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物语言描写练习》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名师教案】特级教师经典作文教学《三年级人物语言描写练习》课堂实录

【名师教案】特级教师经典作文教学《三年级人物语言描写练习》课堂实录

【名师教案】特级教师经典作文教学《三年级人物语言描写练习》课堂实录1. 课程概述本次课程是针对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作文教学,主要内容是人物语言描写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具体的语言描述来描绘人物外貌特征和内在性格,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语言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学会使用形容词和名词来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学会使用动词和副词来描绘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幻灯片或黑板板书;•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文模板;•准备了一些案例作为示范。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人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描述这个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4.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板书,向学生讲解人物语言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教师可以讲解如何使用形容词和名词来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型、眼睛、头发等;以及如何使用动词和副词来描绘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特点,如善良、勇敢、活泼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出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3 练习演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演练,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人物形象描述,完成相关的语言描写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和句子模板来帮助学生,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4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人物的语言描写作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人物的特点和形象,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描写技巧来完成作文。

5. 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人物语言描写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了使用形容词、名词、动词和副词来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在性格的方法。

通过练习演练和作文任务,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反思与展望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于永正三年级写人的作文课堂实录

于永正三年级写人的作文课堂实录

第一节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

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

你们到过徐州吗?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

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

(众笑)师:你信吗?生:信。

(众笑)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教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

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生:为虚。

师:眼见呢?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

(众笑)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

—没有。

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生:行。

师:现在上课。

(师生问好)[评: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

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

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

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

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

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

这办法好不好?生:好。

师:第一,看你们会不会说,说得准不准,;第二,看于老师会不会猜。

既考你们又考我,这办法行吗?生:行。

师:为了考住老师,同学们不要使眼色,不要朝他们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作文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作文课堂实录

三年级作文《我的妈妈》(课堂实录)一、激情引入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事和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

这些事或人让人激动,让人惊喜,更让人难以忘怀。

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的爱让你感受最深?生:妈妈的爱生:爸爸的爱生:老师的爱......师:是啊!爱,是一个多么亲切,多么温馨的词语。

爱,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

有父母给的爱,老师给的关爱,同学给的友爱,爱,就像阳光雨露,哺育我们成长。

让我们一起去寻觅它,感受它,也让我们学会爱,沉醉在爱的世界里,任由爱的暖流从我们的心灵深处涓涓流出。

在我们第八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爱展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与爱有关的人。

那请你猜猜在老师小时候谁给予的爱,让老师感受最深。

生:妈妈的爱。

师:真聪明,你一下子就猜对了,就是我的妈妈。

同学们,那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啊?生:(齐)想。

二、阅读品味师:好,下面老师就把她介绍给你们认识,那就得从老师小时候的故事说起了!故事马上要开始讲了,但在讲之前,老师可有一些要求,在听的过程中不准写,不随意插话,要坐端正,专心听讲,注意老师讲的时候的语气、语调变化,边听边想,用心记。

我看谁听得最认真、记忆力最好,待会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写出来。

好,同学们动作真迅速!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

师用较慢的语速讲述材料: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个子不是很高,留着长发,长着小小的眼睛,眼角边还有些小皱纹。

妈妈虽然文化不高,却常常教育我要好好学习。

于是,我对妈妈一直反感,因为妈妈爱唠叨、爱数落我,可经过了那一个夜晚,我不是那么想了。

就在考试后的第二天,我回到了家,把一张只考了75分的语文测试卷交到了妈妈的手中。

妈妈看后用一种担心的语气对我说:“玲玲,你也不小了,考试之前要复习你又不是不知道,昨天你是怎么说的,你不是说今天准拿个90分以上的卷子给我看吗?可现在,你给我看的是什么?这只是一张不理想的卷子。

“人物对话描写”教学实录

“人物对话描写”教学实录

“人物对话描写”教学实录一、以课文《“三颗纽扣”的房子》里的一段人物对话为例,引出人物对话,明白什么是提示语及提示语的位置1.出示片段,引出人物对话。

师:孩子们请看这里有一段话(出示课文《“三颗纽扣”的房子》里的一段人物对话),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在这段话里主要写了人物的什么?(课件出示:三颗纽扣把门一打开,只见门外是……“让我的马进房子。

