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临帖图片展示
书法临摹的范本

书法临摹的范本1.练字临摹谁的字帖好毛笔书法:楷书: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神策军碑》欧阳询《皇甫军碑》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帖》《圣教序帖》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等草书:王羲之《十七帖》智永《千字文》等隶书:《曹全碑》《张迁碑》等如果是硬笔书法,常见的字帖有楷书庞中华司马彦等人的字帖行书庞中华黄继成等人的字帖2.练字的字帖是什么首先从楷书练起,你很懒啊,这些东西BAIDU一下都很清楚。
坐等别人的资料,就算给大多也是复制粘贴的。
硬笔书法名家很多,这东西将就循序渐进,我练欧体都练了八年多,一个寒假是练不出什么飞速的效果来的。
选字帖两个选择,要么临古代有名的碑帖,要么找当代名家的字帖来练。
这里稍微介绍几个有名的帖和硬笔书法家。
颜体柳体欧体,这些我不说你应该都知道的吧,颜体大气方正,柳体清秀疏朗(不建议练柳体),欧体灵活劲健比较好入门。
古代的一些的帖子,如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另外《灵飞经》、《乐毅论》也很好。
至于当代名家,我个人是钟爱启功和田英章的,如果你喜欢欧体,可以去买田英章的字帖来练,我记得以前看一本叫什么楷书教程的,具体的练字方法里面都很详细,你去买字帖,最好选有视频教学CD的,这样不至于走太多弯路。
启功的字个性十足,田英章的基本和欧体特点差不多,比较适合大气的人吧,另外还有顾仲安、司马彦、邹慕白、卢中南等等——选谁的字帖一点也不重要,不过一定要选经典名家的(除了庞中华)。
如果你对书法是有十二万分的兴趣,那就临古人的,或者练软笔,如果只是想把字练练好,那就选当代名家速成。
我前面列举的那些人,你最好都找找他们的书法作品,最中意哪个就选哪个。
至于方法,握笔姿势正确。
每天只要练30—60分钟就好了,练多了也无益,不过这半小时一定要做到集中精力。
书法练久了对心态的调节非常有好处,切勿急于求成。
至于临帖描贴的方法,我实在不想再码字了,今天太累,自己上网搜一下吧,其实好的字帖教程里就有附带了。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单字放大版高清图,一字一页共324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单字放大版高清图,一字一页共324
在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友人四十一人在会稽山兰亭,在水滨聚会宴饮,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合成一卷,并作序。
这就是《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在见到《兰亭序》真迹后,命褚遂良、欧阳询等人临摹数本,赐给臣子,并发扬光大,据说真迹已随李世民殉葬。
唐代的摹本有两种,一是褚遂良、冯承素、虞世南临摹的“神龙本”,二是欧阳询临摹的欧本“定武本”,其中“神龙本”最接近原作。
本文是“神龙本”的单字放大版的《兰亭序》供大家赏析临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书法临帖的最佳方法

书法临帖的最佳方法
一、实临:所谓实临,就是在临帖时要求笔法、结构、章法等都尽量接近原帖,争取最大程度的相似。
这是我们学习书法最初采取的一种临帖方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帖方法。
二、意临:旄旗一变
所谓意临,就是参以己意的临写,在临摹古帖的过程中融入个人意趣。
这是董氏最为常见的临帖方式,这样的临作在董氏作品中随处可见。
三、背临:抚无弦琴
所谓背临,就是不面对原帖,而是凭印象去临写。
这需要临帖者对原帖的文字内容较为熟悉,对原帖的笔墨语言和精神面貌有较深的理解。
四、参合:学不纯师
谓参合,就是在临帖中参以别帖的意趣。
董其昌的参合临摹,其中有些是同一作者的不同碑帖,有些是不同作者的碑帖。
书法临摹的几种形式

书法临摹的几种形式一、实临法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
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
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
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
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
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
实临法因能充分结合眼手脑且很有效果,所以广泛地被每一位学书者应用。
二、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
如在工作的中间休息时,火车的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体上,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
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
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采纳;就是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为例,广为传颂。
三、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
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
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
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
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四、意临法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
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
临习法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
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
五、创作临习法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
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
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
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六、临摹互补法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
我在此介绍当今社会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
学书法必临的十本帖

