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切忌平铺直叙
如何避免记叙文的平铺直叙?

如何避免记叙文的平铺直叙?标签:作文教学校园如何避免记叙文的平铺直叙?重庆市松树桥中学唐远田○点击考点○语文“考纲”在作文部分明确指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在“作文考试的要求”的“发展等级”之“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中更为准确的规定“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构思新巧,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这些都显示一个重要信息:记叙文的写作不可平铺直叙!○应对策略○一、精心选择和组合材料,设计传神的细节1、认真选择和组合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充实、蕴涵丰厚。
作文选择的材料,首先应做到真实可信,因为真实的才是美的;其次应做到材料的典型性,只有典型才能更加突出人物性格,才能更鲜明地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再则,应该体现材料的丰富、充实。
要做到材料既真实又丰富,最好的办法就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即是将发生在多个人身上的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来写。
例如:获奖作文《爱,在哪里?》(该文获第一届“当代重庆优秀作文精萃”征文大赛高中组二等奖)中写了这样几件事:①讨厌自己的疯子妈妈;②在城里的重点中学读书却迷恋上网,学习倒退;③母亲在给我送毛衣的回家途中摔下山崖不幸去世。
据作者自述,这几件事就是“杂取”了发生在两三个同学身上的经历,合成为“一个”的。
这样,既真实又有代表性。
2.巧妙设计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任何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必然能从字里行间发现诸多精彩绝妙的细节,这些细节正是该文获得满分的重要标志。
细节,如同绘画等艺术手段一样,能让读者在头脑中再现所描绘的情景,即如古人所说的写景“如在眼前”、绘神“如同身受”。
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1)、抓住同一事物的变化比如《故乡》中闰土的双手,《祝福》中祥林嫂的脸色变化,等等。
又如:窗外,淫雨霏霏。
年轻的县长在房间里焦灼不安地踱着方步。
他的心情就像夏日的天气一样变幻不定。
……雨似乎快停了,太阳的光辉正渐渐地照亮这阴沉的天空。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指导:情节忌平铺直叙2.doc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指导:情节忌平铺直叙2[美文引路]玫瑰从来不慌张刚刚到英国,我什么都不适应。
我每天抱着书或食物在租来的房子、学校及打工的餐厅之间奔走,我发现自己原来这么不会统筹安排时间,以至于我就是每天有一百个小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睡眠,把没看完的书看完。
那年寒假前夕,我赶着下班回学校,匆忙间打烂了一个水晶杯子,老板骂我笨手笨脚,并且宣布因为我多次迟到而辞退我,所有薪金用来赔偿那只杯子。
赶到学校,导师告诫我:你如果再迟到就毕不了业。
天已经黑了,下着雪,我沮丧地往家走。
我以为自己会哭,摸摸脸,是干的,也许眼泪已经在心里结成了冰。
我想快一点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躺到床上,忘记今天的一切。
可是今天还没有结束。
快到公寓的时候,我一手抱着书一手在口袋里找钥匙,不知怎么就踢到了一桶什么东西,然后,我就人仰马翻地倒在雪地上,心里那些结成冰块的眼泪终于破碎了。
我一边哭,一边道歉,一边收拾那些被我踢倒的东西,那是一大桶准备明天出售的玫瑰。
那些即将怒放的玫瑰散落在雪地上,在雪与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安静和美丽。
我发狠地流泪的样子一定把跑出来看究竟的店主吓着了。
她过来扶我,轻声问我怎样。
然后我坐在温暖的花店里,看她有条不紊地把散落一地的玫瑰收回到桶里,那些玫瑰,竟然没有在雪地上掉下一片花瓣!她叫我不必再道歉,让我自己取杯子倒水喝,然后她指着那桶玫瑰说:“你看,没事。
玫瑰从来不慌张。
”她自我介绍说:“每天都看见你从这里匆忙走过,但我们从来没空打个招呼,今天正好,我们可以聊聊。
”我恍惚记起,我们楼下不远处是有一个花店,只是我从来不知道,店主是这样一个温和安详的人。
我一一告诉她我今天遇到的事情。
她问我如果明天心情好了是不是可以来花店帮忙,圣诞快到了,她需要一个帮手。
就这样,在那个寒冷夜晚的最后一个拐角,我遇到一桶没有掉落一片花瓣的玫瑰,遇见告诉我“玫瑰从来不慌张”的美好女人,得到一份在花店里打工的工作,获得了从容面对压力的力量。
记叙文写作的“六大模式”和“八大误区”

记叙文写作的“六大模式”和“八大误区”作者:韩延明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4年第02期写好记叙文,不仅要把人、事交代明白,文字顺畅,中心凸显,更应该精心安排结构,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曲折有致,扣人心弦。
下面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结构模式。
一、冰糖葫芦法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以小竹棒穿插山楂成串叫卖,既美观又方便。
借用这个名称用于作文的构思,就叫冰糖葫芦法。
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
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
记叙线索有多种形式:一是以时空为线索。
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
如孙犁的《荷花淀》就是按时间与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线索的。
二是以问题为线索。
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
三是以因果为线索。
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
如鲁迅的小说《药》写华小栓因痨病得不到正确治疗难免一死的结果。
从深层看,写夏瑜等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没能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之因,从而导致牺牲失败的结果,这是双层因果关系的层次安排线索。
四是以情感认识为线索。
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事写人。
杨朔的《荔枝蜜》是这一方法的典型代表。
二、波澜跌宕法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只有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
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
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具体,但缺乏情趣,少了波澜,仍不能算作好文章。
好的记叙文贵在有波澜。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
2018中考记叙文写作误区专项指导:情节忌平铺直叙(1)

2018 中考记叙文写作误区专项指导:情节忌平铺直
叙(1)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 中考记叙文写作误区专项指导:情节忌平铺直叙(1)》,仅供参考!
