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考试院高考化学测试卷

测试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Na 23 Ca 40

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异构体,由于分子间作用力不同,支链越多沸点越高

B .活泼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 .氢氧化铁溶胶、甘油与乙醇的混合液、含PM2.5的大气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D .绿色化学期望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在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实现零

排放

8.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用茚三酮溶液可以鉴别甘氨酸与醋酸

B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与铜离子时,蓝色斑点在棕色斑点的下方,说明铜离子在固

定相中分配得更多

C .过滤、结晶、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方法

D .如果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

9.下列各项中,理由、结论及因果关系均正确的是

A .由于键能E N≡N >E Cl-Cl ,故单质的沸点:N 2>Cl 2

B .由于分子中可电离的H +个数H 2SO 4> CH 3COOH ,故两者的酸性:H 2SO 4>CH 3COOH

C .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P ,故氢化物的稳定性:NH 3>PH 3

D .由于氧化性Fe 3+>Cu 2+,故还原性Fe 2+>Cu

10.设计如下装置探究HCl 溶液中阴、阳离子在电场中的相对迁移速率(已知:Cd 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

恒温下,在垂直的玻璃细管内,先放CdCl 2溶液及显色剂,然后小心放入HCl 溶液,

在aa’处形成清晰的界面。通电后,可观察到清晰界面缓缓向上移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通电时,H +、Cd 2+向Pt 电极迁移,Cl -向Cd 电极迁移

B .装置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 + 2HCl 通电

CdCl 2 + H 2↑

C .一定时间内,如果通过HCl 溶液某一界面的总电量为5.0 C ,测得H +所迁移的电量

为4.1 C ,说明该HCl 溶液中H +的迁移速率约是Cl -的4.6倍

D .如果电源正负极反接,则下端产生大量Cl 2,使界面不再清晰,实验失败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按系统命名法,CH 3CH 2CHCH 2CH 2CH 2C(CH 3)3

CH 3CHCH 3

的名称为2,7,7-三甲基-3-乙基辛烷 B .实验证实化合物可使Br 2的CCl 4溶液褪色,说明该分子中存在独立的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C .不能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乙醛与葡萄糖溶液

D .化合物N

O O

N O

O

H

的分子式为C 13H 8O 4N 2 1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图像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甲是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和氧原子共平面

B .乙是氨分子的比例模型,1 mol NH 3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3N A (N A 表示阿伏加德

罗常数)

C .由丙可知,双氧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2(l) =2H 2O(l)+O 2(g) H=-2(E a 2’- E a 2) kJ·mol -1

D .丁是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时,沉淀质量与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

13.固体粉末X 中可能含有Fe 、FeO 、CuO 、MnO 2、KCl 和K 2CO 3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

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X 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 和溶液Z

②取少量Y 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向Z 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 于广范pH 试纸上,试纸呈蓝色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X 中一定不存在FeO

B .不溶物Y 中一定含有Fe 和CuO

C .Z 溶液中一定含有KCl 、K 2CO 3

D .Y

中不一定存在MnO 2

26.(14分)工业上通常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O 3,含有少量Fe 2O 3、SiO 2等杂质)为

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铝:2Al 2O 3+6Cl 24AlCl 3+3O 2 ↑

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A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l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族。

(2)为促进反应的进行,实际生产中需加入焦炭,其原因是 。

(3)加入焦炭后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l 2O 3+C+Cl 2AlCl 3+X↑,设计实验确定气体X 的成分: 。

(4)在提纯AlCl 3粗产品时,需加入少量铝粉,可使熔点较低的FeCl 3转化为熔点较高

的FeCl 2,从而避免在AlCl 3中混入铁的氯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以铝土矿为原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纯氧化铝:

①写出滤液甲中溶质的化学式 。

②写出滤液乙中加入过量氨水得到Al(OH)3的离子方程式 。

27.(15分)某兴趣小组探究以芒硝(Na 2SO 4·10H 2O )和CaO 为原料制备Na 2CO 3。

(1)将CaO 水化后,与芒硝形成Na 2SO 4-Ca(OH)2-H 2O 三元体系,反应后过滤,向滤液

中通入CO 2,期望得到Na 2CO 3。

三元体系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 42?+Ca(OH)2+2H 2O CaSO 4·2H 2O +2OH ?,?H =-15.6 kJ·mol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

该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可判断?S 0 (填“>”或“<” ) 。

(2)往Na 2SO 4-Ca(OH)2-H 2O 三元体系中添加适量的某种酸性物质,控制pH=12.3[即

c (OH ?)为0.02 mol·L -1],可使反应在常温下容易进行。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通

CO 2,进一步处理得到Na 2CO 3。

①在Na 2SO 4-Ca(OH)2-H 2O 三元体系中不直接通入CO 2,其理由是 ;

②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添加酸性物质的理由 ;

