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同中学物理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物理】大同市物理内能的利用专项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大同市物理内能的利用专项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大同市物理内能的利用专项综合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这个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B. 这个实验说明物体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C. 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这个实验反映出了热机的全部工作过程【答案】D【解析】【解答】A、图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说明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A不符合题意;B、图示的实验中,软木塞被顶起,蒸汽对木塞做功,说明可以利用蒸汽的内能来做功,B 不符合题意;C、图中软木塞被蒸汽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不符合题意;D、热机就是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此图基本反应了热机的工作原理,但热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人冲程,这一实验不能反映出热机的全部工作过程,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属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甲所示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B. 图乙所示木塞被冲出时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的内能增加C. 图丙所示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图丁所示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答案】 C【解析】【解答】A. 甲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不是只有引力,A不符合题意;B. 当加热试管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的内能足够大会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B不符合题意;C. 根据图中冲程中火花塞点火和活塞向下移动的特点,可以判断这个冲程是做功冲程,此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符合题意;D.水的沸点随气压变化而变化,故图丁所示水沸腾的温度不一定是10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B. 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D.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答案】C【解析】【解答】解:A、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A错误;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C正确;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3)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教室内洒水后觉得凉爽,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B. 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亮二极管,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C.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D. 如果用超导材料制成输电线,将增加远距离输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答案】B【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洒水感到凉爽,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故A错误;B、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故B正确;C、天然气的热值是固定的,与是否完全燃烧没有关系,故C错误;D、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远距离输电,当输电导线的电阻为零时,可使导线损耗为零,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2)当光照发生变化时,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光敏电阻的阻值可发生变化,则可以感知条形码;(3)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4)超导材料是一种在特殊温度下电阻为零的材料.超导体的电阻为0,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5.下列家用电器中,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是()A. 电饭锅B. 电风扇C. 微波炉D. 电视机【答案】 B【解析】【解答】A、电饭锅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A不符合题意;B、电风扇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符合题意;C、微波炉是用来加热物体的,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物理】大同市物理内能专项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大同市物理内能专项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大同市物理内能专项综合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 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能量一定越多C. 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D. 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答案】 B【解析】【解答】A.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大,A不符合题意;B.物体放热的多少和物体的质量、温度差、比热容有关,B符合题意;C.物体内能减少时,可能温度改变,也可能状态改变,C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吸热,也可能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

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答案】C【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符合题意;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尘埃飞舞机械运动,人的肉眼看不到分子的运动;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海绵间的空隙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即机械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3.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答案】A【解析】【解答】解:A、甲图表示的是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确;B、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B错误;C、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图中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该冲程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D错误.故选A.【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3)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当气门都关闭,并且活塞向上运动时是压缩冲程;活塞向下运动时是做功冲程.4.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J/(kg•℃)物质水酒精煤油水银冰砂石铝铜比热容4.22.4 2.10.142.10.920.880.39B.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热量是2.1×103J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比如:冰比水银的比热容大。

