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简单的自激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原理

振荡电路原理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周期性交流信号的电路,它在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无线通信、射频电路、数字系统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振荡电路的原理是通过反馈回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输入端,从而产生自激振荡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类型。
首先,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正反馈来实现。
正反馈是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输入端,增强输入信号的过程。
在振荡电路中,正反馈会导致系统产生自激振荡,输出信号会不断地在正反馈回路中循环放大,形成稳定的周期性波形。
常见的振荡电路类型包括LC振荡电路、R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是利用电感和电容的能量交换来实现振荡,常见的有LC谐振电路和震荡器。
RC振荡电路则是利用电阻和电容的能量交换来实现振荡,常见的有Wien桥振荡器和多谐振荡器。
晶体振荡电路是利用晶体管、集成电路或者晶体谐振器来实现振荡,常见的有晶体管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
振荡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是其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工作稳定性是指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失真或者不稳定的现象。
而频率稳定性是指振荡电路输出信号的频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受到外部环境或参数变化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振荡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电路的稳定性、频率范围、输出功率等因素。
工程师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振荡电路类型,并进行精确的参数设计和调试,以确保电路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总之,振荡电路作为一种能够产生周期性交流信号的电路,在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正反馈实现自激振荡,振荡电路能够稳定地产生周期性波形,为无线通信、射频电路、数字系统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设计和应用振荡电路时,工程师们需要充分理解其原理和特性,以确保电路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发挥出最佳的性能。
三极管自极振荡原理

三极管自极振荡原理
三极管自极振荡原理是指在三极管电路中,通过正反馈作用,使得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现象。
这种振荡电路常用于无线电收发机、电子钟、计时器等电子设备中。
三极管自极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当三极管的基极电压超过一定值时,三极管就会进入饱和状态,此时电流会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同时也会从发射极流向基极,形成一个正反馈回路。
这个回路会使得三极管的电流不断增大,直到达到饱和状态,然后电流又会逐渐减小,直到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
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形成一个自激振荡的电路。
三极管自极振荡电路的频率取决于电路中的元器件参数,如电容、电感等。
通过调整这些元器件的数值,可以改变电路的振荡频率。
此外,三极管自极振荡电路还需要一个稳定的直流电源,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三极管自极振荡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无线电收发机中,三极管自极振荡电路可以用来产生射频信号,从而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在电子钟、计时器等电子设备中,三极管自极振荡电路可以用来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从而实现精确的时间计量。
三极管自极振荡原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路原理,它可以用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从而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以及电子设
备的计时和计量等功能。
《振荡电路》课件

振荡电路通过正反馈和选频网络 ,使得电路中的信号不断放大并 产生自激,从而输出稳定的交流 信号。
振荡电路的分类
按照频率调节方式
按照反馈方式
可以分为调频振荡电路和调相振荡电 路。
可以分为正反馈振荡电路和负反馈振 荡电路。
按照波形不同
可以分为正弦波振荡电路和方波振荡 电路等。
振荡电路的应用
通信领域
放大器
总结词
放大器是振荡电路中的关键元件之一,用于放大信号。
详细描述
放大器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提供足够的能量以维持振荡。放大器通 常由晶体管、集成电路或运算放大器等器件组成。在振荡电路中,放大器的作 用是将反馈信号进行放大,以维持振荡的持续输出。
反馈元件
总结词
反馈元件是振荡电路中的关键元件之一,用于将输出信号反馈回输入端。
04
CATALOGUE
常见振荡电路
RC振荡电路
RC电路
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电路。
特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常用于脉冲和数字电路 。
工作原理
通过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产生振荡。
频率计算
f = 1 / (2πRC),其中f为振荡频率。
LC振荡电路
01
LC电路
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电 路。
高频率、低噪声振荡电路
研究开发高频率、低噪声的振荡电路是当前的重要方向,这类电路具有更高的频率稳定 性和更低的相位噪声,能够满足通信、雷达等高端领域的需求。
智能控制振荡电路
将智能控制技术与振荡电路相结合,可以实现自适应调节、远程控制等功能,提高振荡 电路的应用范围和灵活性。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振荡电路的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振荡电路的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振荡电路是电子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电路,它能够产生一种稳定的、周期性的信号。
其中,自激振荡是一种特殊的振荡方式,其平衡条件如下:
1. 系统稳定性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之一是系统的稳定性。
这里的系统指的是振荡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以及其相互作用。
一个稳定的系统具有的特点是,即使因为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微小扰动,该系统也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当外界有干扰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工作状态,使得输出信号始终保持周期性、稳定性。
2. 正反馈回路
另一个重要的平衡条件是正反馈回路。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信号会被正反馈回路不断放大,使得系统产生振荡。
因此,正反馈回路是保持自激振荡的关键。
同时,正反馈回路中的各个元件要宽带、稳定,以确保信号的准确放大。
3. 能量损耗
最后一个重要的平衡条件是能量损耗。
由于电路本身的电阻、电感等等因素都会使能量发生耗散,因此必须确保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线的损耗较小,从而保证振荡电路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
同时,为了保持自激振荡的稳定性,又不能完全消耗能量,因此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能量损耗水平。
总结
自激振荡电路的平衡条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系统稳定性、正反馈回路的建立以及适当的能量损耗等多个因素。
只有当这些平衡条件达到一定的平衡点,自激振荡电路才能够产生稳定的、持续的振荡信号。
因此,在实际设计和制造自激振荡电路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平衡条件的细节,以确保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振荡电路

