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专题系列训练教材
初中教材单元写作汇总

初中教材单元写作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自我介绍
题目:《我》
要求: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外貌等;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第二单元:描述事物
题目:《我的文具盒》
要求:介绍文具盒的外观、功能和使用方法;表达对文具盒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第三单元:介绍家庭和家乡
题目:《我的家庭》
要求: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职业等;描述家庭氛围和家人的性格特点;表达对家庭的感激和爱意。
第四单元:记叙事件
题目:《我的童年趣事》
要求:回忆童年时期的一件趣事,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件经过;描述事件的细节和人物的表现;表达对童年的怀念和感慨。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描写自然景色
题目:《春日》
要求:描绘春天的景色,包括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单元:记叙事件
题目:《一次难忘的旅行》
要求:记叙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包括旅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表达对旅行的感慨和收获。
第三单元:描写人物
题目:《我的老师》
要求:介绍老师的姓名、年龄、外貌等基本信息;描述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第四单元:想象类写作
题目:《未来的学校》
要求:想象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包括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表达对未来教育的期望和展望。
初中作文系列训练——细节描写ppt

布置作业
文题:我从没有这样 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舒畅、 激动、烦恼、懊悔等。 2、以写人、记事为主,记事要完整、 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3、至少要有一处人物细节描写,拿 红笔用曲线勾画出来。 4、不少于600字。
谢 谢!
•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初中各科老师推荐的优质练习册和辅导书

初中各科老师推荐的优质练习册和辅导书市面上有很多练习册。
如何选择练习册?小姚老师在这里列出了各科老师心目中的优质练习本。
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够了。
数学《启东作业本》难度适中,《启东中学作业本》这套丛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按课时设计作业。
包括“课堂反馈”“课时作业”“课后巩固”和“综合探究”等子栏目。
在每道试题题首用“A、B、C”分别标出试题的大致难度等级,方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而选择题和填空题只有答案,说明较少,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
《5年中考 3年模拟》全书分为《全练》+《全解》两册,《全练》的题目由易而难,渐次推进。
《全解》是辅助,帮学生解疑答惑,把教材中的重难点、图表、问题等详细解说,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但是内容很多,很少有同学会认真看完整本书。
大部分试题都是由各地区的中考原题和模拟题堆出来的。
初一第二阶段看太多这样的题是没有好处的,适合初三学生刷题。
另外,随着中考的改革和变化,书中有些题目最好有选择地完成,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
《尖子生学案》每一章节分为“教材精析”、“题型拓展”、“培优训练”、“综合提升”四个部分。
对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及必考点的解释清晰,答案解析也层次分明,能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正如封面所说,这是一本“有点难”的教辅书,每一章节内容非常详细,需要学生花时间系统性的学习才会有效果。
建议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使用。
语文《教材解读》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写阵容强大。
书本结构与大家熟悉的《教材全解》类似,但内容比《教材全解》要更精练一些。
《红对勾》这是比较经典的练习册,分为《课外阅读试题》、《中考作文热点》、《基础知识试题》、《文言文全解》四本共四个专题,以练习为主,对专题训练比较有效。
《百题大过关》跟《红对勾》一样,是分专题出书的。
不同点在于《百题》对同一个专题里面分类更加详细,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吃透各个小专题,适合基础训练。
另外,在语文这一科上,老师不建议初一初二的学生用《5年中考 3年模拟》。
初中作文训练:观察、思考、感悟ppt

