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宫颈癌筛查指南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宫颈癌,也称为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宫颈癌筛查的普及,该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由于部分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不足,以及医疗资源的地区性差异,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
为了提高公众对宫颈癌的认知,规范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本指南将涵盖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广大妇科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
通过遵循本指南的建议,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改善宫颈癌的诊疗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宫颈癌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病因和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了解其病因与病理生理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病因。
高危型HPV(如HPV18型)的持续感染,尤其是长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宫颈癌发病率。
其他生物学因素:包括免疫状态、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通常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开始,逐渐发展为浸润性癌。
这一过程涉及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基因突变等多个环节。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分为CIN I、CIN II 和CIN III。
随着病变的进展,细胞异型性增加,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逐渐增大。
浸润性癌:当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即形成浸润性癌。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侵袭范围,宫颈癌可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
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而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的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
因此,针对HP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早期发现和干预宫颈癌前病变,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子宫颈癌筛查的最新技术和指南

子宫颈癌筛查的最新技术和指南引言:子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医学界不断努力寻找更准确、有效的筛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目前子宫颈癌筛查的最新技术和指南,以帮助女性了解如何进行合理的筛查,提前预防和治疗子宫颈癌。
一、HPV检测技术HPV(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目前,HPV检测技术已成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
HPV检测通过检测颈部子宫粘膜上的HPV病毒感染情况,可以更早地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HPV检测技术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PCR和固定化酶链反应(Hybrid Capture II)。
PCR是通过扩增检测HPV病毒D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
而Hybrid Capture II则是通过特殊荧光探针检测HPV病毒感染,简便快捷,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这两种方法都已被广泛采用,并且被多个权威机构推荐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技术。
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Liquid-Based Cytology)是一种通过采集子宫颈表面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刮片细胞学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更具优势。
其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检测中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的步骤主要包括细胞采集、制片和染色。
在采集过程中,医生使用专用刷子取得一定数量的子宫颈细胞,然后将其放入液基载玻片中。
制片完成后,进行染色并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胞学分析。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子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手段之一。
三、子宫颈癌筛查的指南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子宫颈癌筛查,国际和国内多个权威机构发布了相应的指南。
以下是几个重要指南的总结:1. 美国防止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推荐女性在开始性生活后的第一年进行HPV感染筛查,继续每三年进行一次HPV或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宫颈癌筛查指南知多少?.

宫颈癌筛查指南知多少?导读:上周一同行好友笑着问小编,国外宫颈癌筛查指南这么多,你知道都有哪些版本吗?这些指南都是基于什么推出来的呢,咱们国内临床应该如何采纳,能否直接进行“拿来主义”?当时竟无言以对。
这几天小编殚精竭虑的搜集了众多版本宫颈癌筛查指南,汇总分析各版本指南的要点,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宫颈癌筛查史:HPV筛查地位“与时俱进”宫颈癌是目前筛查最有效的一种恶性肿瘤,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通过每年一度的巴氏涂片(pap筛查,死亡率已从38/10万下降至8.3/10万,遗憾的是局限于方法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后的20年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再下降。
为了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大权威医疗机构开始致力于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寻求灵敏度和特异性更好的筛查方法,并在各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宫颈癌筛查指南。
•19世纪80年代前:巴氏涂片已用于临床宫颈癌筛查,但具体筛查模式并未界定。
•1980年到1987年:巴氏涂片的临床应用开始有明确指导:建议对于20岁以上及20岁之前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巴氏涂片检测,如果连续两次均为阴性结果,可将筛查间隔延长至3年。
