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年级 第五课 妥协的智慧 教案

合集下载

妥协的智慧心理健康教案

妥协的智慧心理健康教案

妥协的智慧心理健康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妥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妥协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式。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妥协,而不是逃避或坚持自己的立场。

3. 技能目标:学习如何在冲突中寻求妥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妥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寻求妥协的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妥协的智慧,如何平衡自己的权益和他人的需求。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资源:如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和PPT等多媒体资料。

2. 教学软件:如在线学习平台或教育软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功能。

3. 教具:如白板、彩笔等,用于在黑板上书写重要的知识点或进行讲解。

4. 其他资源:如相关的书籍、文章、研究报告等资料,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材料。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通过讲解妥协的含义、作用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妥协的智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妥协的智慧。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解决冲突的场景,练习妥协的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或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妥协的含义和作用。

2. 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妥协的智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找出妥协的方法。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解决冲突的场景,练习妥协的技巧。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妥协的智慧在解决冲突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与妥协智慧相关的练习题,例如填写表格或回答问题。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五课 妥协的智慧 鄂科版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五课 妥协的智慧 鄂科版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五课妥协的智慧鄂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妥协的含义,认识妥协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同伴交往中运用妥协的智慧。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1. 明确妥协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妥协,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围绕“妥协的智慧”展开,包括:1. 妥协的含义:介绍妥协的定义,以及妥协与让步、屈服的区别。

2. 妥协的重要性:分析妥协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如化解冲突、增进友谊等。

3. 妥协的技巧:学习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妥协,包括观察、倾听、表达等。

4. 妥协的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妥协的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妥协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妥协的技巧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妥协与让步、屈服的区别。

2.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妥协,化解冲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案例分析等。

2.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3. 角色扮演道具:如卡片、纸牌等,用于模拟实际情境。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案例,引发学生对妥协的思考。

2. 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妥协的理解和经历。

第二环节:讲解与讨论1. 讲解妥协的含义、作用及其与让步、屈服的区别。

2. 引导学生讨论妥协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 展示案例:呈现一个或多个与妥协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

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2. 表演:各小组轮流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妥协。

3. 反馈与讨论: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学生给予反馈,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学心理健康妥协的智慧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妥协的智慧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妥协的智慧教案小学心理妥协的智慧教案导语:心理健康在小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妥协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对于小学生在与他人相处中的和谐关系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本文将提供一份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妥协的智慧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妥协的概念、意义,并掌握妥协的技巧,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妥协的定义和意义;2. 理解妥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3. 掌握妥协的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寻找共同点等;4. 学会运用妥协的策略解决争端和冲突;5. 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情商。

二、教学准备1. 教案与教学材料的准备;2. 小组活动所需的相关资源;3. 幻灯片或白板等教学工具;4. 学生心理测评问卷(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妥协的定义与意义1. 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妥协”一词的含义,以班级讨论的方式共同得出妥协的定义。

2. 讲解: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介绍妥协的概念和意义,包括在人际关系、合作、冲突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3. 练习:分小组讨论并写下妥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二)妥协的技巧1. 倾听:学习如何用悉心倾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他人的需求与意见。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实践训练。

2. 表达:培养学生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心情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平和地表达观点,并设置合理的自己的底线。

3. 寻找共同点:教授学生通过发现共同点促进妥协的技巧,引导他们体验到共同点的力量和重要性。

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这一技巧。

(三)运用妥协解决争端和冲突1. 分析案例:选择一些小学生常见的冲突案例,例如争夺玩具、意见不合等。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并讨论如何通过妥协解决这些问题。

2.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冲突情境。

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冲突,然后自行运用妥协的技巧来解决问题,并记录下解决方案。

3. 分享与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感受,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妥协策略的效果和价值。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妥协的智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妥协的智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妥协的智慧妥协的智慧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妥协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因为它涉及到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沟通与交往方式,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探讨妥协的智慧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份适用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妥协是一种解决冲突和达成共识的方式。

它要求双方在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放弃自己的绝对要求,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妥协并不是折中或退让,而是在考虑到他人利益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目标的一种聪明的选择。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面临各种学术和社交压力,妥协的智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解决这些挑战。

首先,妥协的智慧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小学生经常面临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通过妥协,他们能够主动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且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妥协的智慧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其次,妥协的智慧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中,小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如何解决和谐相处的问题等等。

通过妥协,他们能够学会权衡利弊,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他们会意识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妥协是一种有益的策略,能够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结果。

第三,妥协的智慧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妥协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尊重他人的意见,这需要勇气和自信。

当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参与妥协时,他们会感到被他人所重视和尊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他们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作为一个成员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力和能力对问题作出贡献。

最后,我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教案,帮助小学生学习和运用妥协的智慧。

教案:妥协的智慧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小学生掌握妥协的智慧,培养其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

