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及其后果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二、城市化带来的影响1、有利影响(1)城市化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逐渐转移;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作为区域发展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又促进城市发展;促使生产方式、聚落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变化;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带动广大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2、城市化的不利影响(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源,并释放出很多热能,某些大城市的大气环境所接受的这种人为的热能,接近甚至超过所接受的太阳和天空辐射能,使城市的气温比周围农村高。
城市排出的大量各种气体和颗粒物,会显著地改变城市的大气组成。
这种排放不仅会使城市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增高而月还会使城市的云量,雾量和隆雨量增高。
(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而积及排水设施,使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的补给,破坏下自然界的水循环。
城市化还会带来耗水量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
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多,生活排泄物和工业废水对水质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3)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昔曰的绿地变成了街道和建筑物,很多动物在城市中绝迹或减少,从而使生态系统失调,影响到碳、氧等物质的循环。
(4)城市化对环境的其它影响。
城市化还会带来噪声与振动等物理污染,以及交通阻塞、住房拥挤和供给紧张等一系列威胁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问题。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趋势。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景观,还对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影响、社会结构变迁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
二、经济影响1. 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带来了大量工商业发展,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 经济增长:城市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是经济的核心,集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推动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3. 资源消耗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自然资源被消耗,如土地、能源和水资源等。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资源的需求量更加庞大,给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社会结构变迁1. 人口流动:城市化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形成了大量的城市人口。
这种人口流动改变了传统社会结构,增加了城市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社会分工:城市化推动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不同的产业和部门在城市中分工合作,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劳动力分工体系。
这种社会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 群体关系: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群体关系。
城市中个体之间的联系相对较为疏离,社会关系相对更为松散。
这种群体关系的变化带来了社会的融合和冲突,并对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四、环境影响1. 自然环境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量的植被和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水资源受到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2. 生活环境改善:城市化也带来了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机会。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高效的交通系统、现代化的医疗卫生设施等都使得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五、城市化面临的挑战1. 城市贫困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悬殊导致了城市贫富差距的加剧。
城市化及其后果ppt课件

4
二、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在原始社会后期发生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社会大 分工。逐渐形成了原始群居的固定居民点
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劳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于是开始出现 了产品的交换,这时人类社会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 手工业的分工,居民点随之分化,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 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5
大工业带来了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的迅猛发 展和巨大变化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两种社会过程是互为因果的,两者都可以引 起对方发生螺旋式的上升。
最新课件
6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 23个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 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 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25
20
城市化过程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要素
农村
城市
土地利用方 式
居民就业方 式
景观特征
人口
经济开放程 度
信息、交通
文化、观念
农业用地
第一产业
乡村景观 分散、农业人口
低
欠发达 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较
低
最新课件
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城市景观 密集、非农业人口
高
发达 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
较高
城市化及其后果
最新课件
1
一、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urbanization ):
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简明不列颠百科全 书》),或者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 市地区(或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中国 大百科全书·地理学》)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城市化的本质是指人们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这种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物质文化上的变化。
城市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一、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影响城市化是指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的形式、规模和影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化带来了更加方便的交通工具和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然而,它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规模扩大,自然资源消耗增加,城市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加剧。
