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香豆素综述

合集下载

白芷的有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白芷的有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白芷的有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白芷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眉棱骨痛、鼻塞、牙痛、疮疡肿痛等症,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主产于我国四川、杭州等地,其有效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香豆素类和挥发油。

本文就白芷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及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白芷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表明白芷具有镇痛、抗菌、平喘、兴奋运动和呼吸中枢、光毒性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白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但白芷的部分作用机制还未明确,尤其在组方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Angelica dahurica is source of umbrelliferae plant. It has the funtion of eliminating wind and dampness. It also has the effect of relieving stuffy nose and wind the pain,swelling,empyema. In clinical practice,it is applied to traeting nasal obstruction,leucorrhea,sores and carbuncles. It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commonly used medicines. Angelica dahurica is mainly produced in Sichuan and Hangzhou of China. Its chemical constitution are very complex. However,its main components are coumarin and volatile oil.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in recent years,starting from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extraction process,pharmacological effects,safety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 Angelica dahurica. All of these indicate that Angelica dahurica has phramacological function of relieving asthma and antihypertensive,exciting motion and respiratory center,antibacterial,inhibiting adipocyte synthesis and photosensitivity,etc.. These researches provide a bas is for Angelica dahurica′s further research. But part of Angelica dahurica′s mechanism is not clear,especially in the formula of the mechanism is not clear. It remains to be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Angelica dahurica;Extraction technology;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种植、取材广泛,种类繁多。

从川白芷中提取和纯化香豆素

从川白芷中提取和纯化香豆素

从川白芷中提取和纯化香豆素【关键词】川白芷,总香豆素,碱溶酸沉,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摘要】建立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川白芷中总香豆素含量,方法:干川白芷粉末经过碱溶酸沉法提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320nm对川白芷中的总香豆素进行测定,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试剂不齐全,中间停电等原因,在安排的时间内实验没有完成。

实验只做到香豆素的纯化阶段,以致没有测出川白芷中香豆素的含量。

【前言】1.1白芷的概述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多年生草本,高1~2米。

根直生,下面有数条支根。

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细棱。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

赤白带下、等症。

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和挥发油类[1]。

挥发油在白芷中含量很低,香豆素在白芷中含量远较挥发油类高,据研究,可达1%左右[2]。

1.2为了进一步促进白芷香豆素的开发利用,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准确测量白芷中总香豆素的含量。

本文以白芷总香豆素为评价指标,通过碱溶酸沉法对川白芷粉末进行提取,然后过滤分离,离心萃取,纯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波长,计算川白芷中香豆素的含量。

【器材】2.1 材料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购自自贡市药材市场。

2.2 仪器恒温水浴锅,干锅,离心机,烧杯,铁架台,分液漏斗,纱布,玻璃棒,pH试纸,比色卡,紫外分光光度计2.3 试剂0.5%氢氧化钠溶液500ml,1摩尔每升盐酸250ml,乙醚香豆素对照品,分析醇(甲醇)。

盐酸羟胺,氯化铁溶液。

【方法】3.1 原理由于香豆素类可溶于热碱液中,加酸又析出,故可用0.5%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提取,提取液冷却后再用乙醚除去杂质,然后加酸调节pH至中性,适当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类或其苷即可析出。

但必须注意,不可长时间加热,另外加热温度不能过高,碱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破坏内酯环。

