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百岁不是梦36页PPT
格言常记诵,人生百年不是梦.ppt

修身养性之 11 -----知 行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知论先后,知为先; 论轻重,行为重。” ●人在一生中,总会有让你觉醒的时候;或遇生死、或遇 危难。“智人”才觉“知多行少”,“愚人”才明“行过知 欠”。故儒家常提倡“知行合一”。因为即使你明白了做一 事的道理及方法,而迟迟不动,就好像有眼而无脚——不行。 即使你非常勤奋,日夜操劳,但不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 后果,亦如有脚无眼——不知。就是佛家《心经》中“受想 行识”亦是指人通过六识把信息反映到大脑后——受,在经 过思考分析演绎——想,然后再去做——行,最后总结、比 较而达到认识——识。所谓“知一事即行一事,行一事即各 一事”。如果你能做到知行“相须”了,那么你的日常修行 日趋完美了------
修身养性之 20 -----明 心
●“时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 ●如果你问我悟到今天,有什么所得?我可以告诉 你: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可以分辨出谁 是谁非。就像带雪的乌鸡,哪怕在夜里飞跑,仍能 辨清黑是黑的,白是白的。常言道:旁观者清,当 局者迷。因此,只有处惊不惊、处忙不忙、出乱不 乱者,只有心如明镜常常自鉴者,方能做到任何环 境下都黑白分明,是非清楚,都不会人云亦云,人 非亦非。
修身养性之 1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养性之 5 ●不用劳驾你为我在我的新草房顶上悬石镜来 观察天亮,因为我有耳朵,天晓自有鸡鸣声。佛家 讲究自觉自悟,提倡“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学 习、处事等就像人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一样。 如果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能像黄山月轮禅师那样, 凡事不需亲人、师友、同事的唠叨、叮嘱而自省自 立,那该有多好啊! (金龙并记注:此句是黄山 月轮禅师的偈语。 )
人活百岁不是梦——郑明德教授

人活百岁不是梦——郑明德教授生命科学是人类研究探索最早的科学。
生命之谜,也是人类最难解的迷,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生命之谜、健康之谜、长寿之谜,人们一直在探索:到底人的自然寿命能有多少岁?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几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为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的性成熟期为14-15年,人的自然寿命也就应该为110-150岁。
另一种理论是法国人布丰提出的,他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应为其生长期的5-7倍。
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应为25-35年。
猿的生长期为12年,其寿命应为60-84年。
大象的生长期为25年,其寿命应为125-175年,大象的寿命有超过200年的。
人的生长期也为25年,其寿命应为125-175岁。
这是一个大体规律,事实上根据古今中外的报导,人的寿命确实有超过这个极限的。
至于古代传说中彭祖活了800岁,那只是传说而已,无法考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类文明的提高,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专家考证,40-50万年前北京人平均寿命为15岁,我国夏商时代人的平均寿命为18岁,秦代为20岁,汉代为22岁,唐代为27岁,宋代为30岁,1949年解放时为35岁,我国1957年人均寿命为57岁,1996年人均寿命70岁,不到50年寿命延长了一倍,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奇迹,其中60岁以上有1亿多人,70岁以上2000多万人,80岁以上800多万人,百岁以上8000多人。
从这些活生生的数字,就可看出“人活七十古来稀”已是陈旧的历史,应改为“人活百岁不稀奇”!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2000年男性平均寿命为 77岁,女性为84岁。
《世界卫生组织状况》预测,到2025年人类预期寿命将达到73岁,中国将达到75岁,日本、瑞典等长寿大国将达到82岁,甚至有人预测,到2500年后,人的平均寿命将达到140岁。
随着老龄化的加快,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段进行了重新划分:45岁以前为青年,46-60岁为中年,61-75岁为预备老人或年轻老人,70-90岁为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活到百岁不是梦