[误区指津]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
平铺直叙的文章如同流水账,使人感到乏味、单调,不忍卒读。
而富于变化的文章如波澜起伏,读起来就会使人兴味盎然,手不释卷。
在平时的习作中,一些同学的文章之所以没有波澜,行文呆板,大致是因为以下几个问题:
不讲顺序,缺乏时空转换。
有的同学提笔就是按时间、地点、人物,。
记叙文应避免平铺直叙

从小和大我五岁的堂姐生活在一起…… 从小和大我五岁的堂姐生活在一起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在我上高中之后…… 在我上高中之后
一、习作展示
小时候,家对我而言就是牢笼…… 小时候,家对我而言就是牢笼 长大后,家对我而言就是香喷喷的饭菜 长大后,家对我而言就是香喷喷的饭菜…… 现在,家对我来说是父母与我谈心的地方,是 现在,家对我来说是父母与我谈心的地方, 我鼓起勇气,重新树立信心的地方…… 我鼓起勇气,重新树立信心的地方
运用倒叙法开头,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 运用倒叙法开头,有一点至关重要, 要学会首尾照应, 是:要学会首尾照应,还要适当安排好过 因为结果已经写在开头, 渡。因为结果已经写在开头,所以文章结 尾处就不要再简单重复了, 尾处就不要再简单重复了,正确的办法应 是恰当地呼应一下, 是恰当地呼应一下,给人一种首尾照应的 完整感。同时, 完整感。同时,最好在第一自然段与倒数 第二自然段之间, 第二自然段之间,最后一自然段与倒数第 二自然段之间, 二自然段之间,写上恰当的过渡句或过渡 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流畅。 段,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流畅。没有恰当 的照应和过渡, 的照应和过渡,倒叙法就无法很好地发挥 它的作用。 它的作用。
倒叙文章示例
在对我们进行训练的时候,“大眼”总是手握一根又 在对我们进行训练的时候, 大眼” 长又粗的竹竿,他笑说是用来“教训”我们的。其实, 长又粗的竹竿,他笑说是用来“教训”我们的。其实,每 当我们走正步时,他就会用竹竿为我们把握抬腿的高度。 当我们走正步时,他就会用竹竿为我们把握抬腿的高度。 大眼”有一个最令人拍手叫绝的训练方法, “大眼”有一个最令人拍手叫绝的训练方法,就是当我们 每踢出一个正步,就要停在那里,保持腿的高度, 每踢出一个正步,就要停在那里,保持腿的高度,同时唱 一首歌。如果唱不出来,或者唱歌时动作不标准的话, 一首歌。如果唱不出来,或者唱歌时动作不标准的话,就 要重来。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歌曲, 换取的步数” 要重来。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歌曲,“换取的步数”也 不同。比如:中国歌曲走一步,英国歌曲走两步,德国、 不同。比如:中国歌曲走一步,英国歌曲走两步,德国、 法国、俄国歌曲走三、四步……“大眼”总为我们唱歌时的 大眼” 法国、俄国歌曲走三、四步 大眼 窘相而笑个不停,也常因我们的失败而板起脸孔。 窘相而笑个不停,也常因我们的失败而板起脸孔。就在这 欢乐与严肃的交织中,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大眼” 欢乐与严肃的交织中,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大眼” 对我们的训练成果也非常满意! 对我们的训练成果也非常满意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考场上,不少考生都选择写记叙文,但绝大多数记叙文成绩平平,甚至低于一般水平的议论文。
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这些写记叙文的考生还未能从写记叙文的一些误区中挣脱出来。
记叙文的误区有哪些?规避策略是什么?这是所有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讨,但愿能对莘莘学子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误区一:将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内容这些人物的优秀事迹有的在有关书籍上记载过,有的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宣传过,如果考生再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构思文章的基础,显然是无法获得理想的分数的。
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这些材料已缺乏新鲜感,难以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其二,与那些专职文人写过的同类文章相比较高低立判;其三,此类文章属于复述故事类文体,它与自主构思写出来的文章既不是同一回事,也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规避策略:1.尽可能不选这些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素材。
2.如果非写不可,可选其不为人知的一个典型侧面来写。
3.可把新闻稿中报道过的先进人物的基本素材作为框架来构思,因为新闻稿中报道的仅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它没有动人的情节及感人的细节描写,考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构思再创作。