白芷香豆素的镇痛机制初探

白芷香豆素的镇痛机制初探

第10卷第2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10No .22009年4月JOURNAL OF BE I HUA UN I V ERSI TY (Natural Science )Ap r .2009文章编号:100924822(2009)022*******白芷香豆素的镇痛机制初探王春梅,崔新颖(北华大学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摘要:目的探讨白芷香豆素(Cou marin of Angelicae dahuricae ,C AD )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通过工具药观察C AD 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C AD 对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 itric Oxide,NO )的含量.结果纳洛酮(5mg/kg )部分拮抗C AD (60mg/kg )的镇痛作用;利血平(4mg/kg )可以部分拮抗C AD (60mg/kg )的镇痛作用.C AD (30,60,120mg/kg )连续给药4d,使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NO 含量明显下降.结论C AD 具有明显的镇痛,其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一定的关系.此外,明显减少NO 的合成可能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关键词:白芷香豆素;镇痛;阿片受体;NO 中图分类号:R96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8208228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050913).作者简介:王春梅(1974-),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内分泌药理学及神经药理学研究.M echan is m Underlyi n g Analgesi c Effect of Cou mari nof Angdicae dahu ricaeWANG Chun 2mei,CU I Xin 2ying(Phar m acy College of B eihua U niversity,J ilin 132013,China )Abstract:O bjecti ve T o observe the mechanis m underlying analgesic effect of Coumarin of A ngdicae dahuricae(CAD ).M ethod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CAD in m ice was observed by using hot 2p late,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analgesic effect of CAD and op i oid recep t or as well as monoa m ine neur otrans m itter was observed thr ough several agents;The concentrati on of nitric oxide (NO )in serum of analgesic m ice induced by for maldehyde was measured with nitric reductase method .Results Nal oxone (5mg/kg )and reser p ine (4mg/kg )antagonized in part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CAD (60mg/kg );After f our 2day ad m inistrati on of CAD (30,60,120mg/kg ),the concentrati on of NO in seru m of nocicep tive pain m ice induced by for maldehyd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nclusi on CAD hasdefinite analgesic effect .There is a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analgesic effect and op i oid recep t or aswell as monoa m ineneur otrans m itter .It is very i m portant mechanis m that CAD reduced p r oducti on of NO.Key words:Cou marin of A ngelicae dahuricae ;Analgesic effect;Op i oid recep t or;NO白芷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归胃、大肠、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渊、牙痛、疮疡肿痛等,特别是用于阳明经头痛,有明显的镇痛效应[122].白芷的有效成分有白芷香豆素、白芷挥发油等.聂红等[3]发现白芷总挥发油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挥发油成分在白芷中的含量甚微,且白芷经硫熏后其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大大下降[4].香豆素类成分在白芷中含量远较挥发油高,可达1%.本课题组发现白芷香豆素具有良好的镇痛和抗炎作用[5],镇痛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出现耐受性和成瘾性.因此,进一步阐明其镇痛作用产生的机制,以便为开发新型中药镇痛剂奠定良好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2g,雌雄各半,合格证号:医动管字1025107,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2)药品:白芷香豆素(Cou marin of A ngelicae dahu ricae,CAD)由北华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配制.实验用白芷购自吉林市江城大药房,经鉴定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的干燥根.将白芷粉碎成粗粉,浸泡65%乙醇中,按文献[4]方法提取.盐酸吗啡注射液,沈阳第一制药厂,批号:051108;盐酸纳洛酮,益桥(湖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60203;冰醋酸,沈阳市东兴试剂厂,批号:20060525.3)仪器:小鼠热板仪,成都泰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HH・S12N i,北京长安科学仪器厂生产;微量移液器,法国Glis on公司生产; 8021离心机,上海手术器械厂生产;723分光光度仪,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生产.1.2方法1.2.1CAD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的关系预选55℃热板实验痛阈合格的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CAD组腹腔注射CAD60mg/kg, CAD+纳洛酮组腹腔注射CAD60mg/kg后30m in 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吗啡组腹腔注射吗啡10mg/kg,吗啡+纳洛酮组腹腔注射吗啡10mg/kg 后30m in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热板法测定给药后30,60,90,120,180,240m in小鼠痛阈值.[6] 1.2.2C AD的镇痛作用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预选55℃热板实验痛阈合格的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CAD组腹腔注射CAD60mg/kg,CAD +利血平组腹腔注射利血平4mg/kg后4h腹腔注射CAD60mg/kg,热板法测定给药后30,60,90, 120,180,240m in小鼠痛阈值.观察CAD的镇痛作用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7]1.2.3CAD对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0.1mL・10g)、吗啡组(10mg/kg)、CAD低剂量组(30mg/kg)、CAD中剂量组(60mg/kg)、CAD高剂量组(120mg/kg),每天分别腹腔注射,连续4d(吗啡组除外),末次给药后(1.5h后阳性组腹腔注射吗啡10mg/kg),每只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2.5%甲醛溶液20μL,2h后将小鼠快速断头取血,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8].