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pdf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pdf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pdf一、考试性质历史学专业基础科目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考试。

其目的是公平、科学、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础研究方法。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4.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夏商西周:夏朝与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概况及其主要文化特征,西周政治与制度,分封制及宗法制。

西周衰亡与东周建立。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分期。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诸子百家及其思想,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

4.秦汉:秦朝统一及其疆域,秦始皇统一措施,汉朝政治制度,汉朝疆域的扩大与疆域经营,“文景之治”,“汉武盛世”。

汉朝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黄老思想、法家思想与汉朝政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苏州科技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通史》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第二节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发展第三章西周第一节西周的建立与巩固第二节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第四章春秋第一节大国争霸第二节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第五章战国第一节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第四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六章秦第一节秦朝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节秦末农民起义第七章西汉第一节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节汉承秦制和中央对王国势力的斗争第三节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第八章东汉第一节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大起义第四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九章三国、西晋第二节三国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西晋的门阀统治第十章十六国、东晋第二节东晋在江南的统治第十一章南朝、北朝第二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第三节北魏的统治与孝文帝改制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十二章隋朝第一节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的繁荣第十三章唐朝第一节唐朝前期的政治与经济第三节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五节隋唐文化第十四章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第二节北宋的阶级关系与社会经济第三节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第十五章金、南宋第二节对峙局面下的南宋社会第三节对峙局面下的金朝社会第十六章元朝第二节元朝的统治制度第三节元朝的社会经济第五节五代辽宋金元文化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十七章明朝第一节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第四节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节明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与明末农民起义第十八章清朝第二节君主专制政体的进一步加强第四节清前期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第五节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社会第六节明清文化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第二节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第四节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一节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第二节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第三节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第四节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第五节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第四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故争第二节中法战争第三节中日战争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第一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第二节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第三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六章辛亥革命第一节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第二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三节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第五节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第六节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第七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第一节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第二节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第四节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第五节新文化运动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第一节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第二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三节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第一节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第二节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第三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三章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第一节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中国革命的低潮第二节苏维埃革命的开始第三节国民党军阀的混战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第四节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第一节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第二节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第三节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红军长征第四节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第五节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第五章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第一节全国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第二节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第三节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第四节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第一节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第二节全面内战的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第三节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题型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三.考试书目:1.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复习要求:认真阅读指定的考试书目,把握基本史料,掌握基本史实,提高分析能力。

《中国史》考试大纲

《中国史》考试大纲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辅导必备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14年中国史考试大纲《中国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中国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中国史学科基础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中国史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1.具备较为扎实的中国史知识,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掌握能力。

2.具有古代汉语的基本阅读及较强的理解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2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中国史基本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论述题、古代汉语的翻译与理解。

总分300分。

I.名词解释1.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中国史基本知识有较强的了解。

2.题型2要求考生解释涉及整个中国史知识结构的6-8个名词。

每个名词10分,总分50-60分。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论述题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31.考试要求该部分要求考生对涉及中国史整体知识结构的5-8个题进行回答,要求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学术性。

2.题型试卷提供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各4题,可以进行选择性回答。

共计18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III.古代汉语1.考试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一篇不少于800词的古代汉语短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另一段古代汉语的文字材料,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 中国远古人类与主要文化遗址。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 夏、商、西周的文化。

(二)春秋战国1.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

(三)秦汉1. 秦的统一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2. 秦朝的灭亡。

3. 汉初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冶。

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经济。

6.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四)魏晋南北朝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 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

4. 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5. 江南经济的开发。

6. 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

(五)隋唐五代1. 隋朝政治与经济。

2. 唐朝前期政治和经济。

3. 安史之乱与唐朝后期社会危机。

4. 唐朝后期赋役制度改革。

5.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 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7.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

(六)宋、辽、西夏、金、元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 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3.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4.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5. 宋代经济的繁荣。

6. 元朝的统一及其政治制度。

7. 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 宋元时期的文化。

(七)明清1. 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2. 郑和下西洋。

3. 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4. 明末农民战争。

5. 清代疆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 清朝前期的政治。

7.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 明清时期的文化。

31二、中国近现代史(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2. 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

3. 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

4.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进程。

5.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措施。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4.《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 东印度公司、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 “无敌舰队”,开始建立海上霸权,18世 纪六七十年代,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 对殖民主义的评价;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四国同盟与神圣同盟、法国七月革命、二 月革命与六月起义;美国的对外政策;第 二国际存续时间、“五一节”来历。
复习建议
• 对考纲已删除的内容,高考原则上不作要求,就 是要涉及,一般也会像2005年文综卷Ⅰ第37题一 样,依托凯末尔革命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并就 历史材料进行设问。因此,在考纲出来后进行的 第二轮复习,一般可以不再复习被删除的内容。 即使高考试题中设计本部分知识,也可以用第一 轮复习时的知识储备来应对。不过,根据国家考 试中心专家的解释,我们应对删除的内容一分为 二地看待,不能绝对地放弃。因而,对某一专题 知识中那些很难与相关知识割断的、比较重要的 和常见的但又是被删减的内容,建议必要的筛选, 以作到“删中有留”,合理取舍。
复习建议
•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或者为了 突出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考纲对教学大 纲和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了压缩,以突 出主干知识,减轻学生实际负担。在复习 时,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和压缩的情况,合 理进行诠释,正确把握其知识内涵和外延, 帮助学生区分被缩小的、不作考试要求的 部分知识点
• 六、考纲虽已明确删除,但与前后必考内 容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整体知 识体系的构件,往往会出现在组合式选择 体或问答体的题干之中,故应引起适当注 意。
4.《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5.《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 第一章第一节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二章 第四节“二战”前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 德意日法西斯的结盟;第四章第三节东欧 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的人民 民主国家,第六节除新加坡和韩国之外的 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第五章第 二节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兴起。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复习大纲