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 .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 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D.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2. 某质点在恒力作用下在水平面内从A 点沿图中曲线(虚线)运动到B 点,到达B 点时,质点受到的恒力大小不变,但方向在水平面内逆时针旋转了,则它从B 点开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虚线(箭头表示速度方向)( ) A. B. C. D.参考答案:C3. (单选)某人向放在水平地面的正前方小桶中水平抛球,结果球划着一条弧线飞到小桶的前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为了能把小球抛进小桶中,则下次再水平抛时,他可能作出的调整为( )C4. (单选)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B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平均值C .运动方向不变时,瞬时速率就是平均平均速度的大小Ks5uD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参考答案:A5. (2013秋?芜湖期末)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 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 、B 两个物体上,A 、B 、C 都静止,则地面对A 物体、A 物体对B 物体、B 物体对C 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A .1N 、2N 、1N B .1N 、0、1NC.、1N 、0D .1N 、1N 、0N参考答案:C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向左和向右的大小相等的拉力,则二力的合力为零;若地面对A 有摩擦力的话,则整体不可能静止,故地面对A 的摩擦力为零;以BC 为整体进地分析,BC 水平方向受向右的拉力,要使静止,则A 对B 一定有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1N ;对C 分析,C 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相对B 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C 不受B 的摩擦力; 故选C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如图所示是矿井里的升降机由井底到井口的速度图像,那么升降机起动时加速度是 m/s2,矿井深 m.参考答案:7. 一辆质量为2.0×103kg的汽车在每前进100m上升5m的倾斜公路上向上行驶.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空气和摩擦的阻力共恒为1.0×103N,且保持功率恒为50kW,则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25m/s;当汽车加速度为4.0m/s2时的速度为5m/s.(g取10m/s2)参考答案:25,5解:保持功率不变,当牵引力等于阻力加上重力沿斜面的分量时,速度达到最大即为:P=FV=(f+mgsinθ)V解得:V=由F′﹣f﹣mgsinθ=ma得:F′=f+ma+mgsinθ=1000+1000+2000×4N=10000NP=F′V′解得:V′=故答案为:25,58. 吊车以长的钢绳挂着质量为的重物,吊车水平移动的速度是,在吊车突然停止的瞬间,钢绳对重物的拉力为__ _ _(g )参考答案:22509.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木块中间连有一弹簧,今用力F 缓慢向上提A ,直到B恰好离开地面,设原来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1。

2006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

2006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解】A
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故不变;电流表量的是通过灯泡的电流,电键闭合,电路接通,故电流表示数变大
7、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t。若列车的速度为v1,空气中的声速为v2,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 )
(A)t (B) (C) (D)
【解】C
18
(A)4.25安(B)3.75安(C)3.50安(D)3.25安
【解】B
人和车的质量之和为100kg,人和车受到的合阻力为F=(18÷60)×100=3ON
电动车的功率为P=FV=IUη
工作电流I= FV÷(Uη)=30×(36÷120)÷(32×0.75)=3.75A
10、体积为0.05米3的救生圈重100牛,体重为400牛的人在水中使用这个救生圈时
如果凸透镜放在A点左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成像都是虚像.故此时凸透镜只能放在A点的左侧;所以该情况下有如下几种可能,即若C点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外,像应成在透镜左侧的1倍焦距以外;另一种可能是,若C点还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所成的像应在C点的右侧.故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是正确的.
9、电动自行车轻便、实用、无污染,很受人们喜爱。右表中列出了某种型号电动自行车的相关数据,若某人骑该自行车在2小时内匀速行驶36千米,且此人的质量为60千克,则这辆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的工作电流为( )
质量(千克)
40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η
75%
工作电压(伏)
32
速度(米/秒)
≤20
骑自行车人的质量为60千克时平均阻力(N)
(C)风速越大,雨滴着地速度会越大(D)风速越大,雨滴着地速度会越小

【专项习题】大同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检测试卷(解析版)

【专项习题】大同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检测试卷(解析版)

【专项习题】大同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检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A. 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B. 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C. 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D. 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答案】C【解析】【解答】白天海水和沙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沙子的比热容小其温度升高得多,傍晚沙子和水放出热量,沙子的比热容小温度降低得多。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Q=cm△t知,当Q、m相同时c越大△t就越小,当Q、m相同时c越小△t 就越大。

2.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A. 5∶1B. 1∶ 5C. 1∶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故答案为:C.【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3.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抱热水袋取暖B. 冬天双手互搓C. 摩擦燃着火柴D. 铁丝弯折发热【答案】 A【解析】【解答】A.抱热水袋取暖,温度不同会发生热量转移,利用了热传递,A符合题意;B.双手互搓取暖,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B不符合题意;C.摩擦燃着火柴,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C不符合题意;D.铁丝弯折时,做功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4.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坚持在睡前用热水适当泡洗,可以增强体质。

脚刚放入热水中,脚的内能变化以及变化方式分别是()A. 减小,热传递B. 增大,热传递C. 增大,做功D. 减小,做功【解析】【解答】脚在热水中,由于温度不同,热水的内能传递给脚,则脚的内能增大,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故答案为:B.【分析】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吸收热量的物体内能增大。

