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格拉底与教育

合集下载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首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使知识”。

他认为人们通过受到的教育能够展示出自己本身的美德,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身上的善性展现出来。

这些好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

他还阐述了“善”的概念。

他认为善就是勇敢,也代表着正义。

当然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苏格拉底看到了过程的重要性。

当然在这里说的知识不代表着自然界全部的知识。

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知识才是最有保证的,那些自然界的知识是无法证明其正确性的。

他同时还强调没有知识的人是一种无耻的存在,苏格拉底希望人能够承认自己知识的匮乏,由此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去汲取知识,从而对自己完成一种升华。

苏格拉底还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德与健康的体魄相互结合才能完美,所以他建议人们要多多参加体育锻炼。

在向学生们传授科学知识的时候,他并不是只是一味的灌输,私自使别人拒绝接受他的见解,恰好相反,它使用一种相互攀谈,两个人共同深入探讨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出名的“苏格拉底法”。

通过鼓舞学生,使学生乐意自学。

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以上就是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了。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以及思想家。

他的学生也是古希腊著名的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就是著名的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并成为“古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的资料了解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他的父亲就是一个雕刻匠。

在苏格拉底生下来的时候,他的容貌很理想,甚至于丑恶。

他长大在古希腊盛世的时候,此时的雅典充满着新知与民主自由。

在苏格拉底年长的时候,他都曾追随当时知名的学者念书。

在苏格拉底的一生当中,生活比较艰辛,但是这并没使苏格拉底退出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望。

在他的青年的时候,他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沦为了一名很存有学问的人。

于是他沦为了一名教师,教授人们关于道德的学问。

他一直把抨击雅典视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尽管他也晓得这样可以触怒很多人。

浅谈苏格拉底与教育

浅谈苏格拉底与教育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年论文浅谈苏格拉底与教育年级 2011 级学号 110310333姓名殷伟专业土木工程二零一二年四月浅谈苏格拉底与教育摘要:古希腊最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柏拉图的老师。

他对西方哲学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因为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可不幸于公元前399年被保守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可他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关键词:苏格拉底哲学家教育知识柏拉图绪论1苏格拉底的简介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

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

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

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

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2.1苏格拉底教育不看重场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 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

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

苏格拉底及其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及其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及其教育思想一、西方人本思想第一人苏格拉底,古代西方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转衰的时期。

同时,也处于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东西方都出现了著名的思想家,比如东方的孔子、孟子,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之所以说他是西方文本思想第一人,是因为他第一次让人把重心从神转移到人和社会上,批判了智者派关注神,提倡无神论和理性主义。

自他以后,西方人的教育方略一方面从整体到细节体现着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沿着理性主义的道路。

二、教育思想归纳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归纳起来四个部分,包括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和教育方法论。

关于教育目的,苏格拉底主张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家,提出了著名的“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即从灵魂角度审视自己是否做到道德和知识上的准备。

其实,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一个中心都是围绕如何培养政治家上,只是方法内容不尽相同,苏格拉底弟子柏拉图和柏拉图弟子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学习继承苏格拉底思想上而阐发自己的教育思想。

之所以要培养政治家,是根据当时社会发展要求提出。

苏格拉底经历过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城邦由盛转衰,雅典民主政治的滥觞,任何阶层都可以轮番执政国家,这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悲剧,从苏格拉底的死就可以看出,造成极端民主,社会危机严重。

关于德育论,苏格拉底指出了德育的内容,也指出美德和德育的区别,认为人的美德是天赋的,只是需要用知识来教育,认为道德可教,这就把德育和智育联系了起来。

因此,苏格拉底的德育和智育可以放在一起,他提到的“美德即知识”就可以体现,他认为有理性知识的人必定是道德的。

他提出的智育论,也是西方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起源。

他的教育方法论,也叫精神助产术或者问答法,对教师的教学有特别的启发。

他总结教师教学生可以有四个环节,包括反讥、归纳、引诱和定义。

反讥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教师去讥讽学生,而是用反问的形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问题,不是直接述说学生的问题,是用让学生自己思考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种方式很含蓄,但是把学生放在主体部位。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总结作文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总结作文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总结作文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以问答和探究为主要方法,被后世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对智慧的推崇以及对个体发展的重视。

下面我将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以了解他对教育的重要看法。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他认为人的不良行为和错误决策往往源于无知。

他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究和探索,个体可以逐渐获得知识和真理,从而成为更加理智和公正的人。

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以对话和讨论为主,他经常与他的学生们进行思想辩论,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和自省。

他强调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互动的、探究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主思考和发现,学生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苏格拉底特别注重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灵魂的本质”,而灵魂是可以通过教育得以完善的。

他关注个体的德行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认为德行是智慧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地领悟和运用知识。

苏格拉底还倡导了“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应该对自己的内心和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不断地自省和反思来寻找真理和智慧。

