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心肺功能训练
心肺锻炼方法

心肺锻炼方法心肺锻炼是指通过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的一种锻炼方式。
它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预防慢性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肺锻炼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慢跑。
慢跑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心肺锻炼方式。
它不仅能够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够锻炼全身肌肉,提高身体的耐力。
慢跑的时候,要保持呼吸平稳,姿势端正,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可以选择在公园、操场或者健身房内进行慢跑锻炼,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效果更佳。
2. 游泳。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水中的阻力能够加强肌肉的力量,同时游泳还能够帮助调节呼吸,提高肺活量。
因此,游泳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心肺锻炼方式。
无论是自由泳、蛙泳、蝶泳还是仰泳,都能够有效地锻炼心肺功能。
3. 骑行。
骑行是一种低冲击性的有氧运动,非常适合心肺功能较弱的人群。
骑行能够增强下半身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够起到减肥塑身的作用。
选择一个适合骑行的地点,例如郊外的小路、城市的自行车道等,每次骑行30分钟以上,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最佳。
4. 健身操。
健身操是一种集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于一体的锻炼方式,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跳绳、仰卧起坐、深蹲等动作的组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而且健身操的节奏感强,能够增强心肺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 登山。
登山是一种非常考验心肺功能的运动方式,对于提高心肺功能有着显著的效果。
登山时,身体需要不断地攀登和下降,这对心肺功能的锻炼非常有利。
同时,登山还能够让人置身于自然风景中,享受户外的美好,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心肺锻炼方式。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心肺锻炼方法,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心肺锻炼方式,坚持锻炼,让自己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心肺功能训练方法

心肺功能训练方法
心肺功能训练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训练方法来进行:
1. 有氧运动: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和肺部的功能,提高心肺耐力。
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进行持续性的锻炼,每周进行3到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HIIT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方法,即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然后进行短暂休息。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代谢效率,一般每次训练时间为20到30分钟。
3. 慢性有氧训练(LISS):LISS是一种低强度持久性有氧训练方法,通过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运动来锻炼心肺功能,如长时间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45分钟到1小时。
4. 心肺耐力训练: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慢跑30分钟以上、游泳、骑自行车等,以提高心肺耐力和增强整体心肺功能。
5. 高海拔训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进行有氧运动,因为在高海拔环境下,氧气含量较低,需要更高的心肺功能才能适应。
这种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心肺功能。
无论选择哪种训练方法,都需要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以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伤害。