”这陌生人吩咐说。

他身上的整件长袍湿透了,头上的王冠却闪闪发光,不用说,这是国王!“待得下十二个人,就待得下十三个人,”三颗纽扣鞠着躬嘟囔说,“待得下国王,就待得下国王的马。

”国王进了房子,就着闪电的亮光向四下里看了看。

“从外面看,你的房子好像很小。

”“我是给我一个人做的。

”“用什么木?”“用栗木,国王陛下。

”“栗木不会像橡皮那样伸缩啊。

我真有点弄不明白了。

”“我也弄不明白,我这么间小房子怎么待得下这么多人?”三颗纽扣沉思地说。

国王陛下也沉思起来。

“看来问题不在于小房子,而在于心。

”他最后说。

“心?”“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这些睡觉的人都是谁呀?”国王问道。

“这是一个孤老头儿,这是一位寡妇,带着她的三个孩子,这是……”)生:这一段主要写了人物的对话。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关注一下人物对话。

【评析:课堂伊始,以《“三颗纽扣”的房子》这篇教材里的几段典型人物对话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对话描写。

我们的仿创一定要关注教材、利用教材。

】2.分段形式。

师:孩子们再观察这段话,这段话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生:一个人说的话为一个自然段。

师:你觉得这样一个人说的话为一段好吗?我们来比较一下这段话分段与不分段给我们的感觉。

(板书:分段)生1:分段后看起来清楚、清爽,赏心悦目。

生2:眼睛不疲劳。

生3:文章显得很长。

(偷笑)师:哇,这个同学发现了分段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很快就把作文格子占满,以后我们在写人物对话时也可以这样分段,文章会显得更加清爽。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段与不分段两种形式,直观地感受分段的好处,以后学生自然就会去注意分段写对话,改进以往一个自然段混乱地描写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

《人物语言描写作文修改训练》课堂实录

《人物语言描写作文修改训练》课堂实录

《人物语言描写作文修改训练》课堂实录《人物语言描写作文修改训练》课堂实录师:言为心声,相信大家。

那么,我想要大家准备一本课堂练习本,一支笔。

(学生准备)上课铃响。

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齐读屏幕上鲁迅先生的这段话。

有成就的作家,读生齐读:有成就的作家,他写人物,几乎无须写外貌,只要用语气、声音就不难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出来了……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师:鲁迅先生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写人物不用写外貌。

(其他同学把手举得很高)师:看来有不同意见,听听其他同学的。

生:他说的太绝对了。

鲁迅先生是想说:有成就的作家,他在描写人物时,可以不写外貌,只写语气和声音。

师:这里的语气和声音是指什么?你来说。

生:人物的语言描写。

师:很准确。

那么,鲁迅先生告诉我们人物的语言描写有什么好处?你来说。

生: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情感、面目和身体。

师:思想感情可以理解。

面目和身体怎样理解?你来说。

生:好像一个活生生的人。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形象。

也就是说,成功的人物语言描写仿佛让我们看见了一个鲜活的人。

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物语言描写的重要性。

很高兴这次同学们在期中考试的作文中多多少少都写到了人物的对话,可见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人物语言描写的重要性。

可是同学们都是这样来写人物的对话的,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的作文对话片段。

(出示学生作文中对话的片段)师:我们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那天,天太冷了……我不得不拨通了爸爸的。

我说:喂,爸爸,是你吗?爸爸说:嗯,有事吗?我说:天太冷了,我忘了带衣服,你能把衣服送过来学校吗?爸爸说:我不是提醒过你了吗?怎么忘了呢?我说:是啊。

父亲挂了。

我和父亲之间仿佛隔了一层厚障壁……师:读得很有节奏喔。

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谈一谈你读后的感受?请你说说。

生:太罗嗦了。

我说,我说太多了。

生:读起来很枯燥。

一直都是我说,爸爸说的。

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课堂实录

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课堂实录

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课堂实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师:上周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篇课文……生:《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

师: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嘎子机敏、淘气、倔强;小胖墩呢,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

你还有其他收获吗?生: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十分细致。

生: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小胖墩和小嘎子竞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让我们感觉他们都有血有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师:这个字读jiàn,大家齐读。

生:监!师:知道什么是“监生”吗?生: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预习时看了书页下的注释。

师:你真会预习!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他家中十分有钱,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同学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样的情形?生:我想他临死前一定有许多人来看他,而他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身的葬礼。

生:他会死得很安宁,因为他有很多钱,他的儿子不愁钱花。

生: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

生:也许他不想死,舍不得离开亲人。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师:轻轻地再来一遍。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师:翻开语文书,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注释或查查工具书。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师:你读得非常通顺,谢谢。

谁接着往下读。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

不能添字,请重读一遍。

师:很好。

读书可别慌张,一定要读准确。

谁读后面的局部?师:读得真熟练,不过在这些句子里有一个多音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生:它可以读tiāo和tiǎo。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夸夸身边的人》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夸夸身边的人》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夸夸身边的人》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班上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跟大家分享分享,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上有位叫林磊的小朋友,他乖巧诚实,热爱集体,乐于助人。

