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源结课论文

化学电源结课论文
化学电源结课论文

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摘要:质子交换膜一直以来都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研究重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质子交换膜的种类不断增加,其性能也不断提高。目前,质子交换膜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全氟磺酸(PFSA)型质子交换膜及其改性膜;(2)磺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3)磷酸掺杂聚合物膜;(4)基于聚苯并咪唑的质子交换膜,本文对这几种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改性;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bstract: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has always been a research focus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number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has increased and its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constantly. At present, the type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 (1) perfluorosulfonic acid (PFS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nd its modified membrane; (2) sulfonated polyme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3) phosphoric doped polymer film; (4) based on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of polybenzimidazol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se several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Keywords: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The modif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PEMFC是目前研究和开发最多时间最长的一种燃料电池。其中的核心材料质子交换膜更是研究中的重点。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开发出了一种质子交换膜——聚苯乙烯磺酸膜,并将其应用于燃料电池中,但是这种膜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降解,严重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杜邦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具有高的质子电导率、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的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Nafion膜,这种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从此以后,PEMFC再次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质子交换膜一直以来都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研究重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质子交换膜的种类不断增加,其性能也不断提高

1.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及其改性膜

全氟磺酸型(PFSA)质子交换膜是目前为止唯一商业化的质子交换膜,并且是最适于用作PEMFC的电解质膜材料。PFSA型质子交换膜的聚合物基材由碳氟主链和含有磺酸基的支链构成,其中碳氟主链结构和聚四氟乙烯一样结构稳定,能够为膜提供很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耐氧化稳定性;而侧链磺酸基团具有很好的亲水性,能够吸附水分并与水作用产生水合氢离子,从而使质子在膜中能够很好的传递。目前广泛应用以及商品化的PFSA型质子交换膜是美国Dupont公司生产的Nafion系列膜(化学结构式如图1所示)和Dow化学公司生产的Dow系列膜(化学结构式如图2所示)。如图1和图2所示,Nafion系类膜和Dow系列膜的化学结构式十分相近,两种膜化学结构式的主链都是聚四氟乙烯结构,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和很长的使用寿命。Dow系列膜的

侧链比Nafion系列膜侧链更加短,Dow系列膜结构更为稳定,用于燃料电池中性能优于Nafion系列膜。但是由于Dow系列膜在制备过程中的单体合成更加困难,所以其价格也远高于Nafion系列膜。

图1 Nafion膜和DOW膜的化学结构式

PFSA型质子交换膜具有很好的质子导电性,但是这种高的质子导电率的前提条件是膜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PFSA型质子交换膜中的磺酸基团在干燥或者低湿度条件下本身并不能电解出H+,在适当的湿度条件下全氟磺酸膜里的磺酸基团才能够电离出H+。PFSA型质子交换膜分子链结构中主链碳氟链结构具有疏水性,而侧链的磺酸基团具有亲水性,当膜吸收水分后,水分子会聚集到亲水的磺酸基团周围。膜中的水通过控制膜内质子通道的构造、尺寸和联通性来影响膜的质子电导率。当膜吸收足够多的水时,膜内会形成充满水的亲水相和疏水相[1]。此时当膜中水含量很低时,膜中水会形成孤立的亲水聚集相而不会形成联通的质子通道。此时,质子在膜中的传递是以Grotthuss Mechanism机理传递[2],即质子沿着氢键从一个分子跳跃到另一个分子进行质子传递。然而当膜中有足够的水含量时,膜中的亲水相形成联通的质子通道,此时质子在膜中主要以Vehicle

Mechanism机理传递[3],即膜中质子主要以水合氢离子形式存在,并在浓度梯度或者电势梯度的作用下定向迁移。

PFSA型质子交换膜的质子电导率会随着膜中相对湿度的下降而急剧下降,当膜中的相对湿度在15%时,就无法传导质子变成了成为质子电导的绝缘体了。当燃料电池工作温度超过100℃时,随着质子交换膜水分的蒸发,膜的质子电导率会急剧下降,因此,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的工作温度要维持在100℃以下。目前,各国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改性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来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将纳米无机粒子或者杂多酸等无机物添加到Nafion膜中能够增加膜的高温条件下吸水率减缓膜内水分的蒸发以保持膜的湿度,从而有效改善膜在高温下的质子电导率。Mauritz等[5]利用溶胶-凝胶法将SiO2粒子均匀分散到Nafion膜中,制得SiO2/Nafion复合膜,该膜在145℃下仍然具有较高的质子电导率。Ramani 等[4]将PWA掺杂到Nafion膜中制备出了PWA/Nafion杂化膜,这种膜在120℃和35%相对湿度条件下仍然具有较高的质子电导率,但是PWA/Nafion杂化膜中的磷钨酸会随着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而泄露出来。磷钨酸从膜中泄露出来虽然不会对膜的机械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会造成膜内质子电导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燃料电池功率不稳定难以实际运用。PWA、PMA、SWA等杂多酸因其本身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掺杂到Nafion膜中制备的杂化膜,都存在会随着燃料电池中产生的水而泄露出来的问题。Ramani等[6]继续研究发现Cs+、NH4+、Rb+和Tl+等原子或分子半径比较大的离子部分取代PWA等杂多酸中部分氢离子让其成为固体酸盐,这些固体酸具有刚性微孔/介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不溶

于水、流失率低并且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在高温低湿度条件下固体酸及其盐掺杂Nafion膜中制备的杂化膜在高温低湿度条件下能够吸附更多水,相比于比纯Nafion膜具有更高的质子导电能力。

2 磺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

PFSA型质子交换膜虽然是目前唯一商业化的一种质子交换膜,但是不论是Nafion系列膜还是Dow膜,它们的单体制备和合成工艺都极其复杂,生产过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价格昂贵不利于广泛应用并且在低湿度条件下质子电导率下降严重,这些都限制了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的应用和发展。因此,人们一直努力研究开发廉价、无氟磺酸功能化芳香族/脂肪族主链聚合物质子交换膜,希望以此替代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通常芳香环能够增加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因此,磺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也集中于对聚酰亚胺(PI)、聚芳醚酮(PAEK)、聚砜(PSU)等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耐化学腐蚀的含芳香环聚合物。

