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训练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 含解析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解析版)描写方法一、考点讲解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环境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有关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基本题型:选文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考点的变式题型示例:(1)下面句子是怎样传神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2)请用横线在③、④两段中画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段你认为精彩的人物描写的文字,摘录下来,然后分析这段描写的好处。
走远了再关门①QQ里,好友颇多。
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
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
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
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
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
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
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
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
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
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
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
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
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
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
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
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
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
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选自《羚羊木雕》)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选自《羚羊木雕》)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
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
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选自《羚羊木雕》)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
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
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记叙文人物描写教案设计

记叙文人物描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人物描写练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他人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人物描写的概念及意义。
2. 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3. 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
4. 人物描写的实践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技巧,使描写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描写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人物描写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描写方法的好处。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描写心得,互相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优秀的人物描写文章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人物描写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人物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讲解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4. 进行人物描写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描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描写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写一篇关于身边的人物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习作,评估他们在人物描写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表现、习作质量和小组讨论参与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关注学生在描写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鼓励有独特见解的作品。
七、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关于身边人物的特色描写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语言描写

记叙⽂语⾔描写学习语⾔描写【概念诠释】语⾔描写也称对话描写,是通过对⼈物对话、独⽩及语⽓声态的描写,以表现⼈物⾝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法。
语⾔描写是记叙⽂中常⽤的塑造⼈物形象的重要⼿段。
精练、⽣动和性格化的语⾔描写,能突出⼈物的性格特征,透视⼈物的⼼灵,让⼈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从⽽深刻表现主题。
语⾔描写包括⼈物的独⽩和对话。
1、内⼼独⽩法,也叫"⾃⽩"法,就是通过⼈物"⾃⾔⾃语"或默想的描写来表现⼈物内⼼活动的⽅法。
这种⽅法,能够把⼈物⼼灵最隐秘的部分直接袒露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产⽣强烈的感染⼒。
成功的运⽤内⼼独⽩法,⼀定要慎重。
⼀般是在⼈物处于冲突之中,采取重⼤⾏动之前,内⼼紧张,思绪复杂多变时,为了使读者能准确、深⼊地理解和体验⼈物的⼼灵状态,才⽤这种⽅法。
因此它不宜多⽤,更不能滥⽤。
另外,运⽤内⼼独⽩法,语⾔⼀定要简练,结构⼀定要严谨,要注意开合转换处的衔接过渡。
最后,运⽤内⼼独⽩,⼀定要表⽩出内⼼深处的隐秘,⼀定要揭⽰出最能反映⼈物性格的特征来。
独⽩是反映⼈物⼼理活动的重要⼿段,有时也归于⼼理描写。
2、对话可以是两个⼈的对话,也可以是⼏个⼈的相互交谈。
语⾔描写对刻画⼈物性格,反映⼈物的⼼理活动以及表现主题作⽤⾮常⼤。
【⽅法引领】语⾔描写要注意的问题:1、语⾔要能显⽰并且符合⼈物的⾝份、职业、地位、经历。
2、语⾔描写要能够表现⼈物的思想感情,反映⼈物的⼼理活动。
3、语⾔描写还应⽤来预⽰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4、语⾔描写要为⽂章中⼼服务,要有选择,不能有⾔必录。
5、尽量⽤⼝语,使语⾔描写真实、⽣动,最重要的是符合⼈物特点,有利于表现主题。
⼀、语⾔描写要个性化、主题化。
鲁迅先⽣曾说:好的对话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来”,即语⾔描写要性格化,符合⼈物的⾝份、地位、职业、经历、年龄、教养、⽓质、习惯爱好、思想、性格等。