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并与医生或专业教练咨询。
提高心肺机能的锻炼方法

提高心肺机能的锻炼方法
要提高心肺机能,可以通过以下锻炼方法: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一种能够持续较长时间并使心率加
快的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行、快走、跳绳等。
这些运
动能够促进心脏和肺部的功能发展,增加氧气摄入量并提
高心肺耐力。
2.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以短时
间的高强度运动和较长时间的恢复期交替进行的训练方法。
HIIT可以提高最大摄氧量和心肺功能,并带来更好的训练
效果。
3.心血管耐力训练:心血管耐力训练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和有
氧力量训练的结合。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强心脏和肺部的
耐力,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并促进血液循环。
4.长时间低强度运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如慢跑、轻松骑行
等,可以帮助提高体内氧气的利用效率,增强心脏和肺部
的耐力。
5.跳绳:跳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有氧运动方法,可以提高
心脏和肺部的耐力,增强身体的爆发力和节奏感。
6.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既锻炼了心肺功能,
又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
通过游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并
提高耐力。
7.登山:登山是一种锻炼心肺功能的优秀方式,不仅挑战了
心肺系统的耐力,还锻炼了腿部肌肉。
无论选择哪种锻炼方法,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的强度和频率。
开始时可以从低强度和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开始,逐渐适应并提高锻炼强度。
同时,合理的休息和饮食也对提高心肺机能至关重要。
心肺功能训练

心脏功能训练实训指导实训目的:1,通过实训,熟悉运动与心血管功能的关系2,熟悉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的方法及评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学会有氧耐力训练运动处方的制定实训场所:待定实训内容:1.低水平运动实验的操作方法,熟悉平板试验方法(Bruce实验方案及改良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一)BRUCE法用Bruce运动方案和气体分析系统一起使用是直接测定最大吸氧量的最佳方法,间接推算法是根据受试者在完成规定模式的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时能持续的时间长短来间接测算最大吸氧量(VO2max)的方法。
该方法负荷分为7级,每级持续3min。
第一级:跑台速度1.7MPH(每小时英里),坡度为10%:第二级:速度为2.5MPH,坡度为12%:第三级:速度3.4MPH,坡度为14%:第四级:速度为4.2MPH,坡度为16%:第五级:速度为5.0MPH,坡度18%;第六级:速度为5.5MPH,坡度数20%;第七级:速度为6.0MPH,坡度为22%。
由于是连续运动,每一级负荷时间之和即负荷持续时间。
Bruce法是按不同健康水平分别计算受试者的VO2max,单位是ml.min-1.kg-1。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 VO2max=3.778(负荷持续时间min)+0.19较少运动的人:VO2max=3.298(负荷持续时间min)+4.07健康的人: VO2max=3.36(负荷持续时间min)+6.70-2.82(性别系数) 性别系数:男性为1,女性为2。
心脏病人: VO2max=2.327(负荷持续时间min)+9.48 由以上公式可看出,持续时间越长,最大吸氧量越大,心功能也就越好。
该方法由于是极量负荷,故对心脏病人或老年人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中应注意受试者饿自我感觉,心电图的变化和血压变化,出现异常时,应自行或命令其停止运动实验。
该方法如果同时使用气体分析系统,可直接测出最大吸氧量值。
(二)BRUCE修改法23.883.33229.76.0720.471.43208.85.5617.360.53188.05.0513.547.33166.84.2410.235.73145.53.437.124.83124.02.52 4.716.53102.71.71 2.910.2352.71.71/2 1.75.0302.71.70km/hmphMETs耗氧量ml/(kg ·min)持续时间(min)坡度(%)速度级别该方法多用于临床上检测心脏功能。
心肺功能训练

心肺功能训练要提高心肺功能当然是有氧运动最好了。
首推跑步和骑单车。
每周练3次还算可以,每次跑步或单车最好能保证每次连续30分钟左右,跑步以跑了五分钟后,后背和额头开始出汗的那个速率。
