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应用解剖学-课件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八章 感觉器 前庭蜗器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八章 感觉器 前庭蜗器
第八章 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
作者:李莎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目录
1 一、外耳 2 二、中耳 3 三、内耳
外耳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中耳 咽鼓管

乳突窦、乳突小房
内耳
骨迷路 膜迷路
前庭 骨半规管 耳蜗 椭圆囊、球囊 膜半规管 蜗管
前庭蜗器全貌
一、外 耳
(一)耳郭 (二)外耳道
1. 长度: 2.5~3.5cm 2. 软骨部外侧1/3和骨部内侧2/3 3. 皮下组织少,皮肤紧贴骨膜、软骨膜,
谢谢观看
鼓室外侧壁 鼓室内侧壁
(一)骨 迷 路
1. 前 庭
(1)前庭的外侧壁
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 ➢ 前庭窗 ➢ 蜗窗
(2)前庭的内侧壁
内侧壁是内耳道底 ➢ 前庭神经
三、内 耳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骨迷路
2. 骨半规管
前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 壶腹骨脚
骨壶腹 ➢ 单骨脚 ➢ 总骨脚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骨迷路
3. 耳蜗
➢ 蜗轴 ➢ 蜗螺旋管 ➢ 蜗顶 ➢ 蜗底 ➢ 骨螺旋板
耳蜗轴切面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骨迷路
(二)膜 迷 路
1. 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斑 ➢球囊斑
2. 膜半规管 ➢膜壶腹:壶腹嵴
3. 蜗管 ➢前庭膜 ➢ 基底膜
听觉感受器:螺旋器 (Corti器)
➢ 前庭阶 ➢ 鼓阶
内耳模式图
(三)内耳道
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的中部,自内耳门至内耳道底。
内耳道底(右侧)
声音的传导
声音的传导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声波的传导
小结

耳穴疗法PPT课件

耳穴疗法PPT课件
㈠ 点按法—用钝性细棒点压1~3分钟,疼痛
性、功能性病症多能立即见效;
㈡ 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籽、莱菔
子、王不留籽、磁珠﹚于压痛点,嘱病人自行按摩2 ~3次/日,贴压物3~7天取下,更换穴位,5次为 一疗程。隔1~2天再作下一疗程;此法刺激一 个区,比针刺一个点疗效好。
2、方法多 按揉、贴压、艾灸、针刺、封 闭、放血等,可灵活选用。
3、操作简便 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 举例:冻伤 。
10
四、耳郭表面解剖标志
11
五、耳穴的分布
耳穴分布规律 类似宫内倒置胎儿。 头面—耳垂 躯干—对耳轮 上肢—耳舟 大腿—对耳轮下脚 小腿—对耳轮上脚 胸腔脏器—耳甲腔 腹腔脏器—耳甲艇 盆腔脏器—三角窝
耳穴疗法
电话
1
一、 耳穴
耳穴— 全身各部组 织、脏器在 耳郭的投射 区或反应 点。 常用穴: 前面160个
2
常用穴: 背面36个
3
耳穴疗法 因为耳穴能反映全身各部的生理表 现和病理信息,所以,探查和刺激耳穴可 以诊断、治疗、预防全身病症。 这是极具实用意义、经济意义和现实 意义的最容易学习、掌握和最受患者青睐 的治疗方法。 举例:急性腰痛、踝关节扭伤。 示教
18
㈡ 按脏腑命名 数量少,应用广。一 穴治多病,一病选多 穴。 心—心脏病、精神病; 肝—肝胆病、高血压; 皮肤瘙痒—肺、肝; 腰痛—肾、膀胱; 腹泻—脾、小肠、大
肠。
19
㈢ 按神经名称命名
脑干、交感、坐骨
神经、枕小神经点
㈣ 按内分泌腺命名
脑垂体、肾上腺、 卵巢、睾丸、胰腺
20
㈤ 按特定功 能命名
⑵ 治疗 根据病情、病程和患者的情况采取 适宜方法治疗。