———观察、思考、感悟
趣味测试
下面这些人你能一一列举吗? 1。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人。 2。最近两届世界小姐的名字。
3。2个获诺贝尔奖或普利策奖的人。
如果你答不出以上问题,那么,请列举以下几位重要人物: 1。记忆中3位对你成长至关重要的老师。 2。让你对生活满含期待的2个人。 3。4位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援助的朋友。
占有特别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如
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副画,你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的答案获得了该题的最佳答案。
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点评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悬的危险和简陋,经常有行者
失足葬身涧底,尸骨难觅。 这天,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 铁索桥是必须攀附了,路已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
凌空行进。 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一个则跌下铁索桥
即便是百万英镑的钞票,最终也将化为尘土;没一个世 界小姐 能终身保持花容月貌;报纸上的头条很快会被遗忘。 真正令你刻骨铭心 的不是巨贾名流,而是你身边的人。因此, 关注你身边的人,关爱你身边的人,感谢你身边的人,即使 他并不显赫荣耀。
一个23岁的大男孩站在亚特兰特的土地上,如果说他有什 么和凡人不同之处,那就是他很高,并且他是一个黄皮肤的中 国人。他是一个NBA的新生,现在他背负着希望来到全明星赛, 与其像许多人暗示的那样:这是一种施舍,更多人认为这是成 全,成全他与一位篮坛伟人的最后对话。没有什么理由让我们 不朝着善意的方向看,奥尼尔已经经历过太多荣耀,何必再为 他做意气之争,他的潜在价值早被姚明甩在身后。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写作训练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或者说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1],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写作任务,巧妙地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写”落实在每一篇课文中,有利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强写作积累与训练,从而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同时,这些写作任务的设定也在引导教师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早有论者建议,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时要努力“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2]。
为此,笔者对初中统编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写作任务进行梳理,以期语文教师能够高效使用习题中的写作训练。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写作任务的概况笔者梳理后发现,除了专门的写作训练安排,七、八、九年级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分别有10课、10课、14课(合计34课)编排了写作训练。
这些写作训练较为集中地编排在每篇课文课后习题的“积累拓展”中,只有极个别编排在“思考探究”中。
整体来看,这些写作训练内容是全面的,训练方式是灵活的,均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深化对阅读的理解。
1.写作形式多样课后习题中的写作训练包括仿写、改写、续写等多种形式。
仿写。
仿写是锻炼学生分析结构、组织语言的重要方式,能激发学生(尤其低学段学生)的写作兴趣,降低写作难度,培养学生写正确句子的能力。
教材共有4课的课后习题包含仿写类写作训练,既有一句话的仿写,又有一段话的仿写。
比如:“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没有一个不……没有一个不……’‘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
”(《纪念白求恩》,七年级上册)该题就是在对某句话赏析的基础上,再对这句话仿写。
改写。
改写是对原作进行改编,把一种文体转化为另一种文体。
教材中有6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包含改写类写作训练。
有的要求将古诗文改写为白话故事,比如:“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
中考作文写作: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仿写的四重境界

中考作文写作: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仿写的四重境界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安排了《学习仿写》这一写作专题。
教材主要从“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两个角度提供抓手,试图引导学生建立自觉的仿写意识,形成基本的仿写思路,养成良好的仿写习惯。
教材提供宏观指引,但宏观指引还不足以让学生依样画瓢,毕竟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与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呈现的仿写结果也是参差百态的。
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提示,而后将“写作实践”任选其一练习了事,显然有违教材编写意图,也不可能实现通过仿写“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教师应开展微观指导,通过交流、欣赏、比较、辨析等系列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牵引与思路指引,帮助学生逐层深入理解仿写的实施策略与注意事项,在随文仿写中学习仿写,并以此提高写作的质量。
一、由此及彼,扩大画面某次批阅作文,在一堆作文里看到了某学生“春光正好,微风不躁”的句子,宛如清风拂面,困乏的眼皮竟为之一开。
后与该生交流,得知她借鉴了一句歌词“阳光正好,微风不噪”,只是改动一字。
还是这个女生,又一次在作文里用了这个句子。
可能是审美疲劳,也可能是不满她的安于现状不思求变,我要求她把这个句子换了。
很快,她交来了新的句子:“流光带笑,闲云不扰。
”这个学生没有另起炉灶而是直接仿写,所以快速完成了任务。
从阳光到春光,再到流光,词语发生了变化,但画面如出一体,情境一脉相承。
“微风”改为“闲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改换的句子宁静温柔,从容美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快速达成这样的效果?该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仿写思路,那就是由此及彼。
所谓由此及彼,其实就是由原句的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在这样的画面情境下的同类事物、相关事物、相似事物乃至相反事物。
原句写的是阳光、微风,使人联想到春天的美好画卷,明朗清丽,那么仿写时就围绕春天,去想象春天画面里的蓝天、白云、流水、青山、幽谷、竹林、野花、青草、彩蝶、黄蜂、早莺、新燕……调动生活与阅读体验由一类事物写开去,可以说写无止境。
初中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初中作文课教案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这11篇初中作文教学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初中作文课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较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
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第22练:点面结合写作训练-初中作文能力分项训练40练

