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中药“清化热痰药”——浙贝母

中药“清化热痰药”——浙贝母

中药“清化热痰药”——浙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主产于浙江。

初夏植株枯时采挖,洗净。

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切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

归肺、心经。

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三、临床应用1.风热咳嗽,痰火咳嗽本品功似川贝母,苦寒之性较甚而偏苦泄,长于清化热痰,降泄肺气。

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前者常与桑叶、牛蒡子等同用,后者多配瓜蒌、知母等。

2.瘰疬,瘿瘤,疮毒,肺痈,乳痛本品苦泄性寒,清解热毒,化痰散结消痈。

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结核,可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金荞麦、桃仁等;治疮毒,乳,多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贝母素甲(浙贝甲素),贝母素乙(浙贝乙素).浙贝母酮,贝母辛,异浙贝母碱,浙贝母碱苷,浙贝母丙素等。

2.药理作用浙贝母祛痰效力略强于川贝母;所含生物碱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贝母甲、乙素能镇痛、镇静,并有扩瞳效应。

浙贝母生物碱能兴奋子宫,对离体动物心脏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

去氢浙贝母碱能抑制唾液分泌,对肠道有松弛作用。

此外,本品还有抑菌、抗肿瘤、抗溃疡、抗甲亢等作用。

五、湖北贝母、土贝母1.湖北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

性味微苦,凉;归肺、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散结。

适用于热痰咳嗽,瘰疬痰核,肿疮毒。

浙贝母药理研究进展

浙贝母药理研究进展

浙贝母药理研究进展浙贝母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味常用药材,其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肺热,痰热,咳嗽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浙贝母的药理研究也日渐深入。

本文将就浙贝母药理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一、浙贝母的化学成分浙贝母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其中含有龙脑、脑脊髓、槲皮素、肉桂酸、芦丁等多种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二、浙贝母的药理作用(一)抗炎作用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抗有害刺激的主要生理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引起组织损伤等不良影响。

浙贝母中的芦丁、槲皮素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二)免疫调节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主要负责抗击有害微生物和异物。

浙贝母中的多种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调节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

(三)肺部保护作用浙贝母常用于治疗肺部疾病,这是因为浙贝母中的多种成分对肺部有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浙贝母中的植物甾醇和多糖等成分可促进肺部细胞生长和修复,减轻肺损伤。

(四)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表明,浙贝母中的龙脑等成分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促进血管扩张等,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五)抗肿瘤作用浙贝母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三、浙贝母的临床应用浙贝母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肺病、咳嗽、哮喘等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浙贝母的多种药理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四、浙贝母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尽管浙贝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浙贝母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肝损伤、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控制剂量、纠正不良药物反应。

结语综上所述,浙贝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中医临床和现代药理研究中皆有广泛应用。

浙贝母治疗肝硬化腹水、痰核瘰疬、胃溃疡、脂肪肝、胃炎、梅尼埃病等疗效良好

浙贝母治疗肝硬化腹水、痰核瘰疬、胃溃疡、脂肪肝、胃炎、梅尼埃病等疗效良好

浙贝母治疗肝硬化腹水、痰核瘰疬、胃溃疡、脂肪肝、胃炎、梅尼埃病等疗效良好一、浙贝母概况介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收载于2000年版《中国药典》。

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

夏初采挖拌贝壳粉干燥入药。

【别名】浙贝,象贝母,象贝,大贝母,大贝,苏贝母,元宝贝母,元宝贝,珠贝母,珠贝,宝贝,板贝。

【处方名】浙贝,象贝,大贝。

【商品名】浙贝母:又名大贝母、象贝母、浙贝、大贝、象贝。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湖南等地。

多为人工栽培。

以鳞茎肥壮、质坚实、干燥、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性味与功能】甘、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化学成分】含浙贝母碱、贝母醇、贝母芬碱、贝母定碱等。

【药理作用】(1)有扩张气管平滑肌与止咳作用,其贝母碱止咳作用最强。

(2)有兴奋子宫作用,对肠管有收缩作用。

(3)大剂量对呼吸、血压、心跳均有抑制作用。

(4)有升血糖作用。

(5)有降血压作用。

(6)去氢贝母碱能暂短抑制犬的唾液分泌。

(7)去氢母碱有扩瞳作用。

【用法用量】4.5~9g,煎服。

二、用浙贝母治疗肝硬化腹水、痰核瘰疬、胃溃疡、脂肪肝、胃炎、梅尼埃病等疗效良好肝硬化腹水王晓杰在临床上以川贝母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较好。