耳穴 ppt课件

耳穴 ppt课件
处。
[主治]睾丸炎,附睾炎,外阴瘙
痒。
5·肛门 [部位]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 [主治] 痔疮,肛裂。
6·耳尖 [部位]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
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
炎,麦粒肿。 7·结节 [部位]在耳轮结节处。 [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
8·轮1 [部位]在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 [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
17.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 紊乱(过速、过缓、不齐)、心绞痛、 高血压、冠心病等
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神 经衰弱、精神病、失眠、多梦
口腔炎、咽炎、失语等
18·气管 [部位]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气喘 咽喉炎 感冒
19·肺 [部位]在心、气管区周围处。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胸痛、感冒
7·咽喉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
。 [主治]急慢性咽炎,失音,
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8·内鼻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
。 [主治]感冒,鼻炎,副鼻窦
炎,鼻衄。
(六)对耳屏穴位 1·额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 [主治]前头痛、头晕 失眠、神经衰弱
鼻炎、副鼻窦炎、牙痛、近视眼
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2·食道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 [主治]食道痉挛性狭窄、食道 炎、 吞咽后1/3处。 [主治]贲门疾患:如贲门痉挛、 呕吐、恶心、纳呆
胸闷不适
(七)耳甲穴位 4·胃
[部位]在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治疗各种胃病:胃炎、胃 溃疡、胃痉挛、胃肠功能紊乱、
9·腹 [部位] 腰骶椎内侧。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 伤,肥胖。

(医学课件)耳穴压豆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耳穴压豆ppt演示课件

喉、内鼻鼻咽部 • 上屏—咽炎,单纯性 肥胖 • 下屏—鼻炎 • 肾上腺—低血压、风 湿性关节炎、休克、 过敏性皮肤病
对耳轮穴位
• 对耳轮体相当于人体 的躯干 • 颈、颈椎—落枕、颈 椎病 • 胸椎—乳房胀痛、产 后乳少 • 腰骶椎—急性腰扭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骶部疼痛
对耳轮上脚穴位
• 对耳轮上脚—相当于 人体的下肢 • 趾—甲沟炎、足趾部 疼痛麻木 • 跟—足跟痛 • 踝—踝关节扭伤、踝 关节炎 • 膝—膝关节肿痛 • 髋—坐骨神经痛、腰 骶部疼痛
耳甲腔 轮屏切迹 耳轮尾 耳垂
对耳屏
屏间切迹
耳穴结构口诀
耳前:
一舟一垂一结节 二轮二屏三切迹
三脚三窝十六步
耳穴结构口诀
耳背: 三个面
耳 廓 背 面 解 剖 名 称
四个沟
四个隆起
耳与人体的关系
耳廓外联躯体外骸,内联脏腑,这是
耳穴压豆治病和视诊的主要依据
耳与人体的关系
“有诸内必形诸外”,人的 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 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 某些脏腑功能失调,患有 疾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 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 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 位后产生放射性感应,可 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对耳轮下脚穴位
臀:对耳轮下脚外 坐骨神经:对耳轮下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 • 对耳轮下脚相当于人 1/3处脚中 1/3 1/3 处 处 体 的臀部 • 臀—臀部疼痛、坐骨 神经痛 • 坐骨神经—下肢瘫痪 • 交感—胃肠痉挛、心 绞痛、心悸、失眠等
三角窝穴位

盆腔:对耳轮上、下角分 神门:降压点与盆腔穴连 线的中下1/3交界处 叉处的內缘 三角窝相当于人体的
一、什么是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法是耳穴疗法的一种方法,是 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绿豆、小米、磁珠

