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资料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ⅰ)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完整版)(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AB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Ⅰ。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有18条定律、2条定理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N4静摩擦力: O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5浮力: F 浮=gV 排6压力: F= PS =ghs7万有引力: F 引=G 221rmm8库仑力: F=K 221rqq (真空中、点电荷)9电场力: F 电=q E =qd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F= BIL (B I )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V ) 方向:左手定则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4牛顿第一定律B5牛顿第二定律B 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13电阻定律B 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①动量定理B②动能定理B 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题);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F 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高中生物理必会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理必会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础1. 运动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2. 力的作用- 力的定义、单位和作用效果。
- 常见力的类型: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等。
- 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平行四边形法则。
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及其应用。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4. 动量与能量- 动量的定义和守恒定律。
-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及其力的平衡条件。
- 滑轮系统的工作特点和力的计算。
- 斜面、楔子和螺旋的简单应用。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 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的定义和状态方程。
- 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变化关系。
4. 相变与热机- 相变的基本概念和潜热。
-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
三、电磁学1. 静电学- 电荷的性质和库仑定律。
- 电场的概念、电场线和电场强度。
-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的关系。
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电流的测量。
-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概念。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计算。
3. 磁场- 磁场的概念和磁力的性质。
- 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的计算。
-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交流电-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
- 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
- 交流电的功率计算和复数表示法。
四、光学与波动1. 波动理论- 波的基本概念:波长、频率、波速。
- 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 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
2. 声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波的特性和声速的计算。
- 共振和声学波导的应用。
3.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总结(超详细)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
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n+l –Sn=aT2 =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即: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 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 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 F 2 )合力大小 F 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
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1 at2 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
平均速度 V= v0 vt 2
二、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 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 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
高中物理课程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对学生们的复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一、力学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以及运动的图像、图表表示方法等。
常见的运动学公式有:v = s/t(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a = (v2-v1)/t(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s = vt+1/2at2(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等。
2.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力学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而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力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受力分析、质点运动规律、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牛顿三定律: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即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②物体所受的作用力等于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反作用力,且两力之间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③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方向与该外力的方向相同,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3. 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对于受到多个力作用的物体,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可以把它们分解成任意两个方向上的力,也可以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合成为一个力。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5. 质量、重力和重力加速度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性质,反映物体惯性大小的量。
质量单位为千克。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单位为牛顿。
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大小为9.8 m/s2。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涉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一、力学1. 运动与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 静止的条件与特点。
2. 力与运动-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能量与动量- 动能:动能定理、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动能的转化与损失。
-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4. 万有引力与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的概念与特点、引力与距离、引力与质量的关系。
- 行星运动:开普勒三定律。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热平衡、温度计、温标等。
- 热量的概念:传热、热平衡、热量单位等。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内能转化、热功等。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热力学过程、热机的效率。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相变:凝固、熔化、沸腾、汽化等。
- 熔化热、汽化热等物质的热性质。
三、电学1. 电荷与静电场-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电荷守恒、电荷的分布等。
- 静电场: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等。
2.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概念与性质:电流的定义、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等。
- 电阻与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串联与并联等。
3. 电能与电功- 电能的转化与利用:电功、功率等。
4. 电路与电路分析- 电路的组成与分类:电源、导线、电阻等。
-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电流的分布等。
- 基本电路元件:电容器、电感器等。
四、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镜像的形成等。
-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明介质等。
2.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动理论、光的粒子性、光的干涉、衍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归纳(打印版)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Array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a=0 V 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类平抛运动;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Ⅲ。
物理解题的依据:(1)力或定义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⑤加速度a 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 a 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⑩根据电荷的正负、电场线的顺逆(可判断电势的高低)⇒电荷的受力方向;再跟据移动方向⇒其做功情况⇒电势能的变化情况V 。
知识分类举要1.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F 3=F 1 +F 2 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1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这叫运动的独立性原理。
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 ,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 、B 、C 、D …。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 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如T s s v c 232+=(其中记数周期:T =5×0.02s=0.1s )⑵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23T s s a -=⑶利用“逐差法”求a :()()23216549Ts s s s s s a ++-++=⑷利用v -t 图象求a :求出A 、B 、C 、D 、E 、F 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
试通过计算推导出的刹车距离s 的表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
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1s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2s ,加速度大小为a 。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4...............3...............22..........1..................21220001s s s as v m mg F a t v s μ 由以上四式可得出:><++=5..........)(2200g mFv t v s μ①超载(即m 增大),车的惯性大,由><5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②同理超速(0v 增大)、酒后驾车(0t 变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③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μ将减小,由<五>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
因此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公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维方法篇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① 用定义式:ts∆∆=一v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v =V V t 02+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3.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1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
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 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讨论: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 相等时,S 追<S 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 ②若S 追<S 被追、V 追=V 被追 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S 追=S 被追③若位移相等时,V 追>V 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3.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同向转动:ωA t A =ωB t B +n 2π;反向转动:ωA t A +ωB t B =2π 4.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 5.逆向思维法解题 6.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 7.用比例法解题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 ②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 ③位移=平均速度⨯时间解题常规方法:公式法(包括数学推导)、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变法3.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 V g o 22 (2)上升的时间:t= Vgo (3)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g V o(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6)匀变速运动适用全过程S = V o t -12g t 2; V t = V o -g t ; V t 2-V o 2 = -2gS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 V=t s =2πR T =ωR=2πf R 角速度:ω=f Tt ππθ22==向心加速度: a =v R R T R 222244===ωππ2 f 2 R=v ⨯ω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R= m 422πTR =m42πn 2 R追及(相遇)相距最近的问题:同向转动:ωA t A =ωB t B +n 2π;反向转动:ωA t A +ωB t B =2π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5.平抛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1)运动特点:a 、只受重力;b 、初速度与重力垂直.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 ,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