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示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课教案设计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课教案设计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主题和意境,了解诗人陆游的背景及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古诗《示儿》。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的深刻领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古诗《示儿》的深入研究,掌握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示儿》,了解诗文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谈论对家庭、亲情的看法,为学习《示儿》做铺垫。

2. 教学古诗《示儿》(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教师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僻字词,分析诗文意境。

(3)引导学生讨论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3. 欣赏与拓展(1)教师展示与《示儿》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引导学生欣赏其他陆游的诗作,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

五、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1.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示儿》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学会尊敬父母。

2.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古诗《示儿》。

(2)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读后感,谈谈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3)选择一首陆游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简要分析其创作风格。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课教案设计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课教案设计

《示儿》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示儿》,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提升鉴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示儿》。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诗文背景及作者情感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2. 对比教学法:通过与其他古诗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示儿》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陆游的生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1.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陆游的其他诗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诗文学习2.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2.2 教师讲解诗文背景,解释生僻词语,翻译诗句。

2.3 对比分析《示儿》与陆游其他诗作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 情感体会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4. 应用拓展4.1 学生进行古诗改写,将《示儿》改编成现代文。

4.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的生活场景。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示儿》。

2. 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诗意作文。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作文质量、背诵情况等。

3. 小组讨论:合作精神、讨论成果等。

九、教学进度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用于诗文学习和情感体会,第二课时用于应用拓展和课堂小结。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2篇】古诗《示儿》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祭、乃”两个易写错的字,读准“翁”的字音。

2、掌握诗的节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3、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读中悟情、想象激情、拓展升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陆游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写诗万余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陆游写的最后一首诗——《示儿》。

示儿,就是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也就是陆游写给儿子的遗书。

他在临终前会写些什么呢?大家轻声读诗。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诗四遍,前两遍把字音读准。

注意诗中容易读错的字,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争取读得有板有眼。

2、指名读诗,加以纠正指导一读:主要是读准字音,在指名读的过程中强调祭、乃和一个易读错的字“翁”。

二读:主要指导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感。

三读:体会诗的情感,初感诗的味道。

这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打算采取范读、引读等形式,使学生初步领会诗文的感情基调。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出示关键字的解释:空——没有、同——统一、元——本来。

(2)同桌合作的学习,根据已掌握的学习古诗文的学习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读诗,体会意境。

1、同学们,结合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思考:诗人的身在哪里?(诗人的身在病床)顺势过渡:一个已经85岁的老人,身在病床,而且即将离开人世。

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奄奄一息、骨瘦如柴……)2、朗读指导“死去元知万事空”一读:读出人生感叹85岁的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不久于人世。

回首生前往事,历历在目。

他一定想了许多许多。

于是,诗人情不自禁的一生感叹——死去元知万事空(指导朗读时,用这样的启发语:诗人对自己说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

)二读:读出豁达胸怀万事空啊万事空,万事皆空。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示儿》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

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

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

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近作者。

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四、教学准备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2、舒缓深沉的乐曲。

3、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战马嘶鸣声、古诗诵诗)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

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2、了解作者及背景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祭、敢”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的爱国思想,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用诗的语言表达对亲人和国家的情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字新词祭、敢、悲、遗、祭、祭、辱、拜、元、知、万、事、空、但、见、九、州、同、终、日、祭、翁、亡、国、痛。

2.理解诗句(1)诗句的含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诗句的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会认生字,理解诗句的含义。

2.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陆游吗?请同学们谈谈对陆游的了解。

(2)简介陆游: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我国古代爱国诗人。

(3)简介《示儿》:这是陆游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忧虑。

2.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2)认读生字:老师指名认读生字,同学们跟读。

(3)理解诗句:老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同学们认真听讲。

(4)节奏划分:老师指导同学们正确划分诗句的节奏。

3.朗读感悟(1)同学们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老师指名朗读,同学们评价。

4.课堂练习(1)同学们默写课文。

(2)老师检查同学们的默写情况。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体会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希望同学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六、板书设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七、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分析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陆游的《示儿》,同学们了解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示儿》教学设计5篇