城市里也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加大,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公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二、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1、自然资源的消耗: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这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城市污染: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密度增加,工业化和机动化程度加深,带来了严重的城市污染,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3、垃圾处理问题:城市化的过程中,每天大量的垃圾需要被处理,垃圾处理问题也成为了城市化的一个难点。
处理不当的垃圾会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三、城市化对人的健康的影响1、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城市中许多食品都可能受到污染,存在安全隐患。
2、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城市化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贫富差距的加大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公也随之而来,对人的精神健康造成威胁。
3、交通拥堵:城市化的过程中,车辆数量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之,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对于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发展方式,同时也要尽量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康问题。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与挑战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与挑战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明显趋势,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与挑战。
一、社会经济影响1. 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种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 经济增长: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大量的投资和商业机会在城市中涌现,促进了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3. 财富分配不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财富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些人富裕起来,但也有很多人陷入贫困。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二、社会文化影响1. 文化多样性:城市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各种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
城市化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使人们更加开放和包容。
2. 教育机会增加:城市化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学校和大学。
这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价值观变化: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个人主义和物质追求成为主导,传统价值观可能会受到冲击。
三、社会环境影响1. 提高了生活质量:城市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例如,交通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城市绿化带来了更好的生态环境。
2. 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和工业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污染等等,给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3. 社会关系紧张:城市的人口密度大,社会关系相对冷漠。
人们更加疏远和陌生,缺乏互助和支持。
这种社会关系的紧张可能导致精神压力和社会问题的增加。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与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注意解决其中的问题。
通过改善财富分配、加强教育、保护环境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化的积极作用,缓解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城市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与治理

城市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与治理城市化是当今全球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环境与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城市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1.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消耗: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大量的农田和生态环境被占用,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破坏。
2. 水资源过度利用: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水资源过度开采、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用水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垃圾处理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量大幅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一大难题。
许多城市在垃圾处置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垃圾填埋场不断扩张,给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风险。
4. 空气污染:城市工商业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空气污染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严重问题。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1. 人口流动导致的社会问题:城市化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导致了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城市社会资源不均衡分布,社会矛盾与问题不断涌现。
2. 社会治安问题: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聚集、资源竞争等因素导致了社会治安问题的加剧。
犯罪率上升、治安形势紧张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化速度的快速推进,使得城市基础设施无法及时跟上。
交通拥堵、水电供应不足、医疗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城市化的治理措施1.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土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确保可持续发展。
2. 推动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的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
3. 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加强水资源调配,推进水资源的综合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资本、技术、文化等要素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得到迅猛发展的过程。
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方面的影响1.刺激消费和投资:城市化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因为城市通常是购物中心和商业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购物和娱乐选择,同时也成为投资者喜爱的目的地。
2.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城市化还能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城市可以集中更多的经济要素,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本地区产业升级,促进转型发展。
3.加速科技创新:城市化也能加速科技创新。
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增长。
二、社会方面的影响1.改变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城市化会改变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
城市中人际交往相对更加疏离,人们更注重自我保护和个体自由。
2.加剧社会矛盾和不平等:城市化也容易加剧社会矛盾和不平等问题。
城市中富人和穷人的差距比农村要更加明显,资源分配不平衡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更加严重。