(完整版)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人物描写方法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人物描写方法1、下列语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2、结合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3、文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某一句中,某个词(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模式:运用了描写手法,写出了(表现了)心理变化,突出了(表现了)性格,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表现了)情感,推动了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取舍)【知识梳理】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又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一、人物描写作用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同样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
4、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5、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格式: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答题模式

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答题模式作为一种常见的文章类型,记叙文是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记叙文中,人物描写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并以题目要求的答题模式进行回答。
一、描写外貌特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可以帮助读者形成对其形象的直观印象。
例如,作者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人物的身高、体型、面貌、发型以及服装等方面的细节。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知到人物的形象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二、展示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除了外貌特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举止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动作表情和日常习惯等来展示其性格特点。
例如,如果一个人物总是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态度,那么作者可以描写他高傲的眼神、挺拔的姿态以及冷漠的语气。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透过他人的眼睛来描写人物有时候,通过其他人物的视角来描写主角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通过其他人的观察和评价,读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例如,作者可以通过一个朋友的描述,描写主角的善良、正直或者勇敢等特质,进而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主角。
四、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除了外观和行为,内心世界也是一个人物形象完整展现的关键。
作者可以通过主角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来表达其思想和情感。
例如,作者可以借助主角的内心独白来展示其内心的矛盾、痛苦或者喜悦,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主角的情感变化。
五、通过对比和反差来描写人物在描写人物时,通过对比和反差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通过描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作者可以更好地展示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与故事情节的相对关系。
这样的描写不仅可以增加故事的多样性和张力,也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总结起来,人物描写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准确而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内心变化。
搜集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着重描写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文章400字

搜集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着重描写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文章400字人物心理是记叙文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下面是一篇描写人物心理的记叙文: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阳光隐约穿透窗帘,映照在茶几上。
书房里弥漫着烟草的气味,一位风华绝代的老人坐在书桌前,专注地翻阅着旧有的日记。
老人的眼神深邃而幽远,显然,它曾经经历了岁月的磨砺。
眉毛之间的皱纹道道深沟,似乎承载着多少辛酸与嬉笑。
他那双智慧熠熠的眼睛透着沉静,仿佛内心住着一颗沧桑而坚定的心。
他笔挺的身形显出端庄与自信。
他的语言平实而含蓄,每一句话都带着一丝沉思。
他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波澜起伏,如同一汪湖水。
老人抚摸着日记的书页,感觉手指滑过岁月的洪流。
他欲言又止,世事艰难,亲朋离散。
他在心中默默寻找着,寻找着能够倾诉的理解者。
他起身轻轻走向窗前,伸出右手,放松地敞开手指。
阳光溢满他的掌心,散发着温暖和安宁。
他体味着岁月流逝的无常,但同时也理解人生中的价值与意义。
悠悠岁月,像是昨日的事,他曾痴迷过荣华富贵,追逐过光鲜的梦。
然而,他也看到了权势的虚妄,人际之间的勾心斗角。
唯有内心的宁静才能让人真正获得安定与快乐。
老人收回右手,微微一笑。
他知道,人生的征途充满荆棘,但只有坚定的信念与内心的宽容可以闯荡出更广阔的天地。
他重新坐回书桌旁,抬起笔,轻轻握紧,开始写下放飞心灵翅膀的文字。
他的笔触纵横交错,犹如谱写人生乐章的艺术家。
在文字的世界里,老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他用记忆构建着人物,用语言营造情景,用动作演绎着故事。
虽然岁月已经斑驳了他的容颜,但他依旧怀着愿意分享的心态。
记叙文中的人物心理本身就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性格与情感。
而这位老人的故事,正是一个温暖而励志的篇章。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写作技巧及金句摘抄

一、内外兼顾,让人物“ 真”起来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从考场作文看,优秀作文不仅注重外貌描写,往往还能综合运用其他描写手段,如通过言语行动、心理活动反映人物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
描写内外兼顾,人物宛若眼前。
【片段一】王翔一身大洞连着小洞的牛仔裤,一直让人诟病。
他也不在乎,说那样凉快。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那天他与同学“比武”,“哧”一声,裤子竟然撕裂了。
瞬间,他的脸色涨成了“红富士” ,却还不忘自我解嘲:“青春真好!”众目睽睽之下,他把上衣往腰上一系,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教室。
【片段二】他那黝黑的双手紧抓龙头,双脚蹬在踏板上,出发了。
遇到上坡,伸着头,弯着身子,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片刻之间,汗水便流满了他那黝黑的脸颊。
“您慢点!”我忍不住喊了一声。
老人回头看了看我,淡淡一笑说:“谢谢你的好意!”他的话语,宛如一缕凉风,让我顿时神清气朗。
前者,不仅交代了王翔个性化的着装,还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刻画了其幽默风趣的个性;后者,不仅绘出了人物黝黑的外貌形象,还通过语言描写挖掘出了其艰辛生活下的美好内心。
二、巧设背景,让人物“立”起来所谓背景,是指人物活动的环境,也是描写人物、展开故事情节的舞台,它能为人物的出现起到衬托与渲染作用。
注重背景设置,几乎是 2020 年优秀记叙性中考作文的共有亮点。
在这些文章里,背景既适合展开情节,又符合人物特点;既能展示语言的美感,又便于情感抒发。
【片段三】阳光下,花草嘻嘻哈哈地说着笑着,他没有听;微风中,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跳着,他还是没听。
成片的花海在风中掀起了波浪,他没看;一群小鸟与蜜蜂在窗外翩翩起舞,他还是没看。
他专注的样子,真的很像罗丹。
【片段四】黄昏时刻,寒风“呜呜”地叫个不停,雨也下得越来越大了,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了一层足有半尺高的雨雾。
望着渐渐消失在雨中的身影,我双眼一热,泪水流了出来,心里暗暗地说:“爸爸,谢谢你!”片段三为了展示人物的专注,特意用花草、小鸟与蜜蜂进行衬托,人物很有立体感;片段四,让故事在寒风中收束,让“我”成长的形象陡然矗立在读者面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奶奶的语言,你觉得真实吗?为什么?