聚酰亚胺(PI)是一种耐热型聚合物,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能好并且具有很好的抗化学腐蚀性。这类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电绝缘性并且可以被磺化,磺化程度直接影响质子交换膜的吸水性和质子电导率。聚合物磺化一般有两种方法:(1)直接磺化法:通常用浓硫酸、发烟硫酸等作为磺化剂,将聚合物放入磺化剂中通过磺化反应,得到侧链或主链含有磺酸基的聚合物。直接磺化虽然反应过程简单但是很难控制聚合物磺化程度以及磺化反应的位置,而且聚合物磺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降解、交联等副反应,磺化聚合物的性能得不到保障。(2)

磺化单体聚合法:首先制备带有磺酸基团的单体,然后用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制备磺化聚合物。这种方法容易控制聚合物中的磺酸基团含量,还可以选择单体上被磺化的活性点以提高质子交换膜的性能,但是制备磺化聚合物的过程相对复杂。Woo等[7]利用磺化单体聚合物法制备了一种磺化聚酰亚胺(SPI),这种磺化聚合物膜的质子电导率随着磺化度从2.26×10-3S/cm到4.10×10-2S/cm之间,显然是远低于Nafion膜的1.0 S/cm。Zhang等[8]选用了不同的单体增加SPI的磺化度,制备了一种磺化聚酰亚胺膜,并且将其装配到单电池中进行测试,其电导率比Nafion膜要高。磺化聚酰亚胺膜虽然相对于Nafion膜廉价并且质子电导率(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相近甚至超过Nafion膜,但是磺化聚酰亚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磺化聚酰亚胺在水中的稳定性不高,这就会导致磺化聚酰亚胺的水解稳定性、抗氧化稳定性、吸水率和尺寸稳定性差,从而阻碍了磺化聚酰亚胺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聚酰亚胺易受亲核试剂的攻击,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引入磺酸基团这种亲水基团更会加重聚酰亚胺质子的水解。然而在聚酰亚胺的羰基碳上引入具有较高电子密度的分子可增加其水解稳定性。因此,改变聚酰亚胺单体配方并增加了羰基碳处的电子密度制备耐水解型磺化聚酰亚胺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制备耐水解型聚酰亚胺主要有以下方法:(1)将五元杂环(邻苯二甲酰亚胺)转换为六元杂环(萘型聚酰亚胺),羰基碳上的电子密度增加,增加聚酰亚胺的水解稳定性。(2)可以通过在主链和侧链链段中引入大的脂肪族链而改变电子密度分布,来增强耐水解性。(3)通过在聚酰亚胺主链中引入硫原子来增加羰基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羰基碳的亲电性,增加聚酰亚胺的耐水解性能。此外,通过接枝或者交联也可以增加聚酰亚胺的耐水解性能。

聚芳醚酮(PAEK)的主链由亚苯基通过醚键(-O-)和羰基(C=O)连接而成,因主链含有苯环,PAEK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通过调节分子链中醚键、羰基和苯环的链接次序和比例,可以合成多种性质不同的PAEK,主要有聚醚醚酮(PEEK)和聚醚酮(PEK)等不同类型的PAEK。磺化聚醚醚酮(SPEEK)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磺化聚芳醚酮,因为原料聚醚醚酮其性能优良并且是一种商业化的原料更加容易得到。目前,聚醚醚酮的磺化方法主要是利用95-98%浓硫酸作为磺化剂直接磺化,可以通过控制磺化的时间制备不同磺化度的SPEEK质子交换膜。实验表明,磺化反应时间越长磺化度越高,膜的质子电导率越高。当磺化度达到78%时,在115℃温度条件下其质子电导率可以达到5.8×10-2S/cm[9]。SPEEK虽然相对于Nafion膜更廉价并且更加容易制备,而且已有研究将SPEEK制备成MEA其使用寿命可以达到3000h[10]。但是磺化聚醚醚酮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磺化聚醚醚酮主链芳环上未被磺化的地方容易被羟基自由基氧化而分解,因此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其耐化学稳定性要比Nafion膜要差;其次,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的质子电导率要比Nafion 膜低。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疏水的主链、强亲水性的支链并且其主链柔顺,因此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在湿润条件下会出现亲水相和疏水相的相分离并形成质子通道,这些质子通道有利于质子的传导。但是磺化聚醚醚酮的主链结构中含有大量的苯环,链结构刚性很大,膜中亲水相和疏水相很难发生相分离形成质子通道,从而阻碍了质子在膜中的传递。通过增加磺化度虽然可以提高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质子电导率,但是过高的磺化度会降低膜的化学稳定性和吸水尺寸稳定性[11]。因此,最近交联改性磺化聚醚醚酮提高膜的尺寸稳定性,降低溶

胀度是研究热点。Vona等[12]利用SO2作为交联剂制备的SO2交联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不仅质子电导率高达到0.1 S/cm,而且降低了膜的溶胀度并提高了膜的尺寸稳定性。通过嵌段共聚物法制备含疏水段和亲水段主链的磺化聚醚醚酮也可以解决由于磺化度过高而引起的吸水尺寸稳定性变差的问题[13]。其他较为常见的增强磺化聚醚醚酮的方法有:(1)与其他高性能的聚合物混合增强其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性能,例如聚苯并咪唑、聚醚砜、磺化聚苯砜、聚偏氟乙烯等;(2)利用吸水性强无机纳米粒子掺杂磺化聚醚醚酮提高膜的高温质子导电率,例如SiO2、ZrO2、TiO2等金属氧化物或者H3PW12O40、H4SiW12O40、H3PMo12O40、Na2HPW12O40、CsH2PW12O40、Cs2HPW12O40、Cs2.5H0.5PW12O40、Cs2.5H0.5PW12O40等杂多酸或杂多酸盐。

聚砜(PSU)是一种高分子主链中含有烃基-SO2-烃基链节的耐热型工程塑料,按主链分子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聚芳砜(PASF)和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U)的原料聚砜也是廉价且商业化的产品,并且将PSU磺化后会保留原聚合物的良好的耐热性能和耐化学腐蚀。磺化聚砜的机械性能会随着磺化程度升高而降低,并且磺化聚砜分子链上中磺酸基取代的位点不同SPSU的耐化学腐蚀性也不一样。将磺酸基团功能化的侧链接枝到聚醚砜主链上制备的磺化聚醚砜(SPES)的化学稳定性、耐水解性和质子导电率都要要优于直接磺化法制备的磺化聚醚砜[14-15]。使磺化聚醚砜交联也是一种有效提高磺化聚醚砜各项性质的方法[16],适度交联可以改善磺化聚醚的机械性能、耐化学稳定性以及甲醇透过率。

