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的操作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1. 简介耳穴压豆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耳穴上贴上豆子,刺激耳穴反射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将详细介绍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

2. 适应症耳穴压豆适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 失眠和睡眠障碍- 头痛和偏头痛- 颈肩痛- 压力和焦虑-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和哮喘- 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和恶心- 关节炎和风湿病- 神经系统问题,如面瘫和帕金森病- 女性生殖系统问题,如月经不调和痛经3. 操作方法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工作- 洗手并消毒工具和耳朵表面。

- 准备豆子和胶布。

- 选择适当的豆子大小,一般为5毫米左右。

步骤二:确定穴位- 根据需要治疗的症状,在耳垂和耳轮廓上找到相应的穴位。

- 使用穴位图作为参考。

步骤三:贴豆子- 用手指或镊子将豆子贴在穴位上。

- 确保豆子与耳垂或耳轮廓充分接触,不易脱落。

- 每个穴位通常贴1-3颗豆子。

步骤四:固定豆子- 使用透明胶布将豆子固定在穴位上。

- 注意不要将胶布贴得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步骤五:按摩穴位- 轻轻按摩贴有豆子的区域,刺激穴位以增强疗效。

4. 附件涉及的附件如下:- 耳穴压豆穴位图5. 法律名词及注释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无6. 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及解决办法: - 豆子易脱落:可以使用更大的胶布或增加贴豆子的数量,确保豆子牢固贴在穴位上。

- 穴位不明确:可以参考耳穴压豆穴位图,或请专业人士指导。

以上为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的详细文档模板。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联系相关专业人士或查阅更多资料。

耳穴压豆法

耳穴压豆法

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
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
技术范畴。
耳穴压豆法相关内容
◆适用范围: 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 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评估内容: 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治疗告知: 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 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用物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丸状物、胶布、 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 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耳穴压豆法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肾内科 古小洪
学习内容
一、概念 二、常用穴位取穴
三、耳压手法
四、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概述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
上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
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特定
区域。
◆耳穴压豆:耳穴贴压法是采 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 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 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 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
四、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
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
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 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二、常用穴位取穴
神门穴: 三角窝后三分之一的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操作方法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主治病症一、胆石症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

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

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o.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

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

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功能疏肝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

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

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

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

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

功能宣肺平喘。

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

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

功能理气止痛。

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 王不留行籽。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概述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

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

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

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即耳廓上的敏感点,常用的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观察法。

对耳廓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有无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

2.压痛点探查法。

当身体患病时,往往在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而这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

方法是,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捧或火柴棍,以近似相等的压力,在耳廓上探查,当探捧压迫痛点时,病人会呼痛、皱眉或出现躲闪动作。

耳穴定位耳廓上布满了耳穴,从穴位全息律来看,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它在耳廓上的排列,就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耳垂对应于人体头面部;对耳屏对应于头和脑部;轮屏切迹对应于脑干;耳屏相应于咽喉、内鼻、肾上腺;屏上切迹对应于外耳;对耳轮相应于躯干;对耳轮下脚对应手臂部;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耳舟对应上肢;三角窝对应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对应膈肌;耳轮脚周围对应消化道;耳甲艇对应腹腔;耳甲腔对应胸腔;屏间切迹对应内分泌腺。

1.耳垂部相当于人体头面部,为准确定位,将耳垂分成九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水平线,再从第二条水平线上引两条直线,由内向外,由上而下分成1~9区。

(1)牙定位:位于1区中央。

主治;牙痛,拔牙麻醉等。

(2)升压点定位:在屏间切迹下方。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目的
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
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
;
急流程图。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等症状。
联合治疗方式
1 2
针灸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艾灸法,增强治 疗效果。
中药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耳穴压豆艾灸法,提高 疗效。
3
其他疗法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如推拿、拔罐等,通过多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增 强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与评估
01
02
03
症状改善情况
避免烫伤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如感觉温度过高,可适当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 注意过敏:如果患者对中药或艾条过敏,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就医。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防火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要远离易燃物品,确 保室内通风良好。
急救准备
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未来发展
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形成更完善 的治疗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在预防保健领域
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耳穴压豆艾灸法的作用机制,探索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结合现代科 技手段,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舒适度;加强临床研究,积累更多案例和经验,为推广应
毛巾或纸巾:用于清洁和保护操作区域 。
镊子或钳子:用于夹取艾条。
艾条:选用优质艾绒制作,长度适中, 便于手持和操作。
酒精灯、火柴或电子点火器:用于点燃 艾条。
操作步骤
清洁耳部
用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耳廓表面 ,保持干燥。
选取穴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耳穴 进行压豆。
操作步骤
• 放置压豆:用镊子或钳子夹取准备好的中药小布 袋,贴在选定的耳穴上,并用手指按压片刻,使 其固定。