不太符合奶奶的身份,一看就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丝毫体现不了奶奶的性格特征。
人物语言的几种不同表述形式比较
1)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说:“对不起,我的驴不在家。你来的太不巧了!”这时,驴突然在 厩里叫了起来。“咦,那叫的不就是你家的驴吗?”阿山惊奇地说。“你 这个人真是……”驴主人傲慢地说,“竟相信驴,却不相信我!” 2) 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说:“对不起,我的驴不在家。” “啊,这……” “唉,你来的太不巧了!”邻居说。 这时,驴突然在厩里叫了起来。 “咦,那叫的不就是你家的驴吗?”阿山惊奇地说。 “你这个人真是!”驴主人傲慢地说,“竟相信驴,却不相信我!” 3)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说: “对不起,我的驴不在家。” 阿山很失望:“啊,这……” 邻居说:“唉,你来的太不巧了!” 这时,驴突然在厩里叫了起来。 阿山惊奇地说:“咦,那叫的不就是你家的驴吗?” 驴主人傲慢地说:“你这个人真是!竟相信驴,却不相信我!”
看下面一段话:
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告诉他驴不在家,阿 山很失望。邻居说他来的太不巧。这时,驴突然在厩里 叫了起来,阿山很惊奇,咦,那叫的不就是驴吗?主人 却说阿山竟相信驴而不相信他。
这段文字是语言描写吗?
上面这段话,交代了两人交谈的内容,许多学生误认为这样 就是语言描写。其实,这段文字没有采用“直接引说”的方式, 所以不属于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了
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境
遇,其语言也当呈现不同的风采。我们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塑造出大
千世界中各显个性的人物形象,应避免“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 必须明白:人物语言要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套,个性化语言的运用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
D:“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E:“我有办法了,你去拿一根 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
罪。”
(5)语言描写要注意场合。
场合是影响人物语言表达的外部因素,同样一句话
在某种场合可以说,而在别种场合不能说。比如议论某
种疾病的危害性,就不能当着正患此病的人的面来说。
又比如说笑话也要看场合,有些很严肃的场合,如追悼
著名作家老舍曾举过这样的例子:一个人老远的
回来,看到父亲死了,他只喊了一声“爹”就哭起来,
他决不会说:“伟大的爸爸,你怎么今天死了!”为
什么呢?因为“伟大的爸爸,你怎么今天死了!”这
类的话,不符合儿女在那种特定的悲痛场合中的思想
感情。人在悲痛中,一般不多讲话。叫一声“爹”就
哭起来,才合乎情理。
(3)语言描写要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总之,要明确人物语言描写的重要性和 方法,明确写人物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 的地位、身份、经历、年龄、教养等,表 现出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特定思想、感情、 心态及个性特点。不要让自己笔下的人物 说出与自己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 情境不相符号的话,否则文章就干巴巴的 了。
1
2
↙
3
4
写作辅 导讲座
个性化语言练习(先抽出具体人物,然后按对应 语言填入): 从前,有个秀才与县官、地主三人在一座庙 里赏雪。那 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大 发,于是吟道:“大雪纷纷落地,” 也乘 兴接句:“正是皇家瑞气。”那 联上第三 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一个在庙中 避风雪的 听得火冒三丈,骂道:“放你 娘的狗屁!”刚好凑足了四句。
斤?”
“两块。” “甜吗?” “不甜不要钱。” “好,那就来十斤不
甜的吧。”
“啊?”
