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 讲义
《光合作用的过程》 讲义

《光合作用的过程》讲义一、引言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它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基础,也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了动力。
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生命的奥秘、保护环境以及开发可持续能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光合作用的定义与意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了能量和物质。
光合作用的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它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食物链的基础,支持着从草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生命活动。
其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维持了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使得我们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此外,光合作用还调节着地球的气候,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对减缓全球变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叶绿体是一种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部含有类囊体和基质。
类囊体是由膜围成的扁平囊状结构,上面分布着光合色素,是光反应的场所。
基质中含有多种酶,是暗反应的场所。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一)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需要光的参与。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光能的吸收与传递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类胡萝卜素)能够吸收光能。
这些色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类囊体膜上,当光线照射到叶片上时,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并通过共振传递的方式将能量传递给反应中心的叶绿素 a 分子。
2、水的光解吸收了光能的叶绿素 a 分子被激发,释放出高能电子。
这些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终使水分解为氢离子(H+)和氧气(O₂)。
这个过程称为水的光解,是光合作用中氧气产生的来源。
3、形成 ATP 和 NADPH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促使 ADP 和无机磷酸(Pi)合成ATP,同时将 NADP+还原为 NADPH。
光合作用讲义

光合作用讲义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也是维持地球上生态平衡的关键过程之一、光合作用通过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这个过程中,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分别是光能的捕获和化学反应。
一、光能的捕获1.叶绿体结构叶绿体是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片细胞内。
叶绿体由外膜、内膜、基粒和间充质构成。
2.叶绿素叶绿体中含有一种叫做叶绿素的色素,它赋予了植物绿色。
叶绿素是一种吸收光能的主要化合物,它能够吸收红光和蓝光,但对绿光的吸收很弱。
3.光合色素吸收光谱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显示了在不同波长的光下叶绿素的吸收情况。
通过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哪种波长的光能量吸收最大,进而掌握光合作用的规律。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它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膜上。
在光反应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到光能后,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发生在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1)光系统Ⅱ:光系统Ⅱ负责光能的吸收和水的分解。
当叶绿素吸收到光能后,它激发出一对电子,这对电子被传递到光系统Ⅱ中的反应中心,同时将水分解为氧气、氢离子和电子。
(2)光系统Ⅰ:光系统Ⅰ负责产生还原力。
光系统Ⅰ中的反应中心吸收到来自光系统Ⅱ的电子后,将它们激发为高能电子,并将它们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
二、化学反应1.光合磷酸化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传递链将来自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载体分子NADP+,将它还原成NADPH。
同时,氢离子也被电子传递链运输,形成了电化学势差。
2.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光合作用的第二阶段,它发生在叶绿体的间充质中。
在三羧酸循环中,NADPH提供了还原力,CO2通过酶的作用被固定为含有三个碳的有机物甲酸,最后通过一系列反应形成葡萄糖。
3.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能量资源,能够被生物体分解为ATP,提供细胞工作所需的能量。
而氧气则作为废物排出。
光合作用(讲义)(解析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6节光合作用【知识点分析】一.光合作用的条件与产物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12.操作步骤与结论3.光合作用的场所与作用: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25.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1.实验探究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还需要水的参与。
三.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这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3.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方面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另一方面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1.思维导图2.相互关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动植物均可进行呼吸作用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他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植物中。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环节,(提示: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以下对该环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烧杯中装有水,小烧杯中装有酒精B.该环节结束后叶片变成黄白色C.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D.持续加热小烧杯中的温度会达到100℃【答案】D【解析】A.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
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因此小烧杯中装的是酒精,大烧杯中装的是清水,正确。
B.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正确。
D.大烧杯中的液体是水,该液体的沸点是100℃,这就保证了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因此隔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能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错误。
光合作用讲义(DOC)

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a、实验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苯等)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b、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实验步骤】(1)提取色素:研磨(碳酸钙、二氧化硅、95%乙醇),过滤(单层尼龙布)。
(2)制备滤纸条:剪去两角(防止两边滤液扩散速度太快),画铅笔线。
(3)点样:画滤液细线,细、直、齐,重复几次。
(4)分离:用层析液,液面不能淹没滤液细线。
【实验结果】【注意事项】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加入少许的CaCO3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受到破坏,加入10ml无水乙醇是使色素溶解在其中,便于提取。
光反应暗反应条件光、色素、酶 [H]、ATP、酶时间短促较缓慢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①水的光解:2H2O →4[H] + O2②ATP的合成:ADP + Pi + 光能→ATP①CO2的固定:CO2 + C5 →2C3②CO2的还原:2C3 + [H] →(CH2O)能量变化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1、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光反应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NADPH和ATP2、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暗反应水解ATP生成ADP和Pi为光反应的物质(ATP)合成提供原料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制造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变,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②调节大气中的O2和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光合作用专题讲义