聚磷腈虽然主链不含芳香环,其主链氮磷单双建交替排列组成,侧链基团磷原子相连,但是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和优秀的耐热性能。聚磷腈一般是由六氯环三磷腈(HCCTP)开环聚合后得到聚二氯磷腈,随后通过取代反应引入烷氧基等基团[17]。聚磷腈的磺化也分两种:(1)将制备好的聚磷腈高分子加入到浓硫酸等磺化试剂中直接磺化,磺化程度不易控制;(2)在合成聚二氯磷腈后,将带有磺酸基团的物质取代聚二氯磷腈磷原子上的氯。Wycisk等[18]利用SO3作为磺化剂制备了一系列磺化聚芳氧基磷腈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磺化度,制备的膜的IEC值最高可以达到2.3 mmol/g。,因此基于聚磷腈的质子交换膜具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

3.磷酸掺杂聚合物质子交换膜

全氟磺酸(PASF)型质子交换膜和磺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中的磺酸基团在膜中有水的条件下才会电离出H+,这些电离出的H+与水结合形成水合氢离子,并且膜中的质子传导就是依赖于这些水合氢离子的定向迁移,即质子在这些膜中传导严重的依赖于水。当这些质子交换膜工作温度超过100℃时,膜内水含量会因水分蒸发逐渐减小,使得磺酸基团电离和氢离子的传递都会受到阻碍,从而导致膜的质子电导率急剧下降。用无机酸(H2SO4、H3PO4、HCl、HClO4、HNO3等)、固体酸(H3PW12O40、H4SiW12O40、H3PMo12O40)或酸式盐(Na2HPW12O40、CsH2PW12O40、Cs2HPW12O40、Cs2.5H0.5PW12O40、Cs2.5H0.5PW12O40)等非水低挥发性的物质作为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递的载体可以有效的解决高温低湿度条件下质子电导率下降的问题,其中磷酸更是得到广泛关注。磷酸是一种中强酸具有

挥发性低并在200℃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磷酸具有自电离和脱水能力在高温低湿或无水条件下还具有一定的质子传导能力。磷酸掺杂聚合物膜可以应用在超过100℃的高温质低湿度条件下,因此磷酸掺杂聚合物质子交换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满足燃料电池工作要求,磷酸掺杂聚合物质子交换膜中的聚合物需要满足一下要求:(1)聚合物分子链结构中带有醚、亚胺、酰胺、咪唑等具有碱性的基团或支链,能够与磷酸形成酸碱对以此吸附磷酸防止磷酸的流失;(2)具有很好的耐化学腐蚀性、机械性能、尺寸稳定性和耐热性等性质。早在1992年,Lasségues[19]就制备了磷酸掺杂聚氧乙烯(PEO)、聚丙烯酰胺(PAA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亚胺(PEI)等磷酸掺杂聚合物膜,但是这些膜的质子导电率普遍不高在室温下都低于10-3S/cm。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膜中磷酸掺杂量太低而且始终无法有效提高,因为当磷酸含量过高时这些聚合物因磷酸的塑化作用都是糊状物根本不能成膜。在1995年,Wainright等[20]第一次制备并报道了磷酸(PA)掺杂聚苯并咪唑(PBI)质子交换膜,这才使得磷酸掺杂聚合物膜有了重大突破并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膜不仅具有较高的质子电导率而且具备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机械性和耐热性。

聚芳醚酮(PEAK)和聚砜(PSU)等特种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抗氧化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这些聚合物虽然无法直接掺杂磷酸,但是通过改变其主链结构——引入吡啶、三唑环、苯并恶唑、恶草酮或者苯三唑等碱性官能团,能够使其吸附更多磷酸,从而提高膜的质子电导率。Yang等[21]对聚砜氯甲基化后再利用甲基咪唑季铵化改性聚合物使之具有碱性,最后掺杂磷酸使之能够应用

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中每摩尔咪唑鎓盐能够吸附10-11mol磷酸分子,并且膜在130-150℃的高温下质子电导率可达到1.5×10-2-2.2×10-2 S/cm。

4.基于聚苯并咪唑的质子交换膜

聚苯并咪唑(PBI)是一种高分子链结构中含有苯并咪唑结构的无定形热塑性聚合物。PBI结构中的芳香环为聚合物提供了高的热稳定性、优秀的耐化学稳定性以及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22-23]。PBI加工困难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中,只能够溶于强极性的有机溶剂(如,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中或强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中。PBI是由芳香族四胺和芳香族或脂肪族二羧酸酯(或二酸、二酯、二醛、二酰胺、二腈)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合成。PBI的合成方法一般有:溶液缩聚法、熔融聚合法、亲核取代法以及母体法。其中最常见的是以四元胺和二元酸为单体在多聚磷酸中通过溶液缩聚法反应得到[24]。聚苯并咪唑种类繁多,其中最为主要和最常见的有三种:聚[2,2’-(间苯基)-5,5’-联苯并咪唑](mPBI),聚[2,2’-(对苯基)-5,5’-联苯并咪唑](pPBI),和聚2,5-苯并咪唑(ABPBI),如图2所示。其中,mPBI是由单体3,3’-二氨基联苯胺和单体间苯二甲酸反应制得,是目前最为常见而且商业化的一种PBI,并且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pPBI是由3,3’-二氨基联苯胺单体和对苯二甲酸单体通过缩合反应制得,主链中的对苯结构使得高分子链更加的灵活。ABPBI是由单一的单体3,4-二氨基苯甲酸自缩聚而成,结构简单,制备更加容易,主链中咪唑环含量高。除了这几种较为常见的PBI之外,还有含有醚键、磺酸基、含氟单体等

其他基团的改性聚苯并咪唑。目前,利用PBI制备高温质子交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4.1磺化改性PBI质子交换膜

