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形与地势知识

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形与地势知识

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形与地势知识在地理学中,地形和地势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外观和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上册中地理地形和地势相关的知识。

1. 地形地形是指一个地区地面的物理特征,例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平原等。

地形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可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

通常使用高程和等高线来描述地形。

地形类型可以多种多样,这里介绍部分如下:1.1 山脉山脉是指一系列高山的脊线,通常高于附近的地区,并且有着突出的地形和清晰的边界。

在地球上,山脉通常形成两种方式:一种是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另一种是由于水和风对地形侵蚀形成的。

1.2 平原平原是指广阔的平坦区域,多为河谷、湖泊和海岸平原。

平原通常较低,可以积累大量的沉积物质,这使得它们成为农业和城市发展的理想场所。

1.3 沙漠沙漠是指极度干燥和缺乏植物的地区。

沙漠通常位于低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

沙漠地形特征是沙丘、桥楼和石头山。

1.4 水体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江河、海洋和其他水体。

这些水体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约71%。

水位高低和水流方向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形。

2. 地势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包括海拔高度、山脉、河流流域和平原。

地势可以影响环境和土地利用,并且有时也是灾害和公共基础设施(如水坝和高速公路)设计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上册我们需要学习的地势知识点:2.1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是指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在大气层中,空气压力和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较高的海拔高度,气温也会更加低。

2.2 不同的地形高度不同地形的高度由其海拔高度和地震运动所决定。

山脉往往比较高,而平原通常较低。

河流的高度通常会随着地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3 气候与地势的关系气候与地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海拔地区通常较冷,而低海拔地区通常较热。

山脉通常会形成降雨的影响,而沙漠则通常较干燥。

2.4 灾害与地势的关系地势也可以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程度。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位置和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一)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岛屿:台湾岛、海南岛;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 个。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 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34 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的有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2010 年,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二胎政策:2016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 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地区人口数(人)/ 该地区面积(平方千米)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 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地区面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分布的特点)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地形;东部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为主。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知识要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知识要点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知识要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知识要点
2.1 地势和地形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3、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对河流的影响:造成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

5、五种基本地形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6、我国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中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地势最高:柴达木盆地。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7、黄土高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青藏高原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多梯田。

8、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均有分布,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

平原和丘陵面积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地区。

我国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9、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八年级上册地形地势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形地势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形地势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讲解八年级上册地理学中的地形地势知识点。

地形地势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高低起伏的科学,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地形地势的概念地形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貌形态,包括山、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峡谷、海岸线等,是地球地壳变化、动力作用、气候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以海平面为基准,包括海拔高度、山峰高度、河流落差、海岸线高度等。

二、地形地势的形成与类型地形地势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根据地形地势的特征和形成条件,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山地: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具有陡峭的坡面和高耸的山峰。

我国的长江、黄河、岷江等都流经山地。

2.高原:是指海拔在1000~4000米之间的区域,地貌平缓,主要由岩石构成。

我国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都是高原类型。

3.丘陵:是指地势相对平缓,高低起伏不大,坡面缓和,多见于冲积平原和岩溶地区。

我国的北方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都是丘陵地形。

4.平原:是指海拔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域,地貌平坦、广阔,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分布在平原地带,如江苏沿海平原、京津冀平原等。

5.河谷:是指地势相对低,两旁为高山,有大量水流,分为峡谷和峡谷河谷两种类型。

长江三峡、黄河峡谷都属于河谷地形。

三、地形地势对人类的影响地形地势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决定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也对人类的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地势条件下,适宜发展的经济产业也不同。

如平原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山地则有利于林业、矿产资源开发等;而海岸线适宜渔业、沿海旅游业等。

2.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形地势的不同也导致了交通运输的差异。

如山区由于交通不便,通常出行会比城市和平原地区更困难,但是也因此保护了很多原生态环境,成为旅游胜地。

初二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4、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2)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3)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领海宽度12海里。

(4)钓鱼岛位于东海、黄岩岛位于南海。

(P5地图)三、众多的邻国1、陆界线:2.2万多千米2、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还有缅甸,老挝,越南。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一)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内海:渤海、E 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 朝鲜,G 蒙古,H 俄罗斯,I 哈萨克斯坦、J 吉尔吉斯斯坦、K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 印度、O 尼泊尔、P 不丹、Q 缅甸、R 老挝、S 越南。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1000米左右
1000—2000米
1000—2000米
地表形态
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地面坦荡,
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特殊地貌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草原广布
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三大平原】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河流
主要特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
最北列
天山—阴山—燕山
中间列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
最南列
喜马拉雅山—南岭
东北—
西南走向
最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列
长白—武夷山
最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
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小兴安岭
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
横断山
【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东部第三阶梯上。
②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③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独具特色。
3400—4500º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知识点总结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
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
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

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相信通过上面对八年级地理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知识点总结的讲解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哦。

欢迎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