《示儿》教学设计5篇

《示儿》教学设计5篇《示儿》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遗嘱,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鲁迅.孙中山.周恩来的遗嘱,让学生读读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1.教师:同学们,在_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2.读题3.引导说说题意.○〝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资料出示:【陆游身世】1 陆游(_25—_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簪缨世家,少有才名.2 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3.乾道二年(_66),因主张抗金而免职.4.四十六岁入蜀,先后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军务.5.六十六岁后遭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5.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1.学生读诗后,全班交流.2.这首诗说了些什么?〝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让学生充分说说诗意.□相机进行古诗知识点的教学(1)通假字元,通原;无,通勿.(2)古今字义不同但,只是.3.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4.学生读诗,体会作者的感情.5.全班交流.(悲.悲痛.悲愤.悲悯……)(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体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苟且偷生的悲悯.)出示材料:【当时社会现实】_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建炎三年(_29)金兵攻入扬州,以扬州作临时都城的宋高宗赵构匆忙逃窜.绍兴三十一年(_61)秋,金兵再次南侵,扬州沦陷,再次遭劫掠.6.感受陆游的爱国精神.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材料要点:○〝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思想内容的核心〞.○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作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陆游从小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出示下列材料: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2.〝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他写出了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他老病僵卧之时在梦中亲临前线,斩将夺关,尽复汉唐故地.4.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他写出了对朝庭不想收复失地的深哀巨痛.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他写了更多的是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7.读了这些诗句,你的心情如何?再次感情朗读读全诗《示儿》8.小结: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悲,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9.感情读诗.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700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旷达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要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2.全班交流,评价.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4.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读再次释放.)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希望离开了,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2.生讨论回答.2.出示材料:○陆游死后24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不及生前见虜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十一《端嘉杂诗》之四)○陆游死后66年,元师灭宋.〝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林景熙《霁山先生集》卷三《书陆放翁书卷后》○陆游死后79年,元兵败宋于厓山,宋亡.陆游孙子元廷闻厓山之变,忧愤而卒.陆游曾孙传义闻厓山之变,不食而卒.陆游玄孙天骐于厓山抗元战役中蹈海死.……这些都不负陆游爱国之诗教育的结果.4.师述: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一位最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5.结课:○设问:在今天,我们学习《示儿》这首诗有什么意义?○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只有象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附网友评:我谈谈我的看法,不一定合适,仅供参考:1.古代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读读背背,即读熟了,背会了,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了,因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靠什么呢,靠的是诵读,要做到熟读称诵,但是从你的设计来看你让学生读得不够充分.2.关于作者等相关资料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查资料,课内汇报即可,这样效果更好.3.你的拓展延伸到第三条即可,后面的我觉得就不必了.因为遗嘱是给家人的,和岳飞等恐怕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你要反映的是家人遵照遗嘱奋起抗金就可以了.总之,你要把重点放在通过熟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读得一定要充分,必须做到熟读称诵.——新疆胡杨林我觉得你让学生读得太少,因为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诗,其它的内容只是为了帮助学懂这首诗的,所以,不能把主次颠倒了.昨天,外甥到我家来,说学了三首古诗,我让他读读,可是《游园不值》连作者一共才三十几个字,他就读错了三个字,说明老师在上课时根本就没有让他们多读,那讲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我们要使学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读来实现,当学生能满含悲愤地读出诗句时,你能说他们不懂吗?你的设计,背景材料介绍得太多了.当然,背景的介绍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有利于情境的设置,但这不是无限制的,教学的重点还是应该以诗句为主.一家之言,姑妄听之.《示儿》教学设计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能力训练点: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二)难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二)学生活动设计: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五.教学步骤.(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二)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三)学习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1.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2.自读古诗.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3.合作学习.(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板书: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四).课外延伸.(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课件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卞州.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课件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五)拓展总结: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示儿》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句3.习本课生字新词.4.背诵这两首诗.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2.理解诗句三.教具准备挂图,生字生词卡片.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三.指导学习《示儿》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五.各自背诵课文六.指导学习生字〝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元知临终所议但悲 (生)示儿渴望统一九州所盼北定告翁 (死)《示儿》教学设计4一. 教学内容:教科版第五册 35页.二. 教材和学情分析.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师: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出示《示儿》视频.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7.师生合作读.师: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师: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我们应该抓住哪个字来读? 你从中读出什么?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师:想象,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师:想象……如果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师:导读《示儿》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板书设计:示儿(宋)陆游悲盼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爱国不变死《示儿》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教学重点: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1.读题质疑.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3.连.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4.疑.。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示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诗人的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知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领会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示儿》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和深深的忧虑。

诗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小学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内容。

难点:通过诗歌的字里行间,领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古诗文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陆游的画像,简介陆游的生平,为学生朗读《示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初读诗歌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并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3. 理解诗歌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字词,解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4. 感受诗歌指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感知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5. 品读诗歌让学生反复品读诗歌,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朗读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要求发音准确,语调优美。

六、板书设计《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示儿》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给家人听。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观后感,可以是感受、体会,或者是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内容,学会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示儿》篇1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入情入境,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情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多形式朗读,在深层次对话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背诵古诗教学准备:1、收集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课件。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二、读题,解题,了解诗人1、教师:同学们,800年前,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点点细雨在哭泣,一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儿女们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板书课题。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4、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提起陆游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过渡:陆游在临终之际对儿女们交待了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录音]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诗句。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齐读。

2、我会认学习生字"祭"。

读字音,记字形,说字义,会运用。

四、交流学法,自主学习(一)、回忆学法。

1、交流学法。

小学阶段咱们已经学习了近60首古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相信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老师想听听。

2、学生介绍学法。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古诗四步法。

课件出示:[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二)、自学古诗后小组内解疑。

(三)、汇报交流。

1、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得不确切的,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2、疑:你还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第 1 页/ 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