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具体步骤参照NO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1.3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结果2.1纳洛酮对CAD镇痛作用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CAD(60mg/kg)一次性给小鼠腹腔注射,30m in即显现出镇痛作用,90~120m in 作用达到最强(P<0.001),可持续到240m in以上.同剂量CAD腹腔注射0.5h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可以使CAD的镇痛作用明显减弱,仅在30~60m in期间有作用,说明纳洛酮可以部分拮抗CAD的镇痛作用.而吗啡的镇痛作用完全被纳洛酮拮抗(见表1).表1纳洛酮对CAD镇痛作用的影响(x±s) Tab.1I nfluence of Na loxone on ana lgesi c effect of CAD组别ω(Dose)/(mg・kg-1)t(Basic)/st(Pain thresholds after adm inistration)/min306090120180240Contr ol0.1mL/10g17.78±4.6016.67±5.2415.33±4.5619.00±5.8118.89±4.7624.44±10.4725.78±10.20 Mor1017.89±3.0542.80±16.1633343.33±13.1333336.56±13.033333.89±12..523335.22±11.05332.30±17.20 Mor+Nal518.50±5.0427.10±15.1519.70±5.8020.10±6.6122.10±7.6224.00±13.0122.30±8.45C AD6021.40±4.3830.40±18.72335.20±21.65342.60±16.8733341.90±16.4733341.20±18.473332.30±17.203 C AD+Nal518.30±4.2931.00±18.68334.90±14.813326.90±14.8728.60±13.5531.30±15.9730.20±14.20注:与对照组比较3P<0.05,33P<0.01,333P<0.001.221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0卷2.2利血平对CAD镇痛作用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利血平(4mg/kg)与CAD平可以部分拮抗CAD的镇痛作用(见表2).表2利血平对CAD镇痛作用的影响(x±s)Tab.2I nfluence of reserp i n e on ana lgesi c effects of CAD组别ω(Dose)/(mg・kg-1)t(Basic)/st(Pain thresholds after ad m inistrati on)/m in306090120180Contr ol0.1mL/10g19.30±4.4718.90±4.8819.10±2.9322.00±5.1320.90±4.0724.40±10.47C AD6021.40±4.3830.40±18.72.35.20±21.65342.60±16.473341.91±6.483341.20±18.473 Res+CAD419.40±4.9021.00±4.0323.90±5.59322.80±3.3324.90±4.3325.50±4.77注:与对照组比较3P<0.05,33P<0.01,333P<0.001.2.3CAD对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C AD(60mg/kg)连续4d腹腔注射给药,C AD中、高剂量组均使小鼠血清中NO的含量下降,并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吗啡组小鼠血清中NO的含量明显上升(见图1).图1CAD小鼠血清N O含量的影响F i g.1Effects of CAD on NO i n seru m of m i ce3讨论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药,可以阻断吗啡与μ,δ,κ型阿片受体结合,完全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本实验利用纳洛酮观察CAD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的关系.结果显示纳洛酮可以部分阻断CAD 的镇痛作用.提示CAD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文献报道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痛和镇痛有关[9].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兴奋时可释放递质NE,与疼痛有密切关系,利血平属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它主要抑制囊泡膜对递质NE的主动摄取过程,从而使囊泡内贮存的递质逐渐减少,甚至耗竭,当神经冲动到达交感神经末梢时,就没有足够的NE被释放,由于利血平能对抗CAD 的镇痛作用,说明CAD的镇痛作用可能依赖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NO在中枢及外周的不同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利用福尔马林致痛动物模型,腹腔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NOS抑制剂L2NAME对第一期反应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抑制第二期反应,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10].而预先给予大鼠L2A rg可以明显对抗L2NAME的作用,提示NO参与了外周和脊髓水平的痛觉调制过程,NO具有明显的痛敏效应.本研究利用小鼠甲醛疼痛模型,检测了药物对甲醛疼痛模型小鼠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D 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均可以使小鼠血清中NO含量明显下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说明CAD的镇痛作用与其抑制NO合成有关.但欲完全揭示其镇痛作用机制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9.[2]郑虎战.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文苑出版社,1998:98.[3]聂红,沈映君,吴俊梅,等.白芷挥发油的镇痛、镇静作用及身体依赖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4):2212223.[4]戴跃进,李宏宇,谢成科,等.川白芷采收加工的质量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0,5(4):2412242.[5]王春梅,崔新颖,李贺.白芷香豆素的抗炎作用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4):3182320.[6]何志敏,佟继铭,宫凤春.白屈菜碱镇痛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3,34(9):8372838.[7]聂红,沈映君,曾南,等.白芷总挥发油对疼痛模型大鼠的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3):11214.[8]W u Q iang,L i Xicheng,Ruan H Z,et al.Effect ofCorticotr ophin on For maldehyde2induced Somat ostatin ofS pinal Cord in Rats[J].Acta Phar macol Sin,1999,20(2):1882192.[9]任世兰.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对痛和镇痛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报,1981(2):13.[10]Moore P K,O luyom i A O,Babbedge R C,et al.L2NG2nitr o A rginine Methyl Ester Exhibits Anti2nocicep tiveActivity in the Mouse[J].B r J Phar macol,1991,102:1982202.【责任编辑:王坤】第2期王春梅,等。