图2几种常见的PBI结构式

聚苯并咪唑溶解困难,通过磺化改性不仅可以增加PBI的溶解性,还可以利用磺化改性的PBI制备质子交换膜。磺化改性PBI常见的方法有三种:(1)直接磺化法、磺化单体聚合法和接枝改性磺化法。由于直接磺化法无法控制磺化度,并且直接磺化法容易破坏聚合物无结构导致聚合物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都无法保证。因此,一般采用通过磺化单体直接聚合法或者接枝法改性聚苯并咪唑。磺化聚苯并咪唑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磺化聚醚型聚苯并咪唑,聚醚型聚苯并咪唑因为醚键的引入,其分子链更加的灵活,使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和可加工性。例如Krishnan等[25]通过单体3,3'-二氨基联苯胺与单体2-磺酸对苯二甲酸单钠盐和4,4'-二苯醚二甲酸通过缩合聚合法制备了磺化聚醚型聚苯并咪唑(SOPBI),这种聚苯并咪唑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加工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并且通过调节单体比

例制备的质子交换膜质子导电率最高可达0.121 S/cm。聚苯并咪唑中咪唑环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能够与环氧基、苄基氯、烷基磺酸内酯等基团反应。因此,可以通过接枝反应磺化聚苯并咪唑。磺化PBI质子交换膜只能够在膜中有水的条件下工作,不能够应用于高温低湿度的条件下。

4.2磷酸掺杂PBI质子交换膜

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利用磷酸质子传递的载体而不是水作为质子传递的载体。磷酸不仅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高的沸点并且具有特殊的自电离和自脱水能力,使得质子交换膜中质子的传导不再依赖于膜中的水,从而使得膜在高温失水条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质子导电能力。磷酸掺杂PBI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1)将制备好的PBI膜直接浸泡在浓磷酸中,吸收足够磷酸后洗去表面残余的磷酸后烘干制得;(2)将PBI溶解到浓磷酸中直接浇铸成膜。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最早是通过将聚苯并咪唑膜浸泡在浓磷酸制备得到[54, 72],并且因其独特的质子传导机理而受到广泛关注。聚苯并咪唑咪唑环中的-NH-和-N=可以作为质子的供体和质子的受体,可以促进膜中氢键的形成。因此,氢离子能够在水-磷酸之间、磷酸-磷酸之间、咪唑环-磷酸之间传递,其质子传导机理如图3所示。

图3质子传导机理:(a)水-酸之间的质子传导;(b)磷酸间的质子传导;(c)

磷酸-咪唑环之间的质子传导

磷酸掺杂PBI质子交换膜的质子导电能力会随着磷酸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其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会随着磷酸含量的增加而变差,因此纯的PBI 膜每摩尔重复单元最多能够掺杂5-6 mol磷酸。增加磷酸含量的同时而不降低其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聚苯并咪唑的咪唑环上的-N-H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可以与氯苄基、环氧基团等基团发生反应,因此可以通过交联反应改性聚苯并咪唑。交联改性后的PBI能够吸收更多的磷酸并且其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也不会严重下降。Li等[26]利用1,4-双(氯甲基)苯作为交联剂制备了磷酸掺杂交联型PBI膜,这种交联结构的PBI质子交换膜每摩尔的重复单元能够吸收8.5-15.5 mol的磷酸,并且具有优秀的机械强度和抗氧化稳定性。Wang等[27]利用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制备出新型交联型聚苯并咪唑,当交联度为5%时膜能够吸收193%的磷酸并且具有很好的抗氧化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膜在200℃条件下质子电导率高达1.7 ×10-2 S/cm。

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在高温低湿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质子电导率,因为磷酸是以离子键或氢键形式结合在膜中的,所以磷酸会随着燃料电池运行所产生的水而从膜中慢慢渗出。因此,制备出一种能够防止磷酸流失的基于磷酸的PBI高温质子交换膜成为了研究的重点问题。纳米TiO2、纳米SiO2、纳米ZrP和纳米有机蒙脱土等无机纳米粒子具有大的表面积和很好亲水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磷酸的流失。Tang等[28]将4-氯苄基膦酸二乙酯与聚苯并咪唑反应,制备出苯甲基膦酸接枝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膦酸是化学键合到PBI的分子链上膦酸更不容易流失。

5结束语

为了满足燃料电池实用化、产业化的要求,研究者们在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究工作及其改性方法上做了大量的贡献,运用了多种材料或改性方法来优化、制备新型满足要求的质子交换膜。目前,在提高质子交换膜的强度、稳定性、中高温质子传导性能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改善膜的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增强膜的使用耐久性的研究尚不足,质子交换膜的寿命及长期性能的改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商业化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质子交换膜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质子交换膜及其燃料电池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Kreuer K D. Kreuer, K.-D. Proton Conductivity: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Chem. Mater. 8, 610-641[J]. Chemistry of Materials, 1996, 8(3):610-641.

[2]Agmon N. The Grotthuss mechanism[J].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1995,

244(5-6):456-462.

[3]Peighambardoust S J, Rowshanzamir S, Amjadi M. Review of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0, 35(17):9349-9384.

[4]Ramani V, Kunz H R, Fenton J M.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reduction on the

conductivity of Nafion?; /phosphotungstic acid composite membranes[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5, 266(1–2):110-114.

[5]Mauritz K A, Mountz D A, Reuschle D A, et al. Self-assembled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as membrane materials[J]. Electrochim Acta, 2004, 50(3): 565-569.

[6]Ramani V, Kunz H R, Fenton J M. Stabilized heteropolyacid/Nafion?;,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elevated temperature/low relative humidity PEFC operation[J]. Electrochimica Acta, 2005, 50(5):1181-1187.

[7]Woo Y, Oh S Y, Yong S K,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lfonated

polyimide membrane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3, 220(1–2):31-45.

[8]Zhang F, Li N W, Zhang S B, et al. Ionomers based on multisulfonatedperylene

dianhydride: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water resistant sulfonated polyimides. J Power Sour[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0, 195(8):2159-2165.

[9]张高文, 周震涛. 磺化聚醚醚酮膜的制备及性能[J]. 电池, 2005,

35(4):292-294.

[10]I ulianelli A, Basile A. Sulfonated PEEK-based polymers in PEMFC and DMFC

applications: A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20):15241-15255.

[11]C hen Y, Meng Y, Wang S, et al. Sulfonated poly(fluorenyl ether ketone)

membrane prepared via direct polymerization for PEM fuel cell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6, 280(1–2):433-441.

[12]V ona M L D, Pasquini L, Narducci R, et al. Cross-linked sulfonated aromatic

ionomers via SO 2, bridges: Conductivity propertie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3, 243(6):488-493.

[13]W ang S J, Luo J J, Xiao M, 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aromatics with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long blocks as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or PEM fuel cell appli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5):4545-4552.

