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频通信发展
无线扩频通信技术

北外英语本科专业北外英语本科专业是一个备受推崇的选择,它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英语语言功底、广泛文化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优秀思维能力的人才。
本专业强调英语语言和文学的结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专业课程是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核心部分,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理论、文学导论、文化交流和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学生将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课程学习,全面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学知识,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课堂讨论、项目合作和模拟考试等,以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社团,如英语演讲俱乐部、戏剧社和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等。
这些社团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就业方面,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在教育、翻译、出版、外企和政府机构等领域找到工作。
许多学生选择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他们可以到国际学校或培训机构担任英语教师,或者自己开设辅导班。
此外,翻译工作也是一个热门的选择,学生可以从事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和文件校对等工作。
出版行业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领域,他们可以在出版社或杂志社担任编辑或助理编辑。
对于想要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我们建议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写作、演讲和团队合作等,这些能力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北外英语本科专业是一个高质量的教育选择,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和文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将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无线扩频通信技术

扰信号来说基本上不可能捕捉到传输信号,对于固定频率干扰也可以跳变一个频点避开。 当本方截获到地方的跳频序列后,迅速以同样的跳频序列施放干扰,由于跳频序列相同,预先设定的跳频序列就无法实现正常通信,这时只有通 过转换跳频序列才能恢复通信,但是又会被从新跟踪并干扰。 由于跳频通信本身也是属于宽带传输,按照仙农定理,它也可以实现低信噪比传输,即信号可以淹没在噪声里传输。 目前,跳频系统的同步时间基本在几百毫秒的水平,今后也必将越来越短。 现代通信的新领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专用网络通信,室内无线通信,CDMA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无线广域网,“蓝牙”(短距离高速、 互通式信息传输)传输技术都是基于扩频通信体制的通信方式。 由于技术原因限制,还不能实现真正的话音点对多点业务,基本上都是依赖系统的叠加来实现。 其中无线调制解调器能够提供透明的数据通道,根据需要配置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多种数据业务,如,话音、数据、网络、图象等。 由于扩频通信技术有很多优点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并且可以提供更高的保密技术,因此,从80年代末, 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划了ISM波段 并批准扩频通信使用该频段来,扩频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系统兼容性
兼容性是指,跳频通信系统可以与一个不跳频的定频再带通信系统在莫个固定频点上进行通信。 当然通信干扰与反干扰是一对矛盾,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发展。 因此,现代的网络技术为话音、数据、图象的综合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它们都提供了高速的无线网络连接,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无线局域网、无线广域网连接或宽带无线接入。 当然通信干扰与反干扰是一对矛盾,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发展。 当然通信干扰与反干扰是一对矛盾,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发展。 跳频扩频通信技术-优点 由于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极大的推动了该技术及其产品在军用、民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IP图象传输系统也由于传输效果比较好,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应用了扩频通信技术的通用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专门数据传输的扩频无线调制解调器,二是专门提供无线网络连接的无线网桥、无线网 卡、无线路由器。 由于技术原因限制,还不能实现真正的话音点对多点业务,基本上都是依赖系统的叠加来实现。 在此基础上,借助无线网络技术构建移动网络平台,便可以实现一种新的移动话音、数据、图象传输系统。 抗干扰能力强
