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3篇)《示儿》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重难点: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陆游的《示儿》。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生:介绍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出示课件)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1177年(中原沦陷50周年),陆游《关山月》一诗中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中原沦陷65周年),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达了诗人一心向往报效祖国,英勇杀敌的情怀。

三、1193年(中原沦陷66周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对收复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中原沦陷83周年),85岁高龄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下了相当于遗嘱的绝笔《示儿》。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示儿》(一)初读诗文,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生:先自读,再齐读。

师:谁来把这首诗给大家范读一遍。

生:指名读。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相关释义)。

课件出示: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

但:只。

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阿日子。

(多媒体出示,结合地图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示儿》的背景和作者,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书写课文标题和作者信息,整理古诗内涵关键词。

2.教学资料:配发古诗课文,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古诗或故事。

3.音响设备:播放古诗朗读或音乐。

4.教学道具:古代生活相关图片、装饰物品等。

四、教学流程1. 创设情境•利用音乐或图片创设古代生活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导入新知•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示儿》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 集体朗读•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古诗,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感。

4. 课文讲解•解读古诗内涵,分析诗中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古诗中的意义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个人表现•学生个人朗读古诗,注重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7. 拓展延伸•让学生体验古代生活,通过阅读相关故事或古诗,深入了解古代文化。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古诗的欣赏和理解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古诗三首-示儿》。

2.阅读一篇相关古代生活的文章,并写读后感。

3.准备一段古诗朗诵或表演。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示儿》,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2篇」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2篇」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2篇」古诗《示儿》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祭、乃”两个易写错的字,读准“翁”的字音。

2、掌握诗的节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3、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读中悟情、想象激情、拓展升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陆游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写诗万余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陆游写的最后一首诗——《示儿》。

示儿,就是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也就是陆游写给儿子的遗书。

他在临终前会写些什么呢?大家轻声读诗。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诗四遍,前两遍把字音读准。

注意诗中容易读错的字,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争取读得有板有眼。

2、指名读诗,加以纠正指导一读:主要是读准字音,在指名读的过程中强调祭、乃和一个易读错的字“翁”。

二读:主要指导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感。

三读:体会诗的情感,初感诗的味道。

这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打算采取范读、引读等形式,使学生初步领会诗文的感情基调。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出示关键字的解释:空——没有、同——统一、元——本来。

(2)同桌合作的学习,根据已掌握的学习古诗文的学习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读诗,体会意境。

1、同学们,结合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思考:诗人的身在哪里?(诗人的身在病床)顺势过渡:一个已经85岁的老人,身在病床,而且即将离开人世。

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奄奄一息、骨瘦如柴……)2、朗读指导“死去元知万事空”一读:读出人生感叹85岁的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不久于人世。

回首生前往事,历历在目。

他一定想了许多许多。

于是,诗人情不自禁的一生感叹——死去元知万事空(指导朗读时,用这样的启发语:诗人对自己说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

)二读:读出豁达胸怀万事空啊万事空,万事皆空。

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三、教具准备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

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

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示儿)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1.指名读课文。

(重点提示:祭的读音)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示儿》。

课文详细内容为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示儿》,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示儿》,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示儿》打印稿、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示儿》。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古诗《示儿》,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3. 理解诗句:逐句讲解诗句含义,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为例,分析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表达自己爱国情感的小诗。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学习、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示儿》2. 板书内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诗《示儿》,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示儿》,我深感陆游的爱国情怀。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陆游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陆游的文学成就和爱国情怀。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国家大事,培养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示儿》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

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

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

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近作者。

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四、教学准备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2、舒缓深沉的乐曲。

3、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战马嘶鸣声、古诗诵诗)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

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2、了解作者及背景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示儿》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示儿》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示儿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

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二)新授A、读题解题,了解背景1、交流搜集的资料。

2、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

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就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3、引导说题意。

B、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朗读《示儿》。

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找生读,相机评价引导)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交流纠正,相机进行翻译古诗文方法的引导)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

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用“悲”组能够体现陆游心情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示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诗人的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知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领会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示儿》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和深深的忧虑。

诗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小学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内容。

难点:通过诗歌的字里行间,领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古诗文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陆游的画像,简介陆游的生平,为学生朗读《示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初读诗歌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并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3. 理解诗歌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字词,解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4. 感受诗歌指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感知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5. 品读诗歌让学生反复品读诗歌,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朗读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要求发音准确,语调优美。

六、板书设计《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示儿》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给家人听。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观后感,可以是感受、体会,或者是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内容,学会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

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

学生、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
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

(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

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②学生边读边想。

1)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
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
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但我要离开人间了,
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

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板书:爱国)
4.背。

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

夜晚,清幽的月光
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
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
好用陆游的一首诗(),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

我深信: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