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

合集下载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格式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格式

《X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格式1)题名(居中,一般不超过20字)。

2)作者(居中;多作者且分属不同单位的,用“1、2、…"做角注;如确需标注通信作者,则在其右上角标注“*”,并在首页地脚处注明“通信作者”,并给出作者XX及)。

XX3)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XX编码(居中;作者单位应给出二级单位,非省会城市应加注省、XX名)。

XX4)中文摘要(“摘要”2字左顶格(以下凡未说明排法的项目均左顶格);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采用报道/指示性摘要时至少包括目的和结论,以200字左右为宜)。

XX5)中文关键词(5~8个)。

6)英文题名(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7)作者汉语拼音姓名(姓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间不加“—”)。

8)作者单位英译(作者单位的英译应给出准确的XX方译法,请作者查阅本单位XX网或XX方文件)。

XX9) (与中文摘要对应)。

10) (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11)引言不需标章号,引言内容不宜过长,介绍性内容应简练为宜。

12)“1章标题”(章、节标题应简明、精练、准确,一般不超过15字).XX13)“1.1节标题"(节标题与正文间空1个字距接排;如正文为有序号的列项说明,宜另行起排;如1。

1节下还须分节,则为“1.1.1 节标题”;一般不再设第4层次的节).14)“1)标题。

”(第1层次列项说明(如有);另行排时空2字起排;有标题时题末加句号后与正文接排).XX15) “①标题。

"(第2层次列项说明(如有);一般接排)。

XX16) “表1表题"“图1图题”(居中排;标目、栏目中的量和单位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图注、表注均以“1)、2)、…”作注号,图注置于图与图题之间,表注置于表下方,注末加句号)。

17)致谢(如有,致谢对象标注于文末,不标“致谢”2字)。

XX18)“XX”(XX应充分、恰当地引用文献,研究XX的文献数量一般不少于15条/篇;严格按7714—2021著录;西文和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的著者,其姓全大写,名字按规则缩写,大写,省略“.”;XX、XX集和会议录中析出的文章,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时标注文章起始页,作为引文文献引用时标注引用信息所在页).特别申明:1)本刊严格执行现行有效的相关XX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撰文时务请正确使用量和单位、规范汉字、科技名词术语、标点符号、XX、数字、外文字符等。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第一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撰写格式规范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第十一届创意大赛自然科学类论文撰写格式规范为了本次竞赛的评价依据规范性,做到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和规范,现规定格式如下:一、论文应由9个部分组成,装订封皮,装订顺序依次为:(1)封面(中文)(2)题名页(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图标清单及主要符号表(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7)主体部分(8)参考文献(9)附录二、论文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论文一律由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打印在标准A4纸(210×297mm,70g)幅面白纸上,采用单面印刷。

1、字体和字号论文题目:按具体规定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正文:小四号宋体页码:五号宋体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2、行距章、节、条三级标题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即前后各空0.5行)。

正文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3、页眉页眉内容为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第十一届创意大赛学生参赛作品。

页眉都用小五号宋体字,页眉标注从论文主体部分开始(绪论或第一章)。

4、页码论文页码从“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直至“参考文献、附录”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封面、题名页不编入页码。

摘要、目录、图标清单、主要符号表用五号小罗马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5、图、表及其附注图和表应安排在正文中第1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

当图或表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5.1 图图题应明确简短,用五号宋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图的编号与图题之间应空半角2格。

图的编号与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图内文字为5号宋体,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 New Roman体。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注明(如无量刚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自然杂志投稿参考文献格式

自然杂志投稿参考文献格式

自然杂志投稿参考文献格式自然杂志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的科学期刊,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因此投稿时需要遵守其投稿要求和参考文献格式。

下面将介绍自然杂志投稿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格式1. 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 期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例如:[1] Baoqi D, Chong L, Ching-yao L. Optical limiting in cubic transition metal oxide nanocryst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98, 73(10): 1331-1333.2. 书籍[序号] 作者. 书名(版次)[M].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例如:[1] Gao Xingjian. Soul Mountain (2nd Edition)[M].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96.3. 论文集[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 编者. 论文集名[C], 会议地点,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例如:[1] Hu J H. Application of multi-directional search algorithm in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Baoding, China: IEEE Press, 2009: 1390-1395.4.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论文题目[D]. 学位论文所在地: 学位授予单位, 出版年.例如:[1] Li G. Research on the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rom Coal[J]. Doctoral Dissertation,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3.二、参考文献排版1. 参考文献格式应遵循自然杂志的要求,采用上标排版方式。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格式)就是对(论文写作)这一交流工具的一种标准化设置与要求,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论文的三个必要性质逻辑性、创新性、学术性二、如何进行研究1、第一次实验得出一个结论,熟悉操作环境2、前三次实验找到研究的最佳环境3、后三次实验仔细研究,找出出现最多的实验结果4、将实验结果与资料记载中的对比。