扩频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扩频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摘要:通过介绍扩频通信技术的概念及原理来研究它是如何在实际中应用的。
关键词: 扩频分类应用正文:一、扩频技术是近年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技术,它不仅在军事通信中发挥出了不可取代的优势,而且广泛地渗透到了通信的各个方面,如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无线定位系统、无线局域网、全球个人通信等。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川简称“扩频通信”。
是将发送的信息展宽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这一频带比要发送的信息带宽宽的多,在接收端通过相关接收,从而将信号恢复到信息带宽。
扩频通信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序列扩频(DS),跳频(FH),跳时(TH),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如:FH/DS,TH/DS,FH/TH等。
不同的扩频技术,其抗干扰机理和对不同扰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通过相关处理,降低进入解调器的信号功率来达到抗干扰目的;跳频系统依靠载频的随机跳变,以躲避方式对抗通信中的干扰。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三、低轨卫星通信信道模型低轨口星通信信道是一种无线衰落时变信道。
其中,径衰落、阴影衰落及多普勒频移是影响低轨卫星信道的主要因素。
将低轨卫星通信的传播环境分为城市环境、开阔地带环境、农村及郊区环境三种,分别用瑞利信道、莱斯信道和C.I舶信道模璎来近似n-lo]。
2.1城市环境在此情况下,视线分冒可以认为是完全被建筑物阻挡吸收,直射分量:(f)为零,接收的信号为各条路径的散射分量之和,此时只存在多径衰落。
各途径传播的散射信号相互独立,而且散射信号的振幅之和是恒定的,合成信号的包络服从瑞利(Rayleigh)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式中,r为接收信号的包络,,为平均多径功率,合成信号的相位服从[0,27r)的均匀分布,此时的信道属于瑞利信道。
当采用SystemVue软件建立其仿真模型时,可由JK信道子系统构成,设其多径数目为5,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kHz。
(完整word版)扩频通信

扩频通信第一讲扩频通信系统概述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 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这种通信方式与常规的窄道通信方式是有区别的:一是信息的频谱扩展后形成宽带传输;二是相关处理后恢复成窄带信息数据。
正是由于这两大持点,使扩频通信有如下的优点:抗干扰抗噪音抗多径衰落具有保密性功率谱密度低,具有隐蔽性和低的截获概率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高精度测量等正是由于扩频通信技术具有上述优点,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便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
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系统中第二讲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2.1 扩展频谱通信的定义所谓扩展频谱通信,可简单表述如下:“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码序列来完成,用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同样的码进行相关同步接收、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意思:一、信号的频谱被展宽了。
我们知道,传输任何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带宽,称为信息带宽。
例如人类的语音的信息带宽为300Hz --— 3400Hz,电视图像信息带宽为数MHz。
为了充分利用频率资源,通常都是尽量采用大体相当的带宽的信号来传输信息。
在无线电通信中射频信号的带宽与所传信息的带宽是相比拟的。
精品文档-扩频通信技术及应用(第二版)(暴宇)-第1章

第1章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
换言之, 频带B和信噪比是可以互换的。 也就是说, 如果增加信号频带宽度, 就可以在较低信噪比的条件下以任 意小的差错概率来传输信息。 甚至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 下, 只要相应地增加信号带宽, 也能进行可靠的通信。 由 此可见, 扩频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干扰的能力。
第1章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
