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5篇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合集五篇)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少儿美术教育论文美术在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少儿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一课。
要抓好少儿美术教育,首先要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其次要注意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
如何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呢?最重要的是激发少儿的美术兴趣。
【关键词】儿童成长美术教育兴趣培养圣贤孔夫子说:“绘事后素。
”美国教育法中说道: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美术教育,我们不能说明他已经受到了完整的教育。
由此可见,美术在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美术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用罗丹的话说是“思想”。
美术的真谛是艺术地展示内心世界。
美术的作用是培养我们的美好心灵,创造想象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娃娃抓起是根基。
少儿美术教育――儿童成长的,必修课。
一、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因此,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大家别以为美术高不可及,其实它是少儿的天性。
每个少儿都有自己的美术潜能。
做父母的几乎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宝宝会用手以后明显的动作就是涂鸦,在纸上涂、墙上涂,甚至涂到床上、被上、沙发上,说白了就是绘画天性。
稍大一点,宝宝就要玩橡皮泥,就要用橡皮泥捏小狗、小猫、小兔子,要模仿大人做饭炒菜等。
说白了这就是雕塑天性。
再长大一点,宝宝就会喜欢摆积木,摆到高兴的时候他会问你“我摆的漂亮不漂亮”、“我摆的像不像花园”,这就是工艺天性、建筑天性。
少儿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他们的童话世界,他们有他们表达童话世界的方式,施教者不可以把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少儿。
举一个例子,我是从事少儿绘画教育的,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每人画一个鸡蛋,其中有一个孩子给鸡蛋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5篇()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5篇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摘要:幼儿是我们的未来,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影响着未来我国创造性人才在人力资源中所占的比例。
对幼儿美术教育来说,由于其所具有的先天优势,理应更多地负担起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职能。
通过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借助教师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美术论文美术幼儿美术教育陶行知思想研究摘要:兴趣在绘画活动中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幼儿教育者要从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中汲取营养,把他的思想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寓学于乐,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育;陶行知;个性绘画一直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幼儿大多喜欢涂涂画画,绘画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自由的游戏活动,他们可以在绘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但是,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示范、幼儿临摹为主,束缚了幼儿的想象。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教师倍感疲倦,也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降低了他们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由此可见,兴趣在绘画活动中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教师要从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中汲取营养,把他的思想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寓学于乐,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提高。
一、尊重个体差异,呼唤个性解放关于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曾经拿松树和牡丹花做过比喻: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如果我们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如果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受不了,会被“烧”死。
这和教书育人有着不谋而合之处:种花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花木的特点,然后分情况加以照料,而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学,又要因材施教。
所以,在组织美术活动时,教师要尽量使活动多样化,采取全班指导、小组指导、个别指导以及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浅谈幼儿学前美术教育论文范文

浅谈幼儿学前美术教育论文范文浅谈幼儿学前美术教育论文范文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类对教育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幼儿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好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平台。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1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摘要】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
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
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关键词】培养兴趣;激发创造;体验快乐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
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
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
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在花园里看到了各种盛开的花。
我国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0篇

第一篇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美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就幼儿美术教育来说,其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水平,并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少有学校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教学上,这就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类行为,教师都应该本着多赞美少批评的原则,以积极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是以严格的绘画理论知识来要求孩子。
