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耳穴埋豆法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和餐 后血糖均有所下降,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所改善。
05
耳穴压豆法与其他治疗手段对 比分析
Chapter
与针灸治疗对比分析
1 2 3
操作方式
针灸治疗需刺入皮肤,对穴位刺激较强;耳穴压 豆法通过贴压刺激耳穴,无创且刺激较温和。
作用机制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达到治疗效果;耳 穴压豆法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利用耳与脏腑经络 的联系达到治疗目的。
糖尿病
取胰、胆、耳迷根、神门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调节胰腺功能、降低血糖,辅助治疗 糖尿病。
肥胖
取口、食道、胃、脾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抑制食欲、促进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
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痛经
取子宫、卵巢、内分泌、神门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缓解痛经症状。
月经不调
取内生殖器、卵巢、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调节内分泌、补肾益精,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耳穴定义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穴位, 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 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
分布特点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 分布象一个倒置的胎儿。
压豆法治疗原理及作用
治疗原理
耳穴压豆法是通过在耳穴表面贴敷压 丸,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 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 种操作方法。
互补性
心理治疗和耳穴压豆法在某些情况下可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在焦虑、抑郁等 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可同时采用心理治疗和耳穴压豆法,以缓解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压 力。
06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实践总结 与展望
Chapter

(完整版)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完整版)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敏感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消毒局部皮肤
← 消毒皮肤
患者是否疼痛,穴位是否 准确,埋豆是否牢靠等情 况
↓ 选穴埋豆
选穴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
→ 手用菜籽小方块胶布固定在耳 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
↓ ←
观察

整理
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 压豆后应注意的事项,整 →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耳穴
→ 压豆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 名
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部取 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 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评估
↓ 物品准备

治疗盘、菜籽、 皮肤消毒液、 → 棉球、棉签、镊子、胶布、
探棒、弯盘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 理体位

患者准备
↓ 定穴→
遵医嘱核对穴位, 手持探 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 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

耳穴埋豆法的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法的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法的操作流程
1. 接到医嘱,1床,张丽,耳穴埋豆。

2. 携病历到病房,评估环境:“环境整洁舒适,
符合操作要求”。

3. 核对医嘱及床头卡,“您好,请问您是1
床张丽吗”, “您好,我是今天的值班护
士小杨,因您睡眠不好,现在遵医嘱给您
行耳穴埋豆,主要是用王不留行籽或绿豆
刺激您耳廓的穴位或反应点,以达到疏通
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
目的”。

“我先看看您的耳朵”(检查耳廓有
无冻伤或炎症)“您需要先去上厕所吗”,
“好的,那您稍等,我去准备用物,一会
儿就过来”。

4. 洗手,备齐用物(治疗盘、75%酒精、镊
子、污物桶、王不留行籽或绿豆、棉签、
探棒)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5. 一手固定患者耳廓,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
应部位,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从外至
内、轻巧缓慢、用力均匀的按压,寻找压
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治疗点,如反复
探查找不到痛点,可按病情选择相应穴位
进行治疗。

6.再次核对穴位,用75%酒精消毒耳廓,待干后,用镊子取王不留行籽或绿豆粘在小方块胶布上,再贴于耳穴上,酌情留至数日,一般夏季1—3天,冬季7—10天,嘱咐患者留埋期间每隔4小时按压1—2分钟,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3—7日更换一次,双耳交替。

“请您每隔4小时按压1—2分钟,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 3天后我们会为您更换”。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
【适应症】
凡是适应于针灸治疗的疾病,基本上均可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

主要包括:
1、运动系统疾病: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眩晕、高血压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胆石症、胆囊炎、腹痛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
5、泌尿系统疾病:尿潴留、泌尿系统结石等
6、内分泌系统疾病:水肿、自汗等
7、妇科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
【禁忌症】
1、习惯性流产的孕妇。

2、耳廓冻伤或有炎症者。

3、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
4、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重度贫血的患者
5、耳廓上有湿疹、溃疡等。

【操作程序】
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做好解释工作→光线充足,取坐位→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确定主、辅穴→常规消毒皮肤(碘伏消二次)→左手手指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轻轻按揉1-2分钟→收拾物品→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

耳穴埋豆常识[指南]

耳穴埋豆常识[指南]

耳穴埋豆相关知识(供工作人员使用)一、什么是耳穴埋豆(耳穴压豆)?耳部存在与人体全部器官对应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过经络系统与对应的器官相联系。

刺激、按压这些反射区,就可以对相应的器官产生治疗和保健作用。

耳穴压豆疗法就是在耳部的穴位上压贴颗粒状药物,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无副作用,安全经济,不损害组织,药子刺激持久,医疗效果稳定。

二、取穴的原则与方法:按病变相应部位找准阳性反应点,这是治疗的关键。

本次项目规范中取穴如下:2型糖尿病耳穴取穴:胰腺点位于胰胆和十二指肠之间。

胰胆位于肝肾两穴之间。

肝位于耳甲艇的后下部。

高血压耳穴取穴:角窝上(降压点)位于三角窝前上方。

交感位于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

三、适应症、禁忌症:1.适应症:耳穴压豆疗法对于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多种疼痛、炎症、鼻塞等,效果显著。

对气管炎、咳嗽、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面肌痉挛等也有较好的疗效或一定改善作用。