以HA 表示所添加的酸性物质,则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写为 。

③添加的酸性物质须满足的条件(写出两点)是 、 。

④已知:某温度下,6Ca(OH),102.52-?=sp K ,4CaSO ,103.14-?=sp K

设SO 42-的初始浓度为b mol·L -1,转化率为α,写出α与b 的关系式

28.(14分)K 3[Fe(C 2O 4)3]·3H 2O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作

为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实验室可用铁屑为原料制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H 2SO 4=FeSO 4+H 2↑

FeSO 4+H 2C 2O 4+2H 2O = FeC 2O 4·2H 2O↓+H 2SO 4

2FeC 2O 4·2H 2O +H 2O 2+H 2C 2O 4+3K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2MnO 4-+5C 2O 42-+16H +=2Mn 2++10CO 2↑+8H 2O

回答下列问题:

(1)铁屑中常含硫元素,因而在制备FeSO 4时会产生有毒的H 2S 气体,该气体可用氢

氧化钠溶液吸收。下列吸收装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2)在得到的FeSO 4溶液中需加入少量的H 2SO 4酸化,目的是 ;

在将Fe 2+氧化的过程中,需控制溶液温度不高于40℃,理由是 ;

得到K 3[Fe(C 2O 4)3]溶液后,加入乙醇的理由是 。

(3)析出的K 3[Fe(C 2O 4)3]晶体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的减压过滤与母液分离。下列操作不.

Al 2O 3

正确..

的是 。

A .选择比布氏漏斗内径略小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的滤纸

B .放入滤纸后,直接用倾析法转移溶液和沉淀,再打开水龙头抽滤

C .洗涤晶体时,先关闭水龙头,用蒸馏水缓慢淋洗,再打开水龙头抽滤

D .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以防倒吸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

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②~④至恒重,⑥计算。步骤③需要在干燥器中进

行,理由是 ;步骤⑤的目的是 。

(5)晶体中C 2O 42-含量的测定可用酸性KMnO 4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发现,开始时

滴入一滴KMnO 4标准溶液,紫红色褪去很慢,滴入一定量后紫红色很快褪去,理

由是 。

(6)下列关于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可装入标准溶液

B .装入标准溶液后,把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轻轻转动活塞,放出少量酸液,

使尖嘴充满酸液

C .滴定管中溶液体积应读数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D .接近终点时,需用蒸馏水冲洗瓶壁和滴定管尖端悬挂的液滴

29.某研究小组制备偶氮染料F 和医药中间体Y 。流程图如下:

CH 3O O

CH 2

X Y

已知:NH 2N

N HO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类型:① ;② 。

(2)写出D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化合物A、F的结构简式。A 、F 。

(4)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是苯的对位二取代产物;

b.能发生银镜反应

(5)设计从X到Y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用流程图表示:写出反应物、产物及主要反应条件)。

化学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选择题

7.D 8.C 9.C 10.D 11.B 12.D 13.B

26.(14分)

(1

三ⅦA (3分)

(2)碳与O2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2分)(3)气体X可能为CO、CO2或两者的混合物。将生成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粉末,如溶液变浑浊,则X中存在CO2,如黑色CuO粉末变成红色粉末,则X 中存在CO。(3分)

(4)Al + 3FeCl3△

AlCl3 + 3FeCl2(2分)

(5)①NaAlO2、Na2SiO3、NaOH (2分,写出NaAlO2、Na2SiO3即给分)

②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2分)

27.(15分)

(1)c2(OH-)/c(SO42-) (2分)< (2分)(2)①碱性条件下CO2与Ca2+生成难溶物CaCO3(2分)

②酸性物质与OH-反应,使平衡向生成CaSO4·2H2O的方向进行(2分)

SO42- + Ca(OH)2 + 2HA CaSO4·2H2O↓ + 2A-(2分)

③不与Ca2+生成难溶物;酸性比碳酸弱(2分)

④b =(1-α)/100α2(3分)

28. (14分)

(1)A (1分)(2)防止Fe2+的水解(1分)防止H2O2分解(2分)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在乙醇中溶解度小(1分)(3)BC (2分)(4)防止吸水(1分)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2分)(5)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2分)(6)BC (2分)29. (15分)

(1)还原反应取代反应(2分)(2)CH

3

CONH

NO

2+H

2

O CH

3

COOH

2

NH

2

+

(3分) (3)NO 2

O 2N N=N

HO

(2分)

(4)CHO CHO

NHCH 32NH 2NH 2CH 2CHO CH 3 (4分) (5)

(4分,其他合理方案也给分)

改动理由:

1、26题第(5)小题,答案标号与试卷不符。

2、27题第(2)小题第四空:答案错误,正确计算过程如下:

SO 42- + Ca(OH)2 + 2H 2O CaSO 4·2H 2O↓ + 2OH -

起始浓度(mol/L ) b

平衡浓度(mol/L ) b-b α

2b 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