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

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

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耳学压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

下面是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详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

1.准备工作:-清洁耳朵:用温水和中性洗面奶清洁耳朵,确保耳朵干净,并清除耳垢。

-消毒工具:使用医用酒精或消毒液消毒耳针或耳贴。

2.确定穴位:-十几个常用的耳穴:丸脑、肾脑、心脑、脾脑、胆脑等等。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求和具体症状,在耳穴图上找到相应的穴位。

3.使用耳针:-选择合适的耳针:根据穴位的深浅,选择合适长度的耳针。

-插入耳针:使用洗手液清洁双手后,拿起消毒后的耳针,抓住耳针的头部,注意不要触碰杆的部分,以免感染。

将耳针缓慢插入穴位,按照一定深度插入。

-固定耳针:轻轻转动耳针,确保其在穴位内部固定。

使用轻柔的绷带或细丝线将耳针固定在耳廓上。

4.刺激穴位:-旋转耳针:使用拇指和食指握住耳针的杆部,轻轻旋转耳针。

根据个人的感觉,选择适度的旋转力度,一般为3-5圈。

-轻拍穴位:用拇指轻拍穴位,以诱发局部酸胀、酥麻、发热等感觉。

可以根据个人耐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来控制拍打的力度和频率。

5.注意事项:-适度施力:旋转耳针或拍打穴位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刺激过大或损伤皮肤。

-避免感染:每次使用耳针前后都要进行消毒,确保操作的卫生。

-谨慎使用:孕妇、严重高血压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等,不适合进行耳学压豆,或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耳贴替代耳针:-准备耳贴:选择符合个人需求的耳贴,可以用贴剂或者有药性的耳贴。

-贴上耳贴:用消毒液清洁后,将耳贴直接贴在相应的穴位上。

-刺激耳贴:轻轻摸按耳贴,以发酵其药力。

根据产品说明或医嘱,控制摸按的力度和时间。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激活身体的经络和脏腑系统,调节气血循环,以及平衡阴阳,达到激发身体内部自愈能力的效果。

中医认为,耳朵上有多个反射区,与全身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相对应。

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整相应器官的功能状态,促进身体平衡和健康。

耳穴压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工具:取一个豆子或者类似物品,如豌豆、小纸片等。

2.洗手:先彻底洗手,保持操作的清洁。

3.选择穴位:根据需要治疗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耳穴有肺部、心脏、胃、肾、肝、眼睛等区域。

4.清洁耳朵:用温水或湿纸巾轻轻擦拭耳朵,保持干净。

5.定位穴位:用手指摁住耳朵,并以豆子为标记,在相应的穴位上贴上豆子。

贴豆时,可以将豆子粘在透明胶带上,然后贴在穴位上,这样可以更牢固,防止脱落。

6.确定时间:根据需要,可以决定贴豆的时间,通常建议贴在穴位上4-8小时。

7.按摩穴位:在贴豆期间,可以轻轻按摩豆子所在的穴位,增加刺激效果。

8.去除豆子:贴豆的时间到了后,轻轻将豆子从耳朵上取下,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拭耳朵,清洁皮肤。

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1.遵循医嘱:耳穴压豆疗法需要在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操作,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不适。

2.清洁操作:操作前后要彻底洗手,保持工具的清洁。

3.勿贴豆过久:贴豆的时间一般为4-8小时,不可过久,避免损伤皮肤。

4.避免重压:贴豆后不可用力按压豆子,以免引起创伤。

5.注意卫生:贴上豆子后,避免用手触摸,并保持耳周的卫生,避免感染。

6.治疗效果因人而异:耳穴压豆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不同病症的治疗效果也有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八、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耳针示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