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校核(标准)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指导书(采矿工程方向)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指导书(采矿工程方向)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采矿工程方向)矿物资源教研室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及步骤毕业设计是采矿专业教学计划中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从教学的需要和特点出发,使学生初步掌握采矿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采矿工程师,使学生具有解决矿床开采技术问题和编制初步设计的能力。

1.设计题目现在正在开采的生产或扩建矿山、改建矿山或经详细勘探了的其储量具有省和地方批准核实了的中小型新建矿山。

2.主要内容(1)总论(2)矿区地质(3)矿山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4)矿床开拓(5)基建工程量和基建进度计划(6)采矿方法(7)矿柱回采与空场处理(8)矿山机械(9)供电(10)矿山总平面布置(11)矿山技术经济3.设计步骤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设计任务和依据一、阐明设计任务系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编制本设计。

所设计矿山为新建工程。

二、阐明设计的地质资料编写的单位、时间、文号及领导部门对报告审批的单位、时间、文号以及审批意见。

设计者本人对该报告的编制内容和地质勘探程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简要的评述。

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设计矿山的技术经济指标汇总于表1-1。

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表1-1第二章矿区地质第一节矿区概述一、矿区地理及行政概况:概述矿区地理位置、行政隶属关系、交通道路、矿区附近的城镇居民区等。

并画一简单的矿区位置交通图。

二、矿山经济简述:附近工农业概况,建材、木材、水泥、燃料等供应情况,劳动力、动力、水、电等的来源。

三、矿区自然条件:年最高、最低与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降雪量(包括最大值),雨季的时间,风向、风力和地震等级。

第二节矿区地质一、矿区地质概况——与矿体顶、底板及矿体赋存有关的地层详细介绍,其他地层见到1-3句带过、说明产状等主要特征即可矿区地层层序,岩性、厚度、接触关系,分布情况与矿体赋存的关系。

矿区岩浆岩的种类、分布、形态、产状及其相互关系和矿床生成关系。

煤矿安全评价标准

煤矿安全评价标准

1采煤安全程度评价标准一、必备条件:一、必备条件: 1、必须有按管理权限审批的采区设计、特殊开采设计和开采冲击地压煤层专门设计。

、必须有按管理权限审批的采区设计、特殊开采设计和开采冲击地压煤层专门设计。

2、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合格的支护材料和支护设备。

、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合格的支护材料和支护设备。

、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合格的支护材料和支护设备。

项目评 价 标 准扣分检查方法和评分办法一、一、 技术管理管理 351、工作面布置符合采区设计要求,新采区、新工作面投产前必须进行安全环境准入评定;工作面及其所在的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完善的通风、排水、运输系统后,方可回采。

变更开采范围、开采各类煤柱,必须有专门设计审批手续和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设计审批手续和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查资料和现场,工作面布置不符合采区设计要求、工作面及其所在采区未构成完整通风、排水、运输系统而回采的,该大项不得分;工作面投产前未经安全环境准入评定的一处扣3分。

无设计审批及措施一处扣5分。

分。

2、特殊开采、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必须编制专门设计,设计内容、审批手续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严格按照设计组织施工。

“三下”开采必须经过试采,开采必须经过试采,试采前必须采取相应的试采前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编制开采设计,报相关部门审批,试采结束后,必须提出试采报告,报原审批部门审查。

审批部门审查。

查资料,无专门设计或审批手续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该大项不得分;设计内容1处不完善或不符合规定扣2分3、一个采区内同时作业,采掘工作面个数符合规定;严禁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再布置另外的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

另外的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

工作面生产能工作面生产能力必须符合设计和企业的规定范围。

力必须符合设计和企业的规定范围。

一个采区内同时作业采掘工作面个数超过规定或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再布置另一个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的,该大项不得分。

工作面生产能力超规定扣5分。

分。

4、工作面开采严禁丢顶、底煤,放顶煤工作面必须将煤放净及两端头必须进行放煤。

生产能力校核(标准)