历史知识总结-中考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一、元谋人北:P2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河姆渡遗址:北:P9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

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朝建立的史实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简明中国古代史提纲模板

简明中国古代史提纲模板

简明中国古代史提纲一、说明《简明中国古代史》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2级汉语言文学(远程)的一门选修课。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们提出“全面复习,重点把握”的原则。

希望有关教师和同学认真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期末闭卷考试由省电大统一命题,题型有五类:(一)填空题(二)选择(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

二、复习范围及要求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原始社会一般掌握:原始社会分期。

主要文化遗存的大致情况:原始群前、后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的名称,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态。

(例如,北京猿人的婚姻形态处在杂交时期。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文化遗传的名称,发现地点和分布地区,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况。

(例如,著名的文化遗存半坡村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

)从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看“劳动创造人”。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一般掌握:夏朝和商朝的社会性质。

夏朝的国家机构、商朝的建立、盘庚迁殷、周武王伐纣、青铜铸造业的基本情况、甲骨文的内容、作用。

了解禹、启、汤、盘庚。

第三编(上)封建领主制社会第一章西周春秋战国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国。

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争权夺利,国力薄弱。

秦孝公在位时,决心彻底改革,于是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制定二十级爵,即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位的人中选用。

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

县设立令以主县政,设丞以辅佐县令,设尉以掌军事。

实行什伍制度,作为基层行政单位。

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

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

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即在全国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准许民间买卖土地。

2024年大学入学考试历史复习大纲

2024年大学入学考试历史复习大纲

2024年大学入学考试历史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历史学科,掌握大学入学考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大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 古代中国的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1.3 古代中国的文化- 诸子百家与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 汉字与古代文学- 古代科技与艺术1.4 古代中国的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 外来宗教与传统文化思想的交融二、中国近现代史2.1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鸦片战争与清朝的衰落-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的成立2.2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 近代工业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2.3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 近现代文学与艺术的主要成就- 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科学技术与现代化进程2.4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近现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抗日战争- 近现代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三、世界史3.1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起源与传播3.2 世界近现代史-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与民族解放3.3 世界当代史-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热点事件- 全球化进程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四、历史学科方法与研究4.1 史料的分类与价值- 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口碑资料等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史料的选择与运用方法4.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历史比较法、历史分析法、历史计量法等基本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与批判4.3 历史学科的评价与反思- 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教育的意义与任务- 历史学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希望本复习大纲能够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本考试大纲是应我院历史学专业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的要求编制的。

《中国古代史》(专升本)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历史学专业该课程的要求进行的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从报考插班生的专科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者入学深造,考察学生在掌握中国古代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考试进一步促进考生提高历史学的理论水平,初步具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素养。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二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分析较为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29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

客观性的题目占较重的份量。

6、题目类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20分)(3)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4)简述题(3题,共34分)(5)论述论(每题16分,共16分)四、考试内容、要求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1、了解中国历史是怎样开端的,丰富的猿人文化遗址——如北京猿人等。

2、掌握氏族是怎样形成的,母系氏族在什么条件下过渡到父系氏族,以及两个阶段的各自历史特点;原始公社是怎样瓦解的。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了解我国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西周1、掌握周初的分封、宗法、礼制、刑法以及国家机构的内容及其实质。

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1、了解春秋争霸产生的历史条件、争霸口号“尊王攘夷”的内涵以及争霸的历史影响;这一时期变革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崩溃及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2、掌握孔子及其思想内容和评价。

第五章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1、了解战国时期是封建制的确立阶段。

秦国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的内容、性质以及对封建制最终确立的作用。

2、掌握七国之间的政治、军事争夺及秦完成全国统一。

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六章秦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1、了解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统一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掌握秦对以后历史发生的深厚影响。

全面评价秦始皇嬴政。

分析项羽、刘邦在楚汉之争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第七章西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了解西汉“黄老政治”的实质及其客观作用,西汉中央与地方王国之间的斗争,绿林赤眉大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2、掌握汉武帝时西汉盛世的内容,对汉武帝作一定的评价。

分析王莽改制的出现及其失败原因。

第八章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各族人民反抗斗争1、了解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大地主田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黄巾大起义的历史特征及其失败原因。

