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 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14周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题名称哲学的基本问题 科 目政治 年 级 高二 适用班级 略 必修4第1 单元(章) 第 5 课(节)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辨别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难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环节1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新课 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范缜则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精神只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
设问:这里的“形”与“神”各指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你认为它们二者的关系应该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进行归纳、点评,并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通过现实生活事例,进行思考,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进入本课学习中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环节2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教师设问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提示: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 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探究,激发潜能。
教师设问2:那么,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物质?请举例说明。
提示: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意识)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桌椅板凳、黑板、书本)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MP3、MD 、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就会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MP3,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么长长的要么扁扁的要么圆圆的,可以听歌做U 盘的小玩意儿。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1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哲学生活 1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2.能力目标: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实,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金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学习重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学习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Ⅰ预习案学法指导 1.通读课本,用双色笔勾画重要知识要点并批注提示语,标注序号,分清层次,熟记基础知识。
2.依据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
3.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并认真思考探究案问题为讨论做好准备。
4.将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填写在“我的疑惑”处。
教材助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预习自测1.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民生”一词继续升温为媒体报端、街谈巷议的热点词、关键词。
这体现了()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解决。
Ⅱ探究案探究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塑出狮形的神像。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的神进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
于是,他发现了一条隐藏在神圣光环背后的真理:“自然神不是别的,及时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
”“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哲学生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多样性;掌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的的标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习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学习难点】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嘴广大人民立场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Ⅰ预习案二、影响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1.社会实践基础2.社会历史性特征3.阶级性4. 主体差异性①地位②角度③立场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1.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预习自测1.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做出的总体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这体现的生活与哲学观点是()A. 要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B.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C.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D.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这表明,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A. 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B. 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C. 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D. 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解决。
Ⅱ探究案探究一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创立九十多年来,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导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中国社会进步做了许多事情。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 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类比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辩证法的矛盾观,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学习重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意义。
【学习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
Ⅰ预习案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含义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含义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两点论的含义重点论的含义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位原因预习自测1.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了鸡。
其子甚怨。
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饿受冻,而无猫,则会挨饿受冻。
”其子遂不再怨。
这件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是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这反映了()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3.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4.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不同人身上提取的免疫细胞在抗癌方面的能力大不相同,疗效可以相差近50倍。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 真正的哲学导学案(无答案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真正的哲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明确真正的哲学史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认识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学习重点】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学习难点】真正的哲学史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Ⅰ预习案学法指导 1.通读课本,用双色笔勾画重要知识要点并批注提示语,标注序号,分清层次,熟记基础知识。
2.依据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
3.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并认真思考探究案问题为讨论做好准备。
4.将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填写在“我的疑惑”处。
教材助读二、哲学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2.预习自测1.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①它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它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
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事件中产生的,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
这充分体现了()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体现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对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有反作用③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④哲学理论正确地总结概括了时代上网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③④3.“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时代自己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A.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 真正的哲学来源于哲学家的思考C. 哲学都能塑造并引导时代精神D. 哲学思想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4.30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导教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 4【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差别,又相互联系,差别表此刻含义、地位和功能,联系表此刻不行切割、相互影响、相互转变,在此基础上,明确系统化的方法。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逻辑思想、辩证思想能力的同时,学会运用综合思想方式认识和办理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整体意识,坚持系统优化方法,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看法。
【学习要点】系统优化方法。
【学习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Ⅰ预习案学法指导 1. 通读课本,用双色笔勾勒重要知识,标明序号,分清层次,熟记基础知识。
2. 依照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达成预习自测题,有疑问的题目做出标明。
3. 独立达成预习自测题并认真思虑研究案问题为议论做好准备。
4. 将预习中不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填写在“我的迷惑”处。
教材助读预习自测1.“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固然不见君,用君污染水”。
这是一首被改正的古诗,反应了近几年发生在我国江河流域“跨界污染”的现状。
专家指出,各地政府只对当地域环境负责,这类“独善其身”的环保思想是造成“跨界污染”的主要原由。
这从哲学上启迪我们在办理问题时要()从整体上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B. 立足于当地当时的客观状况C.尊敬自然规律,按规律做事D. 掌握好分寸,坚持适量原则某市在创立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加共建文明小区。
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表现的哲学原理是()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靠整体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变D.部分与整体同样重要、不行切割国家教课系统化论坛指出,教课因素是教课系统的因素,走开了系统理论就不可以把握教课因素的整体性。
教课因素与教课系统的运作存在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露教课系统的整体特色、等级层次、构造、功能、环境与因素的联系。
教课要素与教课系统的优化亲密有关,但因素的优化一定遵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
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
2、能够引援经典作家的言论,培养我们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学会分析思维与存在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4、明确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基础梳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问题;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就是唯心主义。
(3)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依据。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决定着它们对的回答。
〔预习自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是指()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3、下列说法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必修4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划分的标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和可知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学习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难点】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Ⅰ预习案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4、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2.
3.
预习自测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关系问题
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民生产、生活习惯丰富多彩,根本不可能走统一的发展模式。
只有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出发,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这说明()
A. 存在决定思维
B. 思维影响着存在
C. 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 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
3.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轮
D. 思维和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4.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 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解决。
Ⅱ探究案
探究一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工人要面对和处理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者要处理企业的经营策略、思想与企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处方和病情的关系。
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Ⅲ检测案
一、选择题
1.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 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
B.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C.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D.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 人与人的关系
B.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 人与世界的关系
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
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的回答。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5.从哲学上看,两种观点()
A. 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B. 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C. 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 前者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6.“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
”这句话属于()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可知论
7.在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后,一些人散布谣言,称“朝鲜人触犯神灵,地震是天神的惩罚”,当时被地震幸存者杀害的朝侨达2613人。
这种观点()
A. 正确揭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B. 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表明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