他长得又瘦又小,性格内向,学习用功,但是学习成绩却不太好。

平时单元测试常常是五、六十分,偶尔也能考到七十分。

于是,今天上午发测验卷时,同学们发现林磊居然考了85分。

看见林磊甜滋滋的样子,同桌说:“哈哈,85分有什么了不起,我每次都是90分以上。

”林磊听了,趴在桌子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师:如果你是林磊,听了同桌的话,你会怎么想?生:很难过。

生:很伤心。

生:很悲伤。

师:正在这个时候,我们班上有个女同学走了过来。

女同学跟他说:林磊,你这次考了90分,真的很了不起。

我们都相信是你自己考的,你的用功没有白费。

林磊,我相信你的学习肯定会越来越好。

既便你的学习不好,大家也同样喜欢你,因为你热爱集体,还爱帮助别人。

师:林磊听了女同学的话,笑了。

师:林磊第一次考了90多分,同桌是怎样对待他的?这位女同学又是怎样对待他的?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生:同桌没有同情心,人家好不容易考到了90多分,他还嘲笑人家。

生:男同学嘲笑他,是没有同情心。

女同学却说他考得好。

师:女同学发现的是林磊的什么?男同桌发现的又是什么?生:男同学只会看到林磊不好的一幕,而女同学却会鼓励他赞扬他。

师:也就是说,女同学发现的是林磊的……生:(齐)优点。

师:是啊,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社会上,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里。

我们一定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夸奖他。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出示课目)生:(齐)夸夸身边的人。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我们要有一双善良的眼睛,用一颗同情心,用美好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去赞赏他,夸奖他。

同桌是你最近的人,和你们相处最亲密的人。

这就是我们的同桌(放照片)。

生:(七嘴八舌)哇…嘿嘿…(小声叫同学的名字)师:同桌都有什么优点,请你们想一想,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夸一夸。

三年级语文写人物对话作文教学实录特级教师于永正

三年级语文写人物对话作文教学实录特级教师于永正

三年级语文写人物对话作文教学实录特级教师于永正于永正师:请看这段笔墨。

师范读师:这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碰壁”的故事。

她的文章写得可好了。

这个故事中写得最有特色的是什么?生:是对话。

师:精确。

对话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

师:如今先生告诉大家一个能使文章字数够数的秘诀——字不够,对话凑。

这当然是个笑话。

好,我们来观察这段对话在描写时有什么特点?一小我说的话就——生:占一个天然段。

师:我们还有一个可以使文章变长的方法,这就是——分段。

同窗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对话时分段可以使文章变长这个益处,那谁知道分段还有什么益处?这就是——使文章层次更清晰。

人物对话时,离不开提醒语,什么叫提醒语?生:提醒语能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师:同窗们,提醒语还有提醒是谁在说话的作用。

提醒语在对话中有转变性。

记住:没有转变就没有艺术。

先生要考大家了,害怕吗?生:不害怕。

师:如今我们来进行听写,预备好了吗?生:预备好了!师:听写的内容是——王先生关切地问:“你们歇息好了吗?”“歇息好了!”同窗们齐声回答。

如今请同位同窗之间互相批改。

看,这位同窗把“地”写对了,我在小学的时候,三个“de”我分不清,他竟然给用对了,真聪明!同窗们都互相改好了吗?生:改好了。

师:先生再来考考大家,师读。

大家听过如许的一段对话了吗生:彷佛在电视公益广告上听过。

师:看来你经常在家看电视哦!(生笑)这位同窗说的对。

这段对话就是中间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

请看——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女:哎,你挤着我啦,你!男:来劲啦,是吧?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生:师:这段对话多好啊,请同窗们发挥想像,把对话写得更详细,细致用好提醒语,力争趁热打铁,不会写的字可同等个圈,或者注上音。

我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就划圈,如许写作思路就不会打断,速度也快多了。

生:师:可以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来凸起他们当时的心里运动,语言就不要加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人物语言描写练习》课堂实录第一教时师: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生:(齐)欢迎!师:谢谢!那我们上课!生:(齐)好!师:小朋友非常热情。

我把刚才的对话写来了。

想不想看看于老师是怎样写的?生:想!(幻灯片出示下面短文)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小朋友齐声说:“欢迎!”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上课吧!”(师请一小朋友读这段话)师:于老师是怎样写刚才我们之间说的这些话的?生:是一句一句地写的。