生产能力校核(标准)
• 车床组可提供的工时: (每台机床每年可提供3600台时) M供=250×8×2×0.9×20=72000(台时)
• 生产全部产品所需的工时: M需=100×200+80×250+150×150+170×50 =20000+20000+22500+8500=71000(台时) 机床的负荷率Ki =71000/72000=98.61%
2
4.2 生产能力的核定
1. 核定生产能力的意义 正确核定生产能力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 核定生产能力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生产中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各种 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生产的能力有多大,采用 什么措施,可以得到什么结果,从而可以为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制定具体的措施。
16
解:(代表产品法) • 第一步:确定代表产品:
C产品产量大,台时多,则C为代表产品 • 第二步:计算代表产品的生产能力:
Md=250×8×2×0.9×12(15)/100 =432(540)(台)
• 第三步:计算产品转换系数:
KA= tA /td= 50/100=0.5
KB= tB /td= 70/100=0.7
可完成的C产品的实际数量为: 198.72/1=198.72 (248.4/1=248.4)18
• 某型号可增加的数量(其余型号产量不变)
MAΔ=40÷0.5= 80 MBΔ =40 ÷ 0.7= 57.1 MCΔ =40 ÷ 1= 40 MDΔ =40 ÷ 1.5= 26.66 • 每台车床每年能完成的代表产品数量为:
12
5. 生产能力必须平衡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内部各环节生 产能力综合平衡的结果。各环节生产能力的不平 衡是绝对的。所以,在计算各环节生产能力后, 要由下而上地逐级平衡,最后进行全厂生产能力 的综合平衡,包括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生产能力的 平衡,基本生产能力与辅助生产能力的平衡,生 产能力与生产准备能力的平衡,生产能力与储运 能力的平衡等等。通过平衡就可发现生产过程中 的薄弱环节和富裕环节。再根据企业计划期内可 以动用的资源条件,所能采取的组织技术措施。 克服薄弱环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及其核定

生产能力及其核定

生产能力及其核定
生产能力是企业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
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所能生产的一定种
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或加工处理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一般可分为设计能力、校核能力和计划能力。

(1)设计能力,指在工厂新建或改建时由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规定的生产能力,是
根据设计中确定的企业产品生产方案、全部技术装备及设计数据计算出来的。

(2)产能核定是指根据企业现有固定资产和其他条件,结合各种技术机构的作用,
根据需要对生产能力进行重新调查和核实。

(3)计划能力,也叫现实能力。

这是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计算出来的在计划期内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企业的生产能力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和固定资
产的生产效率。

在验证企业生产能力时,应根据上述三个因素,在计算设备组合的生产能
力的基础上,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通过反复综合平衡进行验证。

核查企业生产能力的主
要步骤如下。

(1)核定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2)核定工段、车间的生产能力。

(3)企业生产能力的核算与平衡。

综合平衡是在总结各车间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是各基础车间生产能力均衡;二是基本生产环节与辅助生产环节的平衡。

在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少设备的停歇时间来增加设备的利用时间、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来提高设备的利用强度、通过合理而有效地
利用生产区提高生产能力,这三种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煤仓设计

煤仓设计

煤仓设计1采区煤仓的的容量1.1在采区高峰生产延续时间内,保证采区连续生产Q=(A G-A N)t G k b式中A G—采区高峰生产能力,高峰期间的小时产量为平均产量的 1.5~2.0倍,A G=277×2=554吨。

A N—装车站通过能力,为平均产量的1.0~1.3倍,取1.2,A N=362;t G—采区高峰生产延续时间,取1.0~1.5h,取1.3;K b—运输不均匀系数,取K b=1.2。

Q=(554-362)×1.3×1.2=299.5t。

1.2按装车站的装车间隔时间计算Q=A G t0k b式中A G—采区高峰生产能力t/h;t0—装车间隔时间0.5h;k b—运输不均匀系数,取1.2;Q=554×0.5×1.2=332.4t。

所以,煤仓容量选择为332.4t。

2煤仓的的形式及参数2.1煤仓的形式煤仓的形式所选为倾斜式煤仓,仓底倾角为65°;煤仓断面选用为圆形断面,圆形断面利用率高,不宜发生堵塞现象,且施工速度快,便于维护。

2.2煤仓参数(1)煤仓草图如下42α煤仓草图(2)计算煤仓有效容积V 有效V 有效=Q/P=332.4/1.20t/m 3=277m 3式中 P —煤的容量;Q ——容量。

(3)煤仓直径D先假装煤仓的有效容量等于煤仓总容量:即V 总=V 有效,则煤仓直径D 为:D=(4V/πH )1/2 =4.7m 。

如果取煤仓直径为5m ,则总容积V 总为:V 总=1/4πD 2H=1/4×3.14×52×16=314m3.V有效/V总×100%=277÷314×100%=88.2%。