学书法必临的十本帖
学习书法是一种练习毅力的过程,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和实践。
那么,学习书法需要临摹的十本帖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1.《九成宫醴泉铭》: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碑刻,字体简洁明了,是初学者入门的必选之一。
2.《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体
力度和气韵都很强,是入门学习的不二之选。
3.《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是书法史上的巨匠,这篇书法作品
中的书法字迹优美,富有变化,是学习草书的良师益友。
4.《苏轼草书序》: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草书也是非常有名的,这篇序文中的字体秀丽流畅,逸动飘逸,是学习草书的经典之作。
5.《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这篇碑刻中
的字体秀丽,气韵生动,是学笔画的经典之作。
6.《东岳祠碑》:这是一篇汉代碑刻,字体憨厚稳健,其气韵脱俗,是学习行书研究的经典之作。
7.《张旭楷书碑》:张旭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字体威严有力,是学习楷书的非常好的资料。
8.《颜真卿祭姊文稿》:这是颜真卿的另一组书法作品,其中的
字体线条流畅,是学习欧体的经典之作。
9.《赵孟阳楷书篆刻书法》:赵孟阳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
字体清丽秀美,给人以纯净的美感,是学习楷书的优秀材料。
10.《张正隆碑》:张正隆是元代书法家,他的书法字体力度雄健,表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狂放与豪迈,是学习行书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学习书法必临摹的十本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用汉字临摹字帖

书法临帖展的征稿启事

书法临帖展的征稿启事
尊敬的书法爱好者:
欢迎您参加我们举办的书法临帖展征稿活动!
书法临帖是指学习和模仿古代名家书法作品,通过研习古人的笔法、词句和结构,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为了推广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我们特别举办此次书法临帖展,希望能够汇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共同探讨书法艺术的魅力。
征稿要求如下:
1.征稿主题:书法临帖。
请参展者在临帖时选择古代名家的作品,并用心学习并模仿其书法风格。
2.稿件形式:请参展者以纸质书法作品的形式参展,每人至多可提交3件作品。
请务必注明所临帖的作品的作者和题目。
3.投稿时间:投稿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逾期不予接收。
4.稿件提交:请将您的书法作品寄送至指定地址,或亲自递交到指定地点。
请务必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以便联络。
评选和展览安排如下:
1.评选:我们将邀请专家评委对参展作品进行评选。
评选标准包括字体形态、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
2.展览:入选的作品将在我们的展览馆举办书法临帖展,展示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届时,我们将邀请各界书法爱好者参观。
3.颁奖:评选结果将在开幕式上宣布,并为入选作品颁发证书
和奖品。
我们真诚邀请您踊跃参与此次书法临帖展的征稿活动!您的作品将有机会获得专家的认可,并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和分享经验。
期待您的加入!
谢谢!
书法临帖展组委会。
粤教版书法五年级上册《第2课读帖与临摹》优质课课件

B.临摹要明确目标
每一遍临习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侧重,存在哪些问题,可用分解式临摹, 有侧重结构、侧重用笔,章法。因为刚开始临摹很难顾全大局容易顾此失彼.
C.临摹的速度 初级阶段速度宜慢,熟练程度提高以后 深入的准确临摹全过程是慢的,但时间主要是消耗在多次、反复、深入
的观察上,而不是行笔上,观察是慢的,行笔是快的。
五、临什么?
临关系:
1、字——字组
2、 行——行
轴线(单字轴线.行轴线 转换)
3、对比关系
粗细、轻重、长短、 收放、疏密、欹侧、 大小、远近)
线形:
形状、提按、方圆
线质: 质感、枯湿
线方向: 方向、角度
六、学书要会变通
学书者在临帖一段时间或临过几本帖后,要不满足于极似原帖, 临写中要求与原帖有“不同”之处。临习一帖相当一段时间后,可从 以下途径找变化: 1.是先挑出帖中所有感兴趣的“字”,反复临写寻找感觉,再把这种 感觉放入原帖,以此改造所不喜欢“字”的写法。 2.是把原帖字放大写或变小写,通过改变笔法寻找改变。 3.是改变原帖章法临习如:把“空灵”的写“茂密”,反之亦可。在 学过两本以上字帖后,可通过“复合法”求变通,或看着甲帖临乙帖; 或把甲帖笔意与乙帖结构相结合;或以甲帖章法改造乙帖;或把甲帖 中自认为不喜欢的笔画,换成另一帖中运用熟练的笔画,然后注意检 验效果。以上方法,在学帖的较高阶段运用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对临 帖的深化,也是初级创作向高一级的过渡。
另一类是已经具有自我相对的风格,临古时以己意为主,同时吸 收一些古的感觉。如何绍基临《争座位帖》,已完全是其自我的风格, 但我们也可看出他取法《争座位帖》的痕迹。当然,也有纯粹以自我 风格写古帖内容的临古方法,如沙孟海写《书谱》,启动临古帖等等。 不求局部点画的逼肖,注意力放在对帖的大关系上和神韵的把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