3.影响社会安全和治安:城市化还会影响社会安全和治安,因为城市中人口数量庞大、密集度高、犯罪率相对较高,治安也相对不稳定。
三、文化方面的影响1.促进文化交流和创新:城市化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创新。
城市中有更多的人口,自然也有更多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更容易接触到其他地区的文化,推动文化交流和创新。
2.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城市化也会促进独特的城市文化的形成。
城市中具有独特的地理、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
3.提高文化艺术水平和素质:城市化也会提高文化艺术水平和素质。
城市中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源、文化机构和文化活动,促进大众文化教育和素质的提高。
总之,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影响我们的生活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在认识和把握城市化的同时,积极地去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迎接城市化带来的发展和进步。
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普遍趋势。
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然而,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其所带来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一、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1.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浪费城市化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需求,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了水、土壤和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这使得当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大量减少,生态平衡遭到打破。
2. 水资源和能源需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对水资源和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建的城市高楼大厦、工厂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能源需求量巨大,同时也加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
这导致水源短缺和能源供应紧张,加剧了环境压力。
3. 城市空气污染城市化带来了大量机动车辆的增加以及工业排放的增加,导致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恶劣的空气质量不仅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加剧了气候变化和全球暖化的速度。
二、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1. 人口流动和城市扩张城市化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这种转移和流动给城市带来了庞大的人口压力,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有时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
2. 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的推进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民进城就业,城市中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
同时,城市中智力密集型的职业也迅速崛起,造成了中等收入阶层的增加。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在城市化过程中进一步加大。
3. 社会问题的增加城市化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失业、贫困、犯罪率上升等。
与此同时,城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社会福利问题亟待解决。
三、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1. 推行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了减少城市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各国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
水文
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 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造成地面积水,也使水质、 使城区水系出现紊乱,也使降水、 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出现变 蒸发、径流出现再分配 化;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 地面沉降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交通工具、 尤其是工业“三废”,破坏了所 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也影响了生 物的多样性 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 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 地理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 的地方
产业构成 人口、 人口、规模 景观 物质构成 职能
城市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我国城市的标准:市的人口一般应在10万人人以上,镇的人口应 万人人以上, 我国城市的标准:市的人口一般应在10万人人以上 2000人以上 市区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 人以上。 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 在2000人以上。市区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 20万-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万-20万人口的城市为小城 20万 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10万 20万人口的城市为小城 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市。
二、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在原始社会后期发生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社会大 分工。 分工。逐渐形成了原始群居的固定居民点 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劳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劳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于是开始出现 了产品的交换,这时人类社会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 了产品的交换,这时人类社会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 手工业的分工,居民点随之分化, 手工业的分工,居民点随之分化,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 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人类历史上最早一批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500~3000年 人类历史上最早一批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500~3000年,先是在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然后是在两河流域 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距今4400—4000年前曾有六座古城 年前曾有六座古城: 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距今4400—4000年前曾有六座古城:河 南登封王城冈、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安阳后冈、 南登封王城冈、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安阳后冈、山东章 丘城子崖和寿光边线王城岗。 丘城子崖和寿光边线王城岗。 中古和文艺复兴时期,城市沿袭农业村舍的结构特征。 中古和文艺复兴时期,城市沿袭农业村舍的结构特征。