即煤仓的有效容积是总容积的88.2%,利用率较高故直径选5m。

(4)煤仓各段高度取漏斗部分倾角α=60°,溜口宽b=600mm,煤的安息角为α´=40°。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是指根据煤矿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煤矿生产能力的评定标准。

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是煤矿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规范煤矿生产活动、提高煤矿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制定依据。

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规定》等,确保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 煤矿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应当充分考虑煤矿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根据煤矿的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采煤方法、设备设施等因素,科学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主要内容。

1. 煤矿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

煤矿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应当科学合理,包括煤矿的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等指标的计算方法,确保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符合实际情况。

2. 煤矿生产能力的评定标准。

煤矿生产能力的评定标准应当明确具体,包括煤矿生产能力的等级划分、生产能力的评定标准等内容,确保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执行。

1.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公示。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应当向社会公示,确保相关利益相关方对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2.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执行监督。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执行应当受到监督,确保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执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煤矿生产活动的安全和稳定。

四、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调整。

1.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调整程序。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调整应当符合相关程序和规定,确保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调整具有合法性和科学性。

2.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调整原则。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调整应当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原则,确保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调整符合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仪器仪表-25-电能表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标准

仪器仪表-25-电能表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标准
7 售后服务及产能.................................................................................................................7
7.1 售后服务.......................................................................................................................................... 7 7.2 产能.................................................................................................................................................. 7
2 资质信息.............................................................................................................................2
2.1 基本信息.......................................................................................................................................... 2 ※2.2 报告证书 ...................................................................................................................................... 2 2.3 产品业绩.......................................................................................................................................... 3