•1987年筛查再次翻新:建议18岁以上女性每年检测一次巴氏涂片,但筛查间隔可由受检者自由决定。
•1983年:德国豪森教授发现可致癌的HPV16型病毒,次年从宫颈癌患者中克隆出了HPV16和HPV18,HPV开始进入临床视野。
•20世纪90年代:灵敏度和特异性更佳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开始取代传统的巴氏涂片细胞学,其中典型代表为LCT和TCT检测。
•1999年:第一个HPV检测试剂被FDA批准进入临床,HPV检测开始登上宫颈癌筛查舞台•2002年版宫颈癌筛查指南:增加HPV检测作为鉴别异常细胞学结果(ASCUS-LSIL风险大小的方法,但是否检测由受检者自由决定•2004年-2012年各大指南:建议30岁以上女性进行细胞学与HPV联合检测。
《2023版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宫颈癌定义及分类
宫颈癌定义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 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 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宫颈癌主要分 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鳞状 细胞癌约占75%-80%,腺癌约占 20%-25%。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与死亡率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第四 大常见癌症,发病率和死 亡率在不同地区和国家间 存在显著差异。
预防策略
预防宫颈癌的主要策略包括接种HPV 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避免高 危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等。
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法
早期筛查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主要包括细胞学检查(如巴氏涂片)和HPV检测,可以早期 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
诊断方法
宫颈癌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其中病理 学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攻击肿瘤细胞,已成为宫颈癌治
疗的新方向。
PARP抑制剂
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宫颈癌患 者,PARP抑制剂显示出较好的
疗效和安全性。
其他靶点药物
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抑制剂等,正在临床试
验中探索其疗效和安全性。
耐药问题应对策略
更换化疗方案
当患者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更换其他化疗方案,以继续控制肿瘤生 长。
03 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进展
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适应证
早期宫颈癌(IA-IIA期)是手术治疗的最佳适应证 。
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状况等也是手术考虑 的因素。
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以确定肿瘤分期和手术可行性。
手术方式选择及操作要点
最新宫颈癌筛查指南

最新宫颈癌筛查指南引言: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通常起源于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细胞。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然而,通过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近年来,宫颈癌筛查的指南也有了一些调整和改进,下面将以最新的宫颈癌筛查指南为基础,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1.宫颈癌筛查的目的和重要性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以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宫颈癌可以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浸润性宫颈癌两类。
CIN是一种可逆的病变,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防止其发展为宫颈癌。
因此,通过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CIN,提供及时的干预治疗机会。
2.筛查方法和频率目前,宫颈癌筛查通常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Pap试验)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Pap试验是通过收集宫颈颈管和外口的细胞标本,然后进行细胞学分析。
HPV检测是通过检测宫颈细胞中的HPV感染病毒,以评估其潜在的癌变风险。
根据最新的指南,推荐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如下:-21岁以下的女性不建议进行宫颈癌筛查。
- 21-29岁的女性应每三年进行一次Pap试验。
- 30-65岁的女性可以选择每三年进行一次Pap试验或每五年进行一次HPV检测,或每五年进行一次联合Pap试验和HPV检测。
-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之前的筛查结果都正常,则不再需要继续进行宫颈癌筛查。
3.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对于有高宫颈癌风险的人群,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宫颈癌筛查策略有所不同。
这些人群通常建议更频繁地进行宫颈癌筛查,以及使用其他筛查方法,如宫颈组织检查(宫颈活检)。
4.宫颈癌疫苗接种宫颈癌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已经有多种疫苗上市。
根据最新指南,建议九价HPV疫苗在9-45岁范围内的女性接种,以便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病变的发生。
5.筛查结果和处理方案宫颈癌筛查的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异常可疑和阳性。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21-29岁女性的筛查
(1)细胞学和HRHPV共同检测每 5年 30-65 岁女性的筛查 1次。(优先)
(2)单独细胞学检查 每3年1次。
研究表明,共同 共同检测方案的优势 检测方案可以增加 CINIII的检出率并减 少宫颈癌的发生, 增加宫颈原位腺癌 和浸润性宫颈腺癌 的检出率。
(1)研究表明,3年 间期 5年? 筛查1次的妇女比 5 年筛查1次的妇女患 宫颈癌的危险度仅 稍微下降(分为为 0.39%、0.61%), 但阴道镜评估的次 数却明显增加。
辅助检查
4.肿瘤标志物检查 : 辅助检查
SCC-Ag(鳞状 上皮细胞癌抗原) 是宫颈鳞状细胞癌 的重要标志物,血 清 SCC-Ag水平超 过1.5ng/ml 被视为 异常
1.CIN:CINI、CINII 、CINIII
2.宫颈癌分期目前采 用的是国际妇产科 联盟(FIGO)2009 年会议修改的宫颈 癌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需要 2 名 副高以上职称妇科 医师决定,分期一 旦确定, 治疗后不能
有常规筛查史的 65岁以上女性患 何时停止筛查 CINII和(或) CINIII的概率非常低 。因此对有常规筛 查阴性结果史和过 去20年无CINII及以 上病史的65岁以上 妇女应停止进行宫 颈癌筛查。