为此,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不断改善美术教学氛围,为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首先,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上,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场景开展教学,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成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摒弃枯燥的教学方法,注意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进而不断培养幼儿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最后,创造性思维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
幼儿时期的各种行为大都是以情感为导向的,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情感,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幼儿视作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3篇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能力,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一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术方面的才能,能够涂涂抹抹,写写画画,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
这种愿望是好的。
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美术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
所谓美术才能指儿童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
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一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儿童美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
笔者曾先后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只有20%有艺术能力。
从这里可以看出,遗传素质仅仅为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美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美术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
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1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喜爱涂涂沫沫。
2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
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
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
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
研究表明: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辩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3篇

浅谈幼⼉美术教育论⽂3篇 幼⼉美术教育教学的最终⽬的就是要让学⽣学以致⽤,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到实际的⽣活当中去。
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浅谈幼⼉美术教育论⽂,欢迎阅读! 浅谈幼⼉美术教育论⽂篇⼀ ⼀、⽣活化的幼⼉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在传统的幼⼉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向在对幼⼉的认知能⼒和动⼿能⼒上,⽽⽣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在⽇常⽣活中的⼀些感受来进⾏引导教学。
将真实的⽣活体验融⼊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形成独⽴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在进⾏美术学习时发现⽣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格。
因为幼⼉还⼩,对事物的认知能⼒较差,通过⽣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向发展,以下⼏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活则是灵感的源泉。
幼⼉对事物的认知能⼒有限,所以他们在进⾏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活中的⼀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
但是由于幼⼉还处于⾮常脆弱的阶段,⼼理和⽣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在进⾏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狼藉中结束。
当幼⼉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
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多观察⽣活中的事物,让孩⼦的认知能⼒得到提⾼。
(⼆)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的⼀种⽅式,幼⼉在进⾏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活的⼀种认知和反馈。
因为幼⼉在各个⽅⾯的发展都还不全⾯,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感受来描述⽣活的,因此,教师在进⾏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表达⾃⼰⽣活情感的⼀种⽅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获得启迪。
⼆、⽣活化的幼⼉美术教育的作⽤ 幼⼉教育的另⼀个主要作⽤是帮助幼⼉开发智⼒,⽽⽣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开发智⼒,还能提升幼⼉的⼼理素质,帮助幼⼉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浅谈美术教学论文(集锦16篇)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耀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制造。