第1章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 (2) 采用扩频码序列调制的方式来展宽信号频谱。由信 号理论可知, 在时间上有限的信号, 其频谱是无限的。 脉 冲信号宽度越窄, 其频谱就越宽。 作为工程估算, 信号的 频带宽度与其脉冲宽度近似成反比。 例如, 1 μs脉冲的带 宽约为1 MHz。
第1章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 因此, 如果很窄的脉冲码序列被所传信息调制, 则可产 生很宽频带的信号, 这种很窄的脉冲码序列(其码速率是很高 的)即可作为扩频码序列。 其他的扩频系统(如跳频系统)也 都是采用扩频码调制的方式来实现信号频谱扩展的。需要说明 的是, 所采用的扩频码序列与所传的信息数据是无关的, 也 就是说, 它与一般的正弦载波信号是相类似的, 丝毫不影响 信息传输的透明性, 仅仅起扩展信号频谱的作用。
第1章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
1.3 1.3.1
图1-1(a)为一周期性脉冲序列g(t)的波形及其频谱函数 A(f)。 图中E为脉冲的幅度,τ0为脉冲宽度, T0为脉冲的 重复周期, 并设T0=5τ0。 根据傅氏变换, 其频谱分布为一 系列离散谱线, 由基波频率f0及2f0、 3f0、 …高次谐波所 组成。
(b) 脉冲宽度τ0, 脉冲
(c) 脉冲宽度τ0/2, 脉冲周期为T0
第1章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 (1) 为了扩展信号的频谱, 可以采用窄的脉冲序列调制 某一载波。 采用的脉冲宽度越窄, 扩展的频谱就越宽。 如 果脉冲的重复周期为脉冲宽度的2倍, 即T=2τ, 则脉冲宽 度缩窄对应于码重复频率的提高, 即采用高速率的脉冲序列 调制, 可获得扩展频谱的目的。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正是应用 了这一原理, 直接用重复频率很高的窄脉冲序列来展宽信号 的频谱。
扩频通信

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码序列(一般是伪随机码)来完成,用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同样的码进行相关同步接收、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中文名扩频通信外文名spread sprectrum communications定义扩展频谱通信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理论基础根据香农(C.E.Shannon)在信息论研究中总结出的信道容量公式,即香农公式:C=W×Log2(1+S/N)式中:C--信息的传输速率S--有用信号功率W--频带宽度N--噪声功率由式中可以看出: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C,可以从两种途径实现,既加大带宽W或提高信噪比S/N。
换句话说,当信号的传输速率C一定时,信号带宽W和信噪比S/N是可以互换的,即增加信号带宽可以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当带宽增加到一定程度,允许信噪比进一步降低,有用信号功率接近噪声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之下也是可能的。
扩频通信就是用宽带传输技术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这就是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
工作原理在扩频发信机中,射频载波通常经过两次调制过程:一次同常规调制一样,被信息信号所调制;另一次由码序列进行扩频调制,相应地在收信机中先用约定的码序列做相关处理(解扩),然后再进行信息信号的解调。
在发端输入的信息先经信息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
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
再经信息解调、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
由此可见,—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三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
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
扩频通信技术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扩频通信技术概述
直接序列扩频
PPT文档演模板
直扩系统组成框图(a) 发射 (b) 接收
扩频通信技术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直扩系统各点的波 形
扩频通信技术概述
直扩系统的特点和用途
n (1)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n (2)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抗侦察、抗窃听、抗测向
的能力。 n (3)具有选址能力,可实现码分多址。 n (4) 抗衰落,特别是抗频率选择性能好。 n (5).抗多径干扰。 n (6).可进行高分辨率的测向、定位。 n 直扩技术主要用于通信抗干扰、卫星通信、导航、
PPT文档演模板
扩频通信技术概述
n 1952年由林肯实验室研制出P9D型NOMACS 系 统,并进行了试验。
n 1955年生产成功并通过了测试。之后,美国 海军和空军开始验证各自的扩频系统,空军 使 用 名 称 为 “ Phatom” ( 鬼 怪 , 幻 影 ) 和 “ Hush-Up” ( 遮 掩 ) , 海 军 使 用 名 称 为 “Blades”(浆叶),美国海军采用跳频扩 频方案。
n 香农(Shannon)公式
n 信道容量是信道在无差错传输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传 输速率。
n 信道容量具有如下的意义:
n 当传输速率不大于信道容量时,总可以找到一种方 法,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n 但如果想要达到的传输速率大于信道容量,则无论 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实现无差错传输。
n Shannon公式给出了信道容量与带宽和信噪比之间的 关系。
扩频通信技术概述
n 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的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扩频通信技术概述
通信抗干扰技术
n 当前采用的抗干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n 1) 扩展频谱技术
移动通信 扩频通信

移动通信扩频通信移动通信是指利用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
扩频通信是一种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它通过将信号进行频率扩展来实现数据传输。
我们将介绍移动通信和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技术将信息传输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信息转换为无线信号进行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将无线信号转换为可读的信息。
移动通信使用的无线技术包括扩频通信、时分多址通信和频分多址通信等。
其中,扩频通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它通过将信号进行频率扩展来增加传输的带宽和抗干扰能力。
2. 扩频通信基本原理扩频通信是一种通过在发送端将信号的带宽展宽,然后在接收端进行窄带滤波来实现数据传输的技术。
具体来说,扩频通信将原始信号乘以一个称为扩频码的序列,从而将信号的频带拉宽。
扩频码可以是一个短周期序列或一个长周期序列,它是通过一个称为扩频器的电路产生的。
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扩频码必须一致才能正确解调信号。
扩频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带宽大和信号保真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3. 扩频通信的应用扩频通信在移动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在CDMA(码分多址)系统中,包括CDMA2000和WCDMA等。
CDMA2000是一种3G移动通信标准,它使用了扩频通信技术来实现多用户之间的通信。
它利用不同的扩频码将用户的信号区分开来,从而实现多用户之间的互相干扰不同。
WCDM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3G移动通信的技术,也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它通过将信号的带宽展宽,从而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较长的通信距离。
,扩频通信还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和卫星通信等领域,为人们提供了高速、稳定的无线通信服务。
4.移动通信是一种利用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扩频通信是移动通信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它通过将信号进行频率扩展来增加传输的带宽和抗干扰能力。
扩频通信广泛应用于CDMA和WCDMA等系统中,为人们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频通信技术最初是在军事抗干扰通信中发展起来的[3],后来又在移动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因此扩频技术的历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而目前它在这两个领域仍占据重要的地位。
1. 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扩频通信系统是在50年代中期产生的,其最初的应用包括军事抗干扰通信、导航系统、抗多径实验系统以及其它方面[5]。
扩频技术的最初构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
在战争后期,干扰和抗干扰技术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战后得出了“最好的抗干扰措施就是好的工程设计和扩展工作频率”的结论。
跳频通信的思路就是在这段时期出现的:如果对窄带信号使用编码的频率控制,则可以使其在任何时间占据宽频段中的任何一部分,这样敌人要进行干扰就必须维持很宽的频段。
另一方面,直序扩频则起源于导航系统中高精度测距。
真正实用的扩频通信系统是在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
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开发的扩频通信系统F9C-A/Rake系统被公认为第一个成功的扩频通信系统,在该系统的研制过程中,首次提出了瑞克(RAKE)接收的概念并成功应用,该系统也是第一个真正实用的宽带通信系统。
第一个跳频扩频通信系统BLADES也在这段时期研制成功,在该系统中第一次利用移位寄存序列实现纠错编码。
在此期间,喷气实验室(JPL)在其空间任务中完成了伪码产生器的设计以及跟踪环路的设计。
自从扩频通信的概念在50年代开始成熟以后,此后的二十多年扩频通信技术仍得到很大的发展,但都只是局部的发展,如硬件的改进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而个人通信业务(PCS)的发展终于使扩频技术迎来了另一次大发展的机遇。
2. 在民用通信中的应用一直到80年代初期,扩频通信的概念都只是在军事通信系统中得到应用,这种状况到了80年代中期才得到改变。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1985年5月发布了一份关于将扩频技术应用到民用通信的报告[6]。