《妥协的智慧》教学策划

《妥协的智慧》教学策划

《妥协的智慧》教学策划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增强宽容意识感。

2、理解宽容,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忍让为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宽容,在体验中感悟宽容,在感悟中升华宽容,懂得宽容是一种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通过心理操练,初步培养学生宽容的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宽容的重要意义。

活动准备:1、歌曲录音《真善美的小世界》《众人划桨开大船》2、录像(历史故事,生活小品)3、收集有关妥协的格言警句。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学生依次入场坐好。

2、导言: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歌名叫什么?(生答:真善美的小世界)要实现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就需要依靠我们去创造,要创造这样一个世界就必须拥有人生的智慧,而智慧是多种多样的。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看看故事中的人物拥有什么样的智慧。

3、出示六尺巷图片,同时介绍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六尺巷的来历吗?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之后进一步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张英的家人和他的邻居转变了态度?教师小结,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妥协的智慧。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妥协的概念。

通过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认识和感受妥协的涵义。

〕二、实例剖析(一)镜头展示1、师讲解历史故事《将相和》(配乐配动画)。

2、交流讨论:①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②如果蔺相如与廉颇针锋相对,结果会怎样?3.教师小结:妥协作为一种境界,是一种水平的体现,是一种对于被宽容者的理解和体谅,是一种深度与才能,是一种睿智和明达。

(二)课堂小游戏:粉笔向外冲,教师讲解游戏过则,同学分组游戏,游戏结束后请获胜小组分享成功的秘诀。

(三)联系实际1.放生活小品录像情景一:下课铃声响了,许多同学都跑到乒乓球台前想打乒乓球,可是学校只有四个乒乓球台,该怎么办?情境二: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只能出一个节目,有的同学提议唱歌,有的同学提议跳舞,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妥协的智慧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妥协的智慧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妥协的智慧一、引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妥协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情绪波动比较大的阶段,教育他们妥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长大成人后的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等都会大有裨益。

本说课主要针对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单元“妥协的智慧”进行。

本单元着重探讨妥协的含义、原则、方法、优缺点及妥协技巧的学习等,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什么是妥协;2.妥协的原则;3.妥协的方法;4.妥协的优缺点;5.妥协技巧的学习。

2. 教育目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妥协的含义、原则,初步了解妥协的方法和优缺点。

能够了解妥协对人际交往、解决矛盾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掌握妥协技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本单元教学策略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 以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案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采取妥协的方法。

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矛盾问题,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妥协的原则和方法。

2. 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情境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妥协的优缺点,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采取恰当的妥协方式。

3. 合作学习在本单元教学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增加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以案例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哪些矛盾问题,如何解决该问题。

2. 学习妥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妥协,妥协的定义,概述妥协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妥协的原则介绍妥协的原则,包括权衡、平等、灵活、双赢的原则。

通过案例和实际的矛盾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中感受到妥协的实用性。

关于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0篇(精选范文5篇)

关于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0篇(精选范文5篇)

关于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0篇(精选范文5篇)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0篇5篇第一篇: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0篇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欣赏他人的成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到赞美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魅力,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掌握一些赞美别人的方法和技巧,体会愉悦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态度赞美他人。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歌曲导入。

1.暖身操:2.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小明得了第一名,小刚说:第一名也没什么了不起。

大家说说,小刚的想法对吗?遇到别人比自己好,我们该怎么办?〔二〕寻找优点,激发情感,尝试赞美,情绪体验玩“逢3过〞的游戏,请孩子们参与其中。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这有一顶帽子,大家一边传一边数数,逢3以及3的倍数就说“过〞,数错的同学戴上帽子,其他同学讲讲这个同学的优点。

〕1.开始游戏,数错的同学戴上帽子。

2.下面请全班其他同学都来讲讲他的优点。

3.把写有他们的优点的优点卡,贴到这棵大大的优点树上。

〔无论是戴帽子的学生,还是说优点的同学,都是兴致高涨,充满了期待,尤其是戴帽子的同学更是坐姿端正,再要谈和他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的优点,同学们更是信手拈来,此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光是学习方面,如劳动、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貌、自理能力、保护环境等,从而掌握夸奖别人的方法。

4。

以优点树上的一个学生为例,去夸奖去赞美她。

我问:“大家发现了他的优点,谁来夸夸她?〞相机指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

5。

让学生同桌互相夸奖。

6.在赞美别人时,应注意什么?〔出示幻灯片〕板书:使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到对别人的赞美方法:A.看着对方,面带微笑;B。

态度真诚,发自内心;C。

实事求是,用词准确。

7.大家体验得到别人的赞美心里有什么感受?8.你在用心发现别人的优点时,有什么体会?〔有一种乐于欣赏别人优点的心态,还要敢于当面赞美对方。

【心理健康教案】六年级 第五课 妥协的智慧

【心理健康教案】六年级 第五课 妥协的智慧

六年级第五课妥协的智慧【主题说明】妥协是指在生活中避免冲突、争执,或与某人或几个方面之间商谈条件或求得互让。

执着固然重要,但因条件的限制和环境的变化,人所追求的目标暂时难以达到,或者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本课通过图片导入,并通过小组游戏、体验分享等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并且知道合理妥协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审时度势,才能蓄势待发。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妥协的必要性。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在妥协中达到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在集体的生活情境中善用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合理妥协是必要的,体验妥协有时更容易解决问题。