第22练:点面结合写作训练写作上的点面结合法,就是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而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联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谋篇布局的一种写作方法。
点面结合法体现了客观世界局部和整体、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符合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给人以真实现场的感受。
运用点面结合法还能多方面地烘托、展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有声有色,并能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义。
【技法指津】一、点面结合写场景场面描写要写人,但又不能只写单个的人,而常要写多个人;场面描写要写环境,但又不能单写环境,而要写出人与环境的关系。
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就能较好地处理一人和多人以及人和环境的关系。
请看《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的一个场景: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的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在这个场面中,作者意在写重点人物王熙凤的出场。
因此,文章先描写了王熙凤的语言,让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点”的刻画;然后描写了众人“个个敛声屏气”、“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是“面”的烘托。
通过这样点面结合的描写,充分表现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以及她在贾府非同一般的地位。
场面描写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写好“点”,又要注意写好“面”,因为面的描写,常常能够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请看这样一段场面描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是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牺牲的场面。
“清晰”的手这一“点”,正是在“雾蒙蒙”的草地这一“面”的烘托之下,才更显其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题与立意训练
一、注意文题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选题作文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 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 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 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 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 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 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 文章的体裁。
二.审题的方法
1.紧扣题眼法 2.添加要素法 3.引申题意法 4.小题大做法 5.大题小做法 6.另求新路法
(一)紧扣题眼法
❖ 就是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 目中的含义。
❖ 如作文题“难忘的老师”,题目中的关键词 是“难忘”,也就是要写出内心感触最深的。 另外从非关键词可知,这是要求我们写记叙 文,并以写人为主。那么写什么人呢?题目 要求是“老师”,如果写同学朋友或父母就 偏题了。再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 告诉我们,重点要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事。
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
“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
❖
值得提醒的是,运用“大题小做”法的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是在选择
材料时要“小”,要典型,要与“大题”有密切的联系,并
且选择自己十分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最容易驾驭的小材料。
(六)另求新路法
有些作文题看起来很熟悉,但正由于太熟悉、太 容易写,才会掉以轻心,才会容易走向平庸和雷同。 对熟悉的题目要抛开常规思维套路,独辟蹊径,做 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 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五)大题小做法
❖ 话题作文开放性和自由度高,我们有些同学很难驾驭,采用 “大题小做”,有意识地缩小范围,选择某个小的角度来反 映比较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达到“一滴水可以见太阳” 的效果。
❖ 如湖南某市一个考题就是让同学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来写作,有的同学大谈特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苦 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其结果空洞无物,得分较低;但有一同 学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 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如冲锋、考场胜利而归。文尾又紧扣 话题道:“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练就了取胜的绝 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自己与吃苦接触的那些日子,竟 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作者大题小做,把“苦难对于人 生的意义”大主题化成了小主题“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三)引申题意法
对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 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
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 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 “成长的历程”;“脚印” 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 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 不仅仅指吹面 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可 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 这种引申法最适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 (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 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
(二)添加要素法
就是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原来的作文题结 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鲜明。
如“笑声”这个题目,如果不想办法缩小范围或具体 化,还真难下笔。如果我们在题目前添加上地点或 人物,使之成为“教室里的笑声”或“爸爸的笑声” 等,写作范围就明朗化了;如果在题目后面添加事 件,使之成为“笑声激励了我”或“笑声化解了矛 盾”等,这样写作的重点就明确了。
(四)小题大做法
❖ 就是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或挖掘,写出深 刻的文章。
❖ 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口小、范围有限的小题目,如 “教室一角”、 “我的家”等。同学们经常会被这 样的小题目困住手脚。对这样的“小”题必须打开 思维,管中窥豹,写出大气超凡的文章,要挖掘 “小题”中的“大”思想、“深”内涵。如“一份 答卷”这样的小题,我们不能只想到考试时的答卷, 还要想到生活中的“答卷”: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 成的答卷,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现,在诱惑 面前所提交的答卷等。
【得分点要诀】审清题目,切合题意
切合题意,你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才有可 能跻身优秀之列。
中考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 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据此,阅卷老师给予各类作文不 同等级的分数
怎样才算是切合题意?
❖ 切题,就是先准备理解了题目,然后能把 这种理解在文字中表现出来。
如以“水”为题写作,有些同学在审题时会走 老路,出现了“治理洪水”、“水源污染”等撞车 现象,有一位同学在审题时别出心裁,把“水”转 换为“泪水”,因为“泪水”也是水家族中的特殊 一员,一石洞天开,思维顿时开阔,选材的余地大 了,主题也鲜明了。
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 的一件趣事》
❖ 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
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
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对半命题“窗外
的
”,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
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
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
失分会诊
❖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 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 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对话题 “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 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 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 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
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 更重要的问题:
❖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 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 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 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 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 给人以启迪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