[14]M iyatake K, Hay A S.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arylene ether)s bearing

sulfonic acid groups on pendant phenyl rings[J].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2001, 39(19):3211–3217.

[15]M iyatake K, YoheiChikashige A, Watanabe M. Novel Sulfonated Poly(arylene

ether):?A Proton Conductive Polymer Electrolyte Designed for Fuel Cells[J].

Macromolecules, 2007, 36(26):9691-9693.

[16]O h Y S, Lee H J, Yoo M, et al. Azide-assisted cross-linked sulfonated poly(ether

sulfone)s as stable and highly conductive membranes with low methanol diffusion coefficients.[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8, 17(17):2028.

[17]A llcock H R.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phosphazenes[J]. 2002.

[18]W ycisk R, Pintauro P N. Sulfonated polyphosphazene ion-exchange

membranes[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1996, 119(1):155-160.

[19]L asségues JC. Mixed Inorganic–organic systems: the acid/polymer blends. In:

Colomban Ph, editor. Proton conductors, solids, membranes and gels—materials and devices[M]. Cambridge Univ. Press;1992: 311–28.

[20]W ainright J S, Wang J T, Weng D, et al. Acid‐Doped Polybenzimidazoles: A

New Polymer Electrolyte[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95, 142(7): L121-L123.

[21]Y ang J, Li Q, Jensen J O, et al. Phosphoric acid doped imidazolium polysulfone

membranes for high temperatur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2, 205(2):114-121.

[22]N euse E W. Aromatic polybenzimidazoles. Synthes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M]. 1982:1-42.

[23]C assidy P E. Thermally stable polymers,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J]. 1980.

[24]U no K, Niume K, Iwata Y, et al. Synthesis of polybenzimidazoles with sulfonic

acid groups[J].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2010, 15(6):1309-1318.

[25]K rishnan N N, Lee H J, Kim H J, et al. Sulfonated poly(ether sulfone)/sulfonated

polybenzimidazole blend membrane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10, 46(7):1633-1641.

[26]L i Q, Pan C, Jensen J O, et al. Cross-Linked Polybenzimidazole Membranes for

Fuel Cells[J].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7, 19(3):350-352.

[27]W ang S, Zhang G, Han M, et al. Novel epoxy-based cross-linked

polybenzimidazole for high temperatur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1, 36(14):8412-8421.

[28]T ang T H, Su P H, Liu Y C, et al. Polybenzimidazole and

benzyl-methyl-phosphoric acid grafted polybenzimidazole blend crosslinked membrane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4, 39:11145-11156

《化学与健康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健康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让食品更方便、更多样、更有风味、更有营养、更加的高级,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仅仅利用我们的天然资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渐渐开始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营养 正文: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各类非自然的新物质层出不穷,人类在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注意着对自己身体好坏的东西。尤其是在人类每日必须的餐饮方面。“美好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有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在用与不用之间产生了很多

争论。其实,任何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就拿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等食品的阿斯巴甜来说,它具有和蔗糖极其近似的清爽甜味,无苦涩后味和金属味,是迄今开发成功的甜味最接近蔗糖的甜味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在应用中仅需少量就可达到希望的甜度,所以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阿斯巴甜替代糖,可明显降低热量并不会造成龋齿。与蔗糖或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有协同效应,如加2%~3%于糖精中,可明显掩盖糖精的不良口感,与香精混合,具有极佳的增效性,尤其是对酸性的柑桔、柠檬、柚等,能使香味持久、减少芳香剂的用量。此外,阿斯巴甜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被人体自然吸收分解。当然,有利必有弊,阿斯巴甜对酸、热的稳定性较差,在强酸强碱中或在高温加热时易水解生成苦味的苯丙氨酸或二嗦呱酮,不适宜制作温度>150℃的面包、饼干、蛋糕等焙烤食品和高酸食品。因为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不适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也有报告指出有少数人会对阿斯巴甜不耐,可能会引起头痛、抽搐、恶心、过敏反应的症状。有了这些不利的因素存在,人们所担心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也许有人会想:不在果冻、八宝粥、水果罐头等食品里加阿斯巴甜就不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了。但是,很多问题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不用阿斯巴甜代替糖,食品中存在的糖分就会增多。吃糖过多可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容易肥胖;吃糖过多,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

新材料概论课程论文

《新材料概论》 课程论文 题目:氢氧化镍电极材料制备及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班级:研究生14级 学号:102014375 姓名:许****** 任课教师:******** 2014年11月18日

氢氧化镍电极材料制备及研究进展 姓名:****** 任课老师:*****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102014375) 摘要 氢氧化镍[Ni(OH)2]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镍氢电池中正极的活性材料。Ni(OH)2的生产已有数十年历史,在制备工艺方面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的技术比较领先,制备出的Ni(OH)2性能优良。目前国内外制备Ni(OH)2的方法有很多种。本论文主要综述了镍电极的种类,以及氢氧化镍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粉末金属法,电解合成法。关键词:Ni(OH)2、活性材料、镍电极,制备方法

目录 摘要 (Ⅰ) 1 前言 (1) 1.1 电池简介 (1) 1.2 镍氢电池的发展概况 (1) 1.2.1 Ni/MH电池的基本原理 (1) 1.2.2 Ni/MH电池的优点及其发展简史 (2) 2 镍电极概述 (3) 2.1 碱性电池中镍电极的种类 (3) 2.1.1袋式或有极板盒式镍电极 (3) 2.1.2 粘结式镍电极 (4) 2.1.3 烧结式镍电极 (4) 2.1.4 泡沫式镍电极 (5) 2.1.5 纤维式镍电极 (5) 3 氢氧化镍的晶体结构及性质 (6) 4 氢氧化镍的制备方法 (7) 4.1 化学沉淀法 (7) 4.1.1 缓冲溶液法 (7) 4.1.2 络合沉淀法 (7) 4.1.2 直接生成法 (7) 4.1.3 均相沉淀法 (8) 4.1.4 离子交换树脂法 (8) 4.1.5 Chimie douee技术 (8) 4.2粉末金属法 (8) 4.2.1高压水解法 (8) 4.2.2硝酸氧化法 (9) 4.3 电解合成法 (9) 4.3.1电化学浸渍法 (9) 4.3.2 盐电解法 (9) 参考文献 (10)

高等土力学课程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 高等土力学课程论文 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土质边坡稳定分析 姓名:刘青水 年纪:2012 学号:2012710013 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30428

