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应用解剖学【精品-PPT】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八章 感觉器 前庭蜗器

第八章 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
作者:李莎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目录
1 一、外耳 2 二、中耳 3 三、内耳
外耳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中耳 咽鼓管
耳
乳突窦、乳突小房
内耳
骨迷路 膜迷路
前庭 骨半规管 耳蜗 椭圆囊、球囊 膜半规管 蜗管
前庭蜗器全貌
一、外 耳
(一)耳郭 (二)外耳道
1. 长度: 2.5~3.5cm 2. 软骨部外侧1/3和骨部内侧2/3 3. 皮下组织少,皮肤紧贴骨膜、软骨膜,
谢谢观看
鼓室外侧壁 鼓室内侧壁
(一)骨 迷 路
1. 前 庭
(1)前庭的外侧壁
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 ➢ 前庭窗 ➢ 蜗窗
(2)前庭的内侧壁
内侧壁是内耳道底 ➢ 前庭神经
三、内 耳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骨迷路
2. 骨半规管
前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 壶腹骨脚
骨壶腹 ➢ 单骨脚 ➢ 总骨脚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骨迷路
3. 耳蜗
➢ 蜗轴 ➢ 蜗螺旋管 ➢ 蜗顶 ➢ 蜗底 ➢ 骨螺旋板
耳蜗轴切面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骨迷路
(二)膜 迷 路
1. 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斑 ➢球囊斑
2. 膜半规管 ➢膜壶腹:壶腹嵴
3. 蜗管 ➢前庭膜 ➢ 基底膜
听觉感受器:螺旋器 (Corti器)
➢ 前庭阶 ➢ 鼓阶
内耳模式图
(三)内耳道
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的中部,自内耳门至内耳道底。
内耳道底(右侧)
声音的传导
声音的传导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声波的传导
小结
第二节 前庭蜗器
作者:李莎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目录
1 一、外耳 2 二、中耳 3 三、内耳
外耳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中耳 咽鼓管
耳
乳突窦、乳突小房
内耳
骨迷路 膜迷路
前庭 骨半规管 耳蜗 椭圆囊、球囊 膜半规管 蜗管
前庭蜗器全貌
一、外 耳
(一)耳郭 (二)外耳道
1. 长度: 2.5~3.5cm 2. 软骨部外侧1/3和骨部内侧2/3 3. 皮下组织少,皮肤紧贴骨膜、软骨膜,
谢谢观看
鼓室外侧壁 鼓室内侧壁
(一)骨 迷 路
1. 前 庭
(1)前庭的外侧壁
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 ➢ 前庭窗 ➢ 蜗窗
(2)前庭的内侧壁
内侧壁是内耳道底 ➢ 前庭神经
三、内 耳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骨迷路
2. 骨半规管
前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 壶腹骨脚
骨壶腹 ➢ 单骨脚 ➢ 总骨脚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骨迷路
3. 耳蜗
➢ 蜗轴 ➢ 蜗螺旋管 ➢ 蜗顶 ➢ 蜗底 ➢ 骨螺旋板
耳蜗轴切面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骨迷路
(二)膜 迷 路
1. 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斑 ➢球囊斑
2. 膜半规管 ➢膜壶腹:壶腹嵴
3. 蜗管 ➢前庭膜 ➢ 基底膜
听觉感受器:螺旋器 (Corti器)
➢ 前庭阶 ➢ 鼓阶
内耳模式图
(三)内耳道
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的中部,自内耳门至内耳道底。
内耳道底(右侧)
声音的传导
声音的传导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声波的传导
小结
《耳鼻咽喉解剖生理》课件

吞咽和呼吸的产生过程
吞咽过程
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舌头的搅拌和唾液的消化作用,经过咽部通道进入食道 ,再进入胃。在吞咽过程中,软腭、咽后壁、食道上括约肌等结构协同作用, 确保食物顺利进入食道。
呼吸过程
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生理过程。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 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在呼吸过程中,声带、气管、支气管等结构协同 作用,确保气体顺利进出肺部。