从此,扩频通信技术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扩频技术最初在无绳电话中获得成功应用,因为当时已经没有可用的频段供无绳电话使用,而扩频通信技术允许与其它通信系统共用频段,所以扩频技术在无绳电话的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其在民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第一次成功经历。
而真正使扩频通信技术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研究热点的原因是码分多址(CDMA)的应用。
90年代初,在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出现了PCS研究的热潮。
要实现PCS并考虑其长期发展,需要FCC为其分配100~200 MHz的带宽,而与频谱分配相关的一个重要技术因素就是多址技术。
当时频谱资源的分配已经是非常拥挤,不存在还未分配且可用的一段宽达100 MHz的频谱资源。
要为PCS分配可用的频段就只有2种方案:一是为PCS分配一段专用频谱,使正在使用该频谱的用户换到其它的频段;另一种办法就是让PCS与其它用户共享一段频谱[7]。
采取第一种方案将要遇到巨大的政治和经济阻碍:当时只有政府使用的一些频段还比较宽松,因此只能是让政府用户换用其它频段来为PCS腾出频谱资源;同时换用频段意味着已有设备的射频部分需要改造。
因此第二种方案成为合理的选择。
扩频技术为共享频谱提供了可能。
使用扩频技术能够实现码分多址,即在多用户通信系统中所有用户共享同一频段,但是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扩频码实现多址通信。
利用扩频码的自相关特性能够实现对给定用户信号的正确接收;将其他用户的信号看作干扰,利用扩频码的互相关特性,能够有效抑制用户之间的干扰。
此外由于扩频用户具有类似白噪声的宽带特性,它对其它共享频段的传统用户的干扰也达到最小。
由于采用CDMA技术能够实现与传统用户共享频谱,因此它也就成为PCS首选的多址方案。
随着PCS以及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CDMA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扩频通信技术也在民用通信中找到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而关于CDMA技术的研究热潮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四、扩频技术的现状1.扩频技术的研究现状扩频技术由于其本身具备的优良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其最主要的两个应用领域仍是军事抗干扰通信和移动通信系统,而跳频系统与直扩系统则分别是在这两个领域应用最多的扩频方式。
一般而言,跳频系统主要在军事通信中对抗故意干扰,在卫星通信中也用于保密通信,而直扩系统则主要是一种民用技术。
对跳频系统的分析,现在仍集中在其对抗各种干扰的性能方面,如对抗部分边带干扰[8]以及多频干扰[9]等。
而直扩系统,即DS-CDMA系统,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则成为扩频技术的主流。
欧洲的GSM标准和北美的以CDMA技术为基础的IS-95都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的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在目前所有建议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标准中(除了EDGE)都采用了某种形式的CDMA。
因此CDMA技术成为目前扩频技术中研究最多的对象,其中又以码捕获技术和多用户检测(MUD)技术代表了目前扩频技术研究的现状。
2. 码捕获同步的实现是直扩系统中一个关键问题。
只有在接收机将本地产生的伪码和接收信号中调制信息的伪码实现同步以后,才有可能实现直序扩频通信的各种优点。
同步过程分为两步来实现:首先是捕获阶段,实现对接收信号中伪码的粗跟踪;然后是跟踪阶段,实现对伪码的精确跟踪。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码捕获过程。
目前对码捕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周期较长的码实现捕获的问题,也就是快速捕获的问题。
以前采用的主要是串行捕获方法,这种方案实现简单,但捕获速度不能满足要求。
而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并行捕获方案成为可能,但系统的复杂度很高,因此研究的目标就是实现码捕获时间性能和系统复杂度之间的折衷。
在串行捕获方案中,双停顿时间搜索法和序贯检测法都是缩短捕获时间的有效方法,利用一些新的搜索算法进一步改进这些系统的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10,11]。
此外以前主要研究的是高斯信道下的捕获性能,现在则考虑到非高斯信道下的捕获性能[12],以及在有频偏等影响条件下捕获性能。
3. 多用户检测CDMA系统容量受到来自其他用户的多址干扰的限制,多用户检测能够利用这些多址干扰来改善接收机的性能,因此是一种提高系统容量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CDMA接收机是由一系列单用户检测器组成,每个检测器都是与特定扩频码对应的相关器,它并没有考虑多址干扰的结构,而是把来自其它用户的干扰当成加性噪声,因此当用户数量增加时,其性能急剧下降。
通过对所有用户的联合译码可以极大地改善CDMA系统的性能。
但是最优的多用户接收机,其复杂度随用户数量成指数增长,因此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这样寻找在性能和复杂度之间折中的次最优多用户检测器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研究的次最优多用户检测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线性检测器和反馈检测器。