当然,因人而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灵活控制,但心率不要超过180,不要低于120。
跑步和单车可以每次做一种,如果感到只做一种比拟枯燥,两种交替各15-20分钟也可以。
有氧健身操的话,也可以做,对心肺功能、协调能力和形体锻炼很有帮助。
我本人是单纯跑步,跑步对心肺功能的帮助是很明显的,我是跳绳跳了半个月,每天3000-5000,后来又转为跑步,每天5-7公里,约30分钟,每周4-5天。
总共不到3个月,现在静止时脉搏可以降到51、2次/分〔原来是65-70次〕。
而经常长跑的人和一些长跑运发动,静止脉搏甚至可以降到40次。
所以,要检验心肺功能,你可以早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测测脉搏,随着运动日子增加,你会发现脉搏跳的越来越慢,这就是心肺功能提高的表现。
如果出差,可以选择跳绳代替,跳绳也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而且占地小,对膝关节的冲击也比跑步小,但效果断不亚于跑步,对心肺功能和协调能力很有效,对女性尤其适合。
出差带上一根跳绳,在旅馆随便几平方米的地方就可以锻炼了。
跳绳也可以平时练,除了去健身房3天,每周可以再拿出1天跳绳30分钟。
如果时间允许,每周运动4天,对年轻人是比拟适合的。
另外,还可以爬楼梯,如果旅馆有干净通风比拟好的楼道,爬楼梯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倘假设这些都不方便,还可以吹气球。
吹气球对肺活量的锻炼是特别有效的,每天连续吹50个气球,相当一次10-15分钟慢跑。
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练。
其实,要练肺活量,平时有空闲也可以多吹吹气球来锻炼。
要提高心肺功能,只要坚持锻炼,2-3个月就能见到成效。
增强心肺功能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以规那么性、持续性、有节奏的运动最有效;至于大的运动,如举重,那么对心肺功能没有促进作用。
能够促进心肺功能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有一定运动量,对心肺功能的促进最为有效的运动,如骑车、游泳、爬楼梯、慢跑、快速走路、爬山等。
心肺功能训练增强耐力的跑步计划

心肺功能训练增强耐力的跑步计划在现代社会中,身体健康和体能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心肺功能的提升被视为提高整体运动 endurance 的关键。
通过有效的训练计划,我们可以增强心肺耐力,提高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一种系统化的跑步计划,旨在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耐力。
理解心肺功能与耐力心肺功能指的是心脏和肺部协作工作的能力。
这一功能影响着氧气的输送效率及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是影响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
而耐力则是指长时间进行某项运动而不感到疲惫的能力。
随着心肺功能的增强,耐力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使得运动能够更长时间、更高效地完成。
训练计划概述跑步训练计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重点与目标。
以下是一个为期八周的跑步计划,旨在逐步提升个人心肺功能和耐力。
第1-2周:适应期在训练的初始阶段,重点是让身体适应跑步。
目标:逐渐增加跑步时间。
增强身体对跑步的适应性。
周计划:周1:快走30分钟,速度适中;然后轻松慢跑10分钟。
周2:快走25分钟,之后慢跑15分钟。
周3:快走20分钟,慢跑20分钟,用于掌握呼吸节奏。
周4:快走15分钟,慢跑25分钟,尝试增加一点速度,但不追求快。
第3-4周:基础提升期这一阶段专注于延长跑步时间和引入间歇性训练。
目标:增加连续跑步时间。
引入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
周计划:周5:慢跑30分钟,与快走交替,每10分钟换一次。
周6:慢跑25分钟,然后加入5分钟高强度冲刺,可分成1分钟冲刺、2分钟缓慢恢复。
周7:慢跑35分钟,以舒适速度进行,可稍微提高配速。
周8:结合慢跑与冲刺,30分钟内完成5次1分钟的冲刺。
第5-6周:强化期在这个阶段,将逐渐强化训练强度,增加长距离慢跑。
目标:提高长期耐力。
加大心率区间覆盖范围。
周计划:周9:进行40分钟持续慢跑,不严格限制配速,但注意保持在舒适区间。
周10:1小时慢跑,可以结合山路或自然场地进行;增加环境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心理黏连度。
心肺功能训练增强耐力的跑步计划

心肺功能训练增强耐力的跑步计划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的工作能力,其良好的心肺功能能够有效地支持身体在运动中的需求,提升运动表现。
耐力是指身体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
在长时间的耐力运动中,尤其是跑步,心肺功能的良好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跑步表现。