如果从这些方面入手,既保证了材料的典型性,又保证了材料的新鲜度。
误区二:将超越自己生活阅历和认知能力的事作为写作素材这些事考生既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不曾有过详细的了解,仅靠道听途说得来的模糊印象而构思作成的文章,肯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真实感,不免会给人虚假做作之感。
而这无疑是记叙文写作的大忌。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任何军营生活体验的人,他怎么可能写出那种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的军营生活呢?一个连大锹都没有摸过、笆斗都没有搬过、扁担都不知怎样放在肩上的人,怎么可能深刻理解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呢?规避策略:1.凡没有切身感受、也从未因其感动过的事坚决不写。
2.可把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左邻右舍间的矛盾、亲戚朋友的悲欢离合、公共场所的趣闻逸事等作为写作素材。
初三年级作文中如何避免平铺直叙

初三年级作文中如何避免平铺直叙在初三年级的作文中,避免平铺直叙是一个重要的写作目标。
平铺直叙,如同枯燥的流水线,不仅容易让读者感到乏味,也无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创造力。
要突破这种写作困境,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引入生动的细节是避免平铺直叙的一个关键。
生动的细节能够让作文中的场景和人物更加立体,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在描写一个春天的早晨时,不仅仅写“春天来了”,而是可以描写“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花瓣上,露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这种细节的描绘能使画面更鲜活,引发读者的感官体验,从而打破平铺直叙的局限。
其次,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能够有效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还能让作文更具层次感。
比如,描述冬天的寒冷,不只是说“天气很冷”,而可以写成“寒风像利刃一样刺骨,空气中仿佛飘荡着冰冷的咒语”。
通过这种修辞,作文的语言不仅更具表现力,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逻辑结构的巧妙安排也是避免平铺直叙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写作过程中,构建清晰而富有层次的逻辑结构,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有序且富有深度。
使用引言、展开、总结的结构,不仅能够使文章条理清晰,还能在每个部分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避免内容上的单一和重复。
比如,在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时,可以通过引言阐述环保的重要性,展开部分探讨具体的环保措施,最后总结环保的长远意义,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且具有说服力。
除此之外,引入个性化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在初三年级,学生往往受限于课本和范文,容易陷入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
要突破这一困境,可以通过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
例如,在讨论现代科技的影响时,除了描述科技带来的便利,还可以探讨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这种多角度的分析能够使作文更具深度与广度。
同时,作文中的语言风格和语气也对避免平铺直叙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语言风格和语气,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具有个性。
记叙文写作的五个误区及规避策略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入、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通常情况下,记叙文要具备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因内容的不同可以有所侧重。
考场上,一些考生选择写记叙文,但得分甚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写记叙文的考生还未能从写记叙文的一些误区中挣脱出来。
只要走出记叙文的写作误区,采取有效的躲避策略,那么,记叙文写作就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误区一:感情表达虚假失真规那么策略①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霹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②真实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做到有感而发,缘情、缘事、缘理而发。
