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辉《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圣才出品】
王建辉《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圣才出品】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答:(1)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2)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及其作用如下:①被控对象或调节对象: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②执行机构: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③检测装置或传感器:检测被控制量;④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⑤比较环节:确定被控制量与给定量之间的偏差;⑥中间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工作的信号。
1-2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答:(1)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①优点: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②缺点:不能自动补偿扰动对输出量的影响。
(2)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①优点:可以有效克服被控对象变化和扰动对输出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精度。
②缺点:结构较复杂,稳定性差。
1-3 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答:(1)系统的暂态过程是指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的过程。
(2)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给定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单调过程。
这一过程的输出量单调变化,缓慢达到新的稳态值;②衰减振荡过程。
被控制量变化很快,经过几次振荡后,达到新的稳定工作状态;②持续振荡过程。
被控制量持续振荡,始终不能达到新的稳定工作状态。
1-4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试举例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答:(1)开环控制系统实例-电加热系统,如图1-1:图1-1 温度控制系统自耦变压器滑动端的位置(按工艺要求设置)对应一个电压值u c ,即对应了一个电阻炉的温度值T c ,改变u c 即改变了T c 。
当系统中出现外部扰动(如炉门开、关频度变化)或内部扰动(如电源电压波动)时,T c 将偏离u c 所对应的数值。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王建辉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王建辉【篇一:王建辉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简答题】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1) 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
2) 6部分:控制对象: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检测装置:检测被控制量;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比较环节: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中间环节:一般为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的信号。
2.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1) 工作原理:开环控制系统不能检测误差,也不能校正误差,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性能都比较差,而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动很敏感。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检测误差,从而抗干扰性强。
2) 结构组成:开环系统没有检测设备,组成简单。
闭环系统由于添加了纠正偏差的环节,所以成本较高。
3) 稳定性:开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容易解决。
闭环系统中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1) 系统从一个稳态过度到另一个稳态的需要经历的过渡过程。
2) 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持续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
第二章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1) 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2)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1) 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2) 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沿着信号传递方向,逐次依据组成系统各元部件的有关物理规律,列写元件或环节的微分方程;3) 消除中间变量,建立只有输入量和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构成的微分方程。
3.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就是将一个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展开成泰勒级数,略去二次以上的高次项,得到线性化方程,用来替代原来的非线性函数。
王建辉《自动控制原理》(名校考研真题 非线性系统分析)【圣才出品】

第7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一、选择题1.非线性系统的无穷多条相轨迹相交的点称为()。
[华中科技大学研]A.奇点B.会合点C.分离点D.终点【答案】A2.输出信号的一次谐波分量和输入信号的复数比定义为非线性环节的()。
[华中科技大学研]A.传递函数B.描述函数C.谐波函数D.频率特性【答案】B二、解答题1.已知非线性系统如图7-1所示,其中,T>0,K>0,现要求系统输入量c(t)的ωc=10,试确定参数T和K的数值。
(非线性环节自振振幅X c=0.1,角频率为)[上海交通大学研]图7-1解:由已知ωc =10,线性部分传递函数为即又由于ωc =10,自振振幅X c =0.1得因此有2.已知某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试用描述函数法分析K (K >0)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研]图7-2 非线性系统结构图解:该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为负倒描述函数当A =1时,,当A→+∞时,,因此位于负实轴上的-1~-∞区段。
线性部分频率特性为令ImG (j ω)=0,得G (j ω)与负实轴交点的频率为,且在复平面上绘制G (j ω)曲线以及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当时,即0<K <6系统稳定;当时,即K >6系统产生自振。
自振频率,振幅A 由求得。