方药:川贝母15g,制甘遂(醋炒要连珠者)15g。

用法:共为细末。

清晨空腹时用大枣20枚煎汤送服,每周2~3次。

腹水消失后,服用补中益气丸。

有上消化道出血、心脏病、身体虚弱及高热者勿用。

体会:肝硬化系由湿热、饮酒、情志、水毒、疟母等引起的肝脾两伤,继而伤肾,最后导致三脏俱病之疾。

早期属“积聚”或“癥瘕”的范畴,晚期出现腹水则谓之“臌胀”。

本方中甘遂味苦甘,性寒、有毒,人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具泻水饮、破积聚、利水谷道之功,然甘遂只能利真湿之病,小能利假湿之症,水自下而侵者为“真湿”,水自上而下侵者为“假湿”,真湿为水邪之实,假湿乃元气之虚。

贝母味苦甘、凉,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泄热凉金,降浊消痰,开郁下气。

浙贝母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浙贝母市场价格多少钱一克

浙贝母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浙贝母市场价格多少钱一克

浙贝母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浙贝母市场价格多少钱一克说到贝母的话,想必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吧。

贝母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是一种比较有名的中药材,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浙贝母也是贝母中的一种,很多人说它与贝母的功效是一样的,事实是怎样的呢?浙贝母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功效与作用1、清热降火:浙贝母是一种能帮助清热降火的中药材,如果身上上火的话可以适当的用浙贝母泡茶喝,这样不仅能帮助身体降火,还能很好的调理身体。

2、止咳化痰:浙贝母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如果有热痰、肺热咳嗽等症状,可以选择服用一些浙贝母,止咳化痰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如果配上桑叶,效果会更好。

3、解毒消痈:浙贝母不仅能开郁散结,还能解毒消痈,与连翘一起食用,夏热解毒、治疗痈疮中毒的功效会更好。

4、前列腺肥大:有临床报道,将浙贝母和苦参、党参等药材制药,然后用水煎好服用,能够辅助治疗,前列腺肥大所致的排尿困难,急性尿储留等症状。

二、禁忌一般情况下,寒痰、湿痰以及脾胃虚弱等患者不宜食用浙贝母;不要与乌头类药材一起食用。

浙贝母市场价格多少钱一克浙贝母对于急性上呼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等现象是具有比较好的疗效,所以受到了大多数朋友们的欢迎,现在市场上所销售的贝母的价格达到了0.2元每克。

但是在某些地方则有上涨的趋势,比如在浙江等地区,现在已经达到了五十元每十克,也就是五元每克。

所以浙贝母的价格波动性还是比较大的,建议还是要以当地的药店为主,这也只是作为一个参考。

浙贝母的药用选方1、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三钱,金银花六钱,蒲公英八钱,水煎服。

2、治乳痈乳疖:紫河车草、浙贝各三钱,为末黄糖拌陈酒服醉盖取汗。

3、治乳痈乳疖:炒白芷、乳香、没药(各制净)、浙贝、归身等分为末,每服五钱酒送。

4、治风火喉闭锁喉风:苏子、前胡、赤芍、甘草、桔梗各二钱,元参、连翘、浙贝各一钱半,煎服。

5、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三钱,紫苏二钱,水煎服。

6、治瘰疬:大贝母、香白芷(不可炒)各五钱研末,每服二钱用陈酒与白糖调和食后服之,若溃烂者非此药之治也。

浙贝母产地及其功效特性

浙贝母产地及其功效特性

浙贝母产地及其功效特性
浙贝母一般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擦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浆汁,切厚片或打成碎块。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浙贝母产地及其功效特性。

浙贝母产地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地浙江鄞县。

此外,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有产。

浙贝母的性味与功效
1.性味:性寒,味苦。

2.归经:归肺、心经。

3.功效: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用于治疗咳嗽、瘰疬痰核等证。

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苦寒清泄,以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功见长。

治风热、燥热,痰热郁肺之咳嗽。

浙贝母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咳嗽。

痰黄而稠,伍知母、黄芩、杏仁、甘草;若肺热咳嗽痰多,咽喉干痛者,以浙贝母伍杏仁、甘草,即《圣济总录》贝母丸;肺热咳逆,以浙贝母伍知母用,即《和剂局方》二母丸,以清热化痰;风热咳嗽,伍桑叶、前胡,水煎服。