(医学课件)左心耳功能解剖

(医学课件)左心耳功能解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左心耳通过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参与神经-体液调节,以适应
生理和环境变化。
左心耳的免疫功能
滤过血液中的有害物质
左心耳作为一道屏障,能够滤过血液中的有 害物质,如细菌、病毒和其他颗粒物,保护 心脏和其他器官不受损害。
抵御外部感染
当身体受到外部感染时,左心耳能够快速识别并作 出反应,通过分泌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增强身体免 疫力。
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以扩张血管,改善心 肌供血。
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
通过植入机械装置来辅助心脏泵血,改善心功能。
康复治疗与生活指导
健康饮食
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减 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规律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 伽等,以增强心肺功能。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左心耳血栓形成与栓塞
总结词
左心耳血栓形成与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 血液在左心耳内淤积或形成血栓,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身 体其他部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详细描述
左心耳血栓形成与栓塞通常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心肌 病变、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会导致 血液在左心耳内淤积或形成血栓,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身 体其他部位,如脑、肺、下肢等,从而引起脑栓塞、肺 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 进一步导致器官坏死、中风、截肢等严重后果。
CT与MRI对左心耳功能的评估
总结词
CT和MRI是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 像,进一步评估左心耳的功能。
详细描述
CT和MRI利用X射线和磁场技术,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通过观察左心耳的形态、结构、毗邻关系以及血流情 况,可以进一步评估左心耳的功能状态。此外,CT和 MRI还可以检测心脏内的钙化和病变情况,对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CT和MRI检 查过程中会使用一定量的放射线和造影剂,对人体的健 康有一定的影响,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

耳的PPT课件

耳的PPT课件

内耳
01
02
03
04
内耳包括半规管、耳蜗和前庭 器官等结构,主要功能是感受
声音和平衡感觉。
耳蜗是内耳中最关键的结构, 能够将机械振动转化为听神经
纤维的神经冲动。
听神经纤维将神经冲动传递到 大脑皮层,最终产生听觉。
前庭器官能够感受头部位置和 运动状态,参与平衡和位置感
觉的调节。
听觉的产生过程
当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传向内 耳时,会引起耳蜗内机械振动 。
耳廓
外耳道
中耳
内耳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负 责收集声音。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 ,引导声音进入。
包括鼓膜和听骨,传递 声音。
负责感知平衡和听觉。
耳的功能
听觉
通过中耳和内耳结构,感知声音 。
平衡
内耳中的半规管负责感知头部运动 和平衡。
保护
耳廓和外耳道能够保护深部结构免 受损伤。
耳在人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位置
耳廓具有聚集声波的 作用,将声波导向外 耳道,然后传向中耳 和内耳。
中耳
01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 鼓室等结构,主要功能 是传音和增压。
02
鼓膜是中耳中最关键的 结构,能够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
03
听骨包括锤骨、砧骨和 镫骨,能够将声波放大 并传递到鼓室。
04
鼓室是一个充满空气的 腔室,能够进一步增强 声音的传导。
耳的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耳的概述 • 耳的构造与功能 • 耳朵的疾病与治疗 • 耳朵的保健与保护 • 耳朵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录
CONTENTS
01
耳的概述