白芷综述

白芷综述

白芷综述一、概述白芷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和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

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瘘,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等,近年来用于银屑病,白癜风的光化学治疗。

药理实验证明白芷具有抗菌作用。

白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香豆素等,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以线型呋喃香豆素为主,有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别异欧前胡素等。

二、基本情况2.1来源白芷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浙白芷、川白芷等的干燥根。

2.2 品种2.2.1浙白芷(杭白芷)长圆锥形且四棱明显,“疙瘩丁”多排成4行且较粗大,表面灰青或浅灰棕色,皱纹较少,断面方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

气香浓烈。

2.2.2川白芷较浙白芷粗,但四棱不及断白芷明显,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皱纹较明显,断面方形亦不及浙白芷明显,常呈类圆环。

“疙瘩丁”较粗大。

气香浓郁。

过去川白芷以四川遂宁所产为最佳,铜梁所产次之,其他产地叉次。

2.2.3禹白芷(会白芷)形似胡萝卜,类圆形而细长,直径细于前二种.表面较光滑,横向皮孔(疙瘩丁)少且不及前二种明显,体轻,粉性不足,香气较弱。

2.2.4祁白芷多指主产于河北安国一带的白芷,条细小,形似禹白芷,表面较光滑,“疙瘩丁”较少且不明显,粉性小,气微香,下部多有分支细尾。

2.2.5其他其他产地(如湖南、陕西等地)所产白芷则条细,支根多,且粉性不足香气弱,多自产自销。

2.3科属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科前胡族当归属。

2.4分布2.4.1习性分布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白芷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

白芷香豆素综述

白芷香豆素综述

白芷的研究进展摘要:白芷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本文对白芷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综述, 旨在为其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白芷;, 化学成分,提取,含量测定白芷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自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Hook .f .va r .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白芷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牙痛,白带及疮疡肿痛。

