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及礼仪教育

合集下载

大学生如何培养个人礼仪修养

大学生如何培养个人礼仪修养

大学生如何培养个人礼仪修养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乃至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大学生培养个人礼仪修养迫不及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如何培养个人礼仪修养文章内容。

大学生培养个人礼仪修养的途径(一)提高自身修养,争做“四有”新人学习礼仪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他的品质。

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

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

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礼仪修养,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大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礼仪,才能让其成为习惯,成为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优雅气质。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自我感觉做的还可以,但实际平时也有很多时候没有很好的注意自己的礼仪修养的培养,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地方、很多细节做的还不够好。

只有人人注重礼仪修养,了解它的重要性,让礼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充满魅力,才会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

文明礼仪好习惯10条

文明礼仪好习惯10条

文明礼仪好习惯10条篇一:四项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生活习惯学习习惯1、作业态度端正,独立及时完成,书写认真,质量良好,有错必纠。

2、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3、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

4、上课注意听讲,勤于动脑,大胆发言,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

5、爱护课书、资料,不乱撕作业。

6、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并常做笔记,与好书交朋友,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建好自己的成长记录册。

7、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遇事爱问“为什么”。

8、遵守自习秩序。

9、课堂上善于自主、合作、自觉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0、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与时间拼搏的习惯,改变自己的拖延时间的行为,学会利用闲暇时间,主动求学。

11、能早起晨练,为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充沛而旺盛的精力。

12、读书写字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姿势正确。

13、能有计划的复习、总结。

14、诚信对待各类考试,考试应做到态度端正,。

15、养成各科全面发展,不偏科。

16、回答问题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简洁迅速,仪态端庄。

文明礼仪1、待客热情,起立迎送,见了长辈要问好,在校园里,见了老师要问“老师好”,在老师叫同学的时候,先问“老师好”,然后和老师说话;在家长来校问事时,向家长称呼、问好;见到考察参观、视察评估的来宾,问“老师好”或“领导好”。

2、诚实守信,学会尊重,耐心听别人说话。

3、不讲脏话,不说不文明的口头禅,不乱给同学或他人起绰号,不讥笑别人的生理缺陷。

4、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未经允许,不乱翻别人的东西,不乱拿、私拆别人的信件。

5、进入他人房间、办公室先敲门,别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6、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打闹。

7、拾金不昧,拾到东西主动归还或交公。

8、爱护公共财物,不乱触乱摸,不乱涂乱画,不乱写乱刻。

9、严于律己,遵守公德,遵守公共秩序,不打闹、不喧哗、不骂人。

10、观看演出或比赛,不嘲笑,不起哄,不喝倒彩。

大学生礼仪素质养成

大学生礼仪素质养成

大学生礼仪素质养成
在大学生活中,良好的礼仪素质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展现个人魅力的重要基石。

大学生礼仪素质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表现,是展现一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礼仪素质。

仪容仪表
大学生应注重自身仪表的整洁与得体。

保持干净整洁的外表、整齐的发型、整
洁的衣着是基本要求。

在穿着方面,应选择适合场合的服装,不要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

另外,保持仪表端正,不要嘴馋呼气,更不要随地吐痰,这些小细节能够展现一个人的细致与爱护。

言谈举止
大学生在言谈举止上更要讲究得体。

说话时声音要适度,不要太大或太小;用
词要得体,不要粗俗或不文明;表达要清晰明了,不要含混不清、含糊不清。

另外,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随意干扰他人,要注意言语举止上的礼貌与尊重。

待人接物
大学生待人接物更要以礼待人。

要尊重师长,尊敬同学,友好待人。

在与同学
相处过程中,不要轻易说出伤害他人的话语,要学会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学会妥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过于强势或委婉过度,保持适当的自信和谦虚。

总结
大学生礼仪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注意
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细节,大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展现出更加优秀的个人素质,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更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与尊重。

希望每位大学生都能够在大学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素质,成为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物。

大学生形象礼仪规范内容

大学生形象礼仪规范内容

大学生形象礼仪规范内容在大学校园中,形象礼仪是一个大学生需要时刻注意和维护的重要方面。

一个良好的形象礼仪不仅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在形象礼仪方面需要注意的内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着装规范在大学校园中,适当的着装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自信和品位。

大学生在穿着时应该选择整洁、得体的服饰,避免过于暴露或过于随意的穿着。

着装应符合场合,不同场合应选择不同的服装,比如在正式场合应该穿着正装,而在休闲场合则可以选择休闲装。

同时,大学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仪容,保持清洁整洁的形象。

言行规范大学生在言行举止上也应该注意,应保持礼貌、谦虚,不说粗话,不说伤人的话。

在交往中要尊重他人,尊重师长,不要无礼无礼貌。

同时,大学生应该注意语言规范,不使用网络用语或方言,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口头禅。

言行应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不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礼仪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比如在见面时要注意点头致意,问候礼貌,与人交往时要讲究礼貌待人。

在用餐时要遵循餐桌礼仪,不大声喧哗,不谈论不雅话题。

在公共场合要注意排队有序,不插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举止规范大学生的举止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应该保持从容自信的行为举止,不要过于拘谨或过于放肆。

要保持仪表端庄,步态稳健,不要摆出不雅姿势,不要玩手机或乱动。

与人交往要微笑示好,不要板着脸或冷漠对待他人。

总结大学生形象礼仪是大学生应该重视的一方面,一个良好的形象礼仪可以为大学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

通过遵循衣着、言行、礼仪和举止规范,大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展现成熟自信的一面。

希望大学生们能够重视形象礼仪,成为社会上受人尊重的人。

大学礼仪课内容

大学礼仪课内容

大学礼仪课内容在大学生活中,懂得并遵守良好的礼仪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礼仪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行为和职业形象,提升其社交能力和发展潜力。