前者包括解相关检测器、最小均方误差序列检测器等;后者则包括多级检测器、判决反馈检测器、顺序干扰撤销和并行干扰撤销检测器等。
考虑信道编码的多用户接收机又可以分为非迭代接收机和迭代接收机[13]。
这些检测器的实现都需要知道预期用户的扩频码、定时信息以及信道冲击响应,有时还需要知道多用户干扰。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发送导频序列获得,但使用导频序列就降低了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因此不使用导频序列的多用户检测方法,又称为盲多用户检测器,也正在得到深入的研究[14]。
五、扩频技术的展望1.扩频技术的发展趋势从扩频技术的历史可以看出,每一次技术上的大发展都是由巨大的需求驱动的。
军事通信抗干扰的驱动以及个人通信业务的驱动使得扩频技术的抗干扰性能和码分多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展望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驱动无疑会使扩频技术传输高速数据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拓展。
3G设计的目标主要是支持多媒体业务的高速数据传输,因此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标准和新硬件的开发。
而对于3G以后的发展,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从用户的观点看,4G应该具备以下的主要特征:①最大的灵活性,应该能够满足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任何设备都可以实现通信;②降低成本,4G在实现比3G的传输速率高1~2个数量级的同时,还应该使成本降为3G时的1/10或 1/100 ;③个性化和综合化的业务,不仅仅是保证每个人都能通过一个终端进行通信,而要在人周围的家庭、办公室以及热点地区建立一个通用的信息环境,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需要以各种方式获得信息。
对4G的认识不同,采取的技术解决手段也各不一样。
目前实现4G观点主要有2种:一种是开发新的无线接口和技术;另一种则是集成现有的及未来的无线系统。
前者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多载波调制技术,即OFDM,是一种传输高速数据的有效调制方案,被认为有望成为4G的标准调制技术。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更重要的是将现有的和未来的通信系统集成,其中的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s)、无线个域网(WPANs)、Ad Hoc网络以及家庭局域网等,其中连接的设备则包括便携式移动终端、固定设备、个人电脑以及娱乐设备等[15]。
超宽带(UWB)技术以及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在无线网络集成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4G网络的实现中,有的技术本身就是扩频技术的延伸,有的则能够很好得与扩频技术结合,还有的则能用于扩频系统的实现,因此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体现着扩频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超宽带技术衡量扩频系统的重要指标是扩频增益,在一定的传输带宽下,要提高有效数据的传输速率就要降低扩频增益,而扩频增益的下降也意味着扩频系统性能的降低,因此要提高传输数据速率,而且不降低扩频系统的性能(即保证一定的扩频增益),就只有提高传输带宽。
超宽带(UWB)技术可以看作是一种将传输带宽极大扩展以获得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扩频技术。
UWB作为一种短距离通信技术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3G向4G转变的过程中,要求实现无所不在的通信平台,短距离无线设备和业务的设计、配置和应用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的短距离无线设备和网络主要是基于IEEE 802系列无线标准的WLANs/WPANs,但是这些网络和设备都是独立工作的,它们要么单独地工作在室内和办公室环境,要么单独地工作在开阔的公共地区,完全没有考虑它们之间的互连问题。
此外,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对短距离通信的高速数据传输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速数据传输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频谱资源紧缺。
UWB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可能的方案[16]。
UWB技术通过共享频谱,而不是寻找目前存在但实用性不高的频谱来实现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它有效地解决了频谱分配问题,因此自从FCC在2002年2月14日颁布了将UWB技术用于商用的法规以后,UWB技术的研究热潮始终高涨。
与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相比,UWB有着明显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性。
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使用连续电波作为通信载波,即用某种调制方式将信号加载到连续电波上,并且连续电波被限定在小范围的频段上(一般约为6 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