判断是否是正反馈: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LC正弦波振荡器举例
VCC M vo Rb1
(+) (+)
VCC Rb1 b C1 Rb2 e Re M (+) L
(+)
C
(+) b
L c (-) T e
C
(+) c
T
(+)
Rb2 C1
Re
Ce
反馈 反馈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LC正弦波振荡器举例
所以,自激振荡条件也可以写成: (1)振幅条件: (2)相位条件:
| AF | = 1
j A + j F = 2 np
n是整数
二. 正弦波振荡器的一般组成
1.放大电路 2.正反馈网络
3.选频网络——只对一个频率满足振荡条件,从而获得 单一频率的正弦波输出。
选频网络组成:R、C和L、C 正弦波振荡器命名
1 R1 R2C1C2
如果:R1=R2=R,C1=C2=C,则:
0 =
1 RC
1 f0 = 2pRC
二.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工作原理: 三极管共射放大器。 j A = 180 利用互感线圈的同 名端: j F = 180
j A + j A = 360
满足相位条件。
f0 1 2p LC
振荡频率:
(a)
(b)
正弦波振荡电路
重点: 1.产生正弦波振荡电路条件. 2.RC和LC振荡电路判断及振荡频率f0公式.
4.1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一.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
–
Xd
基本放大 电路A 反馈电路
自激振荡器电路的解析过程