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城市中物质流基本上是线形的,物流链很短,大量的资源在生 城市中物质流基本上是线形的,物流链很短, 产过程中不能完全利用。 产过程中不能完全利用。 城市中的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 城市中的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且大部分为 人工辅加能源,使用的浪费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人工辅加能源,使用的浪费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城市中各部门分割,行业间常常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 城市中各部门分割,行业间常常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 各行其事。 政,各行其事。 城市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看重当前经济效益。 城市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看重当前经济效益。 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 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消费者生物 量总是超过初级生产者生物量,生态锥体倒置,稳定性差。 量总是超过初级生产者生物量,生态锥体倒置,稳定性差。 城市中密集的人口,鳞次栉比的房屋, 城市中密集的人口,鳞次栉比的房屋,把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 密闭的有限空间内,其结果是人和自然的隔绝, 密闭的有限空间内,其结果是人和自然的隔绝,以及人际间关 系的疏远和紧张。 系的疏远和紧张。
长 三 角 地 区 各 城 市 位 置
三、城市化的生态后果
城市化特点: 城市化特点:
人口集中; 人口集中; 产业集中; 产业集中; 能源结构改变; 能源结构改变; 需水量增加; 需水量增加; 交通便捷; 交通便捷; 信息传递快速; 信息传递快速; 不透水地面增加; 不透水地面增加; 绿地减少; 绿地减少; 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改变。 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改变。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 23个省,5个自治区, 年 月 日 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 个省 个省, 个自治区 个自治区, 截至 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 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个特别行政区; 个地区 个地区( );661个市,其中:直辖 个市, 个直辖市 个市 其中: 个县( 自治旗、 市4个;地级市 个 地级市283个;县级市 个 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 个 个县 自治县、 区和林区); );852个市辖区。总计:省级 个,地级 个市辖区。 区和林区); 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 地级333个,县级 个 县级2862个。 个
城市人口规模大,可达0.35至2.5亿,人口密度至少为250人/平 城市人口规模大,可达0.35至2.5亿 人口密度至少为250人 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 以上。 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 大都市带在保持整体功能完整性的同时,其中的每个城市各具独 大都市带在保持整体功能完整性的同时, 立性和特色,从而促进了互补发展。 立性和特色,从而促进了互补发展。 大都市带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枢纽作用, 大都市带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枢纽作用,是联接国内国 际的节点和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 际的节点和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 大都市带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如高速公路、 大都市带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如高速公路、高速铁 航道、电力输送网、信息高速公路等等。 路、航道、电力输送网、信息高速公路等等。
城市化及其后果
一、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urbanization ): 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 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简明不列颠百科全 ),或者是指 或者是指“ 书》),或者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 市地区(或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市地区(或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中国 大百科全书·地理学》 大百科全书·地理学》) 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大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地区在逆温条件下形成的二氧化硫 年 月 和粉尘的空气污染事件; 和粉尘的空气污染事件; 1943年5月到 月,美国洛杉矶发生的由于汽车尾气在太阳紫外 月到10月 年 月到 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事件; 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美国多诺拉镇在逆温和多雾的天气情况下,由于冶 年 月 美国多诺拉镇在逆温和多雾的天气情况下, 炼厂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引起的空气污染事件; 炼厂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引起的空气污染事件; 1952年12月,位于泰晤士河谷地区的英国伦敦,在逆温和多雾的 年 月 位于泰晤士河谷地区的英国伦敦, 情况下,出现空气中二氧化硫超标20多倍 粉尘超标10多倍的空 多倍, 情况下,出现空气中二氧化硫超标 多倍,粉尘超标 多倍的空 气污染事件, 天之内就夺走 天之内就夺走4000人的生命; 人的生命; 气污染事件,4天之内就夺走 人的生命 1961年,日本富山县由于镉污染引起的骨痛病事件; 年 日本富山县由于镉污染引起的骨痛病事件; 年以来, 自1953年以来,日本水俣(yu)湾沿岸地区由于含甲基汞的废渣 年以来 件; 排入水体后,通过食物链引起人们神经中毒的事件; 1968年3月,日本九州由于多氯联苯污染水体和食品,造成米糠 年 月 日本九州由于多氯联苯污染水体和食品, 油食物中毒事件。 油食物中毒事件。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要素 地形
影响 对原来的地形进行改造,使之趋向 平坦或起伏更大(如摩天大楼)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 气温、降水等要素发生变化,使 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也影响了日 照、风速和风向 评价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 石等地质灾害 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将城市大 气污染带到郊区,也将郊 区大气污染带到城区,扩 大了污染物的污染范围, 加快了净化速度
大工业带来了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的迅猛发 大工业带来了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展和巨大变化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展和巨大变化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两种社会过程是互为因果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两种社会过程是互为因果的,两者都可以引 起对方发生螺旋式的上升。 起对方发生螺旋式的上升。
由于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过分集中和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 由于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过分集中和用地紧张、 原因,促使人口和企业向城市四周扩散, 原因,促使人口和企业向城市四周扩散,引起城市中心人口减少 和郊区城市化新趋向。 和郊区城市化新趋向。 在中心城市周围开辟卫星城,形成新的住宅区和工业区, 在中心城市周围开辟卫星城,形成新的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与中 心城市组成城市群,开始城市发展的巨型化阶段。 心城市组成城市群,开始城市发展的巨型化阶段。 大都市带特点: 大都市带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工业大发展,使得环境污染达到极其严重 20世纪 年代以来的工业大发展 世纪50年代以来的工业大发展, 的地步。 的地步。由此造成的灾难性事件频繁发生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诸如:人口、环境,资源,能源、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诸如:人口、环境,资源,能源、粮 食等,也都集中反映在城市里。 食等,也都集中反映在城市里。 城市人口的暴涨和规模的扩大,占用大片的耕地, 城市人口的暴涨和规模的扩大,占用大片的耕地,一方面增加 了粮食的需要, 了粮食的需要,同时却减少了粮食的生产 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不合理的利用,既造成资源的紧缺, 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不合理的利用,既造成资源的紧缺, 又污染了环境。 又污染了环境。 人口高度集中所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口高度集中所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城市居民的个人行为 和态度的特征发生重要影响。 和态度的特征发生重要影响。 青少年犯罪、娼妓、吸毒、酗酒、自杀、骚乱、 青少年犯罪、娼妓、吸毒、酗酒、自杀、骚乱、心理障碍病等 等成了高度城市化社会中屡见不鲜的问题。 等成了高度城市化社会中屡见不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