(笑声)师:不错!是一句一句地写的,不是两句两句地写的。

(笑声)不过,我已经感觉到你心里是很明白的。

你是说,我的话写完了,又写你们说的,对吗(指屏幕)我写完了我说的话,是怎样写你们说的话的?生:是另起一行写的。

师:(高兴地)我就知道你心里明白!你说得很对!大家看,我是分段写的!怎么分段的?生: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

师:只两段?(笑声)生:对话的时候,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接下来您说的又是一段。

师:完全正确!写对话,我是分段写的,不管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

师:分段写对话看上去清晰、舒服,读起来也不累。

我还写了第二遍呢!想知道吗?生:想!(出示幻灯片二)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欢迎!”小朋友齐声说。

“谢谢!”于老师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师:这一次写的和第一次写的内容一样,字也一样,也是分段写我们的对话的。

但是什么变了?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提示语的位置变了,什么也跟着变了?(无人举手)师:看看“说”后面的标点,对比一下。

(说完,又重复出现这两段对话,学生明白了,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前面,“说”后面是冒号;放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是句号,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说”后面是逗号。

)师:你喜欢第一篇,还是喜欢第二篇?生:都喜欢!(笑声)师:为什么?生:因为许多课文就是这样写的。

生:有的课文写的和第一篇一样,有的和第二面一样,所以我们都喜欢!(笑声)师:是的。

这两种形式都可以。

不过,我主张提示语适当变化一下。

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一下,就显得活泼些,不死板。

——请大家把第二篇短文抄一遍。

我怎么写,你们就怎么抄,要做到字迹工整,格式正确,不抄错标点符号。

(学生认真抄写,用投影仪展示了四位抄写正确、字迹工整的同学的作业。

)师:抄写得不错,人人都符合要求。

只是有个别小朋友字写得还不够端正。

师:下边,咱们听写几句对话,看看能不能做到:第一,分段;第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师:(念)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对我说:“今天上午咱们到动物园去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

”“是吗?那我们这就动身吧!”我放下手中的书,迫不及待地说。

“不着急。

”妈妈说,“等我洗完衣服,咱们再去也不迟。

”(听写完毕,老师要求学生自查:一看对话分段没有;二看标点是否点得正确。

然后同桌的互查。

最后,幻灯展示老师写的,让学生自己对照修改。

幻灯片如下)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对我说:“今天上午咱们到动物园里去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

”“是吗?那我们这就动身吧!”我放下手中的书,迫不及待地说。

“不着急。

”妈妈说,“等我洗好衣服,咱们再去也不迟。

”【评:听写练习比抄写练习提高了难度,但仍紧扣分段和标点的训练重点,教学主线一以贯之,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

】第二教时师:有一天,一只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小猴子和妈妈有一段对话,可有意思了!请看——(幻灯出示下面卡片)小猴子: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猴妈妈: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不猴子: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猴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师:每个同学读一读,看谁能读出小猴子和猴妈妈的语气。

(学生高兴地练读;师指名读;然后挑了两个读得好的小朋友到讲台前,一个扮小猴子,一个扮猴妈妈表演这段对话。

)师:猴子有一个经典姿势(说完,于老师双手提起,十指下垂,放于胸前,同时,脖子一缩,眼睛一眨。

众大笑。

)来,你们二位学一学(生学,众笑。

)猴子还有一个经典动作——抓耳挠腮(说完,师学猴子挠头和脖子,众笑)。

来,你们再学学(生又学,众笑)。

师:可以了!来,你们表演吧!(学生表演。

然后,老师分别扮演小猴子和猴妈妈,各表演一次。

老师表演得生动、逼真,生大笑。

)师:这件事有趣吗?请小朋友把刚才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的事写下来。

要求:第一,写对话要分段;第二,写好提示语——把猴妈妈和小猴子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写下来,同时尽量做到“变化”——让提示语搬搬家。

先起个题目,再写。

(学生思考)师:题目想好了吗?你准备起个什么题目?生:小猴子吃桃子。

师:它吃到了吗?生:没有,是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

师:是向妈妈要桃子,还没吃呢。

我们可用“小猴子要桃子”做题目。

还有别的题目吗?生:小猴子的故事。

生:傻猴子。

师:(高兴地)都是好题目!题目自定。

请大家按要求写吧!写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请举手示意。

(生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暂停一下。

这是一件小事。

开头,别忘了交代时间、地点。

有个小朋友是这样开头的:“一天,一只小猴子在门口玩,看到一个卖桃子的人,馋得直流口水,他连忙跑回家……”这样写,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

(学生继续写。

这期间,老师常常提醒小朋友注意的问题,如写对话要分段啦,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啦,正确使用标点啦,等等。

