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因素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合集下载

工艺美术史

工艺美术史

一、古代两河流域1、苏美尔——阿卡的时期(前3500-前2000)这一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其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建筑: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师塔庙,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神庙雕刻:苏美尔人的元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

工艺美术:苏美尔人的牛头竖琴是最古来的精美乐器。

琴家顶部以牛头作为装饰,牛的神智表现的十分清楚生动。

琴身由黄杨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着人和动物,表现了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吉尔加美与双头牛以及一些神话的动物在进行人类活动的场景。

2、巴比伦时期(钱1900—前1600)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人—阿卡德人的传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韩莫拉比法典石碑。

3、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亚述帝国时期留下来的艺术遗迹颇为丰富,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宫殿建筑和雕刻。

《猎狮图》、《受伤的母狮》4、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新巴比伦的建立虽然不过百年,却建造了两河流域地区最豪华的都城。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

巴比伦城市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

二、古代埃及古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专制的王朝。

国王被尊为法老,既是人间的君主,又是太阳神的儿子,统治者们利用宗教神秘的力量来统治国家。

此后,埃及经历了古王国(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300年)、中王国(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200年)、新王国(公元前1071年——公元前332)三个统治时期。

古代埃及美术特征: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二者相结合稳定性纪念性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政策面,眼睛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根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或淡黄,头发为蓝黑,眼圈为黑色。

三、古代希腊爱琴海文化古希腊半岛最早的文化是“迈锡尼文明”它与“克里特文明”构成了古代希腊,也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史称“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岛,迈锡尼(希腊本土),基格拉底群岛。

浅谈宗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宗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2012年第1期 总第137期陈钢莲 冯志强一、宗教对于陶瓷艺术题材的影响陶瓷文化与宗教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佛教、道教、基督教、儒教素材经常作为创作题材,包括宗教人物、宗教故事,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罗汉、达摩、八仙、老子、庄子以及孔子、孟子等的塑像以及与他们有关的故事。

但是,宗教题材的作品就不一定是宗教艺术。

在陶瓷作品中,很多宗教题材的作品都不能划归为宗教艺术,不能理解为宣传宗教主义,而是艺术家们借宗教题材,通过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感情与审美追求,有世俗的倾向和民间艺术色彩。

因此,不能一看到观音、罗汉塑像就认为是宗教艺术。

当然,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经常被人作为宗教塑像供奉,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

黑格尔早就指出:“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

二、宗教对于陶瓷艺术装饰的影响佛教传入我国,佛教艺术也随之而来,三国、两晋瓷器装饰上已有表现,谷仓、罐和碗钵等器物出现了佛教造像和忍冬纹,工匠艺人将佛教造像与我国传统的四神、仙人、乐舞百戏和其它图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风格不同于前代。

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青瓷普遍以莲花为装饰,在碗、盏、钵的外壁和盘面常常划饰垂线仰莲,形似一朵盛开的荷花。

佛教界称到达彼岸,成就完美人格者为如来,所以陷于苦难的人就向如来求救,或者萌发向如来求救的心理,为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模仿如来的陶瓷雕塑应运而生,光洁的瓷器表现了如来的大德、大智、人性、人格。

菩萨遵从如来的教诲,绝不独善其身,时时眷顾弱小的人,并适时地援助他们,弘扬如来的教义,希望能和众浅谈宗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2012年第1期 总第137期陈钢莲 1977年出生于江西吉安,自幼爱好绘画。

现为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系景德镇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心得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我深刻认识到,这些瑰宝的诞生背后,既有民族智慧的结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和创造力。

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青铜器、陶瓷、丝织品、雕刻、书法等。

其中,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青铜器作为古代社会的重要物质载体,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而陶瓷作为古代工艺美术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独特魅力。

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唐代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丝织品等工艺美术的繁荣。

同时,政治和宗教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例如,佛教的传入和流行,对佛像雕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匠人的智慧与勤劳。

他们在各个时期和地区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多样化的工艺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统的工艺技法如景泰蓝、刺绣、木雕等,在今天仍然被人们所称颂和传承。

这些工艺技法的传承不仅保留了古代文化的记忆,更展示了古代工艺美术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我认识到工艺美术不仅仅是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工艺美术作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通过独特的形式和技法,传递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拓宽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今社会,传统工艺美术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美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古代道教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古代道教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古代道教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影响道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出现了一些修炼者,他们尝试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这些修炼者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功夫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标。