《耳鼻咽喉解剖生理》课件

《耳鼻咽喉解剖生理》课件

吞咽和呼吸的产生过程
吞咽过程
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舌头的搅拌和唾液的消化作用,经过咽部通道进入食道 ,再进入胃。在吞咽过程中,软腭、咽后壁、食道上括约肌等结构协同作用, 确保食物顺利进入食道。
呼吸过程
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生理过程。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 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在呼吸过程中,声带、气管、支气管等结构协同 作用,确保气体顺利进出肺部。
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耳鼻咽喉疾病,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 治疗方法。如慢性鼻炎可以使用鼻炎药水 、抗过敏药物等进行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耳鼻咽喉疾病,如扁桃体 炎、声带息肉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物理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物理治疗如激光、微波等可用于治疗慢性 咽炎等疾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 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刺激性 气体的吸入等。
03
嗅觉感受器
鼻腔内有嗅觉感受器,能够接收气味分子并传递到大脑,产生嗅觉。
嗅觉的产生过程
气味分子与嗅觉感受器结合
当气味分子通过鼻腔进入鼻腔内部,与嗅觉感受器结合,引发一 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神经信号传递
嗅觉感受器将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大 脑皮层,产生嗅觉。
大脑解析气味
大脑对接收到的神经信号进行解析,识别出不同的气味,并产生相 应的感知和记忆。
鼻子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呼吸功能
鼻子是呼吸系统的入口,能够 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
持人体正常代谢。
嗅觉功能
鼻子能够识别各种气味,帮助 人们辨别环境中的气味变化, 如食物的新鲜程度、危险的气 体等。
Hale Waihona Puke 清洁过滤功能鼻子能够过滤吸入的空气中的 尘埃、细菌等有害物质,保护 下呼吸道和肺部不受外界污染 物的侵害。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部
鳞部之下,岩部外下侧,乳突部之前,鼓部为 一扁曲的“U”形骨板,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 下壁、部分后壁
鼓沟内端之窄小沟槽,鼓膜边缘纤维软骨环嵌 附于此,其上为缺口-鼓切迹,无鼓沟和纤维软骨 环
鼓乳裂、鳞鼓裂、岩鼓裂 岩鳞裂:幼儿时显,为幼儿中耳炎入颅途径
岩部
形似三棱锥体,名岩锥,介于枕、 蝶骨间,位于颅底
外耳的血管、神经、淋巴
动脉: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上 颌动脉(外耳道)
同名静脉→颈外静脉,部分→颈内静脉;耳 后静脉经乳突导血管→乙状窦相通
神经:耳大、枕小神经、三叉神经的耳颞 支—外耳道前壁;迷走神经耳支—外耳道后壁
淋巴:前—耳前、腮腺淋巴结,后--耳后淋 巴结,下--颈浅、颈深淋巴结上群
膜蜗管 螺旋器(corti器):听觉感受器的
主要部分,有内、外毛细胞排列
耳的生理学
听觉生理 平衡生理
一、听觉生理
外耳:收集声源、扩能 中耳:增效扩能 内耳:感音换能
一、听觉生理
1、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1)传音
气导
声波
锤骨
砧骨
耳廓
外耳道
空气振动 (外耳)
鼓膜
镫骨 传声变压 (中耳)
前庭窗
外、内淋巴 液体波动 (内耳)
乳突:气房分化程度:气化型、 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出生未发育,2岁发展,6岁延伸
内耳(inner ear)
骨迷路
外半规管 半规管 上半规管
前庭
后半规管 球囊
椭圆囊
耳蜗
蜗管
膜迷路
耳蜗
膜迷路 椭圆囊和球囊 膜半规管 膜蜗管
膜迷路内包含平衡和听觉结构,包括位 觉斑、壶腹嵴、内淋巴囊和膜蜗管
有三个面、三个缘、一个底、一 个尖
茎突部
起于颞骨鼓部的下面,伸向前下方,呈 细长形,平均长约2.5厘米
茎乳孔:茎突与乳突之间,面神经出颅 部位
耳的应用解剖学
(二)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外耳
(external ear)