光合作用专题讲义【预备知识】一、光合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和间质中。
二、光合色素: 1、叶绿素(3):叶绿素a 、b (3:1),吸收光能,少数叶绿素a 能转换光能。
2、类胡萝卜素(1):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2:1),吸收光能。
3、藻胆素:常结合成澡胆蛋白。
三、吸收光谱:红光→蓝紫光(770nm →390nm ),能量与波长成反比。
一、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成电能)粗的波浪箭头是光能的吸收,细的波浪箭头是能量的传递,直线箭头是电子传递。
空心圆圈代表聚光性叶绿素分子,有黑点圆圈代表类胡萝卜素等辅助色素。
P 是作用中心色素分子,D 是原初电子供体,A 是原初电子受体,e 是电子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附:希尔反应)Z (原始电子供体) Q 、PQ (醌、质体醌) Cytf 、Cytb (细胞色素)PC (质体蓝素) Fd (铁氧还蛋白)PSII (680)、PS Ⅰ(700)光系统NADP +、NADPH+H +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三、碳的同化1、卡尔文循环(基本途径、又称C 3途径)①羧化阶段:1,5-二磷酸核酮糖(RuBP )十CO 2→3-磷酸甘油酸②还原阶段:3-磷酸甘油酸(A TP )→1,3-二磷酸甘油酸(NADPH )→3-磷酸甘油醛 ③再生阶段: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5-磷酸核酮糖→RuBP3RuBP +3CO 2 −−−−→−ATPNADPH 9/6 PGALd (3-磷酸甘油醛)+3RuBPPGALd ,于叶绿体中形成淀粉,或在细胞质中转变为蔗糖。
2、C 4途径(甘蔗、玉米、高梁) ①固定CO 2的新途径(光合效率高):CO 2+磷酸烯酸式丙酮酸(PEP )→草酰乙酸(C4) ②必须进行卡尔文循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3、景天酸代谢(CAM ,景天、落地生根)植物晚间固定CO 2(PEP ) 附:光呼吸(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氧气,放出CO 2)C3>C4(不利积累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CO 2浓度[饱和点与补偿点]、温度)【经典题型】 1、(福建 99初赛)在光合作用中,光化学反应的作用中心分子是( B )A 、各种状态的全部叶绿素a 分子B 、P 700和 P 680的叶绿素分子C 、全部叶绿素分子和类胡萝卜素分子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子 2、下列反应均为光合作用过程的一部分:(1)将H 从NADPH 2传给一种有机物;(2)使CO 2与一种有机物结合;(3)将H 从H 2O 传递给NADP +。
光合作用ppt免费课件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是植物吸收光能后,将这个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葡萄糖中。这个过程是地球上最重要 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它为整个生物圈提供了基础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换
总结词
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换是指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的有机物质的过程。
详细描述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酶的活性上。在一定的温 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温 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过 高时,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 分不足会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 降。同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 散失水分,这也会对光合作用 产生影响。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优化光照条件
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之一,它利用光能将无机的二氧化碳 和水转换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为生物圈提供食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总结词
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食物、氧气和能量,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它产生的有机物质是生物体生存和繁 衍的基础。同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也是生物呼吸所需的重要气体,对维持 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等有机物质。这个过程需要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作为催化剂,并需要光能提供能量。
04
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的效率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 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 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 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效率取决于多 种因素,包括光照强度、 光质、温度、水分、二氧 化碳浓度等。
《光合作用》 讲义