③从日常生活中主动去感悟,主动体察真情。
深入思考生活,努力升华真情。
技巧运用【原文片段】慧,要走了!恍假设相识才是昨日,短短两周,白驹过隙般稍纵即逝。
留给我的却是无穷的伤感和悲哀。
慧是实习的大学生,初出茅庐便执掌我们班大权。
她来的时候恰逢月考,大家因为备考忙得焦头烂额,没有太多的人关注她。
她呢,也不过是在课间悄悄走进教室,泰然自假设。
真正感到慧的重要,是从运动会开始的。
当其他班早已完成入场式训练时,我们甚至连方阵的雏形都没有——原来的班主任生病了,慧第一次行使了她的权力,她不仅指挥我们排好了方阵,还亲自喊着口号带我们训练。
此后两天,她和我们一起为运发动呐喊、助威,处处见到她忙碌的身影。
每当喜报传来,慧总是第一个欢呼雀跃,比我们还冲动。
她的冲动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对她油然而生敬意并且深深留恋。
【评析】开头就写老师的离别,“留给我的却是无穷的伤感和悲哀〞,明显有点夸大其辞,虚张声势。
第二段中写道:“她的冲动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对她油然而生敬意并且深深留恋。
〞这里虽是回忆人物,表现珍惜之情,但“深深留恋〞不符合生活逻辑,就有无病呻吟之嫌。
【升格片段】慧,要走了!恍假设相识才是昨日,短短两周,白驹过隙般稍纵即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情节忌平铺直叙
[误区指津]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
”平铺直叙的文章如同流水账,使人感到乏味、单调,不忍卒读。
而富于变化的文章如波澜起伏,读起来就会使人兴味盎然,手不释卷。
在平时的习作中,一些同学的文章之所以没有波澜,行文呆板,大致是因为以下几个问题:
不讲顺序,缺乏时空转换。
有的同学提笔就是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文章,这种按顺叙结构文章的方法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俗套之感。
如果能够开篇用倒叙、中间用插叙或者是补叙的方法来构思,文章的时空就会随之转换,内容就会立体呈现。
文章的记叙顺序灵活多变,结构也就会灵活多变。
不分详略,平均花费笔墨。
如果在行文前就考虑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那么自然就会避平均花费笔墨之讳。
不少同学动笔之前缺乏精心构思,尤其是详写的细节问题更是少有考虑,因此表现出来就是文章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设悬念(铺垫),缺少张弛开合。
巧设悬念、善用铺垫,会使文章的内容和情节跌宕起伏。
一般说来,文章各部分内容总是有些紧张或生动的,有些平淡或舒缓的,如果能够把那些紧张生动的和平淡舒缓的部分穿插开来,或者设悬念、埋伏笔,就会使得文章显得张弛有度,悬念迭生。
[美文引路]
有温度的词汇
艾苓
想起她很突然。
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在闹哄哄的餐厅里慢悠悠地吃饭对我来说已是最大的享受。
那天我正独自吃着午饭,她仿佛就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20年的时间走了过来。
她是我的同学李伟的母亲,我们只有一面之缘。
那次开家长[微博]会,来了五六十位家长,我和几个女生负责接待。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大人,只是把家长迎进来,让座、倒水,稍有空闲,我们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地传递新闻。
我记得其中一条是:“李伟的妈妈是北京人,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
”
我循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另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
我们那时还不知道有个词叫“鹤立鸡群”,我们用幼稚的眼光和自己掌握的词汇得出一致的结论——李伟的妈妈很有风度。
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迫不及待地说:“我倒水时你们猜李伟的妈妈说什么?”不等我们猜,她就告诉我们:“李伟的妈妈说,谢谢。
”
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
20年前,在这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见过“谢谢”?没有。
有谁仅仅为倒水这么丁点儿小事说过“谢谢”?当然更是没有。
“谢谢”,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汇啊。
醒过神儿来,女生的倒水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拿壶。
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是呀,我听见了,李伟的妈妈说:‘谢谢’。
”这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因为激动面色红润起来,害羞的样子。