本文对白芷近年来的的研究做一综述, 旨在为其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1. 白芷的主要化学成分白芷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消炎、镇痛、皮肤病方面作用显著,而且白芷也是一种很好的香料和调味辅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白芷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它的成分作如下总结:1.1脂溶性和水溶性:白芷中脂溶性成分最主要为香豆素类(coumarins),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本类化合物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

杨涓[1]等人采用 90 %乙醇渗漉提取 ,所得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和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Sephadex L H220 (氯仿2甲醇)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纯化 GS,MS 确定鉴定结构。

从白芷中共分离、鉴定出了九种已知化合物 ,分别为:1.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2.欧前胡素 ( imperatorin)、3.异氧化前胡内酯(isooxypeucedanin)、4.佛手柑内酯(bergapten)、idilin、6.白当归素(byakangelicol)、7.别异欧前胡素(alloisoimperatorin)、8.花椒毒酚(xanthotox ol) ,都是线型呋喃香豆素其结构如下:此外,卢嘉[2]等在杭白芷药材中首次分得佛手酚(bergapt01)、广金钱草碱(desmodimine)。

白芷香豆素类成分与分泌组织的相关性研究

白芷香豆素类成分与分泌组织的相关性研究

白芷香豆素类成分与分泌组织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白芷香豆素类成分与分泌组织的相关性,并对分泌组织中含有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

通过检测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在不同分泌组织中的含量,分析其在分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白芷香豆素类成分主要表达于皮脂腺、脂肪细胞和一些内分泌器官中,且这些组织中含量较高。

进一步实验发现,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可以显著影响皮脂的分泌,降低皮脂的分泌量。

同时,白芷香豆素类成分也可以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对肝脏、胰岛等组织的功能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本研究为深入解析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在分泌组织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分泌组织;皮脂腺;脂肪细胞;内分泌器官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umarins of Angelica dahurica and secretion tissues, and to analyz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coumarins in secretion tissues. By detecting the content of coumarins in different secretion tissues, the expression differences of coumarins in secretion tissu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umarins were mainly expressed in sebaceous glands, adipocytes and some endocrine organs, and the content was higher. Further experiments found that coumarin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ecretion of sebum,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sebum secretion. At the same time, coumarins can also promo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dipocytes, and have a positive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liver, islets and other tissu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analysis of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coumarins in secretion tissues.Keywords: coumarins of Angelica dahurica; secretion tissues; sebaceous glands; adipocytes; endocrine organs1. 引言白芷香豆素类成分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降血压等多种生物学特性。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文献综述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文献综述

中药学专业毕业环节文献综述论文题目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二O一五年三月1 香豆素概述香豆素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根据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可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和其他香豆素等。

1.1 简单香豆素简单香豆素是指仅在苯环上有取代,而且7位羟基与其6位或者8位没有形成呋喃或吡喃环的香豆素。

取代基可以是羟基、甲氧基等。

如伞形花内酯、当归内酯、七叶内酯都属于简单香豆素。

1.2 呋喃香豆素呋喃香豆素是指香豆素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8位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的一类香豆素化合物。

若7位羟基与6位异戊烯基形成呋喃环时,结构中的呋喃环、苯环和α-吡喃酮环处于一条直线上,则称为线型呋喃香豆素。

若7位羟基与8位异戊烯基形成呋喃环时时,结构中的呋喃环、苯环和α-吡喃酮环处于一条折线上,则称为角型呋喃香豆素。

1.3 吡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是指香豆素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8位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吡喃环的一类香豆素化合物。

若7位羟基与6位异戊烯基形成吡喃环时,结构中的吡喃环、苯环和α-吡喃酮环处于一条直线上,则称为线型吡喃香豆素。

若7位羟基与8位异戊烯基形成吡喃环时时,结构中的吡喃环、苯环和α-吡喃酮环处于一条折线上,则称为角型呋喃香豆素。

1.4 其他香豆素不属于以上三类的香豆素皆属于此类。

主要是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的香豆素化合物和香豆素的二聚体、三聚体等。

2 香豆素的性质及应用香豆素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中,于19世纪20年代第一次从零陵香豆中分离获得[1]。