他认为个体在内心深处已经具备了智慧的种子,只有通过自我认识和思考,这个种子才能得以生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强调了知识、智慧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他通过问答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和发现真理,同时注重个体的德行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自省和反思,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的智慧和潜力。

然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人认为他过于强调思辨和理论,忽视了实践和实用的重要性;另一些人认为他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社会和政治实际。

尽管如此,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和提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苏格拉底的学前教育观

简述苏格拉底的学前教育观

简述苏格拉底的学前教育观一、引言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应该是个性化、全面、自由和探究性的,而这种教育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

二、苏格拉底的教育观1. 个性化教育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因此,他主张在教育中要注重个性化。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能,而这些潜能只有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培养才能得以发挥出来。

2. 全面性教育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注重知识方面,还应该注重品德、智慧、审美等多方面的培养。

他强调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并且认为只有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3. 自由探究性教育苏格拉底反对一切形式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学习。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自由探究的过程,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迫去学习。

他主张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前教育观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很小的时候开始。

他主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们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通过适当的游戏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智力、情感、社交等多方面能力。

他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注重品德教育,并通过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1. 个性化教育现代教育也越来越注重个性化。

在课堂上,老师会采用不同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且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2. 全面性教育现代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全面性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会开设多种课程,包括文化课、艺术课、体育课等。

在品德教育方面,学校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自由探究性教育现代教育也越来越注重自由探究性教育。

在课堂上,老师会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也有更多机会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可以从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德育、智育以及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掌握。

一、教育的意义与目的1.教育意义苏格拉底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区别的。

虽然不同个体之间有差异,但教育能够使人得到改善,不论是天资聪颖还是生而愚钝,都需要进行后天学习。

越是聪慧的人,越需要进行教育,否则聪慧之人便会难以驾驭。

同样,国家的治理者也需要接受教育,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2.教育目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治国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雅典公民,他为自己的城邦奋战过,用不畏生死的战斗捍卫雅典城邦的民主与自由。

但他同时也反对当时雅典盛行的利用抽签方式决定国家官员的行为,认为只凭借抽签而不考察官员的德性,这样的执政者是不值得信任的,因此,他认为治国者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进行培养,使其德才兼备。

二、教育内容1.德育伦理和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

苏格拉底反对之前学者重视自然而忽视人类自身的观点,他认为哲学应该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类自身。

所谓教人就是帮助其学会做人,道德不是天生的,好的道德品质是依靠后天学习获得。

既然后天可以发生学习行为,那么道德也是可教的,培养道德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智育苏格拉底认为德才兼备的治国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不仅包括此前已有的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及人生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也需要学习算数、几何、天文等科目。

学习以上各种知识重在实用而不是单纯思辨。

三、教学方法苏格拉底在其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或问答法,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步。

讥讽就是不断向对方发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就是帮助对方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就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同特征,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定义则是把个别事物纳入一般概念,从而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不是将现成知识直接教授给对方,而是通过共同讨论,引导对方自己承认自身错误并发现问题的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共五篇)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共五篇)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共五篇)第一篇: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代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

苏格拉底的著作皆已流失,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1、“美德即知识”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2、苏格拉底方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五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

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

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对现代大学生的启示

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对现代大学生的启示

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对现代大学生的启示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古代思想,也对现代教育的实践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通过其独特的问答法、善于引导的教学风格以及关注道德与伦理的问题,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探讨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以及它对现代大学生的重要启示。

一、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核心探索真理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不应仅仅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信息,而是需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来发现。

这种思想促使学生不断质疑现有知识,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

现代大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接受知识,还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更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问答为核心的方法苏格拉底常用“苏格拉底式问答法”激励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提问,他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观点和信仰,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思考。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论证自己的立场。

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在课堂上应积极参与讨论,勇于提出问题,从而促进更加深刻的学习。

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伦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相信,真正的知识应当指导人们追求善与美。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现代大学生在追求专业知识之余,也应注重伦理与社会责任,成为有担当的人。

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是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观点,他们需要具备辨别和分析能力。

苏格拉底通过质疑和反思提出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这种能力,使他们不轻易相信表面的事实,而是深入探寻事物本质。

具体来说,现代大学生在面对特定问题时,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多角度思考:避免单一视角造成认知偏差,从不同方面寻找答案。

数据与逻辑:使用事实与逻辑而非情感作为佐证,提高论证的可靠性。

自我反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学年论文
浅谈苏格拉底与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110310333
姓名殷伟
专业土木工程
二零一二年四月
浅谈苏格拉底与教育
摘要:古希腊最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柏拉图的老师。

他对西方哲学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因为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可不幸于公元前399年被保守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可他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关键词:苏格拉底哲学家教育知识柏拉图
绪论
1苏格拉底的简介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

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

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

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

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2.1苏格拉底教育不看重场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

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

2.2苏格拉底看重教育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

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2.3关于教育的内容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

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

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2.4教学的方法
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

”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

”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

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中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继他之后成为新一代思想家,这个人叫柏拉图。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

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使后人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苏格拉底专》;《回忆苏格拉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