图7-33.某单位负反馈非线性系统如图所示,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为,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如图所示。
试分析:(1)系统是否存在自振。
(2)若产生自振,计算自振频率及振幅,并讨论极限环的稳定性。
[浙江大学2008研]图7-4 非线性系统结构图解:非线性环节负倒描述函数为线性部分频率特性为且在复平面上绘制G(jω)曲线以及曲线如下图所示,相交于B点,有解得即系统存在自振的频率为1.155,振幅为11.246。
图7-54.已知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7-6所示。
为了使系统不产生自持振荡,试采用描述函数法确定图中非线性环节的特性参数a和b的数值。
[长安大学研][南京理工大学研][华中科技大学研]图7-6解:由题知非线性环节为死区继电器特性,则图形如图7-8所示。
王建辉《自动控制原理》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王建辉《自动控制原理》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1.(15分)某采样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采样周期T =1s 。
(1)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求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写出系统输入输出差分方程;(3)给定初值c (0)=0,c(1)=0.368,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第2、第3拍的值。
图1采样系统结构图解:(1)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闭环特征方程为解得两个根都在单位圆内,故系统稳定。
(2)系统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因此有根据实数位移定理中的延迟定理,有c (k )-c (k -1)+0.632c (k -2)=0.368r (k -1)+0.264r (k -2)故得差分方程c (k )=0.368r (k -1)+0.264r (k -2)+c (k -1)-0.632c (k -2)根据初始条件及递推关系,得c (0)=0,c (1)=0.368c (2)=0.368r (1)+0.264r (0)+c (1)-0.632c (0)=1c (3)=0.368r (2)+0.264r (1)+c (2)-0.632c (1)=1.42.(15分)图2所示为一直流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框图,图中为输入角度,为输出角度;SM 为伺服电动机,为负载转距,TG 为测速发动机,TV 为电压传感器,TA 为电流传感器;α,β和γ分别为转速反馈系数、电流反馈系数和电压反馈系数;分别是前置放大器、速度放大器、电流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系数,减速器速比为1:λ。
图2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1)试列写各部件的传递函数;(2)求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1)各部件传递函数分别为①同位仪检测装置:②前置放大器:③速度放大器:④电压放大器:⑤电流放大器:⑥功率放大器:⑦直流伺服电动机:⑧减速机构:⑨各检测单元:速度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2)整理可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其中3.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试确定参数值,使系统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超调量σ%=2%.图3 机器人位置控制系统解:依题,系统传递函数为由联立求解得比较Φ(s)分母系数得4.(15分)某Ⅰ型单位反馈的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输入正弦信号当调整频率ω=7.07 rad/s时,系统稳态输出幅值达到最大值1.1547。
自控控制原理习题_王建辉_第6章答案

看到别人设定的下载币5块钱一个,太黑了。
为了方便各位友友都有享受文档的权利,果断现在下来再共享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6-1什么是系统的校正?系统的校正有哪些方法?6-2试说明超前网络和之后网络的频率特性,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6-3试说明频率法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使用条件。
6-4相位滞后网络的相位角滞后的,为什么可以用来改善系统的相位裕度?6-5反馈校正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6-6试说明系统局部反馈对系统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6-7在校正网络中,为何很少使用纯微分环节?6-8试说明复合校正中补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6-9选择填空。
在用频率法设计校正装置时,采用串联超前网络是利用它的(),采用串联滞后校正网络利用它的()。
A 相位超前特性B 相位滞后特性C 低频衰减特性D 高频衰减特性6-10 选择填空。
闭环控制系统因为有了负反馈,能有效抑制()中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A 正向通道 B反向通道 C 前馈通道6-11 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s)=若使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相位裕度不小于,增益裕量不小于10dB,试确定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
解:→所以其对数频率特性如下:其相频特性:相位裕度不满足要求设校正后系统为二阶最佳,则校正后相位裕度为,增益裕量为无穷大。
校正后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如下: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因为所以串联校正装置为超前校正。
6-12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s)=试求系统的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和相位裕度不小于35的串联校正装置。
解:所以其对数频率特性如下:其相频特性:相位裕度不满足要求,并且系统不稳定。
设校正后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如上(红线所示):则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因为在时(见红线部分),,则→选取,则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其相频特性:相位裕度满足要求。
校正后的对数频率曲线如下:因为所以校正装置为滞后-超前校正。
6-13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s)=要求校正后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M=4dB的等M圆相切,切点频率w=3,并且在高频段w>200具有锐截止-3特性,试确定校正装置。
自控控制原理习题 王建辉 第5章答案

第五章 频率法5-1用时域与频域法分析设计和设计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2用时域法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5-3奈氏稳定判据的本质是什么?5-4何谓幅值裕度与相位裕度,并举例说明之。
5-5试述二阶系统闭环频率特性与时域中阶跃相应之间的关系。