2.用于治疗瘰疬痰核。

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伍玄参、生牡蛎,即《医学心悟》消瘰丸,亦治瘿瘤;痈疡或乳痈初起,伍花粉、连翘、蒲公英、当归,青皮、鹿角片,即《玉案方》消痈散毒汤;瘿瘤,伍
1。

浙贝母粉的功效与作用

浙贝母粉的功效与作用

浙贝母粉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粉是一种中药,以浙江贝母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浙贝母粉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具有镇咳止痰、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多种药理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浙贝母粉的功效与作用。

一、镇咳止痰浙贝母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镇咳止痰药物。

浙贝母粉含有较多的黏液质,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分泌较多的分泌物,从而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浙贝母粉中还含有多种芳香成分,具有舒张支气管、镇静咳嗽的作用。

此外,浙贝母粉中还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咳嗽的产生。

二、清热解毒浙贝母粉中含有一种叫作贝母碱的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贝母碱是一种神经麻醉药物,能够迅速地杀死或抑制各类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

此外,浙贝母粉还含有多种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降压、抗凝血等作用,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润肺止咳浙贝母粉中含有较多的黏液质,能够滋润肺部黏膜,增加分泌物的分泌量,从而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此外,浙贝母粉还具有清热解毒、平肺敛痰等作用,可有效缓解肺部炎症,减轻咳嗽症状。

四、止渴解渴浙贝母粉中含有一种叫作贝母酸的物质,具有明显的解暑降温作用。

贝母酸能够增加体液分泌,改善口干舌燥的症状,起到止渴解渴的作用。

此外,浙贝母粉还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等作用,可改善一系列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五、调理肠胃浙贝母粉中含有较多的黏液质,能够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浙贝母粉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等作用,可改善胃肠道炎症症状,减轻腹泻、腹痛等不适感。

此外,浙贝母粉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滋养胃肠道,促进消化吸收。

综上所述,浙贝母粉具有镇咳止痰、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止渴解渴和调理肠胃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对于咳嗽、咽喉炎、肺部炎症、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以及胃肠道炎症等疾病,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浙贝母粉作为一种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掌握正确,具体的用药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之浙贝母

中药之浙贝母

浙贝母zhebeimu《本草正》【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渐贝母Fllria humbegi Miq:的干燥鳞茎。

主产于浙江,别名象贝、大贝、渐贝。

初夏植株枯菱时采挖,洗净。

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干燥。

生用。

[性能]苦,寒。

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应用]1.用于风热咳嗽,痰热咳嗽本品味苦性寒,能清泄肺热,化痰止咳,常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郁肺之咳嗽。

治风热咳嗽,常与桑叶、牛蒡子等同用:痰热咳嗽,可与知母、瓜萎等配伍。

2.用于瘰疬,乳痈,肺痈本品性味苦寒,清泄力大,善于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治痰火瘰疬,常与玄参、牡蛎等配伍如消瘰丸;热毒疮痈、乳痈,常配伍连翘、蒲公英、牛劳子等;肺痈,常配鱼腥草、芦根等。

[用法用量]煎服,5~ 10g。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

[知识拓展]1.《本草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2.本品主要成分为贝母甲素、贝母乙素、贝母辛,贝母甲素、乙素的氮氧化物,浙贝;浙贝素、丁香脂素、2、5-二甲基苯脂等,具有镇咳、平喘、祛痰等作用,现代常用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外阴瘙痒等。

知识链接川贝母与渐贝母虽均能清热化爽,散结消肿,用治痰热咳嗽,瘦病培病。

但川贝母味甘为主,长于润肺化痰,肺热燥咳及肺虚久咳多用;渐贝母苦泄力大,善清热数站,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咳嗽、瘰疬疮痈多用。

浙贝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浙贝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浙贝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1. 浙贝的作用与功能浙贝,又称浙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主要功能包括:•清热解毒:浙贝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在中医药中被用于治疗热毒邪热引起的症状,如高热不退、口渴多饮、咽喉肿痛等。

•润燥化痰:浙贝有润燥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痰湿阻滞等症状,有助于顺畅呼吸。

•止咳平喘:浙贝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能有效缓解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 浙贝的主治疾病浙贝作为一味中药,主要应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热毒邪热引起的症状:如高热不退、咽喉肿痛、口渴多饮等。