活到百岁不是梦――从生命起源谈保健养生(中医养生与保健)2013年7月教你怎样活到一百岁一个目标:健康长寿一百岁二个规律:生老病死是生物自然规律养生康寿是人类自保规律九个方法:精神心理饮食营养运动锻炼正确呼吸及时排毒改善睡眠房事节欲生活方式中医中药四个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艾滋病第一:健康长寿目标活到一百岁一、古今中外人类追求金康长寿•1、生物特点:地球生物已确认200万种,新陈代谢、生殖繁衍、生老病死和求生本能,尤其是人类;•2、医学:防止疾病延年益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3、民众:乐生恶死,健康长寿是永恒追求,健康是1,事业、金钱、名利、地位均是0—王均瑶•4、儒家:主张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青史留名。
皇帝追求长生追求万岁;•5、宗教:佛家五福临门,主张修来世,苦行修炼,道家养生延年,得道成仙,主张出世,返璞归真二、关于健康的五快四良•1、食得快-脾胃和消化系统正常•2、睡得快-中枢神经兴奋抑制功能正常•3、说得快-大脑和神经反应正常•4、走得快-运动系统正常,轻身延年•5、便得快-大小便和排泄功能正常•6、良好的个性性格:性格温柔和顺,情绪稳定,心态积极,乐观向上;•7、良好的处事能力:心理环境能适应客观环境,办事看问题能以客观现实为基础;•8、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正常相处,尊重他人,不苛求他人,朋友较多;•9、良好的道德品质:善良真诚,淡泊名利,乐于助人,不贪舍得。
三、健康的十条常用标准•1、有足够的精力-从容不迫地应对工作和生活•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情绪稳定•4、应变能力强-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5、抵抗力强-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动作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不下垂;•8、牙齿清洁-无龋齿,遇冷热酸甜时无过敏;•9、头发浓密光泽-头发有光泽且浓密,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光泽、弹性、走路轻松四、较为长寿的十二种人•1、积极乐观,胸襟豁达,性格和缓者;•2、上辈长寿,且是一、二胎,耳朵长大者;•3、身材较矮小1.58-1.72米,体重正常者;•4、心跳较缓者,60-80次/分钟;•5、肺活量较大,且长期坚持深呼吸者;•6、免疫功能强,淋巴细胞较高者;•7、腰围较细,腰臀比例正常者;•8、生活在温带山区,自然环境优良者;•9、饮食较少,且长期清淡素食为主者;•10、生活习惯规律良好者,睡眠优良多梦者;•11、夫妻恩爱,性爱正常且较节制者;•12、从事科学发明、书画、邮递、宗教、名医等职业者。
关于长寿的ppt课件

影响因素
社会支持、社区参与、人际关系等 。
健康指标
社会融入、社会资本、社区参与等 。
02
影响长寿的因素
基因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寿
遗传因素
长寿家族中的遗传基因可能对长 寿有影响,这些基因可能涉及到 新陈代谢、免疫反应、细胞修复 等方面。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或减少寿 命,例如APOE基因的突变与阿尔 茨海默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 关。
生活方式与长寿
健康饮食
均衡的饮食、适量的热量 摄入以及避免过度摄入糖 分和饱和脂肪,有助于延 长寿命。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身体 机能,降低患病风险。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多 种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 疾病、癌症等。
环境与长寿
社会环境
医疗保健
生活在支持性社区和家庭环境中的人 可能更长寿,因为这有助于减轻压力 、提高心理健康。
总结词
注重运动与休息的平衡是关键。
详细描述
合理安排运动与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在运动 前后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放松活动,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 强度和频率。
良好的心态与长寿
总结词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长寿。
详细描述
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 和坚强。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生活乐趣和满足感。与家人 、朋友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 乐。
历史上的长寿人物
彭祖
据传是古代中国最长寿的人,活了 800余年。他主张饮食有节制,起居 有规律,经常导引气功和静坐,这也 被认为是其长寿的原因之一。
李清云
被誉为20世纪最长寿的人,活了256 岁。他总结了一套养生之道,包括保 持乐观、饮食均衡、适度锻炼和修身 养性等方面。
人活百岁不是梦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 日本遗传营养研究所教授 松永政司
四.
核酸及其降解物对人体有着 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
核酸营养至少有十大功能:
1.有助于基因的养育和损伤基因的自主修复; 2.保证人体的能量供应; 3.抗氧化功能,消除促使人体疾病和老化的“自由基”; 4.提高免疫功能; 5.改善微循环; 6.调节营养平衡功能; 7.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分裂,增强记忆力; 8.调节微生态平衡; 9.促进骨骼发育; 10.延缓细胞衰老,确保细胞分裂代数,延长人的寿命。
——日本医学博士森重福美
大白鼠试验
我希望把这些奇迹报告出来,许 多人的疾病好转乃至痊愈,半年内 年轻十岁,相信你一定以为这是科 幻故事,但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
——弗兰克
三.
核酸是人体重要 的营养物质
核酸是生物体细胞中决定生物特
性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物质,控 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
遗传,它是体内多种营养物质的
学家方福德指出:
人的机体在发育成长或活动条件下,需要生 长、增殖、预防,必须先有细胞的增殖。如果细 胞要增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DNA必须要复制, 也就是它的核酸它的基因必须要复制,这样才能 使细胞增殖。基因或核酸在复制过程中需要原料,
这个原料就是核酸的前体,就是它的结构单 元——单核苷酸、核苷或碱基。
疾病,都有必要在基因水平上去探 讨病因;人的正常衰老死亡,受基
因调控;无论是防病治疗还是延缓
衰老,都可以在基因层次上去研究 解决问题。
细胞模式图
核酸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是核酸上的功能片断
近半个世纪的实验进一步证明,核酸携带 着生命活动中的所有遗传信息,直接指导蛋白质 的合成,控制、调节细胞分裂、生长,供给细胞 营养和能量,即生命由诞生一直到死亡都由核酸 来支配、调控。
关于长寿的ppt课件