若与资料记载不符,去观察自己的实验条件是否与其不同;若条件相同而结果不同,则需要对别人的结果和自己的结果进行质疑5、通过质疑,得出一个结论★注意事项:1、实验结果没有那么复杂;2、实验结果是可重复的;3、为了目的(实验结果)可以不择手段,如参考资料reference、导师指导,要用逻辑思维logic。

三、如何选择论文类型1、论文类型:第一类论文:纯原创第二类论文:以别人的内容为躯干,加以整合,有自己的创意第三类论文:演绎性的论文。

别人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结论。

第四类论文:在两个不同的东西上各做一次实验。

2、选题策略:一般来说,写论文尽量写第二类和第三类,而第四类论文意义不大。

四、关键词1、Novelty:新奇,发现问题2、Confirm:证实,求证自己的发现或者别人的结论3、Prove:证明,更加深入地研究论述4、Indicate:表明,对现象的表明,可以是对表面的叙述5、Conclude:总结,draw a decision,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境下在恰到好处的地方做一个结论6、Overcome: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克服困难7、Sell:写的东西要注意How to sell yourself,注意逻辑性logic 和学术性academic五、论文中的要点INTRODUCTION1、由大到小big-small2、突出问题address3、课题目的purpose, aim4、简要结论conclusion在现象中突出问题,突出研究的目的,做出简要的结论。

C刊《自然资源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C刊《自然资源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C刊《自然资源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自然资源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CSSCI和CSCD双收录期刊。

该刊以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等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任务, 在“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 [中文期刊在线wWW.5qIKaN。

COm]积极开展有关学科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 促进自然资源学科研究的繁荣, 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曾于去年8月投稿一篇,外审、返修历经两个多月,后顺利录用,现将审稿过程分享,以供大家参考。

我于8月13日投稿,并于当日进入评审阶段,第一个外审专家评审意见是“修改后可发表”;9月4日进入第二位专家的评审阶段,评审意见也是“修改后发表”。

通过电话联系,编辑部才于10月16日通知修改,由于意见较少,修改较为容易,当天即上传修改稿。

接下来是终审阶段,相关流程却并未在投稿系统显现,可能是编辑有点小懒的缘故(呵呵)。

11月份左右,学生打电话咨询,编辑老师说文章已经录用了,但系统状态却并未更新。

12月20日,在我的要求下,杂志社发给我了一份录用通知。

2013年6月8日,收到编辑部邮件,让我调整格式。

2013年7月12日,收到论文校对通知,拟刊登于第8期。

总体而言,该刊由于采用的是串审制度,外审速度相对较慢。

另外,刊出周期较长,从投稿到刊出通常要一年以上。

我曾查阅了该刊近期已发表的一些论文,发现部分论文刊出周期甚至超过一年半,仅有极少数论文刊出周期少于1年。

如果急着毕业的话,[中文期刊在线wWW.5qIKaN。

COm]该刊不是很好的选择。

自然地理学报格式要求

自然地理学报格式要求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每篇论文请勿超13页(每个页码约为38字×39行,字体5宋,包括页下地脚、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下列各项须齐全。

1 题名20字内。

2 作者姓名、单位例: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州510070)3 中文摘要:300字内(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忌指示性)。

4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4个(第1个:该文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或所用方法的名称;第4个:前3个关键词中未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在文题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各词间用“;”分隔)。

5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

6 文献标志码: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7 篇首页地脚下按序排收稿日期:例:1998-06-09;修订日期1998-12-20基金项目: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370561);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2011BAC09B07)。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9370561;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 & D Program of China, No.2011BAC09B07 ](第一)作者简介:100字内,按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等顺序列出。

nature文章提交格式

nature文章提交格式

nature文章提交格式提交Nature文章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要求。

以下是一般的Nature文章提交格式的要点:1. 标题,文章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研究的主题,通常不超过15个词。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缩写和专有名词。

2. 作者信息,在标题下方,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和机构。

每个作者的姓名应包括名字和姓氏,中间用逗号隔开。

作者的机构应以上标的形式标注在作者名字后面,表示不同作者所属的机构。

3. 摘要,摘要是文章的概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

摘要应简洁明了,通常不超过200个字。

避免使用缩写词和专有名词。

4. 引言,引言部分应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目的,并回顾相关的先前研究。

5. 方法,详细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实验设计,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重现实验。

提供足够的细节,包括实验材料、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6. 结果,结果部分应以清晰、逻辑的方式呈现实验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图片来展示数据。

同时,对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解释。

7. 讨论,讨论部分用于解释实验结果,并将其与先前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探讨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8. 结论,在结论部分,简明扼要地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意义。