因此,对于希望增强耐力的人来说,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跑步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心肺功能训练与耐力提升进行详细探讨,并提供一个适合初中级跑者的训练计划。
心肺功能与耐力的关系心肺功能和耐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强化心肺功能能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和氧气利用率,从而延缓疲劳感,使得运动者能在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强度的运动水平。
具体而言,心脏通过加快血液流速将更多氧气输送至肌肉,而肺部则负责气体交换,将吸入的新鲜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如果这两者能够高效协同工作,运动者就能拥有更强的耐力。
跑步前的准备要想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和跑步耐力,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
心理准备在进行跑步训练之前,首先要调整好心理状态。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无论是提升个人最佳记录还是增加跑步里程,都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此外,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以便随时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
心理上的积极暗示不仅能够增强信心,也能够改善情绪,促进训练效果。
身体准备身体准备主要包括热身和饮食两方面。
在进行任何形态的运动之前,适当的热身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受伤并提高身体活动能力。
热身不仅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活动度,还可以激活心脏与呼吸系统,为接下来的强度恢复做铺垫。
饮食方面,确保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减少精制糖和油炸食物,增加水果、蔬菜及全麦食品,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来应对训练挑战。
跑步计划下面是一套为期六周的跑步计划,旨在逐渐提高跑者的耐力,通过不间断地提升训练强度与时间来强化心肺功能。
第一周:基础建立期周一:慢跑30分钟,轻松呼吸,不要过快周二:休息或交叉训练(如骑行、游泳等轻运动)周三:慢跑40分钟周四:休息或力量训练(核心肌群为主)周五:间歇训练:5分钟慢跑后加入1分钟快跑(重复5次)周六:休息或轻松散步周日:长距离慢跑60分钟,以轻松为主第二周:增量挑战期周一:慢跑35分钟周二:休息或交叉训练周三:慢跑45分钟周四:休息或力量训练(下肢肌肉为主)周五:间歇训练:6分钟慢跑后加入2分钟快跑(重复5次)周六:休息或轻松散步周日:长距离慢跑75分钟,以轻松为主第三周:适应期周一:慢跑40分钟周二:休息或交叉训练周三:慢跑50分钟周四:休息或力量训练(全身力量)周五:间歇训练:7分钟慢跑后加入3分钟快跑(重复5次)周六:休息或轻松散步周日:长距离慢跑90分钟,保持稳定呼吸第四周:强度提升期周一:慢跑45分钟周二:休息或交叉训练周三:慢跑60分钟,保持稳定速度周四:休息或力量训练(全身力量增强)周五:间歇训练:8分钟慢跑后加入4分钟快跑(重复5次)周六:休息或轻松散步周日:长距离慢跑100分钟,以轻松为主第五周:巅峰锻炼期周一:慢跑50分钟周二: 休息或交叉训练周三): 慢跑70分钟,控制速度和呼吸节奏**周四):休息或进行拉伸与恢复性训练周五): 间歇训练: 9分钟慢跑后加入5分钟快跑(重复6次)周六): 休息或瑜伽放松,使身体进入恢复状态周日): 长距离慢跑120分钟,放慢速度注重感觉第六周:巩固与评估期经过前几周密集、高强度的训练,本阶段旨在巩固成效并进行评估。
儿童锻炼心肺功能最佳方法

儿童锻炼心肺功能最佳方法
1、饮食调理:平常家长要多给儿童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禽蛋、牛奶、瘦肉等;
2、适当运动:家长可以适当带儿童到户外做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提高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3、结合使用药物:肺功能不好的儿童需要根据病因、临床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规范性用药治疗。
比如有哮喘病史的儿童而言,在病情发作时可以遵医嘱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日常护理:平常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照顾,给儿童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勤打扫室内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且家长要根据天气变化,酌情给儿童添减衣物,避免着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第十五章第二节
