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示儿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
理解《示儿》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并欣赏陆游的诗歌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示儿》的内容和背景。
学会如何分析和欣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简介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示儿》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2.2 课文解读:分析《示儿》的诗意和主题。
讲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
2.3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陆游的诗歌风格,如豪放、真挚等。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诗歌,激发学生对陆游诗歌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陆游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示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3 诗歌分析与欣赏:讲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引导学生欣赏陆游的诗歌风格,如豪放、真挚等。
四、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背诵《示儿》,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和平时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示儿》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生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示儿》全文。
关于陆游的生平介绍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和讲解。
朗读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
六、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示儿》的内涵。
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6.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分析和欣赏诗歌。
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示儿》两首诗。
1.2理解并掌握诗句的意思。
1.3学会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人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2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并背诵《示儿》两首诗。
1.2理解并掌握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2.1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示儿》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1.2学生分享对诗人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示儿》两首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2.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意。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示儿》两首诗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1.1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1.2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诗歌鉴赏4.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情感、修辞等方面进行鉴赏。
4.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5.课堂小结5.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6.1学生背诵《示儿》两首诗。
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陆游和《示儿》两首诗的背景。
(2)学生分享对陆游的了解,如他的生平、诗歌创作等。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示儿》两首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意。
3.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示儿》两首诗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a.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情感、修辞等方面进行鉴赏。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第十五章《宋代诗词》,详细内容为陆游的《示儿》。
该诗为陆游晚年之作,表达了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诲,富含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示儿》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诗词之美。
3.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示儿》的深层含义,把握陆游的教育理念。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示儿》原文及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陆游的画像,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示儿》,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示儿》的每一句,分析其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示儿》寓意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难点,如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示儿》的寓意,并进行互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陆游《示儿》2. 内容:重点词汇、意象、修辞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读后感。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陆游的其他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解析过程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
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理解《示儿》寓意。
3. 例题讲解中,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解。
一、诗词解析1. 意象分析:陆游在《示儿》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死去”、“万事空”等。
《示儿》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
(2)理解《示儿》的诗意和主题,领会作者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示儿》。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热爱古典诗词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示儿》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示儿》,领悟其深厚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示儿》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示儿》,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示儿》。
3.4 情感体验(1)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背诵《示儿》。
(2)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示儿》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1)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2 启发式教学(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3 互动式教学(1)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之间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七、教学评价7.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示儿》语文教案(优秀8篇)

《示儿》语文教案(优秀8篇)《示儿》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流程: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题)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示儿》教案篇二吟诵揣摩体会感情——古诗《示儿》教学设计重庆市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教师谭仕荣教学目标: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示儿》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
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
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
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近作者。
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四、教学准备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2、舒缓深沉的乐曲。
3、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战马嘶鸣声、古诗诵诗)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
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2、了解作者及背景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示儿》语文教案

《示儿》语文教案《示儿》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家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示儿》。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指导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四、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五、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情。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课文你喜欢古诗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古诗接龙的游戏;背诵六年来所学的诗(课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二)板书课题,感知写作背景1、同学们看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2、幻灯出示作者简介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虏了两位皇帝及皇亲国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权灭亡。
1127年农历五月,宋高宗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残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
陆游出身书香门弟,幼年时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饱尝流离之苦。
他的一生作诗甚多,现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
《示儿》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遗嘱。
(三)课件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四步法)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品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
3、细读想想诗人描绘的画面。
4、研读由画面的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四)合作学习古诗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并指出“祭”的书写笔顺和“乃”的读音。
2、品读小组合作自悟诗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汇报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示儿》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
(2)理解《示儿》的诗意,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教育期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示儿》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国情怀。
(2)懂得尊敬长辈,传承家族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示儿》。
2. 理解《示儿》的诗意,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教育期望。
三、教学难点1. 解读《示儿》的内涵,领悟诗人的家国情怀。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示儿》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示儿》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示儿》的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示儿》,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教育期望。
(3)教师讲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事迹。
4. 感悟家国情怀(1)学生分享对诗歌家国情怀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3)全班同学一起背诵《示儿》。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抄写《示儿》并背诵。
(2)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观后感。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诗人陆游简介: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古代家庭教育:探讨古代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以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教学设计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
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
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一、《示儿》一诗引路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3、想象诗中画面。
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炼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留、补、调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填空训练。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恨是。
作者的遗愿是。
作者的遗嘱是。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二、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
计至淳熙四年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
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
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
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
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
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
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
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
唐时属北庭都护府。
此泛指边疆。
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
仞,古时八尺为仞。
岳,高大的山。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
简介:
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写的,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三、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陆游生平简介:
四、世人评价陆游,纪念陆游。
1、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2、陆游遗址
3、学生编集电脑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