随着分离、分析技术、合成方式和研究手段的进步,人类对香豆素的了解逐渐加深,提取与合成也趋于方便、高效、快捷。

至今,人们已可从自然界分离或人工合成香豆素其衍生物共计1200余种[2]。

由于其结构简单、易合成、具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香料、医药、农药等各个领域。

香豆素衍生物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呈现出蓝色或紫色的荧光。

白芷总香豆素的纯化与工艺研究

白芷总香豆素的纯化与工艺研究

白芷总香豆素的纯化与工艺研究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和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认识及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天然药物的用途和需求不断扩大, 中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被世界重视,存在着巨大的国际市场。

但近年来中药出口呈下降趋势。

主要由于中药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差造成的,所以在中药行业引入新型分离技术才能使中药行业走向现代化。

1.新型分离技术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有大孔树脂吸附提取技术、声提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生物碱是中药有效成分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界,生物碱的生物活性是多方面的。

已用于临床的数十种,如吗啡是很好的镇痛药,利血平是常用的降压药等。

还有些生物碱有抗癌作用,如长春新碱、美凳素碱、紫杉醇等"能提取生物碱的中草药有马蓝、蓼蓝、松蓝、洋金花、马钱子光姑子等"香豆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 许多香豆素及其苷具有抗菌、抗维生素。

和光敏作用等生物活性"木脂素是双分子苯丙素聚合成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抗癌、保肝、镇静和肌肉松驰等多种生物活性"。

超临界萃取用于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提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采用多级分离或与超临界精馏相结合可以得到有效成分含量很高的提取物" 对于游离态的香豆素和木脂素一般只需用纯超临界即可,对于分子量较大的或极性较强的成分则要加入适当的提携剂适当控制温度、压力、时间可从许多药用植物中提取香豆素和木脂素" 如蛇床子中的香豆素的提取以下效果最好" 芹菜中香豆素和木脂素在,压力下萃取#提取油中有效成分是常规水提法的常用的中药材,用优选的萃取条件,以纯超临界从中直接提取出含量高于的高品质提取物厚补酚,可直接作药剂日用品的原料"。

2.提取方法2.1渗漉法香豆素成分是白芷的主要活性成分,经实验证明,欧前胡素是白芷香豆素的基础成分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欧前胡素作为对照品,于300 nm处测定白芷总香豆素含量,并以此作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控制制剂质量是可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芷的研究进展摘要:白芷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本文对白芷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综述, 旨在为其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白芷;, 化学成分,提取,含量测定白芷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自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Hook .f .va r .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白芷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牙痛,白带及疮疡肿痛。

本文对白芷近年来的的研究做一综述, 旨在为其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1. 白芷的主要化学成分白芷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消炎、镇痛、皮肤病方面作用显著,而且白芷也是一种很好的香料和调味辅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白芷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它的成分作如下总结:1.1脂溶性和水溶性:白芷中脂溶性成分最主要为香豆素类(coumarins),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本类化合物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

杨涓[1]等人采用 90 %乙醇渗漉提取 ,所得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和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Sephadex L H220 (氯仿2甲醇)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纯化 GS,MS 确定鉴定结构。

从白芷中共分离、鉴定出了九种已知化合物 ,分别为:1.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2.欧前胡素 ( imperatorin)、3.异氧化前胡内酯(isooxypeucedanin)、4.佛手柑内酯(bergapten)、idilin、6.白当归素(byakangelicol)、7.别异欧前胡素(alloisoimperatorin)、8.花椒毒酚(xanthotox ol) ,都是线型呋喃香豆素其结构如下:此外,卢嘉[2]等在杭白芷药材中首次分得佛手酚(bergapt01)、广金钱草碱(desmodimine)。

