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报格式要求
地球科学学报格式

第 卷第 期 (小5号宋体)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V ol. No. 2003年 月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月份英文缩写) . 2003基金项目,请在脚注中注明基金及其批准号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份,职务。
主要从事哪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黑体加粗):1000-7598-(2003) 02―0304―03(编号用Times New Roman ) 空2行(单倍行距)页面设置:页边距 上:2cm(首页)、2.5cm(奇偶页), 下:1.6cm, 左: 2cm, 右: 2cm; 距边界: 页眉: 1.5cm, 页脚: 1.6cm 文档网格: 每行46个字, 每页49行论文标题(不超过22字):二号黑体加粗,居中作者:四号楷体加粗,居中( 单位、地址、邮编,6号宋体,居中 )摘 要(小5宋加粗):控制在200~300字,能使人脱离您的文章独立理解,摘要中不要出现“本文”的字样,也不要有引文号。
(小5宋, 行距14磅)关 键 词(小5宋加粗):内容:小5宋中图分类号:TU 443(Times New Roman ) 文献标识码:A 空2行(固定值:12磅)Tiltle in English (四号Times New Roman 加粗)Author( Address,Postalcode )Abstract (小5加粗):,英文摘要和题名要准确规范,作者拼音和作者单位英译名要规范统一。
(小5, 行距14磅) Key words (同上): soil (同上)。
注:文中所有英文字体均用Times New Roman空1行,行距:单倍行距1 一级标题4号宋体,顶格左排作者需按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对自已的论文进行修改、排版,并将排版后的论文全文通过高质量软盘或E-mail 发送至组委会,同时寄全文的激光打印稿2份,以便校核论文。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共11条)每篇论文请勿超12页(每个页码为38字×39行,字体5宋,包括页下地脚、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下列各项须齐全。
1 题名20字内。
2 作者姓名、单位例: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州510070)3 中文摘要:300字内(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忌指示性)。
4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4个(第1个:该文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或所用方法的名称;第4个:前3个关键词中未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在文题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各词间用“;”分隔)。
5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
6 文献标志码: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7 篇首页地脚下按序排收稿日期:例:1998-06-09;修订日期1998-12-20基金项目: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370561);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5-004-05-06)。
(第一)作者简介:100字内,按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等顺序列出。
例:李永遂(1956- ),男,河南武陡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遥感技术应用和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地理学报评审要求

地理学报评审要求
《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报告、综述和评论,以及反映新仪器、新技术在地理学中应用的文章。
以下是《地理学报》的评审要求:
1. 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要求数据准确、论点明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 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不抄袭、不剽窃、不弄虚作假。
3. 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能够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4. 论文应符合《地理学报》的办刊宗旨和编辑规范,符合《地理学报》的排版要求。
5. 论文应符合《地理学报》的审稿程序,经过同行专家的严格评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要求请以《地理学报》官网为准。
2018-地理学报论文格式-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理学报论文格式篇一:地理学报格式地理学报基本格式《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
本刊欢迎国内外地理工作者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投到本刊。
(1)撰稿人应在写稿前广泛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的文献,以保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文章要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精练。
观测、实验、统计数据应包括新近的。
(2)来稿一律用A4纸打印,一式二份。
来稿(包括图、表及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8个版面(8000字)。
稿件格式请参照本刊最新期刊格式。
用电子信箱投稿者需将附图文件分别附上,发送前请务必杀毒。
(3)内容摘要100~200字左右, 关键词3 ~ 7 个。
(4)论文的1、2、3级标题分别按1,1.1,1.1.1编号,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
(5)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项目的研究论文请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的中英文名称和编号。
(6)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
如“m”,“t”等。
各种专业术语一律按已颁的标准使用。
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
(7)表格格式为三线格(在Word软件中选:表格-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简明1)。
表格标题为中英对照,在表格上居中。
(8)插图一般不超过5幅,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请按地图出版社最新标准底图绘制,有审图证明的亦可。
插图标题为中英对照。
在插图下居中。
欢迎使用彩色插图、卫片或照片。
(9)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之处在右上角标注编号)。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格式

《X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格式1)题名(居中,一般不超过20字)。
2)作者(居中;多作者且分属不同单位的,用“1、2、…"做角注;如确需标注通信作者,则在其右上角标注“*”,并在首页地脚处注明“通信作者”,并给出作者XX及)。
XX3)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XX编码(居中;作者单位应给出二级单位,非省会城市应加注省、XX名)。
XX4)中文摘要(“摘要”2字左顶格(以下凡未说明排法的项目均左顶格);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采用报道/指示性摘要时至少包括目的和结论,以200字左右为宜)。
XX5)中文关键词(5~8个)。
6)英文题名(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7)作者汉语拼音姓名(姓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间不加“—”)。
8)作者单位英译(作者单位的英译应给出准确的XX方译法,请作者查阅本单位XX网或XX方文件)。
XX9) (与中文摘要对应)。