常规筛查阴性的 定义:在停止筛查 前10年中,有3次连
同于未接种疫苗患 者。 HPV疫苗对未来筛查的影响
CIN I级
(1)观察 阴道镜检查满意( 见到完整转化区,宫颈 鳞柱交界未内移至颈管 内)者可观察; 阴道镜检查不满意 者应作颈管内膜刮术( ECC),排除颈管内病 变。 (2)随访 6 个月后复查宫颈涂 片细胞学。如无异常, 一年以后再次复查细胞 学。如细胞学结果 >ASCUS 需要阴道镜
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筛查—HPV基因分型检测一、概述:宫颈癌是目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范围统计,在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占10% ,每年有471,000例新发病例以及215,000例死亡病例,近年来,宫颈癌患病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现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最大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乳头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没有(HPV)感染就不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HPV感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年轻性活跃的女性HPV感染率非常高,子宫颈至少感染一种HPV的终生累积机会非常高,可达70-80%。
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危及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宫颈癌筛查的首要检测是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测,其中HPV 检测主要是去确定筛查对象目前是否感染了HPV病毒,特别是高危型HPV病毒,从而分流高危人群即HPV阳性患者和普通人群,此外也是治疗前后判断治疗效果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
细胞学检测主要是检测由于长期感染了高危HPV病毒而导致的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相比细胞学检测,HPV检测有无法比拟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势。
大量数据显示,普通女性的HPV阳性率在12%左右,门诊人群的阳性率在20%左右,而细胞学检测阳性率仅为3%左右。
因此,在宫颈癌早期就筛查和治疗过程,HPV检测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二、宫颈癌筛查的进展及意义:近年来,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已经清楚,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illoma virus, HPV),可以引起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因而加强防治和监控HPV 的感染状态已成为预防和诊治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
2004年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推出宫颈癌筛查指南: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应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
其中高危型HPV检测是筛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高危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治疗和追踪随访,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宫颈癌筛查知多少

宫颈癌筛查知多少宫颈癌是危害我国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研究表明宫颈癌30岁前发病率较低,30岁及以上年龄发病率迅速上升,约45岁时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下降。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推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宫颈癌筛查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今天一起来科普一下。
一、宫颈癌是如何发生的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宫颈癌和生殖器系统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一般定义为二年)有关。
HR-HPV感染后持续存在,首先会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如果癌前病变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一般经过10-20年的时间可发展为宫颈癌。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免疫抑制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青春期子宫颈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物质敏感。
分娩次数增多,子宫颈创伤几率也增加,分娩及妊娠内分泌及营养也有改变,抵抗力降低患宫颈癌的危险增加。
另外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者其性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女性,也容易患宫颈癌。
二、什么是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是宫颈癌的二级预防,是指将无症状的或者有潜在宫颈癌的高危女性筛查出来,对筛查出结果异常的女性,进一步检查、诊断及治疗,将宫颈癌前病变阻断在癌前期或者早期癌,这样可以减少晚期宫颈癌,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目前宫颈癌筛查的方法主要有:细胞学检测、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醋酸白-碘试验)。
其中细胞学检测包块:传统的巴氏涂片法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目前多采用TCT检测。
TCT检测是指医生用专门的一次性宫颈采样拭子通过阴道在宫颈上刷取一定的宫颈脱落细胞(注意这里是刷取宫颈细胞,并不是一部分人理解的夹一块肉),放入特定的细胞保存液中,实验室通过一系列仪器检查,判断所取细胞有无病变,有无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一般TCT检查的结果包括以下几项: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表示目前未见病变,定期复查;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表示目前发现了一些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需结合HPV检查,若有高危HPV感染,需转阴道镜检查;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U-H),表示目前发现了非典型鳞状细胞,需行HPV检查、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宫颈活检;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非典型腺细胞意义不明确(AGC-NOS)、非典型腺细胞倾向肿瘤、子宫颈管原位腺癌(AIS)、腺癌,以上结果应做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