•咳嗽症状:如痰热咳嗽、痰湿阻滞、慢性支气管炎等。

•哮喘:浙贝对缓解哮喘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3. 浙贝的用量根据《本草纲目》,浙贝的用量为每次3-9克,一日3次。

具体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此外,由于中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适宜长期或超量使用浙贝。

使用浙贝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方式服用:•冲服:将浙贝煎煮后,去除渣滓,取汤液冲服。

•研粉服用:将浙贝研磨成细粉,以适量热水送服。

•汤剂冲服:使用浙贝制作成汤剂,分次服用。

需注意的是,使用浙贝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宜自行调整剂量和用法。

4. 注意事项•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年老体弱者慎用浙贝。

•对浙贝过敏者禁忌使用。

•使用浙贝时,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使用中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不要超出推荐剂量。

•存放浙贝时,需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变质。

•若药品过期或包装破损,应立即停止使用。

以上仅为浙贝的作用、功能主治与用量的简要介绍,具体应用和注意事项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药材学》)
【异名】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植物形态】浙贝母
多年生草本。

鳞茎半球形,直径~6厘米,有2~3片肉质的鳞片。

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50~80厘米。

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罕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6~17厘米,宽6~15毫米;中上部的叶常3~5片轮生,罕互生,叶片较短,先端卷须状。

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梗长1~厘米;花钟形,俯垂;花被6片,2轮排列,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淡黄色或黄绿色,具细微平行脉,内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基部具腺体;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3歧。

朔果卵圆形,直径约厘米,有6条较宽的纵翅,成熟时室背开裂。

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翅。

花期3~4月。

果期4~5月。

生于湿润的山脊、山坡、沟边及村边草丛中。

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采集】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

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药材】①元宝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

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瓣长约~4厘米,厚7~17毫米。

表面白色,或带淡黄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

气微劈,味苦。

②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1~厘米,直径2~厘米。

表面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似肾脏形,中央为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残茎,内表面垦淡黄白色。

质地、气味同元宝贝。

上述二种药材,均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个较小、表面灰白色、断面中心棕红色者为质次。

元宝贝较珠贝为优。

主产浙江,安徽、江苏亦产。

江苏产者称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其鳞茎较栽培种为小,直径2~厘米,高1~厘米。

药材与珠贝相类。

【化学成分】鳞茎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贝母醇。

此外还有四种含量极少的生物碱:贝母丁碱、贝毋芬碱、贝
母辛碱和贝母替定碱。

日本产的浙贝鳞茎中还分出了浙贝母碱的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①对平滑肌及腺体的作用
猫和家兔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浙贝母碱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

前者类似阿托品的作用,后者可能系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

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均未确证有镇咳作用。

浙贝母碱能兴奋家兔离体子宫,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敏感,对大鼠子宫也能兴奋。

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预先应用双苄胺或利血平处理后,其兴奋子宫的作用减弱或消失。

浙贝母碱溶液给犬、猫和家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扩大并使对光反应捎失,静脉注射能使..犬唾液分泌暂时停止,但其抑制作用比阿托品弱。

浙贝母生物碱则使家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

②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的作用
浙贝母生物碱大剂量可使狗、猫及兔血压中等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兔血压微升,离体蛙心或兔心灌流可使心脏搏动立即停止。

【毒性】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对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约毫克/公斤(可能系9毫克/公斤之误)。

早年曾报道另一种浙贝母碱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0~12毫克/公斤(静脉),对猫为8~10毫克/公斤(静脉)。

中毒症状为呼吸抑制,
瞳孔散大,震颤,惊厥,便溺。

致死原因为呼吸衰竭,亦可能与形成变性血红蛋白有关。

Fritillariaverticillata的酒精提取液并能升高血糖。

【炮制】拣去杂质,清水稍浸,捞出,润透后切厚片,晒干。

【性味】《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归经】《本草正》:”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功用主治】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③《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

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撤。

【选方】①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
三钱,紫苏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三钱,金银花六钱,蒲公英八钱,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咽喉十八症;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

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

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

(《经验广集》吹喉散)
④治对口:象贝母研末敷之。

(《杨春涯经验方》)
【名家论述】《本草正义》:”象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结。

《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

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

喉痹,热之结于上者也。

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

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义皆本此。

而注《本经》者仅以为下乳汁,恐非真旨。

主金疮者,苦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掺药。

后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

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

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

目眩为肝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
苦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

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

”“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结。

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

主郁气痰核等证,则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

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

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力,无非清热泄降四字,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