1摘要 边坡的稳定性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决定。内在因素是边坡本身所固有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震、开挖等。近年来,降雨导致边坡失稳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准确预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常规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基于饱和土理论和稳定渗流场情况,难以反映降雨作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本文针对受降雨影响的边坡,运用饱和一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理论和二维非稳态渗流有限元模型,模拟雨水入渗引起的暂态渗流场,将计算所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和渗流力分布用于考虑基质吸力影响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中,建立了考虑非饱和土边坡从雨水入渗到出现滑坡危险全过程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降雨对非饱和边坡渗流场分布、发展和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状态预测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结合不同的降雨条件,计算不同降雨持时情况对土质边坡稳定的影响,得出随着降雨持时的增加,边坡稳定性逐渐降低,降低幅度随降雨持时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工作在改进和完善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 对数值算例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对降雨引发非饱和土边坡失稳的机理和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为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滑坡灾害预报和边坡治理等方面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降雨入渗;边坡稳定;非饱和土;饱和一非饱和渗流;有限元分析 2论文研究背景 降雨和滑坡都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自然规律作用下,两者有着紧密的关系。滑坡是土木、水利、交通、矿山等基本建设工程常见的事故和灾害,触发滑坡的因素多种多样,水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而降雨,特别是历时长、强度大的暴雨更是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的常遇诱导因素。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尤其以降雨入渗的影响最为频繁和明显。 降雨型滑坡产生的机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雨动能外部作用,二是降雨入渗后坡体内部产生的相关作用。对于由降雨因素导致的边坡失稳机制,目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降雨入渗使得边坡体内的地下水潜水面升高,滑面处土体软化,从而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导致滑坡的发生。基于这一认识的评价、分析方法是,运用饱和渗流理论,模拟降雨引起的潜水面升高;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计算潜水面升高后的边坡稳定性,并以此作为设计依据。这是一种基于饱和土力学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很难被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所采信。主要是因为:①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与具体地区有关,不同地区诱发滑坡的临界降雨量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四川盆地滑坡主要发生在日降雨强度超过200mm/d的分布区,香港滑坡发生的日降雨强度大都在100mm/d以上;②即使对于同一地区的边坡,不同专家推荐的确 定临界降雨量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建议以前期总降雨量值来确定临界降雨量的;有建议以日降雨量值来确定临界降雨量的;也有建议小时最大降雨量值来确定临界降雨量,等等。事实上,边坡失稳与总降雨量的大小、日降雨强度以及降雨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均有着直接关系。 故已有的工程设计均采用对孔隙水压力进行假定的方法。例如美国一些工程采 用水面达地表的静水压力分布。这一假定基于以下认识:历时长的降雨使边坡裂隙完全饱水,地下水位达到地表。对于高边坡工程,采用这一水压力分布使加固设计过于保守。

绿色化学结课论文

绿色化学论文 题目绿色化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年级 2012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2015年 10月26日 绿色化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化学取得了十分辉煌的进步。同时,受传统发展观影响,化学工业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以及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绿色化学”的研究和实施正在全球兴起,并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化学是20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现已成为当前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而且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称为绿色技术、环境友好技术或清洁生产技术,是利用化学原理来防止污染的一门学科[1]。其研究的目的为,通过一系列的原理与方法来降低或除去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更加环境友好。绿色化学包括所有可以降低对人类健康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化学方法、技术和过程。与传统的污染处理不同,绿色化学通过改变化学产品或过程的内在本质,来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这种方法是非常科学的, 因为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其毒性具有内在联系。由于这个联系,绿色化学家可以设计或重新设计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使其具备所需的特性又避免或减少有毒基团的使用与产生。同时,绿色化学追求高选择性反应,极少生成副产品,甚至达到原子经济性,实现零排放。 1绿色化学的发展以及现状 20世纪末期,人们开始留意到可以通过化学方式减少化学污染,这种方式很快在西方国家推广起来。1990年美国国会率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案”,明确提出“污染预防”这一新概念,并将其确立为国策。这种改变过去将污染控制着重于末端处理转向源头削减,并将废物的源头削减、循环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三者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一种“绿色意识”,加之化学面临的挑战,很快便出现了“绿色化学”这一新概念,这是化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化学与社会论文 文档

浅谈绿色化学工业与低碳经济 作者:金会颖 机械工程学院学号:1064103206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与生命科学的世纪。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以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生命科学等为代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生存的世界。跨入二十一世纪, 化学与不同学科深入交叉、渗透、融合, 在各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二十一世纪化学与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生命等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广泛交叉渗透必将爆发出更为惊人的综合效果。随着低碳经济潮流兴起,绿色化学正成为为一种新兴的策略方针早已引起各方瞩目。 一、何为低碳与低碳经济 碳指的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低碳(low carbon)指的是低能源消耗,低二氧化碳排放。 如何减碳?追踪碳足迹,就是计算商品从原材料开采、生产、运输,直到丢弃、回收、利用,这整个循环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了解生产过程中哪些工段碳排放量最大,就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是实现减碳目的的有效方法。 低碳经济是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高碳经济以依靠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要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

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绿色化学工业 绿色化工又称环境无害化工,是近年来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减量化、使资源及能源消耗最少、追求单位产品排污系数最低、强调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污染的先进工艺技术,其核心是“杜绝污染源”。绿色化工的基本原则是采用无毒害、可再生的原料,使用无污染的催化剂和溶剂,控制衍生物和其他副产品的产生,进行完全转化的化学反应,实现零排放,同时要求获得的产品易于储存、运输,产品可以循环利用,或在自然环境中可以无害降解。 绿色化工的主要内容包括: (1)预防:防止产生废物,比在生产后再处理或清除更好。 (2)原子经济性:设计合成方法时,应尽可能使用于生产加工过程的材料都进入最后的产品。 (3)无害(或少害)的化工过程:设计的化工过程所采用的原料与生成的产物对人类与环境都应当是低毒或无毒的。 (4)设计无危险化工产品:设计生产的产品性能要考虑限制其毒性。

机械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机械工程发展与展望姓名:罗欢 班级:机自卓工班 学号:120101040022 日期:2012.12.10 指导老师:贲红艳