42
• Ⅳ级
– 生活活动(监护下进行)-床上所有肢体的主、 被动活动
– 职业活动-坐位的写作、坐位的缝纫等 – 娱乐活动-打牌等。
第十五章第二节
43
• 常见活动方法
– 床上活动 – 呼吸训练 – 坐位训练 – 步行训练 – 保持大便通畅 – 上下楼梯
• 呼吸功能训练时采取适宜的体位,采用重建腹式呼吸、呼吸肌 练习、局部呼吸训练、胸腔松动练习、咳嗽、体位引流、全身 训练的方式进行。
• 通过锻炼时产生的中心效应和外周效应改善心功能;根据心功 能分级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训练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性。
• 有氧训练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针对不同患者,制定适宜的运 动处方。
心肺功能训练
概论
教学重点
1.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2.心功能训练技术 3.有氧训练运动处方
制定
教学难点
1.呼吸体位引流技术 2.运动处方的制定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呼吸功能训练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细胞呼吸
呼吸过程示意图
一、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
• 呼吸肌 – 膈肌、肋间肌、辅助呼吸肌、呼气肌
折的危险 – 肢体功能障碍不能完成预定
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 感知认知功能障碍、主观不
合作或不能理解运动,精神 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症
52
三、有氧运动训练技术
• 训练器械 – 不依赖任何设备 – 活动平板 – 功率自行车 – 心电监测和心电遥测
第十五章第三节
53
• 确定训练目标
– 症状限制性心电运动试验-确定患者的最大运动 强度、靶运动强度(50%~85%最大运动强度) 及总运动量。
松动一侧胸腔 松动上胸部及牵张胸肌 松动上胸部及肩关节 纠正头前倾和驼背姿势 深呼吸时增加呼气练习
松动一侧胸腔
18
咳嗽训练
有效咳嗽---动作一
患者放松
坐位双脚着地
坐位或身体前倾,颈部稍微 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枕头 屈曲
有效咳嗽---动作二
患者双手置于腹部且 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 以感觉腹肌的收缩 练习发“K”的声音 以感觉声带绷紧、声 门关闭及腹肌收缩。
– 取决于运动量大小
– 在特定运动总量的前提下, 运动强度大-时间短;强度 小-时间可相应延长
– 运动强度达到靶心率后, 至少应持续20~30分钟以上
– 运动量若大-每周训练3 次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 运动量小-每天活动。 – 运动频率为每周3~7次。
第十五章第三节
• 运动处方制定
– 患者每周预计锻炼的总量或总热卡 – 确定训练频率或每周锻炼次数。 – 将每周锻炼总量(热卡)分解到每次锻炼。 – 将每次锻炼量换算为METs,公式:METs=[卡/
– 快走、慢跑、登山、循环抗阻训练
• 呼吸医疗体操
33
三、呼吸功能训练技术-注意事项
– 训练方案个性化 – 注意环境 – 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 训练量适度 – 适当配合吸氧 – 促进心理康复的放松训练
第十五章第一节
心功能训练机制 适应证与禁忌证 心功能训练技术
心功能训练
第十五章第二节
35
一、心功能训练机制
第十五章第二节
47
训练机制 适应证与禁忌证 有氧运动训练技术
第三节 有氧训练
第十五章第三节
48
一、训练机制
• 通过反复进行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 可以使肌肉和心血管产生适应现象,提 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机体代谢。
第十五章第三节
49
有氧运动
• 是指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节律性、 持续一定时间、动力性、周期性运动、 以提高机体代谢氧化能力的锻炼方式
– 从事一般性的职业活动 – 娱乐活动-羽毛球、网球、舞蹈等 – 进行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包括治疗、危险因素的纠正 – 进行心理咨询,减少焦虑和压抑 – 进行适应性的训练 – 每周运动训练3~5次,每次10~25分钟。
第一章第二节
41
• Ⅲ级
– 生活活动-床上用便盆、坐厕、关节活动和伸展体 操、穿衣服、铺床、扫地、慢速步行(2.4~5.0 km/h)、慢速骑车等。
• 肺组织 – 呼吸膜/肺泡壁的面积和厚度 – 肺通气/血流比值(V/Q)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动 • 组织换气
5
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
肋间外肌 膈肌
吸气肌
呼吸肌
肋间内肌
呼气肌 腹部 肌群
通气/血流比值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 适应证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 禁忌证 – 临床病情不稳定、 感染未控制。