2.禁忌症:胶布过敏者、耳廓皮肤病、瘫痕、化脓性疾患、雷诺氏症、末梢神经炎等病禁忌使用此法。

孕妇应慎用。

四、注意事项:1.探查耳穴时室内光线要好,于病变相应区挨次探压,要压力平均,以不重复为好。

2极个别患者压豆后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现象。

令病人仰卧休息片刻,即可消失。

一般先压利眠穴可减少或防止上述现象。

3.选用王不留行籽儿或其他药豆自制耳贴的要注意光滑面接触皮肤,以防刺破皮肤。

4.一定要提前询问过敏情况,少数对胶布过敏者,要立即拿下耳贴,严重者对症脱敏治疗。

标准耳穴图。

【中医】耳穴埋豆中医操作

【中医】耳穴埋豆中医操作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1️⃣ 引言:中医耳穴疗法的奥秘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千年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治疗智慧。

其中,耳穴埋豆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疗效,在民间及医疗界均享有盛誉。

本法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2️⃣ 耳穴埋豆疗法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以调整全身经络气血的运行。

耳穴埋豆疗法便是基于这一理论,选取与脏腑、器官相对应的耳穴,使用王不留行籽(或其他药籽)贴压于穴位上,通过持续、微弱的刺激,激发经络之气,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目的。

3️⃣ 专业操作步骤步骤一:诊断与选穴首先,需对患者进行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明确病情,再根据中医耳穴图谱,选取与病症相关的耳穴。

例如,对于失眠患者,可选神门、皮质下、心等穴位。

步骤二:准备材料准备王不留行籽(或其他适宜的药籽)、医用胶布、消毒酒精棉球等。

确保所有材料干净、无菌。

步骤三:穴位消毒与贴压使用消毒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所选耳穴,待干后,将王不留行籽置于医用胶布中央,准确贴压于穴位上。

贴压时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轻微酸胀感为宜。

步骤四:指导患者自我按压告知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加强刺激效果。

同时,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胶布潮湿或脱落。

步骤五:观察与调整治疗过程中,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疗效适时调整穴位或更换药籽。

一般疗程为710天,可根据病情需要延长。

4️⃣ 疗效与注意事项耳穴埋豆疗法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失眠、头痛、胃痛、月经不调等,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痛、副作用小等优点。

然而,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此法,如耳部皮肤破损、感染、过敏体质者慎用。

此外,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总之,中医耳穴埋豆疗法以其独特的魅力,为现代人的健康提供了新的选择。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中医五官科专科概念耳穴压豆是采用药籽或菜籽等物品贴压、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气血、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1.眼病(近视、暴盲、视瞻昏渺等):常选眼、肝、肾、目1、目2等耳穴;2.耳病(耳聋、耳鸣):常选心、肝、肾、内耳、皮质下等耳穴;3.鼻病(鼻渊、鼻窒):常选内耳、下屏尖、额、肺等耳穴;4.咽喉疾病(乳娥、喉喑喉痹):常选咽喉、心、下屏尖、扁桃体、轮1-6等耳穴;依据中医辨证论治:①肝阳上亢者加:肝、胆二穴;②痰湿中阻者加:脾;③气血两虚者加:脾、胃二穴;④肾精亏虚者加:肾、脑二穴。

操作程序一、评估1、核对姓名、床号、医嘱、治疗卡、。

2、评估患者:耳部的皮肤情况;既往病史,目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3、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宽敞、安静、光线充足。

二、计划1、预期目标各种疼痛性疾病,各种慢性、炎症性、功能紊乱性、过敏与变态反应性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病症的临床症状得到解除或缓解。

2、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鞋口罩穿戴整洁。

修剪指甲,洗手。

(2)用物准备:治疗盘、敷料缸(内装药籽或菜籽等),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小剪刀等。

(3)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

三、实施1、带齐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头卡、床号、姓名,并与患者沟通。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取穴:主穴:胰胆、内分泌。

配穴:肺(上消)、胃(中消)、肾(下消)、大肠(便秘)、神门(失眠)等。

3、耳穴部位用75﹪的酒精消毒及脱脂。

4、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备好的小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籽,对准穴位紧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5、询问患者有何感觉。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评价一、患者:感觉舒适,症状改善。

二、护士:方法准确,部位准确,操作熟练。

注意事项一、取穴宜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要少而精,每次以贴压2-4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3天更换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可作为科学研究的 参考框架,促进中医技术的科学化和 规范化。
推广策略
制定标准
培训宣传
制定完善的中医技术操作规程标准,为推 广提供依据和支持。
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中医从业者和 公众对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认知和接受度 。
学术交流
政策支持
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中医技术操作规 程的传播和应用。
定时更换
一般耳穴压豆可保留3-5天,期间需 定时检查并更换。
注意事项
过敏体质者慎用
对胶布过敏者慎用或采 用其他替代材料。
避开耳部炎症
若有耳部炎症或皮肤破 损,应避开相关穴位。
注意按压力度
注意贴敷时间
按压时力度适中,避免 过重或过轻,以免影响
效果。
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 免造成皮肤不适或过敏。
02
艾灸法操作规程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
• 耳穴压豆操作规程 • 艾灸法操作规程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与考核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优化与改进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应用与推广
01
耳穴压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
01
适用于各种疼痛、失眠、便秘、 晕车等症的辅助治疗。
02
适用于调节身体功能、缓解疲劳 等保健作用。
操作步骤
05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应用与推广
应用场景
临床诊疗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可用于指导临床医 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操作的规范 性和安全性。
学术交流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可作为学术交流的 参考标准,促进中医技术的传播和发 展。
培训教育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可用于培训和教育 中医从业者,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水平。
科学研究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医技术操作 规程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中医事业的健康 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耳穴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埋豆法是采用菜籽或其他类似物品,根据疾病情况,黏贴于耳廓特定穴位或反应点,通过按压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穴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禁忌症
耳部炎症,耳部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
耳穴埋豆后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
治疗盘、菜籽、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将菜籽用胶布黏贴于耳穴之上,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5.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耳穴埋豆期间应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