这些问题的连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峻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专心的研究和探讨,是特别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化,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详细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抱负、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把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正确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本质之后,我们对现行的中国画只重形式技法,忽视思维方式的“教”和“学”作何感想呢?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胜利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急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急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胜利教育、欢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论文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论文幼儿美术教育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在幼儿素质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在幼儿素质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艺术素养,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总之,幼儿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智力,审美和心灵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发展;互助合作;自自信心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61-01幼儿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
其中,绘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幼儿看来,绘画就是一种游戏,爱美和喜欢画画,几乎是所有小朋友的天性,如同孩子把手竿横在胯下作马,将凳子排成一排当汽车,喳啦喳啦地乱叫或许是他们在唱歌,乱蹦乱跳是他们在惬意地舞蹈一样,画画是幼儿早期学习活动的需要,更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式,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
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并不关心画的像不像,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表达形式得到一种心理满足,在这同时,幼儿的智力、个性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手工活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手工活动可分为:泥工、折纸、贴纸、撕纸和剪纸等。
幼儿可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以及几何形体的认识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促进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手、脑、眼的协调性。
在泥工活动中,孩子们把泥当作一种玩具,他们觉得这种东西和别的东西不一样。
比如,长的泥条像筷子,圆的泥团像苹果。
这样,他们手的动作和动作的结果与经验发生了联系,于是转而想做一些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5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摘要: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
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
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
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浅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它对培养孩子的情感、观察力、积极性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美术教育就是把孩子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
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思考;表达方式一、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孩子的画画和我们常人所理解得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
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他们视觉发育非常快,事物在眼前呈现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他们需要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
可是这时幼儿语言发展并不完备,所以绘画就成了他们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成人看到一件新鲜的东西时,会有一种感受,会有表达的欲望,孩子也是一样。
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
面对那么多的新鲜感受,孩子的表达欲望是极其强烈的。
如果我们不让他们表达,他们就会感到压抑,会沉积在心里;如果我们给他们条件,让他们通过绘画,尽情的、充分的表达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很释放、很敞开,心理发育也会因此很健康。
二、释放孩子让其充分发挥自己很多时候,老师或者家长都会拿来教孩子练习涂、描、填之类的图画书,让孩子们看着进行绘画,其实这对孩子美术才能的发展是不利的。
孩子的思维本来是发散的、变化的,可是当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框框,他们就只能在固定的范围里涂色,或者只能按照规定去画,比如:树干一定要涂成棕色,西瓜一定是圆的、绿色的等等。
孩子以后一画西瓜就是绿色的,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定了,就不会再去想,如果把西瓜切开,就会变成红色。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如果没有地方画,孩子就会在被子、衣服、墙上画,此时,家长或者老师会因为怕脏、怕乱而限制孩子画画。
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很自在,哪怕空间小一点也没关系,阳台、房间的角落都可以,同时要给孩子提供美术材料,例如:画笔、颜料等。
2.不要给孩子提供参照物。
有时候孩子会对老师说:“老师,我画的不好。
”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好”的参照物。
这种参照物尽量不要有,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画不好这个物体,就不愿意表达了。
3.赞美孩子的作品。
不要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觉得画的不好,其实我们成人也不可能画得很像的。
画的像不像,是我们成人看世界的习惯,但绝对不是美术作品的衡量尺度,我们通常认为一副好的画应该把世界再现出来,其实更好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要表达画家的各种观念和创新。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还不具备再现能力的时候,他们所要表达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更具有想象和创造力。
所以,对孩子的作品,我们应该多鼓励、多赞美,而不应该以成人所谓好坏的标准来评判它。
三、将色彩融入孩子的生活和情感色彩是绘画里极大的奥秘,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
我们常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中间的颜色都被忽略了,但是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和发育需要吸收非常丰富的色彩。
如果在绘画的敏感期就练习调颜色,孩子就可以形成很独特的色彩感觉。
可是,现在大部分老师、家长只会给孩子单一的笔,如:油画棒,画出来的颜色都是线条,孩子们要逼迫自己从线条里面去找色彩。
要么就是让孩子涂色,其实涂色要涂成一片,才能看到颜色的效果,所以她并不是对孩子直接的色彩刺激。
最好是给孩子提供干净、无毒的颜料,让他们调出颜色来。
孩子们也可以去触摸、感受颜料的质感。
1.色彩和色彩交朋友。
我给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通常会启发孩子:黄颜色喜欢交什么朋友?红颜色又喜欢交什么朋友?黄颜色交朋友以后,自己会怎么样呢?可以让一个孩子当红色,一个孩子当黄色,两个孩子互相拥抱一下吧!然后把这两种颜色一调和,就成了橘红或者橘黄,颜色就更加显眼了。