上海大同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专题练习(解析版)

上海大同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专题练习(解析版)

上海大同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次数R0/Ωr/m B0/T T0/s I/A1100.1 1.00.15π×l0-2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答案】200B rR t25A sT mπ⋅Ω⋅⨯c【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像分析可得2EIR= (1)Et∆Φ=∆ (2)=?S B∆Φ∆ (3)120+2R R R R== (4)由1234联立得:2200022BB r rIt R t Rππ∆=⋅=⋅∆由于2π为定值,故200B rI kR t=[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k=25A sT mπ⋅Ω⋅⨯(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22B rtπ均为定值,可看作'kIR=,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2.如图是一个模拟交通路口红绿灯工作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只添加两根导线,实物电路图补充完整.要求:红灯亮时,黄灯和绿灯都不亮;当红灯灭时,黄灯和绿灯可以分别亮一盏.【答案】【解析】由题意知红灯亮时,黄灯和绿灯都不亮;当红灯灭时,黄灯和绿灯可以分别亮一盏.说明三盏灯互不影响,也就是说三盏灯是并联;结合实物图,S1是控制红灯和黄灯;S2控制绿灯和黄灯,故连接电路图如图.3.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探究其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如表:序号甲电荷的电荷量1/Cq乙电荷的电荷量2/Cq甲、乙两电荷之间的距离/mr甲乙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NF18110-⨯8210-⨯0.35210-⨯28110-⨯8110-⨯0.35110-⨯38310-⨯8210-⨯0.155410-⨯48310-⨯8210-⨯0.2513.510-⨯58210-⨯8110-⨯0.254.510-⨯6 8410-⨯ 8310-⨯ 0.3(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要使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上海大同初级中学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上海大同初级中学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上海大同初级中学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一、初三物理 内能的利用 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a 、b 的质量都为10g ,烧杯内液体 的质量均为100g 。

当燃料完全燃烧后,甲、乙、丙装置中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分别为20℃、 30℃、 35℃。

(1)燃料a 的热值__________燃料b 的热值;液体a 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体b 比热容。

(两空均选填“>”、“=”或“<”)(2)若液体a 是水,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实验室备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液体质量相等),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几种物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 物质酒精 煤油 水银 比热容[()J/kg ⋅℃]2.4×103 2.1×103 0.14×103 标准气压下沸点(℃) 78 180〜310 356.7(1)在探究水沸腾的特点时,不能选用____________温度计。

(2)在测量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的物体温度时,温度计吸收的热量就会影响被测物体温度,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____________温度计。

【答案】< > 38.410J ⨯ 酒精 水银【解析】【详解】(1)[1]通过对比乙、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 cm Δt =,液体的质量都相同,同种液体比热容也相同,丙中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那么丙中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大,可知丙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大,而乙、丙的燃料质量相同,根据Q q m=可知丙中燃料b 热值较大;[2]通过对比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燃料的种类相同,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那么当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乙的温度变化量较大,那么乙中的b 液体比热容较小;(2)[3]由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是()334.210J/kg 0.1kg 208.410J Q c m t =∆=⨯⋅⨯⨯=⨯吸水℃℃(1)[4]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标准气压下沸点是78℃,用酒精温度计去测水沸腾时的温度,水还没沸腾,酒精就已经沸腾了,所以不能选用酒精温度计;(2)[5]当被测物体温度较高质量较小时,该物体会和温度计发生热传递,被测物体的温度降低,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该选择水银温度计,水银的比热容相对比来说较小,在相同的情况下,升温较快。