通过比较可以明确,第(2)段 除了语言描写外,还配以声调、动 作、神态描写,人物显得更加生动 形象,也更富有感染力了。
把上面那段不同性格人物对话的练习再配以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比较其效果。
(4)在描写人物语言时,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 描写,人物性格就会更鲜明、生动,人物形象更富感染力。
1)“这苹果多少钱一
2)“这苹果多少钱一斤?” 一个苍老嘶哑的声音。 “两块。”脆生生的回答, 像带着露水的黄瓜。 “甜吗?”声音细弱的像 从地层深处冒出来的一缕青 烟。 “不甜不要钱。”字字铿 锵,能叫全世界人放心。 “好,” 老人要了一只 编织袋道,“那就来十斤不甜 的吧。” “啊?”卖苹果的双眼瞪 得老大,那神态令人想起一 只刚被宰割的母羊。
情境练习:
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大家纷纷议论, 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境,请同学们进行对话 描写。
要求:用A、B、 C、 D、E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
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A:“啊,你犯错误了,要受 批评了。” B:“没事,你不说,老师是 不会知道的。”
C:“我看还是主动告诉老师
再看下面的语段:
有一天傍晚,我们全家吃过晚饭,十岁的弟弟,争着要洗 碗。妈妈说:“今天碗上油腻多,你不会洗的。”可弟弟坚持 要洗。不一会儿,灶间传来“豁当”一声,正在抹桌子的奶奶 急忙过去,弟弟哭丧着脸,拿着跌破的调羹走出来了。奶奶急 忙走过去严肃地批评他:“这是你思想上放松的结果。别看一 只小小的调羹,工人叔叔制造出来,运到上海,要花多少劳动 力。你是劳动人民的子女,更要爱护工农的劳动成果。你应该 从中吸取教训,要是将来工作了也这样马马虎虎,那要造成多 大损失,对得起党和人民吗?”奶奶的一番话,深深地教育了 弟弟,也教育了我。
写人作文专题训练之
人物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 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人物的语言是表现人 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写好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 言是很重要的。要让人物说他自己会说、该说的话, 切忌用作者的语言代替人物语言,也不能套用千人 一腔的现成话。由于各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情、 经历不同,因而说出来的话也就很不相同,语言描 写应该符合对话者的这些特点。一定要透过语言把 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 性化”.
吧。” D:“说了不是要挨骂吗?”
E:“挨骂也要说,那才是个
诚实的学生呢。”
A:“你闯祸了,等着挨罚 吧!” (幸灾乐祸的人) B:“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 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 (不诚实的人) C:“我看你还是快去自首吧,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 (幽默的人) D:“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固执的人) E:“我有办法了,你去拿一 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 请罪。” (恶作剧的人)
A:“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 B:“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 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 C:“我看你还是快去自首吧,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
我呆呆地站在教室门口,同学们 围了上来。 A眯着眼睛笑嘻嘻地说:“你闯 祸了,等着挨罚吧!” “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 知道是你泼的水呢?”B瞪大眼睛说。 C凑了上来:“我看你还是去自首吧,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 D打断他的话愤愤不平地说: “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哎,我有办法了,”E手舞足 蹈地说,“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 背上,去负荆请罪。”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会上,就不能说笑话。我们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要充分
考虑这一点。
(6)语言要精练、准确。
有的人为了能够充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惜花费大量的 笔墨描写人物语言,结果适得其反,令读者厌烦。其实语言描写不 能有话必录,拖泥带水,而应该挑选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 性格特点的人物语言重点加以描写。
请看下面的例子: 星期天上午,我正在复习功课。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又甜又脆的 喊声:"小燕,小燕!"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在喊 我。我连忙放下笔,去给她开门。"小燕,吃过早饭了吗?"小云一 见我就问。我说:"吃过了。"小云说:"吃的什么?"我说:"吃的 油条、稀饭。你吃了吗?“"小云说:"我们家的燃气灶坏了,爸爸 去修了,现在还没回来呢!到哪儿吃早饭呀!"我说:"在我家吃吧! "小云摆摆手说:"不了,不了。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你快跟我 去看看吧!"我问"什么'学习棋'呀?""先别急,一会儿你就知道啦? "说完,小云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以上三种形式,说明语言描写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同一个话题可以在同一段中完成,也可以分行分段来 表示对话,叙述句可以放前,也可以放后,还可以插 在中间。 上面所说的是人物语言“直接引说”的格式问题, 下面所说的是人物语言描写及所涉及的问题。
(2)语言描写要真实、自然、合乎情理。 由于人物的地位、身份、个性、经历、年龄、职业、 文化教养等不同,这就决定着人物的语言必定是色彩斑 斓的、变化万千的。语言应力求真实、自然、合理。 例如下面这段文字:
我的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 不到的话来。 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 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长庚、沈师傅、 长脚、老伯伯、爷爷、姨父……谁的名字也没你多。”
上面这段话,很能反映小孩子的思维特点,成年 人是不会这么想这么说的。所以我们进行语言描写时一 定要注意人物的实际情况。
这段对话虽然写得很通顺,可很多却是不必要的废话。你看文 章是写小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想让我去看一看。可小作者却 在对话中写了“吃的什么早饭”、“小云家的燃气灶坏了”、“小 云爸爸修了大半天还没有回来”这些与“学习棋”无关的对话。这 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毫无用处。 上面的病例可以这样修改: 星期天上午,我正在复习功课。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又甜又脆的 喊声:“小燕,小燕!”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在喊 我。我连忙放下笔,去给她开门。“小燕,我发明了一种‘学习 棋’,你快跟我去看看吧!”一见面,小云就满面笑容地对我说。 “看你高兴的,什么‘学习棋’?”我问。“先别急,一会儿你就 知道啦?”说完,小云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修改后的对话,简洁明了,没有废话。把小云设计出"学习棋" 的兴奋、想让"我"快去看看的急切心情,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