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耳鼻咽喉疾病,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 治疗方法。如慢性鼻炎可以使用鼻炎药水 、抗过敏药物等进行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耳鼻咽喉疾病,如扁桃体 炎、声带息肉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物理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物理治疗如激光、微波等可用于治疗慢性 咽炎等疾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 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刺激性 气体的吸入等。
03
嗅觉感受器
鼻腔内有嗅觉感受器,能够接收气味分子并传递到大脑,产生嗅觉。
嗅觉的产生过程
气味分子与嗅觉感受器结合
当气味分子通过鼻腔进入鼻腔内部,与嗅觉感受器结合,引发一 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神经信号传递
嗅觉感受器将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大 脑皮层,产生嗅觉。
大脑解析气味
大脑对接收到的神经信号进行解析,识别出不同的气味,并产生相 应的感知和记忆。
鼻子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呼吸功能
鼻子是呼吸系统的入口,能够 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
持人体正常代谢。
嗅觉功能
鼻子能够识别各种气味,帮助 人们辨别环境中的气味变化, 如食物的新鲜程度、危险的气 体等。
Hale Waihona Puke 清洁过滤功能鼻子能够过滤吸入的空气中的 尘埃、细菌等有害物质,保护 下呼吸道和肺部不受外界污染 物的侵害。
耳的应用解剖学.160222

l外耳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l中耳
l鼓室
l咽鼓管
l乳突
l内耳
l骨迷路
l膜迷路
前庭蜗器
骨半规管 前庭 耳蜗 耳郭
外耳道
乳突 鼓膜 鼓室
咽鼓管
耳廓
外耳道
外耳门至鼓膜,长2.5~3.5cm,略呈“S”形。外1/3为软骨,内2/3 为骨(颞骨)。成人:耳郭拉向后上方。儿童:向后下方。内有耵 聍腺、毛囊、皮脂腺
• 上壁是前庭膜,只有2~3微米。 • 外壁有两个主要结构:螺旋韧带和血管纹;螺旋韧带紧贴耳蜗外
侧壁;内衬血管纹。 • 下壁有基底膜,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称柯替器,是听觉感受器。
柯替器在基底膜上,由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盖膜等构成。
耳蜗和蜗管
螺旋器
前庭阶 鼓阶
蜗管
蜗管下壁膜上有螺旋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 29
耳的应用解剖学
教学目标
• 掌握外耳的解剖结构和标志; • 掌握中耳的组成,鼓室6壁的解剖标志,熟
悉小儿咽鼓管的特点 • 掌握内耳的结构,熟悉耳蜗及前庭结构及
功能特点
听觉系统的组成
1. 外耳 2. 中耳 3. 内耳 4. 听觉 中枢神 经系统
颞骨的解剖
• 乳突部 • 岩部 • 茎突 • 鼓部 • 鳞部
内壁(内耳外壁)
内壁(迷路壁) : 鼓岬, 前庭窗(卵圆窗), 蜗窗(圆窗), 面神经管凸
前壁
• 鼓膜张肌 半管开口
咽鼓管鼓口
颈内动脉管
• 前壁(颈动脉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 室口、颈内动脉管
后壁(乳突壁): 上-鼓窦入口
下-锥隆起 内侧-面N管垂直段.
•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锥隆起(内藏 镫骨肌)、鼓窦入口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及颞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五部分: 鳞部 、乳突部 、鼓部 、茎突 、岩部
鼓 部
从前上向后方卷曲的四方形簿骨板,它构成外耳道骨部的前、下及后壁的一部分。 (1)鼓沟:内侧端的窄沟,鼓膜附着。 (2)岩鼓裂:鼓索神经、鼓室动脉、静脉通过。 (3)鼓乳裂:该裂内侧投影为面神经乳突段,乳突手术 及面神经手术的解剖标志。 (4)茎突:位于鼓部的下面。 (5)茎乳孔:位于茎突的后面。
乳突部
似园锥形,可分为内外两面 1、外侧面:粗糙 (1)乳突切迹:位尖部内侧【二腹肌】 (2)枕动脉沟:位乳突切迹的内侧。 2、内侧面:光滑而凹陷 乙状窦
岩 部
岩部似三面锥体形,故称岩锥位于枕骨与蝶骨之间的夹角内。分为锥基底,尖部、三面和三缘。内耳迷路位于其内。尖部与枕骨和蝶骨构成一裂隙,称破裂孔。
颅底和侧壁一部分, 参与组成: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第二节 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