这就是交朋友之后的结果,两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孩子们就知道颜色是怎么回事。
他们会感受到这个世界很美好。
接着,孩子们就会一个个的去试,把很多颜色都调出来。
比如:蓝色和黄色交朋友,就成了绿色。
有的孩子还会说:“这个蓝色好孤独啊,所以就来找黄色玩了,然后绿色就变出来了。
”这样,孩子的整个生活经验就都给调动起来。
2.妈妈是什么颜色的?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是充满色彩的。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也是有各种颜色的。
我便教孩子们联想,比如妈妈是什么颜色的?妈妈漂亮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就会说,妈妈有好几种颜色,就像变色龙一样,因为她每天都换衣服。
有的说,妈妈是黑色的,因为她生气、不高兴了。
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小朋友说,妈妈是蓝色的,因为她这两天很忧郁。
我便问他:“妈妈为什么忧郁呢?”孩子说:“因为我爸爸出差了,很长时间没回来,妈妈很累。
”我又问:“为什么妈妈会很累啊?”孩子说:“因为奶奶生病住院了。
”我再问:“那你妈妈高兴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就说:“她高兴的时候是粉色的。
”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就能够去理解、去感受、去联想,而且还敢于表达了。
孩子内心的很多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变得很快乐。
总之,孩子的心灵纯洁,充满灵性,他们的感受敏锐,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让孩子的美术教育回到孩子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美术潜能,我们应在遵循孩子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让美术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使孩子们真正成为美术世界的主人。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以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不断地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的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阐述了幼儿教学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地幼儿美术教育一、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美术操作的需要幼儿美术教育决不等于绘画教学,更不是用彩色笔、油画棒在16K白纸的涂涂画画,而是美的丰富性教育、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操作感受和操作教育。
当然,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非美术工具材料以及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均可作为幼儿造型的操作材料。
就绘画而言,除现有的或购买的绘画工具以外,还可以是棉签、竹筷、小木棍儿、纸棒儿等,也可以用棕丝、毛发、羽毛、线绳、毛线、布条等废旧物品加上竹棍儿、纸卷筒等制作出效果多样的画笔,并运用这些自制的画具在报纸、牛皮纸、包装箱、旧衣衫等废旧材料上进行作画或图案装饰。
一次,我带孩子们去沙池玩沙,孩子们用筛子筛沙子,留下了比较大的一些石头,看着石头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孩子们感兴趣的石头好好利用一下呢?第二天,我用昨天收集的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头进行了石头滚画,孩子们的兴趣可想而知。
如此,就会使单一的绘画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综合性美术活动,幼儿运用石头进行随意滚动的乐趣和积极性会更高、兴趣更浓,使美术活动教学成为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而为幼儿能力的迁移奠定基础。
二、不断的创新以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要创新美术相关活动内容。
比如,在进行彩色笔绘画的同时也要开展棉签、水墨、水粉等绘画教学活动,更要开展多种材料的手工制作和多种形式的欣赏活动。
比如在“三八”妇女节那一天,我教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玫瑰花,新颖的材料和方式带给孩子很大的诱惑力,他们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玫瑰花,活动室顿时变成了花的世界,家长朋友们在收到孩子们亲手做的礼物,心情何等激动可想而知的……我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必然引起广大儿童的兴趣,从而培养了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其次,要创新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非常重要,好的美术活动如果组织不得当也不能很好的引起儿童参与的积极性。
美术教育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认识和感受,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幼儿创造欲望和情感萌动会油然而生,此时再引导幼儿进行表现,美术活动将会不断掀起创造高潮,可以采取上台绘画展示、户外写生、与爸爸妈妈一同绘画、回家练习后第二天将作品拿到班级来传递等多种组织形式开展。
三、多方面创造条件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1.通过续编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完成绘画。
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当我讲到孩子们正玩的很高兴的时候,突然……故事嘎然而止。
接下来我就把故事的结尾交给孩子们,让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并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所想的故事画下来。
孩子们对接下来发生的事非常好奇,充分展开想象,画出来的画也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有画来了一个坏蛋抓孩子的;有画小朋友掉到水里的……2.运用语言推动幼儿的想象力。
例如:在《树》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树都是绿色的吗?”让幼儿知道随着季节的不同变换,树以及树叶的颜色也会发生不同的改变。
当幼儿了解、尝试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大树。
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树都是直的吗?”孩子们就会对树进行不同的勾画。
在孩子们做画过程中及时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更多孩子的想象就一定会更加夸张。
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3.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比如,在美术活动《兔子》中,我请孩子们在画兔子前先回忆一下前几天看过的动画片《雪孩子》以及和朋友们一起去养兔场追逐兔子的场景,孩子们沉静在了想象当中。
不一会儿,孩子们的画纸上出现了大的、小的、跑的、跳的……千姿百态的兔子。
我知道,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启动了。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美术教学,它不以美术表现技能训练或专门的美术人才培养为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旨在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它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健康人所必须的。
它面临的任务是通过美术启蒙,使幼儿获得初步的观察力、美感直觉和艺术思维方式,积累审美经验奠定审美基础,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够将他获得的关于美的和美术素养迁移到他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