以下是大学礼仪课的常见内容:1. 仪容仪表1.着装礼仪:学生应了解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如正式场合、面试等。

2.体态仪表:正确的坐姿、站姿以及仪态举止,表现出自信和得体。

3.面部表情:学会控制面部表情,展示出礼貌和尊重。

2. 礼节礼仪1.问候礼节:学习如何进行礼貌的问候和回应,如打招呼、握手等。

2.用餐礼仪:学生应了解餐桌礼仪,包括使用餐具、交流方式等。

3.礼让礼仪:学习如何礼让他人,包括行走礼仪、让座等。

3. 社交礼仪1.沟通技巧:学生应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等。

2.人际关系: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尊重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社交场合礼仪:学会在社交场合中的举止和表现,包括谈吐、姿态等。

4. 职业形象1.面试礼仪:学生应学会如何在面试中展现自信和礼貌,提升职业形象。

2.职场礼仪:了解职场中的行为规范,如工作态度、与同事相处等。

3.形象管理:学习如何根据不同场合塑造合适的形象,包括服装搭配、言行举止等。

5. 公共场合礼仪1.礼仪常识:了解公共场合的礼仪,如排队、上下车顺序等。

2.环境保护:学习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保持公共场所整洁和安静。

3.文明用语:了解文明用语的重要性,避免使用粗言秽语和侮辱性语言。

通过学习大学礼仪课内容,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交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愿大学生们能够在校园生活中注重礼仪教育,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

《大学生礼仪》

《大学生礼仪》

大学生礼仪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礼仪是一门必备的重要素质。

大学生礼仪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和社会的和谐。

一个大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必将受益终身,受人尊敬,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为什么重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共秩序和文明程度。

因此,大学生需要树立起良好的礼仪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礼仪内容1.言谈举止–言行得体:大学生应该注意用语文明,避免粗话和骂人,要有礼貌用语和表达方式。

–尊敬师长:对老师、长辈要有尊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重教学秩序。

–礼貌待人:面对同学、陌生人,要有礼貌、友善、热情,不要嘲笑、欺负他人。

2.着装仪表–知道穿着适宜:大学生要知道不同场合适合不同着装,不要盲目跟风。

–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穿着整洁,不要身体气味大、头发凌乱等。

3.社交礼仪–注意礼节:遇见长辈比如老师、学长、家长,要主动问好,微笑面对,不要冷漠或傲慢。

–悦目风度:大学生社交应讲究风度,不要大声嘈杂,不要行为粗鲁,保持礼貌。

改进方法1.培养意识–了解礼仪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举止。

–与他人交往中不断总结提升,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掌握社交技巧。

2.模仿学习–参考身边优秀人士,学习他们的言谈举止、着装仪表、社交礼仪等方面的优点。

–多参加公共场合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礼仪素养。

结语大学生礼仪是一门必修课,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不但有助于提升个人魅力与竞争力,更能为社会贡献一份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大学生活中,要不断加强礼仪教育,提倡文明礼貌,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愿每位大学生都能成为礼仪风范,用文明举止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摘要】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礼仪缺失、社交不当等。

为此,可以加强学校组织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设专门的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建立文明礼仪教育导师制度,加强家庭的教育力度,并建立多方合作的机制。

重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促进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课程、导师制度、家庭、合作、机制、重视、关注、支持。

1. 引言1.1 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文明礼仪教育不仅关乎个人形象和修养,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风貌。

良好的文明礼仪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社会风气复杂多变,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应该在文明礼仪方面树立榜样,引领社会风气。

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度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1. 社会价值观念的淡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信息传播的普及,一些大学生对传统的文明礼仪价值观念有所淡化,对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基本礼仪已经有所忽略。

2. 缺乏自我认知与意识。

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自我认知与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及言辞举止缺乏规范,缺乏对文明礼仪的重视,导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不佳。

3. 家庭教育不足。

一些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文明礼仪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到大学生时期的文明礼仪修养。

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大一班级:XX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 引导学生将文明行为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 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

2. 文明行为的实践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文明行为内化为个人习惯。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文明行为或不文明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明养成教育的意义,提出本次班会的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和体会。

二、文明礼仪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礼貌用语、仪容仪表、公共秩序等方面。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文明行为实践方法1.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文明行为实践方法,如“文明出行”、“文明就餐”、“文明上网”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如何践行文明行为。

四、文明行为分享与反思1. 学生分组,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文明行为或不文明现象。

2. 小组讨论,分析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文明养成教育实践活动1. 教师宣布开展“文明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如“文明礼仪周”、“文明行为记录”等。

2. 学生分组,制定实践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时间。

六、总结与展望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文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感想,表达对文明行为的认同和践行决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行为的积极性。

3. 学生对文明养成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文明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文明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礼仪教育
1、开设礼仪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恰当的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

2、安排礼仪知识讲座
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相关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

3、开辟礼仪教育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指导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水平;(2)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各类文体竞赛、演讲、文艺演出等给大学生提供人际交往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世,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
(3)通过网站、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媒介介绍名人修身轶事,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用礼仪的风气(4)通过举办校园不文明现象评选,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引起大家共鸣,不断提高学生认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使不文明行为无处藏身
(5)制定相应的校园礼仪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最终将学生培养为知书达礼的“礼仪之民”。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要在校园中倡导文明行为,通过展板、宣传栏、广播、讲座等不同形式倡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引起学生对自身日常行为的重视。

2、在学生中评选道德模范或文明标兵,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提高学生约束自我行为的意识。

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先进带动后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班主任、辅导员要经常走访寝室,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能够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4、班主任、辅导员自身也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如端正个人行为,待人文明礼貌,生活健康规律等。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只有
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才能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引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