1. 耳廓的正常位置:【整形】 耳廓长轴与鼻梁平行 耳廓上缘在眼眉水平线上 耳廓下缘在鼻小柱根部水平线上 2. 正常耳廓的外部解剖标志
外耳 external ear →收集、传导声波
茎突位于鼓部下方的中段,乳突之前。茎突呈细长形,伸向前下方.平均长约2.5cm。茎突近端被鼓部的鞘突所包绕、远端有茎突咽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附着。在茎突与乳突之间有茎乳孔,面神经管由此出颅骨。
耳应用解剖
外耳—鼓膜以外的部分 中耳—鼓膜-鼓室内壁 内耳—颞骨岩部的部分
鳞 部
一、内侧面:重直位、鳞状骨板,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深沟,脑的沟和回印迹。 二、外侧面:光滑,外耳门的前方有呈水平位的颧突,其根部分前、中、后三个根,前根呈结节状,中根为园锥形隆起,后根向后移行为颞线,颞线在外耳门上方的骨嵴,称乳突上嵴,与外耳道上棘之间的三角形浅凹,称筛区【道上三角】,相当于鼓窦的外侧壁,为乳突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中耳、内耳解剖.ppt

鼓室六壁
中耳
鼓室窦
外壁(鼓膜壁):鼓膜 、上鼓室外侧壁 鼓膜 鼓室
六壁 向内凹入、椭圆、半透明的膜性结构;宽8mm、高9mm、厚度 0.1mm 向下方朝内倾斜,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新生儿约成35°) 鼓膜之结构分为3层:外为上皮层,系与外耳道皮肤连续的复层鳞状上皮;中为纤维组织层,含有浅层 放射形纤维和深层环行纤维,锤骨柄附着于纤维层中间,松弛层无此层;内为黏膜层,与鼓室黏膜相 连续。
鼓膜
形态:
鼓室 六壁 面神经管突 锤骨后襞 松弛部
锤骨前 襞
锤纹 鼓膜脐
鼓岬
紧张部
蜗窗
光锥
鼓室(tympanic cavity)
内壁(内耳外壁、迷路壁):鼓岬、前庭窗、蜗窗、匙突、面N管水平段
外半规管凸
(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鼓室 六壁
鼓窦入口 面神经管凸水平段
匙突
前庭窗3.2mm2 砧骨窝
面N管水平段与垂 直段相交之后方 容纳砧骨短脚 中耳手术标志 (卵圆窗) 通内耳的前庭 鼓 膜 张 肌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作用:收集、传导声波
耳廓auricle:
在头部两侧,向外突 皮肤特点:痛、渗、畸、冻
耳廓皮肤特点:
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后面为紧,皮下组织少。 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痛; 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 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 耳廓血管位置表浅、皮肤菲薄,故易受冻。
middle ear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乳突:
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
.
分型:①气化型②板障型③硬化型④混合型
气化型 Pneumatic type 板障型 Diploetic type 硬化型 Sclerotic type
第四章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构成。 1.外鼻 外鼻突出于颜面中央,呈三棱锥体状,由骨及软骨构成支架(见图4-9),外被覆皮肤而成(见图4-10)。 外鼻鼻骨左右成对,上端窄厚,下端宽薄,故外伤时易骨折。鼻尖、鼻翼及鼻前庭处的皮肤较厚,与其 下软骨膜深部组织贴合较紧密,富含皮脂腺、汗腺及毛囊,是鼻部疖肿、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
·鼓室下壁。鼓室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为一薄骨板,将下鼓室与颈内静脉和颈静脉球相隔。鼓室下壁 先天性缺损时,颈静脉球突入鼓室,透过鼓膜下部隐约可见蓝色的颈静脉球。
·鼓室前壁。鼓室前壁又称颈动脉壁,其下部通过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鼓室前壁有两个开 口,为鼓膜张肌半管开口和咽鼓管鼓口。
·鼓室后壁。面神经垂直段在此通过。鼓室后壁上部有鼓窦入口,鼓室借此与鼓窦及乳突相通。 ·鼓室内壁。鼓室内壁又称迷路壁,即内耳的外侧壁。鼓室内壁正中为鼓岬,其后上方为前庭窗(卵圆 窗),后下方为蜗窗(圆窗)。前庭窗上方为外半规管凸和面神经管凸。面神经的水平部管凸位于前庭窗 上方。外半规管凸位于面神经管凸后上方,易被胆脂瘤破坏而引起眩晕。
图4-3 正常鼓膜的结构
(2)鼓窦。鼓窦为鼓室后上方较大的含气空腔。鼓窦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通乳突小房。鼓窦上方 以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是乳突小房与鼓室相通的要道,也是中耳乳突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3)乳突。乳突腔呈蜂窝状,内含许多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小房,且各小房彼此相互连通, 其内由 无纤毛黏膜覆盖。乳突后壁借骨板与乙状窦和颅后窝相隔。根据乳突小房发育程度的不同,乳突可分 为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4类。