白芷中分得的水溶性成分有棕榈酸(palmiticacid)、豆甾醇(stiamasterol)、β-谷甾醇(13一sitosterol)、β一胡萝卜苷(β-daucosterin)[2]等。

赵兴增[3]等人用硅胶柱、RP—C18及Sephadex LH 一20凝胶柱色谱法对白芷水溶性化学成份进行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渡谱方法鉴定结构首次从白芷Angelica dahurica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①7一O一β一D—Apiofuranosyl一(1—-6)一β—D—Glueopyranosyl —Seopoletin(xeroboside);②aesculetin一6一O—β—D—apiofuranosyl一(1一6)一O—β—D—glucopyranoside;;③tomenin;④isoscopolin;(5)Osmamhusid。

王梦月[4]等人运用柱色谱、制备型薄层色谱等方法首次获得ethanethioamick、茴芹内酯、东莨菪苷、B 一甲氧基补骨脂素、B 一谷瑙醇谷苗醇。

1.2 挥发油:赵爱红[5]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祁白芷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检出 290 个色谱峰,鉴定出 111 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61%。

祁白芷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3-蒈烯( 3- carene,12.70%),β-榄香烯(β-elemene,6.20%),β-萜品烯(β-terpinene,3.53%),β-香叶烯(β-myrcene,1.97%),γ-榄香烯(γ-elemene,1.82%),β-水芹烯(β- phellandrene,1.65%),β-马阿里烯(β-maaliene,1.61%)等。

王逾英[6]等人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亳白芷药材挥发油种类和含量,从亳白芷中鉴定出37种成分,发现亳白芷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碳烯、醇、酸、酯类物质.杨祖金[7]等采用超临界 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白芷挥发油。

利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分析超临界CO2 萃取的白芷挥发油,共分离出73个组分对其中的41个进行了鉴定。

发现超临界萃取白芷挥发油,操作温度低,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产品外观好。

1.3微量元素:白芷和杭白芷中含Ca、Cu、Fe、Zn、Mn、Ni等人体所必需微量元素,其中Na、Fe、Ca、p的含量较高][8].王芳[9]等了解白芷中的重金属和砷盐存在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采用Tessier的连续提取法制备样品,铅、镉、铬、铜、砷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得白芷样品中各形态铜以残渣态为主;各形态铅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各形态镉以离子交换态为主;砷盐各形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样品中汞含量较低。

2 白芷的提取目前普遍认为香豆素类是白芷的主要活性成分,香豆素是具有苯并-α-吡喃酮结构骨架的一类化合物,在结构上可以看作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形成的内酯,绝大多数在C7位有羟基或烃基。

对目前香豆素的的提取分离进行了归纳。

提取白芷香豆素的方法主要有CO2超临界萃取法、渗漉法、连续提取法、超声提取.2.1 CO2超临界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简称SFC 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方法, 在分析领域得到应用[10].该法在国际上发展很快, 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应用起来的一种集萃取、分离于体的高新分离技术,具有效率高、速度快、选择性好、无残留溶剂且适用于热敏物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草药的提取精制,特别是香豆素类成分。

刘文等[11]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了白芷中香豆素成分欧前胡素,并用HPLC方法测定了欧前胡素的含量。

得到欧前胡素在0.0415-0.166m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为2.73%。

冯毅凡[12]等人运用白芷超临界CO2将药材粉碎成粗粉,装入超临界萃取罐中,以压力为32 mPa、温度为46℃、流量为22L/h的条件进行萃取4 h;以压力为14 mPa、温度为50℃进行解析,萃取出棕黄色黏稠状液体,得提取物;提取得率约为1.2%~2.0%.刘红梅[13]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对中药白芷中香豆素物质进行提取,研究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药材的颗粒度、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为因素,各因素对白芷中总香豆素提取率的影响.2.2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提取效率较渗漉法高,并且弥补了回流提取法中需要溶剂量大,操作较烦的不足,索式提取的基本原理是溶剂蒸气遇冷凝结所落下的水珠洗脱样品而得到产品,所以它不受提取温度影响。