改善医疗保健体系
01
02
03
医疗资源分配
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布 局,确保城乡居民能够公 平地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 务。
医保制度改革
推进医保制度改革,提高 医保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降低居民就医负担。
预防为主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 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 预防为中心的转变。
促进社会参与和包容性
培养兴趣爱好
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如绘画、写作、园艺等,有助
于保持心理平衡。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均衡营养
摄取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和矿物质等,可维持身体健康
。
控制热量摄入
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防止肥 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 矿物质,且低热量低脂肪,有 益健康。
长寿可以带来新的科技和医疗 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和生 命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好的保障
。
长寿的影响因素
02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遗传基因对寿命的影响是不可忽 视的,某些基因可能对寿命有决 定性作用。
家族研究
对家族的研究发现,家族中长寿 的人越多,后代长寿的可能性就 越大。
饮食和运动习惯
合理饮食
均衡的饮食是长寿的关键,应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和矿物质。
THANKS.
关于长寿的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长寿的定义和重要性 • 长寿的影响因素 • 长寿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长寿的案例研究 • 如何实现长寿的生活方式 • 长寿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长寿的定义和重要
01
性
健康大讲堂(一)——人活百岁不是梦

50-55次×2.4年=120-132岁 由此得出,人的平均寿命应该为120岁。
史籍记载: 1、英国人托佩普活了152岁,经过9个英国国王执 政时期; 2、日本农民寿星万部,194岁时携同173岁的妻子、 153岁的儿子、105岁的孙子一起应日本宰相之召 赴东京。 3、我国瑶族老寿星蒙老四140岁,是第四次人口普 查中发现的当时全国最高寿者角。人类为什么不能够普遍达 到理论上推算的最高寿限呢?
一.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 生长期测算法 法国生物学家蒲丰提出,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 生长期的5―7倍。 ( 20-25 )岁 × 5-7倍 =100-175岁
狗的生长期为2年,其寿命是10~15年 牛的生长期为4年,其寿命是20~30年 猫的生长期为1.5年,其寿命是8~10年
细胞分裂周期测算法
• 11.保持乐观。百岁老人的另一大共性是:外向、乐观和随和。当 然,不可过于乐观,要增强健康和安全意识,不要忽视身边的危 险。 • 12.结婚。结婚者比独身者更长寿。社交和经济支持很关键。 • 13.尽量不争吵。夫妻争吵越多,健康状况越差,长寿几率越小。 • 14.婚姻别凑合。如果发现婚姻问题不可调和,果断离婚让人更 快乐、长寿。 • 15.口腔卫生。可降低心脏病、认知障碍症和中风危险。 • 16.少看电视。25岁后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寿命就会缩短 22分钟。每天看电视6小时的人比不看电视的人寿命短5年。 • 17.吃“地中海”式饮食。以水果、蔬菜、全谷食物、橄榄油和 鱼等为主的地中海饮食,可显著降低新陈代谢综合征危险。 • 18.戒烟。女性戒烟可增寿10 年。 • 19.吃高纤维食物。男女每天分别摄入38克和25克以上膳食纤维 (主要来自谷类),可降低早亡危险。 • 20.养育孩子。为人父母可降低癌症及心脏病危险。
健康及长寿PPT课件

所以要想健康活到百岁,必须保持心胸开阔、宽容豁达、宠辱不惊、 知足长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及时纠正不良心态,从容面对各种现 实,不过分追求金钱、权力、名誉、地位。只有健康属于自己,其它都 是过眼云烟。
五、疾病因素与健康长寿的影 响
目前,绝大多数中老年人并不是自然衰老,而是死于各种疾病,所以预 防和治疗疾病仍然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
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20—150岁然
而,绝大多数人活不到这一年龄。
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寿命受多种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各种疾病影 响了人们的健康,缩短了人的寿 命。
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四大方面:
一,遗传因素 二,营养因素 三,运动因素 四,情绪因素 五,疾病因素
牢固树立心脑血管病防范意识:我国目前有:烟民:3.5亿 被动吸烟: 9亿,高血压:2.2亿 血脂异常:1.6亿,糖尿病:0.8亿肥胖/超重:2.6 亿,而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都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
牢固树立癌症防范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致癌因素: 吸烟、过量饮酒、职业暴露、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慢性感染、肥胖缺乏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
求的美好愿望。随着社会的进步 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健康 水平同时代人的平均寿命 夏商: 18岁 秦汉: 20岁 唐代: 27岁 清代: 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