上海大同初级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上海大同初级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26482]如图所示,直线Ⅰ、Ⅱ分别是电源1与电源2的路端电压随输出电流变化的特性图线,曲线Ⅲ是一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果把该小灯泡先后分别与电源1和电源2单独连接时,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之比是1∶2B.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是1∶2C.电源1和电源2的内阻之比是11∶7D.电源1和电源2的电动势之比是1∶12.(0分)[ID:126481]如图是某锂电池外壳上的文字说明,由此可知()BL528M 700mA h⨯⨯-⋅标准3.7V锂离子电池充电限制电压:4.2V执行标准:GB/T18287-2000待机时间:48h警告:切勿投入火中!!!序号:×××× 只能使用指定充电器Li-ion电池制造厂商: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工业大厦A.该电池通过1C的电量时,非静电力做功3.7JB.两块此种型号电池串联使用的电动势为8.4VC.该电池的额定工作电流一定为700mAD.该电池完全放电将有10584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0分)[ID:126448]为了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除待测电源和开关、导线以外,配合下列哪组仪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B.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C.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D.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4.(0分)[ID:126441]未来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如图是送餐机器人工作场景,已知其工作额定电压为15V,额定电流为2A,充电额定电压为20V,充电时间约为8h,电池容量为8000mA 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正常工作的电压为12VB.机器人正常工作时电流为2.5AC.电池容量是指电池储存电能的大小D.机器人充满电后连续工作时间约为4h5.(0分)[ID:126434]如图所示是一实验电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大同中学物理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1.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规格、酒精灯火焰大小一样的实验器材,如图A 装置进行实验。

(1)图B 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2)三组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描绘了图象(如图C ),不计能量损耗,则三烧杯中的水的质量:m a ______m b ;m b ______m c 。

由图象还可以判断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以上三空均选填“>”“=”或“<”);(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质量为200 g 的水从30 ℃加热到80 ℃,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 。

【答案】47 < > < 42000【解析】【分析】【详解】(1)[1]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50”在“4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47℃。

(2)[2][3][4]由图2可以看出,a 、b 、c 的沸点相同,其中a 、b 初温相同,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则两条图线描绘的是“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水”的加热情况;初温相同,b 的加热时间比a 的长,故b 的质量大与a 的质量;a 、c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平行的,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相同,故a 的质量等于c 的质量,所以可得a cb m m m =<由图象还可以得出,此时水的沸点是98℃,由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5]水吸收的热量为()34.210J/(kg C)0.2kg 80C-30C =42000J Q c m t =∆=⨯⋅︒⨯⨯︒︒2.小军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器材,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时间0 1 3 4 5 6 7 8 9(min)温度909294969798989898(℃)(1)小军设计的电路中的R甲、R乙的阻值大小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2)只闭合开关S2,他首先观察了水的加热过程,测得数据如上表。

分析数据可知,该地区气压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3)接着断开S2,待水冷却后,继续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小军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初温都相同,他应首先闭合开关______,再闭合另外一个开关,同时控制加热过程中水的末温度应低于______℃。

实验表明:水的末温比煤油______,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

【答案】R甲=R乙低于 S1 98 低【解析】【分析】【详解】(1)[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应选用相同的热源,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它们的电压相等,要使电阻在相等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应控制两电阻的阻值相等,即R甲=R乙。

(2)[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水沸腾后,水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说明该地区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3]要探究水与油的吸热能力,应控制水与煤油的质量、初温相等,还要控制水与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应控制两个电阻丝同时开始加热,则由图可知应先闭合支路开关S1,然后再闭合干路开关S2。

[4]实验过程中水不能沸腾,所以应控制加热过程中水的末温度应低于98℃。

[5]实验表明:水的末温比油低,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

3.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实验装置中的两个烧杯的规格应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烧杯中的水和煤油应具有相同的初温和__________;(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比热容的________倍;(4)若本次实验共消耗酒精2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

(q酒精=3.0×107J/kg)【答案】相同质量等于 98 2 6×105【解析】【分析】【详解】(1)[1][2]实验中两个烧杯的规格应相同,烧杯中水和煤油的初温和质量都应该相同,因为此实验探究的是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那么唯一的变量是液体的种类,而其他的量都要保持相同。

(2)[3]加热10min,即加热时间相同,那么两者吸收的热量相同。

(3)[4]由图象乙可知,水开始时温度上升,到98℃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是水此时已经沸腾,所以水的沸点是98℃。

[5]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从68℃升高到98℃,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min和10min,即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的2倍,所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的2倍。