生产能力核定方案

生产能力核定方案

换算系数=
其余产余产品的台时 定额 代表产表产品的台时
④ 计算其余产品的计划数量换算为代表产品时的数量,并计算出产品的总数量。 其余产品换算后的产量=其余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系数 产品的总数量是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生产数量之和。 ⑤ 计算各种产品的生产数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比重=
各产品的生产数量 总产量
生产能力核定方案
文案 生产能力核定方案 名称 执行部门 一、目的 监督部门 文件编号 考证部门 为生产计划制订的准确性与可实现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工厂生产能力核定 生产能力核定是指对企业、车间、班组或设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和确定,又称生产能 力查定。具体来说,生产能力核定就是通过对人员数量、技术水平、固定资产三大因素的调查,在查清现 状的基础上将这些因素加以确定,从而计算出企业的生产能力。 1.生产单一品种时生产能力的核定。 (1)实验量法。 当只生产一种产品时,计算生产能力时使用该种产品的实物量即可,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设备数量×单位设备产量定额
具体产品台时定额
具体产品计划产量 总产品计划产量
② 计算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具体为使用单一品种生产能力的核算方法计算出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 ③ 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 3.综合核定工厂的生产能力。 (1)综合平衡生产环节。
具体产品计划产量 总产品计划产量
⑥ 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生产能力=
代表产品的生产能力 比重 换算系数
其中:代表产品的换算系数为 1。 (3)假定产品法 使用条件为:当工厂生产的产品品种复杂且各种产品的结果、工艺和加工劳动量相差巨大,难以确定 工厂的代表产品时,采用假定产品法核定工厂的生产能力,操作步骤如下。 ① 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具体公式如下: 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核定生产能力必须采用实物指标作为统一 的计量单位。 的计量单位。 实物指标可以是某一种具体产品 实物指标可以是某一种具体产品 也可以是某种代表产品 也可以是某种代表产品 假定产品 以及各个工种各能提供多少工时 各个工种各能提供多少工时。 以及各个工种各能提供多少工时。 在有些企业或车间中, 在有些企业或车间中,也常用某种技术参数 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例如电机厂、 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例如电机厂、柴 千瓦)数 铸造厂、锻造厂、 油机厂用功率(千瓦 油机厂用功率 千瓦 数,铸造厂、锻造厂、重型 机器厂、造纸厂用重量(吨 作计量单位 作计量单位, 机器厂、造纸厂用重量 吨)作计量单位,织布厂 用长度(米 , 用长度 米),纺纱厂用棉纱件数等作为生产能力 的计量单位,建筑用(平方米) 的计量单位,建筑用(平方米)。
14
(1)流水线生产能力校核 ) 例1: 某电子产品,生产节拍为 秒/套(已含疲劳 : 某电子产品,生产节拍为12秒 套 宽放系数0.12),两班制生产,每班劳动时间 小 ),两班制生产 宽放系数 ),两班制生产,每班劳动时间8小 设时间的利用率为0.9( 时,设时间的利用率为 (含机床意外停机维修 )。问 班产量为多少? 年产量为多少? 等)。问:①班产量为多少? ②年产量为多少? 班产量M 解① :班产量 班为: M班=F/R=8×60×60×0.9 /12 × × × =2160(套/班)~(2400套/班) ( 班 ( 套班 年产量M 解② :年产量 年为: M年=250×8×2×60×60×0.9/12 × × × × × =1080000(套/年)~( 120万套 年) ( 年 万套/年 ( 万套
11
4. 生产能力校核的类型: 生产能力校核的类型: ① 流水线生产能力校核 ②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校核 ③ 可提供工时与所需工时比较法 作业场地(生产面积) ④ 作业场地(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校核 ⑤ 劳动能力计算法
12
5. 生产能力必须平衡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内部各环节生 产能力综合平衡的结果。 产能力综合平衡的结果。各环节生产能力的不平 衡是绝对的。所以,在计算各环节生产能力后, 衡是绝对的。所以,在计算各环节生产能力后, 由下而上地逐级平衡 地逐级平衡, 要由下而上地逐级平衡,最后进行全厂生产能力 的综合平衡, 的综合平衡,包括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生产能力的 平衡,基本生产能力与辅助生产能力的平衡, 平衡,基本生产能力与辅助生产能力的平衡,生 产能力与生产准备能力的平衡, 产能力与生产准备能力的平衡,生产能力与储运 能力的平衡等等。 能力的平衡等等。通过平衡就可发现生产过程中 的薄弱环节和富裕环节。 的薄弱环节和富裕环节。再根据企业计划期内可 以动用的资源条件,所能采取的组织技术措施。 以动用的资源条件,所能采取的组织技术措施。 克服薄弱环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克服薄弱环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2
4.2 生产能力的核定
1. 核定生产能力的意义 正确核定生产能力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 正确核定生产能力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 核定生产能力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 核定生产能力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生产中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 生产中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各种 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生产的能力有多大, 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生产的能力有多大,采用 什么措施,可以得到什么结果, 什么措施,可以得到什么结果,从而可以为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制定具体的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制定具体的措施。
5
以数量大、劳动量亦大的产品为代表产品) ① 代表产品法(以数量大、劳动量亦大的产品为代表产品)
Ki =
式中: 式中:
∑t ∑t
i
d
Ki —— 产品 i 的换算系数; 的换算系数; 产品时间定额之和; ∑ t —— i 产品时间定额之和; 代表产品时间定额之和。 代表产品时间定额之和 ∑ td ——代表产品时间定额之和。
9