摘要:我国机械工程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机械工程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领域已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如此,我国机械工程科学在国际上总体还处于落后地位。未来制造业发展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字网络化、高效精确化、智能集成化及制造极端化。 关键词:机械学科重大成果发展趋势发展策略 前言 21世纪人类社会主要面临四大问题: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人口增加、环境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峻而不可逾越。人们将会发现:生态的保护可能比经济更为重要。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耗国。20年后,由于石油、煤的枯竭,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力能、水力能的利用占整体能源的比重将会大增。 未来制造仍然是创造人类文明财富、促进人类进步的主要手段之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其他产业相互支撑而推动生态建设和经济增长。面对上述重大问题,制造业及其科学技术面临着严峻挑战。 由于中国将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要实现此战略转移,关键在于制造技术及其产品的创新。制造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产品的创新和自主品牌的打造是中国制

造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预测和面临这些挑战,及时采取应对战略和策略,大力加强制造科技及其产品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国就可成为制造强国,中国高端品牌产品将可与美日欧并驾齐驱,中国制造业将立于世界之林。

高等土力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Advanced soil mechanics Course No.: Course name: Advanced soil mechanics Class hours per week: 4 Credits: 2.0 Course type: Optional Prerequisite course:Engineering geology,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object: civil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and blackboard Teaching target and fundamental review: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engineering behaviour of soils in comparison to other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This will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 to a particulate media,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fluid flow and fluid pressure between particles in influencing the behaviour of soils.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il behavioural models. Applying soil model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ur of slopes, shallow foundations, and retaining walls. Course introduction: This course identifies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soils which makes them different to oth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hus introduces concepts that allow the appropriate modelling of the behaviour of soils, especially pore water pressure, permeabil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void ratio on the engineering behaviour of soils. These elements connected in order to show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behavioural models including Cam-clay, and Cam-clay based models.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course will show the application of basic soil mechanics methods for the purpose of solving typ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Main contents and time quotient: Section 1: soil classification and behaviour 2 hours Section 2: permeability and fluid flow 4 hours Section 3: consolidation and settlement solutions 4 hours 10 hours Section 4: stress, strain, and strength; traditional solutions to critical state theory Section 5: slope stability and analysis 4 hours Section 6: K0 concepts, lateral earth pressures, and 4 hours retaining wall design Section 7: bearing capacity and foundation design 4 hours Tutorial Sheets: One sheet per week, 3-6 problems per sheet. Final Examination: Closed-book Grading Scale: Tutorial Sheets 30% Final Examination 70% Recommended reference book: 1.Barnes, G., 2010, Soil Mechan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algrave Macmillan; 3rd Edition 549pp. Additional Reading Material: 1.Permeability and fluid flow: Freeze, R. A. and Cherry, J. A., 1979, Groundwater. Prentice Hall; 1st Edition, 604pp. 2.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bearing capacity and foundation design: Tomlinson, M. J., 2001, Found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entice Hall; 7th Edition, 569pp.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传统化学教学对有效教学的不利影响 1、教学目标的设定只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化学知识,教师会组织和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和巩固,认为学生做对题了,化学就学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由于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变化,以至于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但达不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反而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熟能生厌”的厌

化学与人类生活结课论文

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运用 刘怡201201W3 20123649 摘要:以现代生活为背景,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认识和探究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化学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有效利用,是更好地驾驭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文化基础。 关键字: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纤维 Polymer materials used in life Abstract:We discuss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we used in normal life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emical and human life, specifically the effective use of human material in polymer chemistry, life is better manag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chieve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Key words:macromolecular material rubber plastic fiber 人类在认识自然、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新的物质。茫茫宇宙中浩瀚的物质世界,在化学家看来不过是千百万种化合物的存在与组合,而且是为数不多的几十种常见元素所组成。特别是从1828年第一个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尿素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合成物质走上了化学的大舞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合成高分子具有天然高分子不可比拟的优

化工学科前沿结课论文 (3)

化工新技术结课论文 ---煤炭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煤炭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液化制油技术是缓解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原油供应不足的措施。而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煤炭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原理以及应用前景及进展。论述了铁催化剂、超微高分散性催化剂、微生物酶催化剂在煤液化方面的研究。以推进煤直接液化的工业应用。 【关键词】煤炭直接液化催化剂进展

0.引言 世界上煤的储量比石油丰富得多,有可能成为未来燃料的主要来源[1]。煤直接液化能够提供分子量比原煤低,H/C原子比比原煤高的液体燃料, 仍是广泛研究的从煤制备洁净液体材料的重要途径[2] , 公认的比较成功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有两段或多段工艺和煤油共处理工艺,近年来还有铁基催化剂、超微高分散性催化剂、微生物酶催化剂、煤与废塑料在直接液化应用中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种煤直接液化工艺开发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其采用的催化剂。根据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特点, 可将煤液化催化剂分为两大类: 一类用于从煤直接生成液化油, 另一类用于将液化油进一步提质制备满足市场需要的运输燃料油。 1.煤直接液化的原理 煤直接液化是煤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转化的过程[3],煤分子中的一些键能较小的化学键发生热断裂,成较小分子的自由基。在加氢反应中所使用的循环油通常采用H/ C较高的饱和烃,在加压时又有相当量的气相氢溶于循环油中,两者均提供使自由基稳定的氢源。由于C—H键比H—H键活泼而易于断裂。因此,循环油是主要的供氢载体,催化剂的功能是促进溶于液相中的氢与脱氢循环油间的反应,使脱氢循环油加氢并再生。在直接液化过程中,煤的大分子结构首先受热分解,而使煤分解成以结构单元缩合芳烃为单个分子的独立的自由基碎片。在高压氢气和催化剂存在下,这些自由基碎片又被加氢,形成稳定的低分子物。自由基碎片加氢稳定后的液态物质可分成油类、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等三种不同成分,对其继续加氢,前沥青烯即转化成沥青烯,沥青烯又转化为油类物质。油类物质再继续加氢,脱除其中的氧、氮和硫等杂原子,即转化为成品油。成品油经蒸馏,按沸点范围不同可分为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等[4]。催化剂的作用是吸附气体中的氢分子,并将其活化成活性氢以便被煤的自由基碎片接受。煤直接液化是生产液体燃料的替代品和煤基材料的重要方法,是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的方向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煤直接液化技术已基本成熟。要使煤炭直接液化达到商业可行的目标,开发有效、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的催化剂是关键技术之一。 2.煤直接液化用催化剂 2.1煤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分类 作为煤炭直接液化催化剂,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钴(Co)钼(Mo)、镍(Ni)催化剂;第二类是金属卤化物催化剂,如ZnCl2、SnCl2等;第三类是铁系催化剂,包括含铁的天然矿石、含铁的工业废渣和各种纯态铁的化合物(如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硫化物)。研究表明,第一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但这类催化剂价格比较昂贵而且丢弃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用后需要回收。第二类金属卤化物催化剂属酸性催化剂,裂解能力强,但对煤液化装置有较强的腐蚀作用。第三类铁系催化剂活性/价格比高,进入灰渣对环境没有污染,是目前煤炭直接液化催化剂研究的重点方向。 2.2催化原理 催化原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铁基化合物及钼的化合物, 而这两种类型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又都与硫有关, 因为硫在煤液化中的加入都促进了这类催化剂活性的提高。黄铁矿在煤液化中的催化作用早为大家所公认,穆斯堡尔谱测定铁硫化物催化剂在煤液化时的转化机理表