10) (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11)引言不需标章号,引言内容不宜过长,介绍性内容应简练为宜。
12)“1章标题”(章、节标题应简明、精练、准确,一般不超过15字).XX13)“1.1节标题"(节标题与正文间空1个字距接排;如正文为有序号的列项说明,宜另行起排;如1。
1节下还须分节,则为“1.1.1 节标题”;一般不再设第4层次的节).14)“1)标题。
”(第1层次列项说明(如有);另行排时空2字起排;有标题时题末加句号后与正文接排).XX15) “①标题。
"(第2层次列项说明(如有);一般接排)。
XX16) “表1表题"“图1图题”(居中排;标目、栏目中的量和单位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图注、表注均以“1)、2)、…”作注号,图注置于图与图题之间,表注置于表下方,注末加句号)。
17)致谢(如有,致谢对象标注于文末,不标“致谢”2字)。
XX18)“XX”(XX应充分、恰当地引用文献,研究XX的文献数量一般不少于15条/篇;严格按7714—2021著录;西文和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的著者,其姓全大写,名字按规则缩写,大写,省略“.”;XX、XX集和会议录中析出的文章,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时标注文章起始页,作为引文文献引用时标注引用信息所在页).特别申明:1)本刊严格执行现行有效的相关XX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撰文时务请正确使用量和单位、规范汉字、科技名词术语、标点符号、XX、数字、外文字符等。
地理科学杂志投稿格式

地理科学杂志投稿格式地理科学杂志是国内一流的学术期刊之一,被广泛认可和引用。
如果你想在地理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那么你需要了解投稿格式和注意事项。
下面是一个分步骤阐述的指南,帮助您完成投稿。
第一步:准备文章在投稿前,您应该认真准备您的文章。
确保您的文章符合地理科学杂志的主题,并且内容充实、有价值。
此外,注意遵守学术规范,不得存在抄袭、造假或其他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第二步:检查格式要求在准备文章时,您还需要检查地理科学杂志的格式要求。
要求如下:1.文章长度在8000字以内2.必须写明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单位、邮件地址、通讯地址和邮编3.文章中的图、表、公式应该清晰、规范4.请注明文章的来源、基金项目及论文分类号第三步:提交投稿当您准备好文章后,您可以在线提交投稿。
您需要先注册为作者,然后上传您的文章。
在上传过程中,请遵循地理科学杂志的指导进行操作。
您需要填写所有必需的信息,并上传所有文档和图像。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的审核,您需要将文件名改为简明的编号,例如“A1”,“B2”,等等。
第四步:等待审核在提交投稿之后,您需要等待地理科学杂志的审核。
该审查过程通常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
如果您的文章符合地理科学杂志的要求,那么您就有机会被发表在杂志上。
第五步:接收通知当地理科学杂志审核通过您的文章后,您将会收到一份正式的接收通知书。
该通知书将包括有关您的文章的有关信息,例如出版日期、印刷要求等。
在此之后,您需要配合编辑部的要求制作文章的完整版本,以确保质量和准确性。
总之,在投稿地理科学杂志之前,请好好准备和检查您的文章,并遵守地理科学杂志的所有格式要求。
通过仔细的工作,您就有机会在地理科学杂志上发表您的研究成果。
自然地理学报格式要求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每篇论文请勿超13页(每个页码约为38字×39行,字体5宋,包括页下地脚、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下列各项须齐全。
1 题名20字内。
2 作者姓名、单位例: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州510070)3 中文摘要:300字内(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忌指示性)。
4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4个(第1个:该文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或所用方法的名称;第4个:前3个关键词中未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在文题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各词间用“;”分隔)。
5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
6 文献标志码: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7 篇首页地脚下按序排收稿日期:例:1998-06-09;修订日期1998-12-20基金项目: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370561);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2011BAC09B07)。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9370561;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 & D Program of China, No.2011BAC09B07 ](第一)作者简介:100字内,按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等顺序列出。
地质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地质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4.要注意表内的内容排列美观、紧凑、合理。
5、备注栏若无内容则删除。
尽可能简化表格,少用A3规格的表。
个别大表应高度综合,或分解为几个小表。
6、表序号按全文、章或节编排,如“表1”、“表1-1”、“表1-1-1”。
表序号与表名之间空一格,不许用标点符号,置于表上,居中排写。
7、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但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四、插图的格式要求1.要素齐全,结构合理,美观规范,重点突出,图例等部件不能喧宾夺主,各类注记避让应合理。
2.一般绘制黑色插图,必要时采用彩图。
图名、图框、比例尺等必须用黑色。
而且有些图件全用黑色更美观。
3.图内文字一般略小于正文字号,不宜太大或太小。
但有些注记之间应用区别,便于体现不同层次的内容。
4.图号按章编排,如“图1-1”。
图号与图名之间空一格,位于图下方。
图名的字体、字号尽可能整个报告保持一致。
5.比例尺一般用单线、单向比例尺;一般放于图下方或者图内。
6.图例:图例位于图下方或图内,忌讳放于图上方;无需“图例”二字。
不能有责任签。
图例不宜太多,能直接标注者可以不用图例,而且直接标注文字更便于读图。
7.图框:多数情况下用单线图框,部分情况用双图框(需要经纬度、直角坐标时);还有一些情况不适宜用图框,如素描图、剖面图、流程图等。
8.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加参考文献的脚注,或者在括号中说明作者和年份。
9.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10.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必要时加辅助线条及文字说明。
对显微组织类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11.不许将附图简单缩小后当作插图,否则肯定不符合上述标准。
12.插图要与附图一样提交MapGis格式图,与附图和正文一道归档,否则后人难于修编和引用。
13、插图不能有责任签。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每个成果报告或学术论文,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才能体现基本素材、理论依据、技术方法的真实可靠,以及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及科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每篇论文请勿超13页(每个页码约为38字×39行,字体5宋,包括页下地脚、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下列各项须齐全。
1 题名20字内。
2 作者姓名、单位例: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州510070)3 中文摘要:300字内(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忌指示性)。