这些技巧和功夫成为了后来道教的核心理念。

在道教早期,它是一种象征性的修炼方式,只有少数人从事道教。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急速发展,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宗教之一,也对中国社会、哲学、文化、手工艺和所谓的“民间奇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道教在中国还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和精神遗产。

一、古代道教文化的历史背景道教是中国融合了多种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混血儿”,它同样受到了儒家,佛家,巫术和阴阳五行等不同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仁和礼”的表征,强调个人品德和教育,追求道德、积极、高贵和重视仁爱。

但是儒家思想缺乏宗教感,被认为是一种文化或道德传统;佛家思想倡导禅宗,强调心灵和思想的训练,以达到涅槃的目标。

但是佛家思想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它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巫术历史上在中国的发展非常普及,它是一种变化而周全的信仰,通过神秘的仪式将自然界的力量与人的想法和行动联系起来。

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中的一种认为自然现象产生于阴阳五行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阴阳和五行是两种不同的天然现象,它们描述中国文化和科学的基础概念。

道教是从这些文化中发展出来的一种信条,它强调道,这个词可以解释为“木板路”或者“规范。

”这个规范被认为是自然与人之间的道路或交互,这可以是社会规范、个人规范,也可以是自然规律或者宇宙规律。

这个道路通常被表达为Tao或者Dao这个字。

道教的核心观念是“道”,道教认为,“在道的范围内会生出自然,生命的本质也是道,而无限延伸的生命是中心,我们可以通过大自然的规律和生物自身的能力来到达无限的进化和无限的生命周而复始。

”道教文化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试图解决宇宙之谜,例如“谁是宇宙的主人?我们的存在是为了什么?为何生命会逝去?”追寻这些答案是道教文化的核心。

传统纹样中佛教文化的影响

传统纹样中佛教文化的影响

传统纹样中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地域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中都会存有着一个宗教艺术阶段,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之路。

各个国家都有相似的发展过程。

一、伊斯兰工艺美术中的宗教性如伊斯兰工艺美术就伴随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而发展起来,它的艺术风格和公益文化表现出显著的宗教色彩和地域特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伊斯兰工艺美术史中迷人的米奈型陶器、伊斯兰织毯等,作为伊斯兰信徒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无论在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都不可或缺。

伊斯兰工艺美术以其清新明快的色彩效果、精致繁丽的装饰手法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展示了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因此具象而写实的艺术形象难以得到发展,工艺美术创作的主要精力倾注在抽象性装饰纹样中。

而恰恰是神教的宗教信仰、阿拉伯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阿拉伯民族的求异心理和文化传统,培育了伊斯兰工艺美术的大力发展,使之成为世界工艺美术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让世人有机会得以欣赏浓郁阿拉伯风情的绝美工艺品。

二、宗教对欧洲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谈到宗教对艺术影响的案例,不得不提及的一段典型的历史进程——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发展。

在中世纪这一千年的欧洲封建社会中,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通过教会使哲学、科学和艺术都从属于神学,总体来看,社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绘画、雕刻艺术也出现倒退现象。

但工艺品则是一个例外。

因为工艺品不仅仅是精神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

中世纪的工艺美术也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

它清楚地反映在当时工艺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要素中,尤其是那些直接为宗教服务的祭坛装饰、圣书函和遗物箱、十字架等更能反映出中世纪美术的特点。

所以,整个中世纪的工艺美术都可以概括成宗教的产物。

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与之相对应的各类带有明显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品。

在神学思想的影响和教权的统治下,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反映了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圣和威严,基调低沉而凝重,表现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

浅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浅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宗教在中西美术史担任的角色及对艺术的影响1宗教与艺术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艺术之所以被宗教所影响,具体表现在后者利用前者来宣扬与传播自己,并为前者所需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精神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千丝万缕的,是“人类普遍的无法摆脱情感精神病”,两者在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方式方面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宗教与艺术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这区别于科学说属于的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

因此,英国著名的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强调说:二者“是人们到达痴迷的境界同时摆脱现实环境需要的两个途径,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

所以,罗丹曾告诉我们:“人类之中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最信仰宗教的”。

因为宗教和审美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大多都是超脱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产生的情感,两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方面的满足而是精神方面的愉悦。

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

并且艺术创作与其直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艺术所不可忽视的发展因素。

而宗教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致力于从世界获得一种自由,致力新关系和新理解的行动自由。