《光合作用》讲义一、什么是光合作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的自然界中,有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命过程,那就是光合作用。
简单来说,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想象一下,植物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工厂,它们有着独特的“生产线”和“工艺流程”,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步骤,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看似普通的物质,转化为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中。
叶绿体就像是植物的“能量工厂”,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成分,能够有效地捕获光能并进行转化。
叶绿体由外膜、内膜、基粒和基质组成。
基粒是由一个个类囊体堆叠而成的,类囊体的膜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这些色素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光收集器”,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包括了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总体上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有光的参与。
当阳光照射到植物的叶片上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吸收光能,被激发到高能状态。
这些处于高能状态的色素分子会将能量传递给反应中心的叶绿素 a 分子,使其产生高能电子。
这些高能电子沿着一系列的电子传递链进行传递,同时形成了跨类囊体膜的质子动力势。
在这个过程中,水被分解为氧气、氢离子和电子。
同时,利用光能和质子动力势,在 ATP 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了 ATP(三磷酸腺苷),这是一种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暗反应阶段:也被称为卡尔文循环。
在这一阶段,不需要光的直接参与,但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和 NADPH(还原型辅酶Ⅱ)提供能量和还原力。
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被固定和还原,最终形成有机物。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辅导讲义无答案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辅导讲义授课主题光合作用教学目的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驾驭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教学重难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内容学问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问点讲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年头科学家结论1648 海尔蒙特建立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1771 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 英格豪斯只有在光照下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845 R.梅耶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 萨克斯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880 恩格尔曼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939 鲁宾、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20世纪40代卡尔文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1.1771年普利斯特莱试验本试验的缺点:缺乏空白比照,试验结果的劝服力不强。
2.1864年萨克斯试验(1)本试验中黑暗处理的目的: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开干扰。
(2)本试验为自身比照,自变量为是否照光(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叶片是否制造出淀粉,表观因变量为是否出现颜色变更(出现深蓝色)。
3.1880年恩格尔曼试验(1)本试验的试验组为极细光束照射处的叶绿体,比照组为黑暗处的叶绿体和完全曝光的叶绿体。
(2)本试验为自身比照,自变量为光照(照光处与不照光处;局部光照与完全曝光),因变量为好氧细菌分布。
4.1940年鲁宾、卡门试验(1)本试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2)本试验为相互比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218O与C18O2),因变量为O2的放射性。
方法技巧恩吉尔曼试验方法的奇妙之处(1)试验材料选得妙:用水绵作为试验材料。
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视察和分析探讨。
(2)解除干扰的方法妙:试验胜利的关键之一在于限制无关变量和削减额外变量,恩吉尔曼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解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试验能够正常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a、实验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苯等)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b、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实验步骤】(1)提取色素:研磨(碳酸钙、二氧化硅、95%乙醇),过滤(单层尼龙布)。
(2)制备滤纸条:剪去两角(防止两边滤液扩散速度太快),画铅笔线。
(3)点样:画滤液细线,细、直、齐,重复几次。
(4)分离:用层析液,液面不能淹没滤液细线。
【实验结果】【注意事项】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加入少许的CaCO3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受到破坏,加入10ml无水乙醇是使色素溶解在其中,便于提取。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条件光、色素、酶[H]、ATP、酶时间短促较缓慢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①水的光解:2H2O → 4[H] + O2② ATP的合成:ADP + Pi + 光能→ ATP①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②CO2的还原: 2C3 + [H] →(CH2O)能量变化光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1、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光反应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NADPH和ATP联系2、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暗反应水解ATP生成ADP和Pi为光反应的物质(ATP)合成提供原料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制造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变,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②调节大气中的O2和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四、叶绿体处于不同的条件下,C3、C5、NADPH、ATP和(CH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五、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内部因素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期外部因素光、CO2、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1)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1.光照强度(如图所示)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称C点为光饱和点。
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上图虚线所示。
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2. CO2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如图所示)N:酶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分P:NADP+和ATP的重要组分;维持叶绿体正常结构和功能K: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运输Mg:叶绿素的重要组分曲线分析:CO2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CO2、水和矿质元素越多,光合作用速率越快,但到A点时,即CO2、水、矿质元素达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2,即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的方法.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3.温度(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
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
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有机物的积累。
(2)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如图所示)曲线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子的方法。
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充加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
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
总之,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增加光照强度,调节温度或增加CO2浓度来充分提高光合速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总结: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①提高农作物产量: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改变植物种植方式:轮作、间作、套作②提高光合作用速度使用温室大棚 使用农家肥、化肥 “正其行,通其风” 大棚中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补充人工光照 六、计算① 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作用速率 CO2CO2释放②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解析:制造的就是生产的总量,其中一部分被储存起来,就是积累的,另一部分被呼吸消耗 ③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解析: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外界吸收的,另一个是自身呼吸放出的,二者都被光合作用利用。
七、比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 =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E八、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下图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是自养型生物;而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生物是异养型生物。
极采取防护措施。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2011·绍兴质量调测)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黄绿色,叶绿素b呈蓝绿色B.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C.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慢D.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物质,能吸收光能2.下列属于光反应和暗反应共有的一组条件是()A.ATP合成酶、能量B.色素、光C.光、酶D.水、能量3.(2012·安徽皖南联考)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4.(2011·上海)将等量甲、乙两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8小时,测得的数据见下表。
据表分析,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A.植物种类B.光的颜色C.温度D.植物器官5.(2012·高邮模拟)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发现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药物后,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下降。
原因主要是() A.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B.[H]的积累,水的光解减慢C.ATP合成所需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D.暗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得光反应的原料不足6.(2012·江苏百校样本分析)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7.(2012·衡水调研)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和矿质营养、水分等。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这些因素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限制AB段光合作用速度的因素一直是光照强度和温度B.由甲图可知,强光照下因光反应阶段受到限制导致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加C.由乙图可知,CD段光合作用速度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C3化合物的还原D.综合两图可知,在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30℃时,再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速度仍会提高8.(2010·海南高考)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H]和H2O B.[H]和ATPC.ATP和CO2D.H2O和CO29.(2012·衡水调研)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和ATP是细胞代谢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光合作用还是细胞呼吸都与酶和ATP 有关B.只有具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具有线粒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氧呼吸C.如果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D.叶肉细胞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可能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10.(2011·安徽二模)下列对月季在正常代谢条件下体内物质移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叶肉细胞中,ADP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薄膜移动B.顶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直接透过一系列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向侧芽扩散C.形成层的细胞内ATP可由线粒体移向核糖体D.根细胞内的丙酮酸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11.(2012·宁夏银川一中第六次月考)下面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关系是(甲+乙)<(丙+丁)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12.(2011·合肥二模)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种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测定净光合产氧速率时,各温度条件下CO2的浓度必须相同B.测定呼吸耗氧速率时,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且供O2充足C.若连续光照,则35℃时该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D.若连续光照而温度保持在40℃,则该藻有可能死亡13.(2011·广东深圳调研)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A. 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5分)14.(15分)(2011·北京房山期末)下图所示均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图甲表示A、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光合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丙代表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结构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