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风向和风速》教学简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参考教案

风向和风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探究内容:(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察1.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但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移动的距离。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自然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难点:风向的判断,风速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风向和风速。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风向和风速。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风向袋、风速计、计时器、绳子、红旗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风向袋和风速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天气中的风向和风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风向和风速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风向袋和风速计,讲解其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测量风向和风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在实验中。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测量了风向和风速,那么如何判断风向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风向的方法,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测量风速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风向和风速|教科版(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风向和风速|教科版(1)

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了解了天气往往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四个方面来描述。

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天气的另一个特征——风。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块内容,分别是风向和风速。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知道气象上是怎么定义和测量风向和风速的,并经历自制风向标和利用风向标和风旗实测风向和风速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并形成风的前概念,例如:放风筝的时候能感受到风的大小和风往哪个方向刮,这与气象学上的风速和风向类似。

结合生活实例,学生也知道可以根据树叶吹动、旗子展开方式等景物来初步判断风向,但通常会将景物的指向直接认定为风向,这与气象上风向的定义有出入。

学生还根据生活经验知道风是有大小的,但如何具体的描述风力的大小不是特别的明确,更与气象上风速的定义与等级判定存在较大的差距。

根据这样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我将通过让学生造风活动体验到风有不同的方向和大小,根据学生的体验结合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掌握两种判断风向的方法,学会用风旗判断风力等级。

通过实测活动,让他们掌握使用风向标和风旗的方法,并激发持续探究风向和风速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风向标的制作过程,掌握使用方法,并能用自制的风向标和风旗实测风向和风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激发学生长时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知道风一种天气特征,能正确描述风向和风速,并能用简单工具实测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掌握用风向标和景物辨别风向两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气球、风向标、风速仪、电风扇、教室及室外实测场地方位确定、课件等。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有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测量风向和风速的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风向和风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风向和风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测量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向和风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测量风向和风速的工具,如风向标、风速计等。

3.准备实验材料,如气球、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讲解风向标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风向标和风速计,测量风向和风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如何保护环境,减少风的破坏?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风向和风速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的风向标,记录一周内的风向和风速变化。

8.板书(5分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形成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实验和观察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能够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风向和风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课件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天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气中有哪些元素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天气元素——风向和风速。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概念。

同时,教师解释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风向和风速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风向和风速。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程度。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并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图表的绘制和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心自然环境,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向和风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测量风速的工具,如风速计、秒表等。

3.准备记录数据的。

4.准备实验材料,如小旗、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风向和风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讲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测量风速的方法。

同时,展示测量风速的工具,如风速计、秒表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风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中,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如制作柱状图、折线图等。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风向和风速的变化规律,以及风速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天气和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测量风速的方法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吹过的距离。

2.让学生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勇于实验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风速计,准确测量风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向和风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风速计和实验材料。

3.准备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图标,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向和风速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讲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吹过的距离。

同时,展示风速计的图片,介绍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风速计测量风速。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风速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平均风速,并填写实验报告。

同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测量风速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使用风速计,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风速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并进行讨论。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风能够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能够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看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看活动提供专门大的关心。

进一步提高观看天气现象的爱好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看结果。

教学预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探究内容:(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能够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形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能够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能够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能够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能够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看1.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新课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课后总结: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