从世界各民族的民学史来看,最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由宗教文化背景所产生的神话故事。

在西方国家中,如但丁、普希金、拜伦等欧洲的作家,他们都曾借鉴基督教文学产生的代表作《圣经》之中描写出的许多写作素材而撰写出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

作为欧洲文学开端的古希腊文学,也是源于古希腊神话,如对所示欧洲文化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的“荷马史诗”,正是在神的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外工名词解释与简答

外工名词解释与简答

古代波斯金属工艺(古代波斯工艺美术)古代波斯的金属工艺成就极其辉煌,是世界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波斯各王朝时期的贵金属工艺制品,不论在造型、装饰及制作工艺上,还是功能的设计上,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为古代西亚的金属工艺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早在前波斯时期的埃兰王国时代,金属工艺就相当成熟了。

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时候,这里已经出现了造型单纯,装饰典雅的银器。

《人物纹银杯》代表了埃兰时期古朴而雅致的工艺风格。

在埃兰王朝末期至米提亚王朝初期的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青铜器,他们集中体现了古代波斯青铜工艺的造型风格和装饰特征。

在古朴、浑厚之余透露着一股强烈和活泼的气韵。

此时的金银器虽不是主流,但也可以看出作品所体现的工艺美术特征--实用与审美功能的融合。

此时盛行的动物纹装饰的黄金杯是最具典型意义的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金属工艺,在古代波斯工艺美术中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翼狮形角杯是古代波斯所有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在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翼狮形角杯极为盛行,它不仅作为实用器具同时也是权势和富贵的象征物。

此时大量的金银制品,造型生动,做工精致,豪华而典雅,强烈而奔放,充满了宫廷艺术的气质和享乐主义色彩。

这种风格对后世的伊斯兰金属工艺风格产生了巨大而直接的影响。

帕提亚王朝时期留下来的金属工艺作品很少,但从现存的作品来看,这一时期非常擅长制作大型金工制品,风格强烈,粗犷,很少有精雕细刻的作品出现。

就整体而言,帕提亚王朝时期波斯金属工艺的发展处于低潮阶段。

萨珊王朝时期,波斯金属工艺获得复兴,在承袭了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优秀传统之后,表现技法、装饰内容方面又有所更新。

各种造型完美、装饰细腻、制作精致的银质工艺品变成了萨山王朝金工制品卓越的代表。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金属工艺成优雅细腻,华美精致并带有显著古典主义色彩的风格特征,同时散发着浓郁的宫廷艺术气息。

八曲长杯在其他时期其他地区都十分少见,因此非常独特,它与翼狮形角杯的造型形成鲜明的对比。

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班级:平面设计学号:200821130409姓名:程夏风自评分:85基督教会对西方是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的,从文化,绘画,到生活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首先,谈谈基督教与美术是如何一步步的结合的。

基督教是从其前身犹太教中接受坚持神教和禁止偶像崇拜的戒律,重视精神多过感性,重视语言表达多过视觉直观,最初,他们是反对一切宗教图像的。

但是,从公元200年前后起,信徒间出现了秘密的宗教图像,渐渐发展为公开的美术活动。

这一阶段是早期基督教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过渡时代,以君士坦丁大帝公开承认基督教为界限,可将其分为前期——秘密的基督教美术时期,后期——从313年至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392)。

在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会前,由于基督教并不被罗马承认,只是下层劳动人民的一种信仰和意识,所以,它不仅没有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而且被当时的上层统治者禁止。

为了逃避官方的追查,艺术家多转移到合葬基督徒的公共地下墓窟工作。

因而,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我们能看到取材于《圣经》的壁画,当时,这些作品都是为了装饰墓窟。

这些作品庄严肃穆,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是其中不乏艺术精品,如闻名于世的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

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杜拉欧罗普斯地址发现的一信徒宅第,是现存地面上最早的基督教徒的建筑物,它的洗礼室中有壁画,以壁画象征表现信徒最重要的典礼之一——洗礼的意义,图像更为广泛的发展,是罗马近郊大量存在的信徒地下墓窟的壁画和石棺浮雕,显示从三世纪初到正式承认的基督教图像的连续发展。