– 运动类型 – 运动强度 – 运动持续时间 – 运动频率
– 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第三节
运动类型 • 步行与慢跑 • 骑车 • 手摇车 • 游泳 • 有氧舞蹈
第十五章第三节
运动强度 – 最大摄氧量 – 代谢当量 – 心率 – 自感劳累分级表
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频率
– 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成反 比
第一章第二节
44
• 具体训练方法-以冠心病为例
– Ⅰ期康复-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 期康复。
– 七步骤康复治疗参考方案 – 治疗进度及调整方案
• 心率增加<10次/分钟-次日训练可进入下一阶段 • 心率增加20次/分钟左右-继续同一级别的运动 • 心率增加超过20次/分钟,或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 中心效应
• 外周效应
– 肌肉适应性改变 – 运动肌氧利用能力和代谢能力改善 – 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 – 肌肉收缩效率提高 – 最大运动能力提高
第十五章第二节
36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 禁忌证
– 不稳定心绞痛
– 冠心病
– 未控制的高血压 – 心肌病
– 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 心脏病
– 心力衰竭
3.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 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呼时经嘴 吸时 经鼻)
暗示呼吸(触觉诱导) 抬臀呼吸(呼高吸放) 吹蜡烛训练
呼吸肌练习
腹肌训练(腹式呼吸加沙袋) 抗阻吸气练习
• 手握式阻力训练器
12
600,900,1200三种吸气流速
患者将余气呼尽后立即含住咬嘴深 慢的吸气
– 生活活动-上楼、慢跑(9.7km/h)、拖地等 – 职业活动-可从事的以体力为主的如挖坑等 – 娱乐活动-跳绳、快速游泳等。 – 以等张运动为主,有选择性地增加等长运动以改善
肌力和耐力,选择性参加体育竞赛也可以进行非竞
技性的比赛活动。
第十五章第二节
40
• Ⅱ级
– 生活活动-慢速上下楼、以6.5~8.0 km/h的速度步行、中 速骑车、劈木等;
退回到前一阶段运动,甚至暂时停止运动训练。
第一章第二节
• Ⅱ期康复
– 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 5~6周
– Ⅱ期康复程序参考方案
– 此期患者可进行室内外散步、医疗体操、气功、家庭 卫生、厨房活动、园艺活动或在邻近区域购物,以及 作业治疗等康复手段。活动强度为40%~50%HRmax(最 大心率),活动时主观用力记分(RPE)不超过13~15 分。
– 按照年龄预计的靶心率[(220-年龄) ×70%~85%]作为运动强度指标。
– 每周运动量阈值为700~2,000卡。
第十五章第三节
制定治疗处方
• 按照锻炼对象: • 治疗性的运动处方 • 预防性运动处方 • 按锻炼器官系统: • 心脏体疗锻炼器官运动处方 • 运动器官体疗锻炼运动处方
• 制定运动处方
吸满后移开含嘴缓慢做缩唇呼吸
抗阻呼气练习 • 缩唇呼气 • 吹瓶训练
缩唇呼吸法
例:术前反复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使用吹气球的方式练习深 呼吸
术前:反复练习
术后第三天:无咳嗽 咳痰出现
局部呼吸训练 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 后侧底部扩张
17
胸腔松动(改善活动度,增强吸气 深度或呼气控制)
第十五章第一节
29
体位引流
听诊器听诊 X、CT确定病变的 部位
• 终止体位引流的指征 – 胸部X线纹理清楚 – 患者的体温正常,并维持24~48小时 – 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
第十五章第一节
叩背助排痰法
叩击时五指并拢, 手掌半屈呈杯状形 反复叩击背部或胸壁。
全身训练
• 上肢训练 • 提重物训练 • 下肢训练
右肺支气管肺段 尖段(SI)
后段(S II ) 上 叶 前段(S III )
左肺支气管肺段 尖后段 (S I +S II ) 上 叶 前段(S III ) 上舌段(S IV )
下舌段 (S V )
肺的解剖及分段
26
支气管肺段简表二
右肺支气管肺段
左肺支气管肺段
外侧段(S IV )
中
中
叶 内侧段(S V ) 叶
• 指达到靶强度的训练。一般为15~40分钟,是有氧耐 力运动的核心部分。
– 整理运动
• 强度、方法和时间与准备活动相似
第十五章第三节
• 合理运动的判断 – 运动强度指标-下列情况提示运动强 度过大:不能完成运动;活动时因 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运动后无力 或恶心。
第十五章第三节
运动量指标-下列情况提示运动量过大: 持续性疲劳;
– 严重心律失常 – 心动过速或过缓
– 活动性心肌炎、心内膜炎, 心包炎
– 有新的栓塞和血栓性静脉炎
– 高血压患者
– 未控制的糖尿病。 – 急性全身性疾病和发热
– 运动可导致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