4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4个(第1个:该文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或所用方法的名称;第4个:前3个关键词中未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在文题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各词间用“;”分隔)。
5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
6 文献标志码: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7 篇首页地脚下按序排收稿日期:例:1998-06-09;修订日期1998-12-20基金项目: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370561);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2011BAC09B07)。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9370561;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 & D Program of China, No.2011BAC09B07 ](第一)作者简介:100字内,按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等顺序列出。
例:李永遂(1956- ),男,河南武陡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遥感技术应用和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E-mail: ysli@8 正文一级、二级、三级标题分别为1、⒈1、⒈⒈ 1,编号左起顶格,后空一字。
9 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用方括号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1]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WU J G. LandscapeEcology: Pattern, Process, Scale and Hierarchy.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7. ][2] 余大富, 何昌慧. 论山地的基本概念[C]// 刘彦随, 杨子生, 赵乔贵. 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5-33 [YU D F, HE C H. Discussion on conception of mountain // LIU Y S, YANG Z S, ZHAO Q G. Land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Man-L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China. 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10: 25-33. ] [3] 段利民. 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09. [DUAN L M. The Resource Curse and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 2009. ][4] HEICHER D W. Instream flow needs: Biological literature review [R]. Susquehanna River Basin CommissionPublication, 1993: 37.b.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例:[5] 陈鹏. 基于遥感和GIS的景观尺度的区域生态健康评价——以海湾城市新区为例[J]. 环境科学学报,2007, 27(10): 1744-1752. [CHEN P. Ecological health assessment at the landscape scale based on RS and GIS:A case study from the new district of a bay-type city.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7, 27(10):1744-1752. ][6] VOGELMAN N J E, HOWARD S M, YANG L, et al. Completion of the 1990’s national land cover data set for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 [J].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2001, 67: 651.c.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d.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e.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f.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g.档案[序号] 主要责任者(任选). 文献题名: 原件日期[B]. 收藏地(任选): 收藏单位(收藏编号): 起止页码(任选).h.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O]. 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堪、注、批等). 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 收藏机构(任选).注:(1)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
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根据GB 3469 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 例:[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10 英文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Abstract(在中文摘要基础上,适当加大信息量,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有1个印刷页;若与中文摘要不同,请另附相应中文稿): Key words:(顺序同中文关键词,各词间以“;”分隔)例:Study on Dividing Flatland County, Semi-mountainous & Semi-flatland County and Mountainous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Second NationalLand SurveyYANG Zi-sheng1, ZHAO Qiao-gui1,2(1. Institute of Land &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 China; 2. Department of Land & Resources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224, China)Abstract:Yunnan is a typical mountainous province in the west of China. Its basin area with a terrain gradient of less than 6° accounts for about 6% of its total land area. By using the verified result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latland s one square kilometer or greater in area in Yunnan’s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during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 selecting three single indicators, including proportion of farmland in flatland area, flatland area proportion, and number of the flatlands with the area of ≥100 km2, ……Key words: flatland county; semi-mountainous and semi-flatland county; mountainous county; comprehensive index; proportion of farmland in flatland area;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11 图件要求所有图件请提供文件(建议采用矢量格式),要求分辨率在300 dpi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