈自己的心得和收获,请着重论述)
信息的处理具有主观性,所以相同的指令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但是如果将指令细化,尽量考虑到细节,则最终的差异将会大大减少。所以在公司的决策传达时应考虑指令的清晰明确,以便尽量减少理解上的差异,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决策
管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信息的传达
专业班级
酒店管理一班
姓名学号
胡晶旌2014064138
小组号
5
1、实验接收和处理信息的准确性
二、实验内容(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描述和说明)
每人一张白纸,闭上眼睛,听从老师的指令
老师说出指令,同学闭上眼睛听从指令折叠白纸,撕下指令中所指的纸角。

实验报告总结15篇

实验报告总结15篇

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报告总结15篇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验报告总结1实训一数控车床认识及基本操作实训一. 实训目的:了解数控车床掌握基本操作二. 实训内容:用数控车床车一零件三. 实训设备:数控车床四. 实训思考题1.简述数控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答:1、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控机床操作。

2、禁止多人同时操作,强调机床单人操作。

3、学生必须在操作步骤完全清楚时进行操作,遇到问题立即向教师询问,禁止在不知道规程的情况下进行尝试性操作。

4、操作中如机床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

5、手动原点回归时,注意机床各轴位置要距离原点-100mm以上。

6、手工操作前,应先按下手动按钮后再进行操作。

7、学生编完程序或将程序输入机床后,要通过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试运行。

8、学生进行机床试运行及自动加工时必须在指导教师监督下进行。

9、程序运行注意事项:(1)刀具要距离工件200mm以上。

(2)光标要放在主程序头。

(3)检查机床各功能按键的位置是否正确(4)启动程序时一定要一只手按开始按钮,另一只手按停止按钮,程序在运行当中手不能离开停止按钮,如有紧急情况立即按下停止按钮。

10、机床在运行当中要将防护门关闭以免铁屑、润滑油飞出伤人。

11、在程序中有暂停测量工件尺寸时,要待机床完全停止、主轴停转后方可进行测量。

此时千万注意不要触及开始按钮,以免发生人身事故。

12、关机时,要等主轴停转3分钟后方可关机。

2.机床回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正确地在机床工作时建立机床坐标系3.机床的开启、运行、停止有那些注意事项?答:首先安全第一,关机前要先按急停按钮再切断系统电源开关、最后切断电源开关,开机时顺序相反,开机后刀架要进行回零,主轴要低速热运转几分钟才能进行正常加工,如果停机时间过长要多运转一会,而且刀架也要空运行几下再加工。

实验报告通用模板_1

实验报告通用模板_1

实验报告通用模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实验报告通用模板实验报告通用模板(精选7篇)实验报告通用模板篇1一、定义与作用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科学实验报告1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

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

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

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20××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调查污染的来源实验目的':通过调查污染的来源,让学生知道水是如何被污染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采访当地政府部门。

家庭生活污染物。

采访家用物资销售部。

医院采访。

实验现象:农药、化肥,洗涤剂等都会污染水。

实验结论:我发现水污染来自于××××××问题讨论: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光的反射能力实验地点:五年级教室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实验步骤:1、夹子夹住卡纸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实验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好!实验人:xxx实验人实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仪器管理员签字:xxx科学实验报告4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

实验一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流程和实验室安全常识,并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实验器材:- 试管- 显微镜- 称量器具- 实验药品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实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通过加热、冷却、搅拌等操作来观察物质的相变过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

同时,我们还将借助显微镜,对微观世界的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实验物质,并记录初始质量。

3. 借助称量器具,精确称量实验物质的质量。

4. 加热试管中的实验物质,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在加热过程中,不断观察实验物质的变化,记录是否发生相变及相应的温度。

6. 冷却实验物质,继续记录温度变化和是否发生相变。

7. 利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1. 实验物质在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发生了相变,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2. 随着继续加热,液态物质再次发生相变,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实验数据处理:1. 统计实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情况,并作图表示。

2. 计算相变过程中的温度差异及质量差异,并绘制相应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质可以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再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2.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在微观层面上,这些相变过程是由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引起的。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中,通过亲身操作和观察,我对物态变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实验室安全。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我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有了初步掌握。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细节和数据的准确性,以期取得更加准确和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实验改进方向:1. 在实验过程中,应更加细致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相变情况,以便进行更加详细的数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实验报告1
1数据向量的建立与运算
1〉建立一个R文件,在文件中输入变量x=(1,2,3)T,y=(4,5,6)T, 并作以下运算:
(1)计算z=2x+y+e,其中e=(1,1,1)T;
(2)计算x与y的内积
(3)计算x与y的外积
> x=c(1,2,3)
> y=c(4,5,6)
(1) > e=rep(1,3);e
> z=2*x+y+e;z
(2)> x%*%y
(3)> x%o%y
2〉构造一个向量x,向量是由5个1, 3个2,4个3和2个4构成,注意用到rep()函数
> x=rep(c(1,2,3,4),c(5,3,4,2));x
2数组、矩阵的建立与运算
1〉将1,2,···,20构成两个4×5阶的矩阵,其中矩阵A是按列输入,矩阵B是按行输入,并作如下运算:
(1)C=A+B;
(2)D=AB T;
(3)E=(e ij)n×n,其中e ij=a ij·b ij;
(4)F是由A的前3行和前3列元素构成的矩阵
(5)G是由矩阵B的各列构成的矩阵,但不含B的第3列.
>A=matrix(1:20,nrow=4,ncol=5,byrow=FALSE);A
>B<-matrix(1:20,nrow=4,ncol=5,byrow=TRUE);B
(1)> C=A+B;C
(2)> B<-matrix(1:20,nrow=4,ncol=5);B
> G= t(B);G
> D=A%*%G;D
(3)>E=A*B;E
(4)> F=A[-4,-(4:5)];F
(5)>G=B[,3];G
2〉生成一个5阶的HiLbert矩阵,
(1)计算HiLbert矩阵H的行列式;(2)求H的逆矩阵;(3)求H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N=5;x=array(0,dim=c(n,n))
for(i in 1:n){
for(j in 1:n){
x[i,j]<-1/(i+j-1)
}
}
X
(1)det(x)
(2)solve(x)
(3)eigen(x)
3 列表、数据框的建立
df<(Name=c("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丁一"),
Sex=c("女","男","女","男","女"),
Age=c(14,15,16,14,15),
Height=c(156,165,157,162,159),
Weight=c(42,49,,52,);df
4 外部数据文件读取
1〉将3中数据表的数据写成一个纯文本文件(空格分隔),用函数()读该文件,然后再用函数()写成一个能用Excel表能打开的文件,并用Excel表打开.
在D 盘新建一个文本文档,重命名为
>rt=(“d:/”,header=T);rt
>(rt,”d:”)
5流程控制与自编函数
1〉编写一个R程序(函数).输入一个整数n. 如果n<=0,则中止运算,并输出一句话:"要求输入一个正整数"; 否则,如果。

是偶数,则将n除2,并赋给n;否则'将3n + 1赋给n.不断循环,只到n=1,才停止计算,并输出一句话:‘运算成功”.这个例子是为了检验数论中的一个简单的定理.(进一步修改,若n非整数也同n<=0一样中止运算并输出)
y=function(n){
if(n<=0)y="要求输入一个正整数"
else{
repeat{
if((n%%2)==0)n=n/2
else n=3*n+1
}
}
if(n==1){y="运算成功"
Break}
}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