(4)[6]完全燃烧这些酒精放出的热量Q放=mq酒精=20×10-3kg×3.0×107J/kg=6×105J4.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采用的研究对象都是初温为25℃的质量为200g的水和煤油,加热不同时间使末温都达到40℃,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实验组别液体加热时间/min水13.51煤油 6.5水122煤油 5.5(3)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和第2小组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4)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秒表加热时间长短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可以让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热量【解析】【详解】(1)[1][2]煤油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的,要计算时间,所以要用到秒表;(2)[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加热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能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4]原因可能是加热装置不一样,即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4)[5]在同一烧杯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这样做可以让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热量。

5.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__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本领强。

【答案】天平相同质量温度变化甲【解析】【详解】(1)本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温度和质量,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温度计和天平;(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乙的温度变化大,乙的吸热本领弱;所以甲液体吸热本领强;6.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有关知识后,知道单位质晕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于是她又想到晶体在熔化时,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那么单位质量的不同晶体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昵?带着这个疑问,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为(1)根据图线,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2)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___________?(3)计算出冰的比热容____________;(4)设加热器发出的热量有70%被冰或水吸收,求加热器的功率是多大____________?(5)若规定质量为1kg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出冰的熔化热_____________【答案】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详解】(1)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化,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冰全部熔化之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可得信息有: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等.(2)冰的质量为0.5kg,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水的质量是0.5kg,由图象知,水从0℃升高到20℃,所以,水吸收的热量为:3.水从0℃升高到20℃,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4J,需要10min,所以,水1min吸收的热量为4.2×103J.(3)冰从-20℃吸收热量升高到0℃,需要了5min,吸收热量为:,冰的比热容为:.(4)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过程中,,,即,解得:.(5)0.5kg冰从5min到45min全部熔化,需要40min,吸收的热量为:,冰的熔化热为:.7.晓松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气压式喷雾器和数字式温度计验证“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关系”(如图)(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所示.实验现象:________.说明:________.(2)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如图(c)所示.实验现象:________.说明:________.【答案】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解析】(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所示.手压活塞,对壶内气体做功,故实验现象: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说明: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2)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如图(c)所示.气体被放出,使得小叶轮转动,即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温度下降,故实验现象: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点睛: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8.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实验中便用相同电加热器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相同;(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最后的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表明食用油的吸热本领比水______(“强”或“弱”);(4)本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质量吸热水弱控制变量法【解析】(1)比较水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应控制水与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与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最后的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表明食用油的吸热本领比水弱.(4)本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9.为了比较豆浆和牛奶的吸热能力,小敏在家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左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豆浆和牛奶,两瓶中各装有一支相同的温度计,然后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浸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则:(1)要使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应对________________加热的时间长些.这说明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豆浆吸收的热量比牛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敏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豆浆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右图所示,则图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代表的是豆浆.【答案】牛奶少 A【解析】【分析】【详解】(1)由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可知,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多少、温度升高的多少以及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关;控制牛奶和豆浆的质量相同,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比热容的大小.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说明吸收相同的热量,牛奶升高的温度慢,说明牛奶的比热容大.因此要使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应对牛奶加热的时间长些.由于豆浆的比热容小,因此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少.(2)结合题目和图象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所以A图线代表豆浆.10.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1)同学们选用如图甲所示的一套器材进行实验,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煤油的________和初温相同.(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水和煤油,通过加热分别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水和煤油的________,得出结论.(3)在对该实验进行评估时,他们认为原方案存在需要两次加热耗时较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若使用改进后的装置按要求进行实验,会发现_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中温度的示数较高.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答案】质量加热时间煤油在同一个烧杯中加热,保持加热时间相同(合理即可)【解析】(1)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应控制质量相同,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2)等量的水和煤油,通过加热分别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即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3)若使用改进后的装置按要求进行实验,则水和煤油吸热相同,根据Q cm△t可知,水的比热容大,水的温度升的较低,煤油的温度较高;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在同一个烧杯中加热,保持加热时间相同(合理即可).点睛:本题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仔细分析题中有几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