面 耳
廓后



Hale Waihona Puke 外耳道耳廓:除耳垂外,均由卷曲软骨构成支 架,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丽于头颅 侧面,颅耳角约30度。耳廓皮肤与软骨膜紧 贴,炎症时剧疼,渗出难吸收
中耳 (middle ear)
乳突 鼓室
中耳
鼓窦 咽鼓管
鼓室(tympanic cavity)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额断面似双凹 透镜状
上 下 径 : 15mm , 前 后 径 : 13mm , 内 外 径 窄 (上:6mm,中:2mm,下:4mm)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 为上、中、下3部分
椭圆囊-椭圆囊斑(又称位觉斑),感 受位觉,有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的神经上 皮
球囊-球囊斑(位觉斑),有前庭神经 球囊支的纤维分布
膜半规管: 骨半规管腔隙的1/4 膜壶腹:壶腹嵴,高度分化的感觉
上皮-支柱细胞和毛细胞
感受器
壶腹嵴 囊斑
位觉
螺旋器
听觉
位觉
壶腹 角加(减)速
囊斑
直线
上、下(电梯)
加(减)速 前、后(车)
耳廓 前面观
外耳道:起于耳甲腔底,止于鼓膜,长2.5~ 3.5cm。 外耳道外1/3部皮肤含毛囊、皮脂腺及能 分泌耵聍的耵聍腺。皮下组织 甚少,皮肤与软骨 紧贴, 故在炎症肿胀时引起剧痛
外耳的毗邻结构
前:颞颌关节 后:乳突气房 上:颅中窝,仅 隔一层骨板,骨折时 可累及颅中窝。 前下:腮腺 后内:乳突窦
颈内动脉的鼓室支―前壁 静脉-翼丛和岩上窦 神经-鼓室丛:鼓岬表面,司鼓室、咽鼓管、乳突粘膜感 觉 鼓索神经:司舌前2/3味觉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长3.5~3.7cm,位于鼻咽外侧壁,沟通鼓室与 鼻咽的管道。两口:鼓口位于鼓室前壁的上部; 咽口位于下鼻甲水平后端的后下方
此处加标题
耳的应用解剖学
眼镜小生制作
耳的应用解剖学
(一)颞骨 (temporal bone)
鳞部 乳突部 岩部 鼓部 茎突部
鳞部
鳞部外面:与临床有关的结构 骨性外耳道——上壁 颞线——颅中窝界线 道上棘——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的一小棘
状突起
鳞部内面:脑膜中动脉沟
乳突部
鳞部后下方,呈一锥状突起,故名乳突 道上三角区:乳突外侧面,道上棘后方外耳 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成之三角形区域。 又名筛区,是乳突手术时指示鼓窦位置的重要标 志 在枕缘附近有一贯穿骨内外的乳突孔,为乳 突导血管之通路,内侧面为颅后窝之前下方,有 一弯曲的深沟为乙状沟,乙状窦位于其中
鼓室容积:1-2ml
鼓室有6个壁:为外、内、前、后、上 (顶)、下(底)。 鼓室六壁模拟图
外壁:膜+骨,骨部较小,即鼓膜以
上的鼓室外侧壁。 鼓膜构成 鼓膜象限
内壁:中耳与内耳分界,中央有一明 显的豆状隆起称鼓岬
卵圆窗、面神经管、外半规管凸 匙突 圆窗
前壁:下部与颈内动脉隔以薄骨 板,上部有两个开口: 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 咽鼓管的鼓室口
后壁:又称鼓室窦(乳突壁),上宽下 窄,面神经垂直段通过此壁之内侧,上部有 一小孔,称鼓窦入口,上鼓室藉此与其后的 鼓窦相连
鼓窦入口 锥隆起—镫骨肌腱 鼓索神经
上壁:鼓室盖借此与颅中窝分隔,大 脑颞叶并与鼓窦盖相连
下壁:一小骨板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 前方为颈动脉管 的后壁,如果此 壁缺损,鼓膜为 蓝鼓膜,半球形
外1/3骨部、内2/3软骨 及膜部,软骨限于上内部 其余为膜性。平时闭合 打哈欠或吞咽时开放
功能: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 力的平衡。清除鼓室分泌物
成人咽鼓管与水平面约40度角,矢状面 45度角。鼓室口高于咽口2~2.5cm
小儿咽鼓管与成人比较:较短、平、宽
鼓窦:又称乳突窦,为鼓室后上 方的含气腔,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 上鼓室相通
鼓室内容: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 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韧带: 锤骨:前、上、后; 砧骨:上、后 镫骨:环 神经:面神经 鼓索神经 鼓室丛
鼓室血管与神经
动脉:上颌动脉的鼓室前动脉―前部及鼓膜 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后部及乳突 脑膜中动脉的鼓室上动脉、岩浅动脉―天盖、内
侧壁 咽升动脉的鼓室下动脉―下部及肌肉
螺旋器 感音
听神经 神经冲动 (迷路后)
听觉中枢 综合分析 (大脑皮层)
骨导 正常情况下声音经颅骨途径产生听
觉,声能甚微无实际意义,但在耳聋鉴 别中却有重要意义
(2)感音
螺旋器是感音装置,可以转换声能的 形式,即在化学介质的参与下把声能转移 为感受器电位,从而使听神经兴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