5-6试定性叙述伯德图各段与时域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5-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W K (s)=110+s当系统的给定信号为 (1))30sin()(01+=t t x r(2) )452cos(2)(02-=t t x r(3))452cos(2)30sin()(03--+=t t t x r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解:5-7(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10)(1)()(+=+=s s W s W s W K K B因为)30sin()(0+=t t x r )30(0)(+=t j r ej X ω 02.511arctan29054.012110)(j j B eej W --=+=ωωω)2.530(09054.0)()()(-+==t j B r c ej W j X j X ωωω所以)8.24sin(9054.0)(0+=t t x c 解:5-7(2)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10)(1)()(+=+=s s W s W s W K K B因为)452cos(2)(0-=t t x r 化为正弦表达形式则)452sin(2)(0+=t t x r )452(02)(+=t j r ej X ω 3.1011arctan28944.012110)(j j B eej W --=+=ωωω)3.10452(07888.1)()()(-+==t j B r c ej W j X j X ωωω所以)7.342sin(7888.1)(0+=t t x c解:5-7(3)根据叠加原理,系统的输出为5-7(1)-5-7(2))7.342sin(7888.1)8.24sin(9054.0)(0+-+=t t t x c5-8绘出下列各传递对应的幅相频率特性。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弊端.解答: 1 开环系统(1)长处 :构造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固。
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早先知道时,可获得满意的成效。
(2)弊端:不可以自动调理被控量的偏差。
所以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闭环系统⑴长处:不论因为扰乱或因为系统自己构造参数变化所惹起的被控量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消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
它是一种按偏差调理的控制系统。
在实质中应用宽泛。
⑵弊端:主要弊端是被控量可能出现颠簸,严重时系统没法工作。
1-2什么叫反应?为何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纳负反应?试举例说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应。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纳负反应。
由1-1 中的描绘的闭环系统的长处所证明。
比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经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目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对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试判断以下微分方程所描绘的系统属于何种种类(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2 d 2 y(t)3 dy(t ) 4y(t ) 5 du (t ) 6u(t )(1)dt 2 dt dt(2) y(t ) 2 u(t)(3)t dy(t) 2 y(t) 4 du(t) u(t ) dt dtdy (t )u(t )sin t2 y(t )(4)dtd 2 y(t)y(t )dy (t ) (5)dt 2 2 y(t ) 3u(t )dt(6)dy (t ) y 2 (t) 2u(t ) dty(t ) 2u(t ) 3du (t )5 u(t) dt(7)dt解答: (1)线性定常(2)非线性定常 (3)线性时变(4)线性时变(5)非线性定常(6)非线性定常(7)线性定常1-4 如图 1-4 是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表示图, 图中 Q1,Q2 分别为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
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水位为必定的高度。
王建辉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简答题上课讲义

王建辉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简答题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1)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
2)6部分:控制对象: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检测装置:检测被控制量;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比较环节: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中间环节:一般为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的信号。
2.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1)工作原理:开环控制系统不能检测误差,也不能校正误差,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性能都比较差,而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动很敏感。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检测误差,从而抗干扰性强。
2)结构组成:开环系统没有检测设备,组成简单。
闭环系统由于添加了纠正偏差的环节,所以成本较高。
3)稳定性:开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容易解决。
闭环系统中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1)系统从一个稳态过度到另一个稳态的需要经历的过渡过程。
2)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持续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
第二章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1)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2)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2)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沿着信号传递方向,逐次依据组成系统各元部件的有关物理规律,列写元件或环节的微分方程;3)消除中间变量,建立只有输入量和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构成的微分方程。
3.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就是将一个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展开成泰勒级数,略去二次以上的高次项,得到线性化方程,用来替代原来的非线性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6-1 什么是系统的校正?系统校正有哪些方法?