)师:多数小朋友写好了。

请写好的同学再读读我写的这一段话(再次出示第二张幻灯片),看看老师是怎样写我们的对话的,怎样点标点的,再看看自己写的,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有,就改过来。

(学生读、改)师:如果改得自己满意了,再请同桌的提提意见。

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互相学习,互相修改。

(同桌交流)师:我想请几位小朋友到前边来读一读。

大家注意看,注意听,看看这些同学写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并听听于老师是怎样评改的。

(生走到讲台前,师用投影仪出示该生写的作文)小猴子要桃子在一天中午,一只小猴子在树林里和伙伴们玩耍。

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

他满头大汉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桃子!”“好哇!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妈妈说。

小猴一听,用手挠着头,连声说:“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妈妈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够了,够了!谢谢妈妈!”小猴子高兴地说。

妈妈扑哧一声笑了,说:“傻孩子!”师:先看有错别字吗?生:有。

“满头大汗”的“汗”不是“男子汉”的“汉”,是三点水,加一个“干”字。

师:是呀,满头都是男子汉,谁受得了呀!(众笑)师:这篇作文哪些地方符合要求?生:写对话分段了。

生: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

师:标点符号使用也正确。

师:咱们细读一下,看第一段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第一句话的“在”字划去行吗?(生回答:行。

)对,要删掉,这是个多余的字。

第三句话前边要不要加一句话?他为什么跑回家要桃子吃?生:加一句:他玩着玩着,觉得肚子咕咕叫。

师:是呀,饿了,才跑回家向妈妈要桃子。

这样,事情起因就有了。

小朋友这里的“肚子咕咕叫”,可不是要拉肚子!而是饿了!(笑声)第三段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划上波浪线,给予肯定?生:“用手挠着头,连声说”要加波浪线,刚才您就是这样表演的。

(笑声)师:是的,写得很形象,很真实,我们读了,就像看到小猴子说话的样子。

——第五段还可以怎样写?有写得和他不一样的吗?生:我写的和他不一样。

这一段我是这样写的:“够了,够了!”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一蹦三尺高,拉着妈妈的手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这位女同学把提示语放在说的话中间去了,而且写出了小猴子说话时的动作。

你(对展示作文的同学)回去按照大家的意见,再改一改,好吗?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好。

——谁再来展示一下?(一女生走到讲台,老师将她的作文投在大屏幕上)小猴子要桃子一天,小猴子正在门口玩耍,一个卖桃子的人走了过来,边走边叫:“卖桃子喽!桃子又大又甜,不甜不要钱!”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

他连忙向家里跑去。

一进门,便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要吃桃子!”“是吗?”妈妈关上电视,笑着问,“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小猴子急了,摆着手说:“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妈妈伸出兰花指,比划着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够了,够了!”小猴子了连跳了两下,高兴地说,“谢谢妈妈!那你赶快到门口买吧!门口就有个卖桃子的!”猴妈妈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说:“傻孩子!”小猴子摸着后脑勺,说:“我怎么傻呢?门口真有个卖桃子的呀!”(老师让学生把作文读了一遍。

赢得了一片掌声。

)师:掌声是对这篇作文的最好的肯定!说说看,你欣赏哪些句子?生:我欣赏开头一段。

“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很生动。

师:这是事情的什么?生:这是事情的起因。

师:对!这位同学很会想象。

这个起因令人信服。

你们还欣赏哪里?生:喜欢她写的提示语。

师:把你喜欢的读一读。

生:(读)“妈妈关上电视,笑着问”;“猴子急了,摆着手说”;我最喜欢“妈妈抻出兰花指”这句话。

刚才您的手就像兰花指。

(笑声)师:看来你们对兰花指挺有研究。

(笑声)是不是喜欢看京剧?不过,我可不是故意的!(老师说完,真的伸出右手,做出了个“兰花指”。

众笑。

)小朋友,这位女同学的提示语写得真实、生动,说明她观察得仔细,平时喜欢读书。

这位同学还有个大优点,就是她注意前后联系。

第一段写了“门口来了个卖桃子的”,所以后面,小猴子才要求妈妈去买,告诉妈妈,“门口就有卖桃子的”。

(接着,又评讲了两篇小学生习作,略。

)师:小朋友,我们听了这几位同学写的作文,一定很受启发,知道该怎样写这篇作文。

找时间把你们的作文改一改,再誉写到作文簿上去,请你们的老师批改一下。

好吗?今后读书的时候,一定关注作家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读慢一点,多读一点,今后你们会把人物对话写得更好。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