4.1.1 耳的应用解剖
耳共分为3部分,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见图4-1)。
图4-1 耳的组成及结构关系
1.外耳
·鼓室下壁。鼓室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为一薄骨板,将下鼓室与颈内静脉和颈静脉球相隔。鼓室下壁 先天性缺损时,颈静脉球突入鼓室,透过鼓膜下部隐约可见蓝色的颈静脉球。
·鼓室前壁。鼓室前壁又称颈动脉壁,其下部通过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鼓室前壁有两个开 口,为鼓膜张肌半管开口和咽鼓管鼓口。
·鼓室后壁。面神经垂直段在此通过。鼓室后壁上部有鼓窦入口,鼓室借此与鼓窦及乳突相通。 ·鼓室内壁。鼓室内壁又称迷路壁,即内耳的外侧壁。鼓室内壁正中为鼓岬,其后上方为前庭窗(卵圆 窗),后下方为蜗窗(圆窗)。前庭窗上方为外半规管凸和面神经管凸。面神经的水平部管凸位于前庭窗 上方。外半规管凸位于面神经管凸后上方,易被胆脂瘤破坏而引起眩晕。
图4-3 正常鼓膜的结构
(2)鼓窦。鼓窦为鼓室后上方较大的含气空腔。鼓窦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通乳突小房。鼓窦上方 以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是乳突小房与鼓室相通的要道,也是中耳乳突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3)乳突。乳突腔呈蜂窝状,内含许多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小房,且各小房彼此相互连通, 其内由 无纤毛黏膜覆盖。乳突后壁借骨板与乙状窦和颅后窝相隔。根据乳突小房发育程度的不同,乳突可分 为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4类。
4.1.1 耳的应用解剖
耳共分为3部分,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见图4-1)。
图4-1 耳的组成及结构关系
1.外耳
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学

分为头、颈、柄、长突、短突 (2)砧骨 (Incus): 重量25mg,长度7mm
分为体、长脚、短脚 (3)镫骨 (Stapes):重量3mg,长度4mm
分为头、颈、前脚、后脚、底
21
22
(4)听骨链(Ossicular Chain) 鼓膜-锤骨柄-锤骨头-锤砧关节-砧骨体-砧 骨长脚-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头-镫骨脚- 镫骨底-前庭窗
(一)分型 1. 气化型 2. 板障型 3. 硬化型 4. 混合型
内耳道底至茎乳孔,长24-26mm; 4. 颞骨外段(Extratemporal Segment )
茎乳孔至面肌,长15-20mm。
27
分支 1. 岩浅大神经
副交感神经纤维,泪腺分泌。 2. 镫骨肌神经
运动神经纤维,镫骨肌运动。 3. 鼓索神经
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舌前味觉。
28
血液供应 1. 颈外动脉:
内层-舌咽神经的鼓室神经
17
18
2.内壁(迷路)Labyrinth
(1) 水平半规管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2) 面神经管 Facial nerve
(3) 前庭窗 Oval window
(4) 鼓岬
Promontory
(5) 圆窗
Round window
19
3.上壁(鼓室盖)Tegmen Tympani 上邻颅中窝
5
6
一.耳廓 Auricle
1. 构成:弹性软骨(脂肪)外覆皮肤 2. 起源:胚胎第一、二腮弓 3. 分部:耳轮(helex)、对耳轮(antihelex)
耳屏(tragus)、对耳屏(antitragus) 耳甲(auricular concha) 4. 特点:耳廓皮肤薄、易冻伤 耳穴联系全身
分为体、长脚、短脚 (3)镫骨 (Stapes):重量3mg,长度4mm
分为头、颈、前脚、后脚、底
21
22
(4)听骨链(Ossicular Chain) 鼓膜-锤骨柄-锤骨头-锤砧关节-砧骨体-砧 骨长脚-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头-镫骨脚- 镫骨底-前庭窗
(一)分型 1. 气化型 2. 板障型 3. 硬化型 4. 混合型
内耳道底至茎乳孔,长24-26mm; 4. 颞骨外段(Extratemporal Segment )
茎乳孔至面肌,长15-20mm。
27
分支 1. 岩浅大神经
副交感神经纤维,泪腺分泌。 2. 镫骨肌神经
运动神经纤维,镫骨肌运动。 3. 鼓索神经
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舌前味觉。
28
血液供应 1. 颈外动脉:
内层-舌咽神经的鼓室神经
17
18
2.内壁(迷路)Labyrinth
(1) 水平半规管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2) 面神经管 Facial nerve