答:(1)根据具体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设计一个控制系统,使其性能指标满足工艺要求的过程称为系统的校正。
(2)系统校正有三种基本方式:串联校正、反馈校正(也称并联校正)和前馈校正。
6-2 试说明超前网络和滞后网络的频率特征,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答:(1)超前网络的频率特征及特点
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α<1)
频率特征:在频率ω由1/T 至1/(αT )之间,L (ω)曲线的斜率为
+20dB /dec ,与纯微分环节G (s )=s 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完全相同,这意味着网络在[1/T ~1/(αT )]频率范围内对输入信号有微分作用。
相频特性则表明:在ω由0至∞
的所有频率下,φ(ω)均为正值,意即网络的输出信号在相位上总是超前于输入信号的。
特点:采用超前校正能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而又不影响系统稳态精度。
(2)滞后网络的频率特征及特点
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β>1)
频率特征:滞后网络对低频信号无衰减,但对高频信号却有明显的削弱作用。
β值越大,衰减越甚,通过网络的高频噪声电平就越低。
在频率ω由1/(βT )至1/T 之间,曲线的斜率为-20 dB /dec ,与积分环节G (s )=1/s 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完全相同,
这意味着网络在1/(βT)~1/T频率范围内对输入信号有积分作用。
相频特性则表明:在ω由0至∞的所有频率下,φ(ω)均为负值,即网络的输出信号在相位上是滞后于输入信号的。
特点:在系统动态品质满意的情况下,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减少稳态误差。
6-3 试说明频率法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使用条件。
答:滞后校正的使用条件:
(1)在ωc附近,随ω增大,系统相位滞后急剧增加,以致难于采用超前校正;
(2)宜于减小BW和减慢动态响应;
(3)高频干扰为主要问题。
超前校正的使用条件:
(1)靠近ωc,随ω变化,相位滞后缓慢增加;
(2)要求有大的BW和快的动态响应;
(3)高频干扰不是主要问题
6-4 相位滞后网络的相位角是滞后的,为什么可以用来改善系统的相位裕度?
答:相位滞后网络不是利用其相频特性而是利用其高频衰减特性,使穿越频率移到较低的频段上,从而达到改善系统相位裕度的目的。
6-5 反馈校正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适当地选择反馈校正回路的增益,可以使校正后的性能主要决定于校正装置,而与被反馈校正装置所包围的系统固有部分特性无关。
6-6 试说明系统局部反馈对系统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答:(1)使系统的特性与被反馈装置包围的环节无关;
(2)可以消除某些不希望的特性的影响;
(3)可以构成期望的系统特性。
6-7 在校正网络中,为何很少使用纯微分环节?
答:因为单独的微分环节对噪声很敏感,使用纯微分环节,系统抗高频噪声的能力差。
6-8 试说明复合校正中补偿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复合控制校正中补偿方法有两种:
(1)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
将扰动信号引入控制系统中,在不影响原系统输入到输出传递函数的情况下使得扰动时输出的传递函数为零,从而消除扰动对系统的影响。
(2)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
对设定值滤波控制,可以按扰动和按输入控制的设计分两步进行。
先按扰动响应要求设计闭环控制系统,然后调整设定值滤波控制函数来满足对输入跟踪控制的要求,这样就解决了系统对输入设定值的响应和对扰动响应之间的矛盾。
6-9 选择填空。
在用频率法设计校正装置时,采用串联超前网络是利用它的(),采用串联滞后校正网络是利用它的()。
(A )相位超前特性
(B )相位滞后特性
(C )低频衰减特性
(D )高频衰减特性
【答案】A ;D
【解析】在系统中加入一个相位超前的校正装置,使之在穿越频率处相位超前,以增加相位裕度,这样既能使开环增益足够大,又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滞后校正网络是利用其高频幅值衰减特性校正原系统的低频段,使低频段增益提高,而在穿越频率附近仍保持其相位移大小几乎不变,以达到改善系统稳态性能而又不致影响其动态性能的目的。
6-10 选择填空。
闭环控制系统因为有了负反馈,能有效的抑制(
)中参数变化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A )正向通道
(B )反向通道
(C )前馈通道
【答案】
A 【解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将决定于开环传递函数的特性,当开环频率特性的幅值远远大于1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近似等于反馈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的倒数,而与对象的频率特性无关。
6-11 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若使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
,相位裕度不小于50°,增益裕量不小于
10dB ,试确定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
解:(1)计算校正前系统指标并确定K 值。
根据稳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可得
所以K
=10。
校正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6-1中实线
W 所示。
由
得ωc
≈
6.32
可见,相位裕度不满足要求。
为不影响低频段特性和改善暂态响应性能,采用超前校正。
(
2
)设计串联微分校正装置。
微分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其最大相位移为
根据系统相位裕度的要求,微分校正环节最大相位移应为
考虑校正后的系统穿越频率原系统相角位移将更小些,故φmax 应相应地加大。
取φmax =40°,即
,解得γd =4.6。
设ω′c 为校正装置两交接频率ω
1
和ω2
的几何中点,即如认为,则得
解得。
所以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6-1
中的实线W c 所示。
(3)验算校正后系统指标。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
令φ(
ω
j )=-180°,可以求出相位穿越频率ωj →∞,所以一定满足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6-1中实线WW c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