但是此法的提取液受热时间长,因此对受热易分解的成分需慎用。

梁明金等[14]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了白芷中的香豆素成分,发现溶剂种类和提取方式对白芷中欧前胡素的提取效率有较大影响。

邓晓华[15]等人选用回流法提取兴安白芷中的总香豆素。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乙醇浸膏得率及总香豆素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溶媒用量、提取次数4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影响兴安白芷茎中总香豆素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乙醇浓度。

曹艳霞[16]将白芷粗粉过50日筛,用70%乙醇回流提取lh,回流3次,合并提取液,考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时间和溶媒量对香豆素溶出的影响并优选出了的最佳工荨条件为12倍量的70%,1h.2.3渗漉法渗漉法由于随时保持相当的浓度差,故提取效率较高,浸出液较澄清,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仍嫌麻烦。

而渗漉法除了具有操作简便、提取率高的优点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香豆素成分受热损失。

陈贤春等[17]使用正交实验,优选了渗漉法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的最佳工艺。

袁瑜[18]以白芷总香豆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对白芷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渗漉提取,提取总香豆素含量高达10.144mg/g,得到渗漉法提取白芷香豆素可行。

郑翠英[19]在相同条件下将白芷粗粉进行乙醇回流提取,乙醇超声,用乙醇浸泡进行渗滤提取,测定提取液的含量,在上述条件下,欧前胡素的转移率分别为84.94%、80.62%、92.66%,以渗滤法提取率最高。

何芳辉[20]将白芷用70%乙醇渗漉,渗漉液回收至无醇味,加水定容至1000ml作为上柱液2.4 超声波提取超声波萃取中药材的优越性,是基于超声波的特殊物理性质。

主要是主要通过压电换能器产生的快速机械振动波来减少目标萃取物与样品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固--液萃取分离。

使用乙醚进行超声提取,可获得很好的提取效果[21]。

谢瑛[22]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白芷中水合氧化前胡素为试验指标,通过考察提取溶剂(乙醇)浓度、固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参数,确定乙醇超声提取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

郑旭光[23]也采用超声提取出了总香豆素类成分.王博[24]在制作样品时,对白芷进行丙酮超声,乙醇回流,乙醇浸渍提取效率的研究.2.5 其他方法刘红梅等[25]采用微波辅助萃取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溶剂用量、溶剂浓度、浸泡时间、药材粉碎度等参数对自芷有效成分的提取具有交互作用,优选出的最佳萃取工艺为:微波功率450W,辐射时间10min,浸泡时间30min,固液比为l:4,乙醇浓度为95%,粉碎度为40目。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是一种新兴的无任何固态支持介质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分离和制备,并且达到几千个理论塔板数,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建立在单向性流体动力平衡体系之上的一种逆流色谱(CCC)分离方法。

HSCCC仪依靠聚四氟乙烯(PTFE)蛇形管的方向性以及特定的高速行星式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场作用,使无载体支持的固定相稳定地保留在蛇形管内,并使流动相单向低速通过固定相,实现连续逆流萃取法令物质分离。

HSCCC具有两大突出优点:(1)分离过程中不需要固相载体,因而消除了固液色谱中由于使用固相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2)由于其与一般色谱的分离方式不同,使其特别适用于制备性分离。

鉴于HSCCC的显著特点,此项技术已被应用于生化、生物工程、医药、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环境分析、食品、地质、材料等领域。

HSCCC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分离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制备中药化学成分对照品、分离蛋白质和多肽等[22]谢瑛发现溶剂体系的选择对于HSCCC十分关键,以正己烷-甲醇-水(5:5:5,v/v/v)作为溶剂体系时,分离度最好,适合分离白芷总香豆素有效部位中香豆素类单体,通过放大,应用于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