劳动能力计算: ⑥ 劳动能力计算:当作业组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 于劳动力时,其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于劳动力时,其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M=FD / t 式中: 式中: M——作业组的生产能力 台或件 ; 作业组的生产能力(台或件 作业组的生产能力 台或件); F ——计划期每个工人的有效工作时间 计划期每个工人的有效工作时间 (小时 ; 小时); 小时 D ——作业组的工人数; 作业组的工人数; 作业组的工人数 t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13
6. 生产能力校核的计算典型方法举例 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 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应在技术组织条件比较 合理,定额水平比较先进的条件下进行。 合理,定额水平比较先进的条件下进行。企业及其 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技术条件差异很大, 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技术条件差异很大,有的主要 利用机器设备进行生产, 利用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其产量基本上取决于各种 机器设备、流水线、自动线的生产率;有的以手工 机器设备、流水线、自动线的生产率;有的以手工 操作为主, 操作为主,或很少使用甚至根本不使用机器设备进 行生产,如单件小批或大型重型设备的装配、 行生产,如单件小批或大型重型设备的装配、铸件 造型、维修、金属物件手工焊接、切割等工作, 造型、维修、金属物件手工焊接、切割等工作,其 产量基本取决于劳动力和作业面积的数量和利用率。 产量基本取决于劳动力和作业面积的数量和利用率。 因此,核定生产能力时。就有设备的生产能力 设备的生产能力、 因此,核定生产能力时。就有设备的生产能力、作 业场地的生产能力和劳动能力之分 之分。 业场地的生产能力和劳动能力之分。
16
解:(代表产品法) :(代表产品法) 代表产品法 • 第一步:确定代表产品: 第一步:确定代表产品: C产品产量大,台时多,则C为代表产品 产品产量大, 产品产量大 台时多, 为代表产品 • 第二步:计算代表产品的生产能力: 第二步:计算代表产品的生产能力: Md=250×8×2×0.9×12(15)/100 × × × × ( ) • =432(540)(台) ( )(台 )( 第三步:计算产品转换系数: 第三步:计算产品转换系数: KA= tA /td= 50/100=0.5 KB= tB /td= 70/100=0.7 KC= tC /td=100/100=1 KD= tD /td=150/100=1.5
10
• ⑦
在有些企业或车间中, 在有些企业或车间中,也常用某种技术参数
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 例如电机厂、柴油机厂用功率(千瓦 数; 例如电机厂、柴油机厂用功率 千瓦 千瓦)数 • 铸造厂、锻造厂、重型机器厂、造纸厂用重量 吨) 铸造厂、锻造厂、重型机器厂、造纸厂用重量(吨 作计量单位; 作计量单位; • 织布厂用长度(米); 布厂用长度( • 纺纱厂用棉纱件数等作为生产能力。 纺纱厂用棉纱件数等作为生产能力。
i
6
② 假定产品法
假定产品的劳动量可按下式计算: 假定产品的劳动量可按下式计算:
ta= tA·αA + tB·αB + tC·αC +… + tM·αMM Nhomakorabea=
∑t
i= A
i
•αi
式中: 单位假定产品的劳动量; 式中: ta_——单位假定产品的劳动量; 单位假定产品的劳动量 tA、tB …——各种不同产品的劳动定额; 各种不同产品的劳动定额; 各种不同产品的劳动定额 αA、αB …——各种不同产品的产量在企业计划 各种不同产品的产量在企业计划 、 总产量中的比重; 总产量中的比重; M——企业生产的产品种数。 企业生产的产品种数。 企业生产的产品种数
15
• (2)设备组的生产能力校核 ) 四种产品, 例2: 某厂生产 、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 : 某厂生产A、 、 、 四种产品 量分别为250、100、230、50台;各产品在机加 、 量分别为 、 、 台 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分别为50、 、 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分别为 、70、100、150 、 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 ( ) 两班制工作, 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12(15)台,两班制工作, 每班工作8小时,设备的停修率为 每班工作 小时,设备的停修率为10%。试校核车 小时 。 床组的生产能力。 床组的生产能力。
8
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 ⑤ 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当作业组的生产能 力主要取决于作业面积时, 力主要取决于作业面积时,其生产能力的计算公 式如下: 式如下: M = FA / a t 式中: 式中: M——某作业组的生产能力 台或件 ; 某作业组的生产能力(台或件 某作业组的生产能力 台或件); F ——作业面积的有效利用时间总数 小时 ; 作业面积的有效利用时间总数(小时 作业面积的有效利用时间总数 小时); A ——作业面积数量 平方米 ; 作业面积数量(平方米 作业面积数量 平方米); a ——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面积 平方 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面积(平方 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面积 台或件); 米/台或件 ; t ——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 小时 。 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小时 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 小时)。
3
2.核定企业生产能力的步骤 . • (1)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根据对外部环境和 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 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 内部条件的分析, 内部条件的分析,包括对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和技 术预测,确定企业的产品方向和经营策略。 术预测,确定企业的产品方向和经营策略。 • (2)做好核定生产能力的思想动员、组织准备和资 做好核定生产能力的思想动员、 做好核定生产能力的思想动员 料准备。由于核定生产能力与工人的生产任务、 料准备。由于核定生产能力与工人的生产任务、 劳动定额、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密切相关。因此, 劳动定额、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密切相关。因此, 核定工作必须取得工人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核定工作必须取得工人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 (3)从基层开始,自下而上地核定各生产单位的生 从基层开始, 从基层开始 产能力。先核定设备、生产线、班组的生产能力, 产能力。先核定设备、生产线、班组的生产能力, 再核定车间的生产能力, 再核定车间的生产能力,最后核定企业的生产能 这样就可以发现生产中薄弱环节和富裕环节, 力。这样就可以发现生产中薄弱环节和富裕环节, 拟定消除薄弱环节, 拟定消除薄弱环节,调整富裕环节的组织技术措 施,使企 业生产能力核定建立在可靠先进的基础 之上。 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