2、掌握东汉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局面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党锢事件。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民族融合1、了解三国形成的原因,一些主要历史人物的评价。

2、掌握门阀世族这一集团的形成及其所带来的历史影响;北魏时期孝文改制的原因、性质与历史影响。

第十章统一的隋王朝1、探求隋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

2、掌握隋朝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以及隋朝社会经济的重大发展。

第十一章唐朝1、了解唐王朝繁荣昌盛的原因和具体内容。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

2、掌握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第十二章五代十国1、了解五代十国局面形成、存在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的特点、中原社会生产凋弊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了解后周柴荣的改革。

第十三章北宋、辽、西夏1、了解陈桥兵变;北宋强化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的措施。

北宋的“守内虚外”,“不抑兼并”的政策;北宋统一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李顺、王小波起义。

2、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表现。

3、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第十四章金、南宋1、了解女真族兴起和金朝的建立。

金宋联合灭辽和西辽的建立。

金兵南下与北宋灭亡。

南宋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抗金斗争。

对岳飞进行评价。

2、掌握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

第十五章蒙古国、元朝1、了解蒙古兴起与蒙古国的建立。

蒙古国西征与灭亡西夏。

蒙古联宋灭金。

元朝的建立和灭亡南宋。

2、了解元朝政权的组成及其社会矛盾所反映的复杂;元朝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所采取的措施。

第十六章明朝1、了解明初成祖朱棣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和特点。

明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

明朝和亚洲各国友好往来的情况。

2、了解明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主产关系的萌芽。

宦官专政局面的形成、表现及后果。

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明朝的灭亡。

3、了解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高度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第十七章清朝(鸦片战争前)1、了解清朝集权政治的发展历程;清朝进一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2、了解明清的文化发展。

了解清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措施;了解东西文化的交流状况。

3、对康熙予以评价。

分析康乾盛世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4、了解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的表现及原因。

乾隆后期及嘉庆、道光时期的腐败统治。

六、考试要求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电子器具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

七、指定参考书《中国古代史》(上、下)詹子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8 第2版;《世界近代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世界近代史》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基本历史线索、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理论和历史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强调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原理,根据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认识、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为: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面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中能正确地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分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能得出相应的较为科学的认识。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24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覆盖范围广。

最基本的客观性知识一般占50%左右,中等难度的题目占20%左右,难度较大的题目占20%左右。

6、题目类型(1)填空题(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2)词释题(每题4分,共20分)(3)列举题(每题3分,共12分)(4)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5)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四、考试内容、要求第一章绪论1、了解“世界历史”的内涵2、宏观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发展线索(分期问题)第二章资本主义曙光和欧洲社会转型1、了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情况2、掌握对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在工业中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解第三章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出现第一节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1、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性质第二节文艺复兴的成就第三节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1、了解文艺复兴运动成就、历史意义第四章欧洲宗教改革-基督教的再嬗变第一节背景1、了解欧洲宗教改革背景第二节内容1、了解新教主要代表人物和诸派的活动及教徒的分布2、了解新教基本教义、伦理第三节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1、掌握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第五章新航路开辟与西欧诸国早期殖民活动第一节新航路开辟1、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条件、历史意义第二节西欧诸国早期殖民活动1、了解西欧诸国早期殖民活动第六章西欧商业革命1、掌握西欧商业革命的原因、表现、意义;第七章近代早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第一节、尼德兰革命1、掌握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及经过、历史意义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成就、特点、历史意义第三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掌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和历史意义2、掌握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及其政权性质3、了解拿破仑帝国对外战争的主要战役、帝国崩溃原因4、了解、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第八章国际社会的诞生—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第一节欧洲的统一与分裂1、了解17——18世纪中期欧洲专制王权国家间几次重大战争2、了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和特征3、掌握若干重要国际关系原则和国际法的创生第二节维也纳体系1、掌握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维也纳体制的性质第九章美洲的新生第一节北美独立战争1、掌握英属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2、了解《独立宣言》基本思想及其历史意义3、了解北美独立战争的进程、胜利原因和历史意义4、掌握美国《一七八七联邦宪法》的内容、进步意义与局限性5、了解为什么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有何特点?第二节拉美独立战争1、了解拉美独立战争的进程及重大事件2、了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第三节神圣同盟、“门罗宣言”与拉丁美洲1、掌握神圣同盟、“门罗宣言”与拉丁美洲三者之间的连带关系及其意义2、了解美洲新生的原因第十章迄工业革命前的东方——亚非的沉沦第一节明末到清季前期的中国第二节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第三节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尔帝国第四节地跨三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东方问题)第五节东方诸帝国的盛衰与东西方地位的失衡1、掌握东方诸帝国对外闭关锁国的思想认识、政策措施及其特征2、解了东方诸帝国面对世界大变局国际地位出现的盛衰变化3、了解东方诸帝国的盛衰与东西方地位失衡的原因、影响及趋向第十一章欧洲三大革命(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48年革命)第一节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散1、掌握工业革命的概念、历史条件2、掌握工业革命为什么在英国最早发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