轮到我了,我竟有点儿心跳,李伟的妈妈面前的水杯已满,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不用了。
”
但我还是坚持着倒了一点儿,我清晰地听见她说:“谢谢。
”我脸红着摇摇头匆匆走开了,那时我还不会说“不客气”。
家长会后,瘦瘦高高的李伟成了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他的家庭应该是怎样幸福呀。
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都已过了30岁,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这样,在异地他乡突然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同学的母亲,但我知道从那时开始,她们和我一样,学着使用那个词汇。
词汇是有温度的。
(选自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第4辑)
[精彩例文]
烛光里的爱
忘了是哪年夏天,蝉的鸣叫声听起来特别疲惫。
快七点了,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人整理着一堆散乱的表格。
天色渐暗,我终于走出校门,劳累使我觉得回家的路无比漫长。
“难道家里又没人?”我叹着气无奈地拿出钥匙,对着该亮灯的窗户抱怨。
当我打开门的一瞬,黑色的空气封住了我的眼睛。
尔后,我竟发现妈妈坐在餐桌旁,微弱的烛光照亮了淡淡的烟雾——她在抽烟。
“停电了吗?为什么其他人家里亮着灯?”“饭做好了,快吃吧!”妈妈没有理会我。
“股票又跌了!”妈妈手里夹着烟叹着气说,“还没有交电费。
”口中吐出的烟雾向上升腾。
影子在墙上匆忙掠过。
我拿着筷子的手停在半空,微微颤抖起来。
“你爸爸以前卷了十几万就走了,现在也该回来看你。
我多想让你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她用食指碰了碰烟,灰散落在烟灰缸里。
“唉!真是烦!”她的目光里充斥着莫名的情感,我感觉到了她的无力。
我累了,真的累了。
我闭上眼睛,这样,就不会哭了。
“咳!哭什么呢?”妈妈粗糙的手抚摩着我的脸,拭去了已滑向脸颊的温热液体。
我还是哭了。
“我卖掉房子也会供你上大学的!大不了就回乡下住!”泪水滑过的皮肤紧紧的,留下一条淡淡的痕迹。
“那我能给你什么呢?”我听到自己的声音沙哑得很难听。
“我只要,”妈妈边说边将手中的烟熄灭在烟灰缸里,“我只要,你将来还会爱我。
”
火红的烛焰变得更旺了,一滴蜡顺着蜡杆向下滑动,最终凝在桌子上。
两个人的影子在墙上随火焰的晃动不断摇摆。
【阅读手记】
文章采取双线并行而终点交汇的结构方式:一是以“我”为线索,二是以“妈妈”为线索,最后以“我只要,你将来还会爱我”将两线交汇的关节点推向情感的顶峰。
文章虽无壮阔的波澜,却不乏暗流涌动,其原因在于它的结构不露丝毫雕琢之痕,而处处显示独运的匠心,因而读来令人咀嚼再三,回味无穷。
[病文分析]
回报,为之晚矣
(走进灵堂的时候,我是忏悔着的。
因为我知道我再也没有机会回报奶奶长久以来给予我的不求回报的爱了。
)
(点评:增加这一小段的好处是变顺叙为倒叙开头,渲染沉重的心情。
)
从小时候起,我就和奶奶住在一起。
每一次外出,你总是不停地说“小心”。
可我还是会调皮地在车流中穿梭,还是会跑跳着不看路地嬉戏,还是会躲过你的视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也许这时候,我毫发无损地从马路那边蹦跳过来的样子,就是给你最好的回报吧。
(晚了,此刻一切都晚了。
我多么想不再任性,我多么想挽回这一切。
我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却触到了伴随奶奶一生的针线盒。
)
(点评:加上此段的目的在于把回忆和现实联系起来,出现时空的转换,使文章波澜起伏。
同时“针线盒”为下文埋了伏笔。
)
每天早上你都轻声敲我的门,问我想吃什么。
“随便”,我每次都这样回答你。
你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转身走了。
等我梳洗完走到饭桌前的时候,扑鼻的香味就迎面而来。
我很高兴,于是临走之前给你留了张纸条:“谢谢奶奶,今天的饭好好吃哦!”几个星期以后,我无意间打开你的针线盒,看到那张纸条安详地躺在那儿,像一个来之不易的收藏品。
原来,我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就是给你最好的回报。
(奶奶,你的神情那么安详,没有了牵挂,也没有了奢望。
可是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遗憾。
)
(点评:加上此段照应前文。
)
那天,你说你要回老家调养。
晚上,一家人决定好好聚一聚。
可我很快地吃完了饭就回房间学习去了。
我根本没有觉察你在极力掩饰失落的神情。
第二天你要走了,在楼下,你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舍,可是我当时满脑子还是解不出来的几何题。
而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成了诀别。
奶奶,你难道就不能等我回来吗?奶奶,你能接受这灵堂上迟到的忏悔吗?你的孙女多么希望在病床前给你端碗水、捶捶背、说说话……
但是——回报,为之晚矣。
【阅读手记】
本文叙事倒也顺畅,只是行文平淡,没有波澜。
修改后的文章在记叙的顺序上略有调整,兼用倒叙和插叙,使得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另外原文结构较为松散,修改后的文章以愧疚的感情为线索,其间穿插对往事的回忆,从而烘托出无法回报奶奶而忏悔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