避免重复摘要中的内容,可以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或展望。

9. 引用文献,在文章末尾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引用格式规范进行排版。

另外,Nature还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和规定,如字数限制、图表要求等,具体要求可以在Nature官方网站或投稿指南中找到。

在提交文章之前,务必仔细阅读相关的指南,并按照要求进行格式调整和编辑。

学报稿件格式要求

学报稿件格式要求

学报稿件格式要求英文及化学符号等尽量统一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中文字体请参照下列格式,稿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题目:二号黑体,居中,加粗。

段前0.5行,段后1行。

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姓名:小四号仿宋,居中,逗号隔开。

摘要: 300字左右,五号宋体加粗,英文符号Times New Roman字体,1.5倍行距。

关键词:3~5个,五号宋体加粗,以分号“;”隔开。

正文内容:五号宋体,行距固定值 16磅。

关键词与正文之间、正文与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

小标题和“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

2级小标题不加粗。

主要参考文献尽量不超过15篇。

中文小五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字体,左起顶格。

为便于排版,防止格式变化,请尽量不要自动编号。

图要放在正文相应位置上。

图中坐标,要求用符号注明坐标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

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

图下写明对应的图号和中文图题。

表格尽量采用3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表号和表题(中文说明)放在表上。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若单位相同可统一写在表头或表顶线上右侧。

若有表注,写在表底线下左侧。

表格和图相关文字:小五号宋体。

投稿模板(字体另设):××××××××××××的研究作者1,作者2,作者3摘要:××××××××××××。

(300~400字,尽量不超过500字。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正文:××××××××××××。

(尽量不超过5000字。

)参考文献[1] ×××,×××,等.×××.×××[J],1956,5(27):137-1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共11条)
每篇论文请勿超12页(每个页码为38字×39行,字体5宋,包括页下地脚、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下列各项须齐全。

1 题名20字内。

2 作者姓名、单位例:
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
(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
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州510070)
3 中文摘要:300字内(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忌指示性)。

4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4个(第1个:该文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或所用方法的名称;第4个:前3个关键词中未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在文题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各词间用“;”分隔)。

5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

6 文献标志码:如下: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7 篇首页地脚下按序排
收稿日期:例:1998-06-09;修订日期1998-12-20
基金项目: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370561);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5-004-05-06)。

(第一)作者简介:100字内,按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等顺序列出。

例:
李永遂(1956- ),男,河南武陡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遥感技术应用和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影
响。

E-mail: ysli@
8 正文一级、二级、三级标题分别为1、⒈1、⒈⒈ 1 ,编号左起顶格,后空一字。

9 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用方括号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 陈先德.黄河水文[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2] 刘昌明,于沪宁. SPAC界面水热传输与生态过程的水分耗散[C]//刘昌明,于沪宁.土壤—作物—大气系统水分运动实验研究.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1-17.
[3] 王西琴.关中地区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00.
[4] Heicher D W. Instream flow needs: Biological literature review[R]. Susquehanna River Basin Commission Publication, 1993:37.
b.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5] 方创琳,黄金川.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4):423-429.
[6] 于静洁,任鸿遵.华北地区粮食生产与水供应情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60-365.
c.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d.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
[8]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e.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例:
[9]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f.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
[10]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
/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11]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g.档案
[序号] 主要责任者(任选).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任选):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任选).
h.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堪、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任选).
注:(1)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

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 3469 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 例: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10 英文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Abstract(在中文摘要基础上,适当加大信息量,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有1个印刷页;若与中文摘要不同,请另附相应中文稿): Key words:(顺序同中文关键词,各词间以“;”分隔)例:
Rethinking of Concept of Structural Design Against Natural
Hazard Based on Damage-Reduction Mode
LI Zhi-gang1, CHEN Xiang-dong1, W ANG Ping2, ZHANG Yu-shun3
(1.State Key Lab. of Sturct. Anal. Ind. Equip., Dalian Univ. of Technol., Dalian 116024, China;
2.Inst. of Eng. Mech. Of State Earthq. Bureau, Harbin 150080, China;
3.Inst. of Earthq. of Guangdong Prov., Guangzhou 51007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design against natural hazard is reviewed briefly. The structural de-sign based on damage-reduction is studi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age-reduction mode and structural control is discussed. Examples show that the method herein is rational and helpful to structural design against natural hazard……
Key words: asismatic desig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tructural reliability/damage-reduction mode; structural control
11图件要求
所有图件请提供文件(建议采用.BMP、.TIF、.CRD等格式),要求分辨率在600 dpi以上。

插图注记一般采用六号或小六号字,标注格式应符合《学报》出版要求。

图尺寸纵向宽或横向高应小于版面宽度(约14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