地下窟的壁画以罗马末期的绘画样式,装饰样式为基调,但出现平面的,象征性的中世纪美术倾向的萌芽。

前期虽然仅在小规模的被限定的范围内展开,但是最早的基督教美术,诞生于反对教会指导者否定图像的政策和罗马政府迫害信徒的风潮中,意义格外重大。

早期基督教艺术有三大特点,那就是多民族艺术风格的融合、神秘主义风格、宏伟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因素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工艺美术也就开始产生了。

分布在世界各地,上下百万年,人们创造的难以数计的工艺美术作品。

当然工艺美术的发展也不是孤立的,在诸多环境,民族等因素中,宗教因素对工艺美术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下面我们拿中世纪的工艺美术作为代表,谈一下宗教因素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

因此,也有人将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

但是,中世纪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却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且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后,在向西欧扩张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

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因此,欧洲中世纪美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美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美术。

拜占庭工艺美术: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后,罗马帝国即埋下了分裂的种子,至395年狄奥多西皇帝把帝国分给他的两个儿子,各掌东西部分时,帝国正式分裂。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因未受列蛮族的侵扰,政治经济都比较稳定,国家繁荣,其疆域包括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及意大利北部的一部分。

这些领土大部分为古希腊文化发达的地区,古代艺术的传统影响相当广泛。

东罗马帝国信仰基督教中的东正教,同罗马教会不同之处是,东正教将皇权和宗教偶像集于皇帝一身,教会隶属于国家,皇帝既是国家的主宰,又是上帝意志的代表。

拜占庭艺术在王权的支持下带有较多的世俗特点,显得比较宏伟富丽。

同时,由于东正教思想的控制,并部分继承了古代艺术的传统,拜占庭艺术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程式化的艺术形式,艺术形象显得刻板、威严而富有永恒的精神力量。

拜占庭艺术主要包括建筑、镶嵌面、圣像画和雕刻。

拜占庭艺术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大帝执政时期。

这位皇帝曾一度恢复了包括意大利和北非在内的罗马帝国的领土,为炫耀功绩,他在君士坦丁堡和意大利的拉文纳城大兴土木,倡导艺术。

这一时期的重要建筑有圣索菲亚教堂和圣维塔尔教堂。

公元七世纪,拜占庭帝国失去了中东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经济文化大大衰颓下来,八世纪又发生了“圣像破坏运动”,拜占庭艺术经历了严重的危机,处于一个低潮阶段。

拜占庭美术的第二个繁荣时期是马其顿王朝时期(公元842——公元1057)。

这个时期帝国经济恢复,矛盾缓和,圣像破坏运动停止,教堂里又出现了新的宗教画。

教堂建筑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及系统,从而能更好地宣传神权思想与禁欲主义,建筑中十字形圆穹教堂占了统治地位。

十一、十二世纪更趋成熟,五个穹隆顶的教堂成为最完美的体现基督教思想的建筑形式,外形匀称,主次分别,丰富和谐,中间最高的穹隆突出王权和宗教统一的思想,内部装饰所严格遵守的体系是:耶稣与帝君被同样描绘在主穹隆位置,四天使守四方,福音传
道在两边,其它墙面是圣徒的故事;祭坛宝座上是圣母,下面试教会长者圣餐的场面,整个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直到最顶点是基督的巨大形体,表示坚定不移的宗教秩序。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以小块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其中以圣维他尔教堂的镶嵌画最为知名。

这些教堂的镶嵌画都带有很强的装饰性,人物被不成比例的拉长,但显得非常肃穆、庄严,色彩和明暗变化被提炼到最纯粹、最简洁的程度,丝毫不强调立体感,仿佛人们面对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抽象的精神符号,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

哥特式工艺美术:
哥特式(Gothic),最初使用于文艺复兴时期,原含有轻蔑之意,意即它是北方蛮族——哥特人的产物。

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时得到了应有评介。

12世纪中叶发端于法国,13 世纪达到高峰,15世纪衰落。

风格特点:以罗马风式艺术为基础,更为人化和情感化,充满了激情和动感的艺术效果。

有现实主义描绘,但更强调作品的精神性。

彩绘玻璃窗:西方教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过程:一般是先用铅条编连成各种抽象的轮廓,然后再用小块的玻璃镶嵌彩绘而成。

基本色调:红、蓝、紫三种。

小结n共同特点: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

显著特色:工艺美术与精神生活的联系更密切。

纯艺术门类衰落,工艺美术取得极大成就。

反映了神权思想影响下神圣威严的审美观念。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可以说是宗教的产物。

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与之相应的各类工艺美术,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欧洲工艺美术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