(3) 前庭窗 Oval window
(4) 鼓岬
Promontory
(5) 圆窗
Round window
19
3.上壁(鼓室盖)Tegmen Tympani 上邻颅中窝
5
6
一.耳廓 Auricle
1. 构成:弹性软骨(脂肪)外覆皮肤 2. 起源:胚胎第一、二腮弓 3. 分部:耳轮(helex)、对耳轮(antihelex)
耳屏(tragus)、对耳屏(antitragus) 耳甲(auricular concha) 4. 特点:耳廓皮肤薄、易冻伤 耳穴联系全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颞骨(temporal bone)位于颅骨二侧, 与顶骨、蝶骨、枕骨相接,由鳞部、 鼓部 、乳突部和岩部组成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外耳的解剖
耳廓 耳前切迹-可作切口 耳廓前皮肤与软骨粘连紧 血肿难吸收 易冻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外耳的解剖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外耳的解剖
外耳道
➢ 2.5-3.5厘米 ➢ 外1/3:软骨 ➢ 内2/3:骨 ➢两个狭窄:骨与软骨交界处,骨部
耳的应用解剖学 功能检查
杨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耳鼻咽喉科学系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耳的应用解剖学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上壁
即鼓室盖 与颅中窝大脑颞叶分隔 婴幼儿的岩鳞裂未闭合-中耳感染进入
颅内的途径之一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前壁
即颈动脉壁 下部与颈动脉相隔 上部两口:鼓膜张肌半管开口(上)
咽鼓管半管鼓室口(下)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后壁
后壁上部小孔-鼓窦入口 砧骨窝-面神经管水平段垂直段交界处后方 前庭窗高度-锥隆起 面神经隐窝-后鼓室径路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鼓窦与乳突
鼓窦:上鼓室与乳突间的通道, 鼓室后上的含气腔。
乳突: 颞骨内的气房,分为四 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 混合型。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距鼓环0.5cm处(外耳道峡) ➢检查:成人后上提,婴幼儿向下拉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
鼓室 咽鼓管 鼓窦 乳突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咽鼓管
鼓室与鼻咽的通道,外1/3为骨部,内2/3为 软骨部。骨部与软骨部交界为峡部。
在肌肉收缩作用下咽口开放,以调节鼓室 气压。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内径宽 , 咽部感染易传入鼓室。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下壁
即颈静脉壁 与颈静脉球分隔 有缺损-蓝鼓膜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鼓室内容物
听骨(人体最小的小骨):锤骨,砧 骨,镫骨-听骨链
听骨韧带:锤骨的韧带,砧骨的韧带 和镫骨的韧带
中耳的解剖-鼓室
鼓膜紧张部上下缘为界:上鼓室、中 鼓室、下鼓室
鼓室6个壁:内、外、前、后、顶、底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鼓索神经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听骨链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鼓膜(外壁)
鼓膜 半透明膜,约1cm2,1mm 上为松弛部,下为紧张部 三层结构:上皮层,纤维层,粘膜层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外壁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内壁
即内耳的外壁 中央-鼓岬 后上方-前庭窗(卵圆窗)-前庭 后下方-蜗窗(圆窗)-鼓阶 前庭窗上方-面神经管水平部 面神经管上后方-外半规管凸 前庭窗前方-匙突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中耳的解剖-鼓室
外半规管凸面神经管凸
镫骨底板 匙突
鼓窦入口 锥隆起大脑Biblioteka 叶鼓索神经孔 砧骨 面神经
鼓岬
锤骨 鼓膜张肌 附着处 鼓索神经
鼓膜张肌
半管 咽鼓管鼓口
鼓膜
蜗窗小窝
颈内动脉
Dp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 Ne颈ck静Su脉rge球ry, Xinhua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