非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

昆明理工大学 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名称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领域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 ?????研究生部 制定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一、专业领域简介 本学科领域紧密结合省情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大的方向上分为土木工程方向、建筑学方向、工程管理方向。 土木工程方向围绕工程结构(包括钢结构、空间结构、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桥隧结构等)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结构安全评价与健康诊断、防灾减灾、工程抗震、岩土工程治理技术、地基基础工程、新型建材、施工技术、市政建筑设施等方面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 建筑学方向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镇人居环境、城乡建设发展、以及全国注册建筑师行业制度,从理论与实践上重点对建筑、城市进行整体、全面、深入的探讨与设计实践。本学位点以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实践为主,致力于研究古今中外建筑的相关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发展趋势的一般规律,研究城市及其区域发展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规律;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等相关技术问题。 工程管理方向以工程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适应工程建设领域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课程学习以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与法规融于一体。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This research field combines with the Y unnan province affection and the need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sisting to th 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otal,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search direction,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direction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steel structure, spatial structure, concrete structure, composite structure, bridge and tunnel structure, and so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structural safety evaluation and health diagnosi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seismolog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echniqu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pt, municipal engineering, and so on. The architecture research direction combines with local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and environ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vernacular villages, the local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is major takes emphasis on integral, comprehensive and deep design practices from single building to whole city in the light of the National Registered A rchitects’ industry system. Besides that this major makes studies on design methods and related theory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both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on universal laws of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 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埻 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 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8.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前景 9. 关于化学发展的历史分期探讨 10. 现代化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1. 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应增加科学史的仹量的必要性 12. 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3.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14. 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 15.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6. 略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17. 略论课埻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8. 略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9. 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20.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1.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 22.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及思考 23. 浅谈数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24.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25.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26. 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27.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 28. 化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29.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30. 计算机辅劣教学在化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课埻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32. 论中学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 33. 优化课埻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4.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埻教学效率 35. 在化学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 36.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探索 37.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38. 从教学理念更新到教学行为探索 39. 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 40. 浅谈中学化学计算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4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环境影响分析 42. 浅谈我国中学教育模式与高考制度的关联性及利弊 43.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学生的早恋调查及分析 45. 中学厌学的家庭、社会原因分析 46. 义务教育阶段对辍学生的对策研究 47.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兴趣 48. 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劢手能力 49.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0. 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研究 51. 浅议大气臭氧层破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2. 浅议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3. 浅谈村、镇建设的规划与耕地保护 54. 浅议化学兴趣(提高)班教学的组织与实践 55. 乡村化学教材的编排与使用调查研究 56. 启发性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7. 环境保护兴趣组的组织与实践 58. 大气污染物(如粉尘)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浅谈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能动141506123 田厚众 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署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并于1992年6月被发表在《里约热内卢宣言》上, 从那以后人类开始把减轻地球环境负荷作为共同的努力目标。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是人们长期以来单纯的经济发展观, 导致了地球环境的全方位污染与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统计的结果也表明, 化学工业为最大的有害物质释放工业, 超过排在前10名的其他个行业的总和,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化学工业 正文: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在目前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困难重重,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不够强,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2)人口总量庞大,人口素质较低。到本世界中叶,我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

龄人口高峰将接踵而至,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资源短缺,人均资源明显不足。(4)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极为严重。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中城市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全国流失面积已达3.6亿公倾,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仍在继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草原沙化面积仍在快速扩散。七大水系污染严重。事实证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子孙后代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当前我国经济要想保持高度持续增长,必须审时度势,立足现实,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化学工业的概况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

化学电源结课论文.

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摘要:质子交换膜一直以来都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研究重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质子交换膜的种类不断增加,其性能也不断提高。目前,质子交换膜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全氟磺酸(PFSA)型质子交换膜及其改性膜;(2)磺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3)磷酸掺杂聚合物膜;(4)基于聚苯并咪唑的质子交换膜,本文对这几种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改性;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bstract: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has always been a research focus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In the past decades,the number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has increased and its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constantly.At present,the type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1)perfluorosulfonic acid(PFSA)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nd its modified membrane;(2)sulfonated polyme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3)phosphoric doped polymer film;(4)based on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of polybenzimidazole,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se several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Keywords:proton exchange membrane;The modification;Research progress.

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岩土工程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401;学位授权类别:工学硕士 一、学科概况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岩土工程学科是以岩土的利用、改造与整治为主要研究对象。本学科范围包括铁路交通、土木、水利及环境工程中的各类地基、基础的强度、变形与稳定问题以及设计、施工、测试技术等的研究。 本学科主要相关学科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水工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质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 岩土工程学科的勘察、试验测定、方案论证、设计计算、施工监测、反演分析、工程判断等特殊的工作程序是铁路建设的基础保障。本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对中国高速重载铁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以铁路运输为特色的岩土工程学科领域内,培养一批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岩土工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地基基础及加固技术 主要研究:有关天然地基、深基础、软弱和特殊土路基以及地基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发展和实践中的问题;地基基础的计算理论和测试技术;软弱地基的加固技术及其应用。 2、土压力和支挡结构 主要研究:土体稳定性的分析计算理论,新型支挡结构加筋土结构的计算方法;土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方面的问题。

化学史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化学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时:30学时 上课学期: 班级: 姓名: 学号: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现根据国家标准称为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既元素周期律。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门捷列夫在这条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当他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近五十多年来,各国的化学家们,为了打开这秘密的大门,进行了顽强的努力。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他们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所以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整理收集资料。1859年,他去德国进行科学深造。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了。1862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