难点: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适时合理妥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粉笔若干。

学生准备:矿泉水瓶;绳子。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的两个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很好的引出学生的理性思维。

2、学生的参与面、和回答的真实、客观性是否高效。

3、学生在交流和活动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妥协的魅力、学到了妥协的方法。

【练习题】1、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你报名参加节目,你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排练,终于进入到最后一轮,但就在最后一关,你被淘汰了,你认为学校选择了不如你的同学参加,这时你会怎么办?2、举例说明妥协的方法。

【教学参考素材】有一种智慧叫妥协潘江祥曹魏时,魏明帝去世,太子曹芳年仅8岁,所以魏明帝在死前便托付司马懿和曹爽辅政。

曹爽一心想独揽大权,所以就施展诡计,让曹芳将司马懿封为太傅,使其有职无权,夺了他的兵权,并架空了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

司马懿也一直觊觎曹魏政权,但是现在他却无法不妥协,因为现在曹爽手握大权,稍有不慎就会被他借机除掉,所以他就称病谢朝,闭门不出。

曹爽对他还是不放心,就故意派李胜去探视。

司马懿得知之后,就装作病得很厉害,行动都得让两个婢女搀扶,穿衣服也穿不上,喝粥都流到嘴外边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第五课妥协的智慧
【主题说明】
妥协是指在生活中避免冲突、争执,或与某人或几个方面之间商谈条件或求得互让。

执着固然重要,但因条件的限制和环境的变化,人所追求的目标暂时难以达到,或者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本课通过图片导入,并通过小组游戏、体验分享等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并且知道合理妥协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审时度势,才能蓄势待发。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妥协的必要性。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在妥协中达到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在集体的生活情境中善用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合理妥协是必要的,体验妥协有时更容易解决问题。

难点: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适时合理妥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粉笔若干。

学生准备:矿泉水瓶;绳子。

【教学设计】
【活动反馈】
1、学生的两个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很好的引出学生的理性思维。

2、学生的参与面、和回答的真实、客观性是否高效。

3、学生在交流和活动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妥协的魅力、学到了妥协的方法。

【练习题】
1、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你报名参加节目,你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排练,终于进入到最后一轮,
但就在最后一关,你被淘汰了,你认为学校选择了不如你的同学参加,这时你会怎么办?
2、举例说明妥协的方法。

【教学参考素材】
有一种智慧叫妥协
潘江祥
曹魏时,魏明帝去世,太子曹芳年仅8岁,所以魏明帝在死前便托付司马懿和曹爽辅政。

曹爽一心想独揽大权,所以就施展诡计,让曹芳将司马懿封为太傅,使其有职无权,夺了他的兵权,并架空了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

司马懿也一直觊觎曹魏政权,但是现在他却无法不妥协,因为现在曹爽手握大权,稍有不慎就会被他借机除掉,所以他就称病谢朝,闭门不出。

曹爽对他还是不放心,就故意派李胜去探视。

司马懿得知之后,就装作病得很厉害,行动都得让两个婢女搀扶,穿衣服也穿不上,喝粥都流到嘴外边来。

李胜跟他说话,他也听不清楚,糊糊涂涂的,好像快死的样子。

李胜回去之后报告了曹爽。

曹爽认为司马懿快
要死了,就不以为意,但是没想到就在他放松警惕的时候,司马懿却趁其出游之机,率心腹手下及家丁将他捕获,然后罗织罪名将他全家都杀掉,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权,为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

对于曹爽和司马懿的功过是非自有史家评论,而我们作为普通人从司马懿智斗曹爽的故事中,能够看到的是司马懿的妥协。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如果跟曹爽硬拼不可能取胜,反而会招致三族被屠灭的后果,所以就装病扮傻,表现得十分怯懦,因而保全了自己的力量,随后发动反击达成了最终目标。

司马懿的事情,我们普通人不会遇到,但是事不同理同,“以大见小”,对我们来说,在遇到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妨试着去妥协,去暂时地退让,然后再找准时机去解决。

既然“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持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为什么不“留得青山在”,等待有利时机再去解决这一问题。

而这样岂不更是坚持,是一种更好的坚持吗?所以说,妥协不是投降,不是软弱,也不是怯懦,而更是坚持!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相适应。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具体的、片面的向抽象的、较为全面的认识过渡。

与此同时,随着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成分的逐渐减少,儿童对他人的认识也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

二、角色采择能力
在小学儿童认识、理解他人的行为过程中,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有了显著的发展。

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

他们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测他人的行为反应,但儿童还不能同时考虑
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

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么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

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周宗奎.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