自激振荡器电路的解析过程图中用灯泡代表喇叭.当开关按下,电流从X1-->C1--->R1--->Q1基极--->Q1--->发射极---->负这个路径向电容充电,由于电容一开始电压不能突变,电容开始瞬间左边直接等于电压电压1.5V 相当于短路. Q2基极此时为高电平截止,随着电容充电电流的减少,C1左边电压变成负电,Q1截止,此时电容开始放电,放电回路分2路:第一:C1---->X1----->Q2集电极------>Q2基极。
第二:C1----->X1------>Q2集电极------>Q2发射极------>Q1基极------->Q1发射极------>负.一旦放电完毕,Q1又开始导通,就出现发声现象.注:仿真软件局限性:开关闭合是,仿真软件只认为有直流信号,导致仿真失效. PNP 三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小,反向导通电阻大。
刚上电的时候,10T上有电压,所以其电流逐渐增加。
三极管Q1导通,30T上有了电压,电流放大增加,结果导致10T电流减小。
10T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Q1截止,30T上没了电流。
T1的能量在次级释放。
周而复始,产生震荡。
这是一个开关式手机充电器电路。
二极管D3将220交流电半波整流,经电容C1滤波,形成大约300V直流电源电压。
300V直流电源电压经R2 4M7电阻给三极管Q1提供微弱的基极电流使其导通,由于变压器3、4脚之间的电感作用,Q1集电极电流缓慢上升,上升到大约0.05A时,电阻R1电压达到13x0.05=0.65V,使晶体管Q2导通,将Q1基极电流旁路,Q1关断。
变压器3、4端电感线圈的电流经二极管D7向1、2端之间的副边转移,这样的周期性工作给电容C4充电形成4.3V电压,经R6限流使LED亮,表示充电器工作,如经USB接口接上手机锂电池,就给手机锂电池充电。
追问:谢谢,,您回答的特别好。
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简单介绍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LC振荡电路,顾名思义就是用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一个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这个振荡电路用来产生一种高频正弦波信号。
常见的LC振荡电路有好多种,比如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及电容三点式,它们的选频网络一般都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
这种振荡电路的辐射功率跟振荡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如果要想让这种电路向外辐射足够大的电磁波的话,就必须提高其振荡频率,而且还必须是电路具备开放的形式。
LC振荡电路之所以有振荡,是因为该电路通过运用电容跟电感的储能特性,使得电磁这两种能量在交替转化,简而言之,由于电能和磁能都有最大和最小值,所以才有了振荡。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情况,现实中,所有的电子元件都有一些损耗,能量在电容和电感之间转化是会被损耗或者泄露到外部,导致能量不断减小。
所以LC 振荡电路必须要有放大元件,这个放大元件可以是三极管,也可以是集成运放或者其他的东西。
有了这个放大元件,这个不断被消耗的振荡信号就会被反馈放大,从而我们会得到一个幅值跟频率都比较稳定的信号。
开机瞬间产生的电扰动经三极管V组成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由LC选频回路从众多的频率中选出谐振频率F0。
并通过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耦合把信号反馈至三极管基极。
设基极的瞬间电压极性为正。
经倒相集电压瞬时极性为负,按变压器同名端的符号可以看出,L2的上端电压极性为负,反馈回基极的电压极性为正,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偏离F0的其它频率的信号因为附加相移而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只要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B和L1与L2的匝数比合适,满足振幅条件,就能产生频率F0的振荡信号。
LC振荡电路物理模型的满足条件①整个电路的电阻R=0(包括线圈、导线),从能量角度看没有其它形式的能向内能转化,即热损耗为零。
②电感线圈L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感,电容器C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容,无潜布电容存在。
③LC振荡电路在发生电磁振荡时不向外界空间辐射电磁波,是严格意义上的闭合电路,LC电路内部只发生线圈磁场能与电容器电场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便是电容器内产生的变化电场,线圈内产生的变化磁场也没有按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激发相应的磁场和电场,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
三极管自极振荡原理

三极管自极振荡原理三极管自振荡原理是指利用三极管的放大和反馈作用来产生自激振荡的一种电路现象。
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放大电流的作用,通常用于放大电路中。
而在自振荡电路中,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通过合适的电路连接,可以形成一个正反馈环路,从而实现振荡输出。
三极管自振荡电路的基本构成通常包括三极管、电容和电感等元件。
其中,三极管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电容和电感则起到滤波和调节频率的作用。
在电路工作时,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得信号得以放大,经过反馈回路后再次输入到三极管中,形成自激振荡的效果。
三极管自振荡电路的实现过程可以简要描述如下:首先,三极管处于工作状态,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建立起电路连接。
随着信号的输入,三极管将信号放大,并输出到反馈回路中。
反馈回路再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到三极管中,形成自激振荡的闭环效果。
在振荡过程中,电容和电感等元件起到调节频率和稳定振荡的作用,使得振荡信号可以稳定输出。
三极管自振荡电路在电子通信、无线电调谐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电路结构和选择元件参数,可以实现不同频率的自振荡输出。
在无线电调谐器中,三极管自振荡电路可以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实现信号的调频和调幅处理。
在电子通信中,三极管自振荡电路可以用于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用于调制和解调信号。
总的来说,三极管自振荡原理是一种利用三极管放大和反馈作用产生自激振荡的电路现象。
通过合理设计电路结构和选择元件参数,可以实现不同频率的自振荡输出,实现信号的调频和调幅处理。
三极管自振荡电路在电子通信、无线电调谐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