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园林之上海豫园

合集下载

豫园简介和历史

豫园简介和历史

豫园简介和历史
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原名“愚园”,后改为“豫园”。

园内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以园林建筑和古建筑群为主要特色,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华和各种建筑风格的元素。

豫园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明、清两代的建筑形式,如亭、台、楼、阁、廊、榭等。

园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豫园石亭、豫园大门、豫园假山、豫园九曲桥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豫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了一座集观赏、游览、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园林景区。

它不仅是上海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豫园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此欣赏园林美景、品味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等。

豫园是上海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代
表之一。

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一处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也是人们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关于豫园的介绍

关于豫园的介绍

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上海最著名的古园林之一,也是上海最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景点之一。

它始建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豫园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风情,它融合了南方古典园林的特色,以及明代建筑的风格。

园内假山、流水、池塘、小桥、亭台、楼阁等建筑错落有致,同时配以绿树、花坛、小径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幽雅、古朴的氛围。

豫园的特色之一是它的石景。

园内有多个假山和石景,如“九狮一象”石景、九曲桥边的“九狮山”等。

这些石景造型独特,富有艺术性,与周围的建筑和景观相得益彰。

另一个特色是它的植物配置。

豫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松树、竹子、芭蕉、梅花、荷花、桂花等。

这些植物的搭配不仅丰富园林的色彩和层次,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

在豫园的历史中,它曾经是私人花园,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也经历了多次变迁和改造,但仍然保留着原有的风格和特色。

豫园的开放时间比较灵活,游客可以在早上的8点到下午的6点之间随时进入园内参观。

门票价格也比较亲民,大约在几十元左右,对于上海这样一个旅游城市来说,这个价格已经算是非常实惠了。

总的来说,豫园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

无论是对于喜欢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人来说,还是对于喜欢江南水乡风情的人来说,豫园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去处。

同时,豫园也是上海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可以在游览其他景点之后,来这里放松一下心情,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海豫园的典故

上海豫园的典故

上海豫园的典故摘要:一、上海豫园的历史背景二、豫园的创建与发展三、豫园的著名景点与特色四、豫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与影响五、豫园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发展正文:上海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史书记载,豫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当时的上海知县潘允端主持修建,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豫园”。

经过几代园主的经营,豫园逐渐形成了“城市山林”的格局,以清幽秀丽、古雅精致而著称。

清朝乾隆年间,豫园达到了鼎盛时期,园内共有40 余处景点,占地约70 亩。

豫园的著名景点有:玉玲珑、九曲桥、湖心亭、得月楼等。

玉玲珑是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姿态奇特,皱褶丰富,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

九曲桥是一座造型优美的石桥,桥上共有九个弯曲,故名九曲桥。

湖心亭位于湖心岛上,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为豫园的标志性建筑。

得月楼是豫园最高建筑,登楼可俯瞰整个园林美景。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豫园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传统,融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同时,豫园也对周边地区的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代社会,豫园作为上海的著名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上海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多次修复和改造,恢复了部分历史景点,提升了园林的观赏价值。

此外,豫园还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菊花展、荷花展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上海豫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瑰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上海豫园主要景点简介

上海豫园主要景点简介

上海豫园主要景点简介上海豫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上海市的重要景点之一,被誉为“江南园林巨匠之作”。

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园路137号,占地面积约2.5公顷,建于明末清初,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保留着精美的园林建筑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豫园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为主,融合了汉、满、藏等多种民族建筑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豫园的主要景点包括十大景观、三大园区和十二生肖文化区等。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一、十大景观1.豫园门:豫园的正门,建于明末清初,门头刻有“豫园”两个大字,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极具观赏价值。

2.大荷花池:位于园中心,是豫园的代表性景观之一,池中种植着大片的荷花,夏季时盛开,十分美丽。

3.翠柳园:位于园中心,是豫园内最大的园区,园内种植着大量的翠绿色柳树,春夏时节,清风徐来,绿树成荫,是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4.锦江春色:位于园中心,是一处以锦江为主题的景观,园内有一座小桥,桥下流淌着清澈的小溪,沿溪而上,有一排美丽的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景画。

5.石榴坛:位于园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式建筑,坛上种植着石榴树,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6.福寿亭:位于园中心,是豫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建筑风格典雅,寓意吉祥如意,是结婚祝福和拍照的好地方。

7.百花楼:位于园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式建筑,楼上有一座小亭,可以俯瞰整个豫园的美景。

8.游仙桥:位于园中心,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桥,桥下流淌着清澈的小溪,桥上种植着美丽的花卉,非常适合拍照。

9.缥缈楼:位于园中心,是一座以美女为主题的建筑,楼上有一座小亭,可以俯瞰整个豫园的美景。

10.碧云书院:位于园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式建筑,书院内有许多古籍文献,非常适合文化爱好者。

二、三大园区1.南园:南园是豫园内最大的园区,占地面积约1.5公顷,园内种植着大量的柳树、松树和花卉,是休闲散步和观赏园林景观的好地方。

2.中园:中园是豫园内的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0.5公顷,园内有大荷花池、翠柳园、锦江春色、福寿亭、百花楼、游仙桥、缥缈楼和碧云书院等景点。

豫园介绍文档

豫园介绍文档

豫园介绍豫园,又被称为上海豫园,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处古建园林,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上海市的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豫园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暖香园”,后因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故事而更名为“豫园”。

豫园的历史豫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建于嘉靖年间(1522-1566年)。

原来的豫园占地面积很小,有大小几个园池。

清代嘉庆年间,豫园逐渐扩大,并取名为“豫园”,意为“渔樵之趣”。

豫园的布局豫园的整体布局以水为主导,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部分。

豫园的中心是南北向的主轴,南面是大池塘,而大池塘的南岸,连着有长廊,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廊桥。

豫园内的建筑风格主要是明清式的园林建筑,以其精致的雕刻和独特的园林设计而闻名。

园内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如明代的七零八落亭、二泉映月、斗花园、玉箫听涛等。

豫园的特色景点云泉云泉是豫园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园内最大的池塘。

云泉之名来源于云龙泉,是豫园最古老的泉水之一。

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豫园内的一座园林建筑,也是豫园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景色吸引了许多游客。

斗花园斗花园是豫园内的一处花园,以其独特的斗花技法而著名。

斗花是一种传统的中式园林砌花技法,通过将不同色彩的花朵砌入园林中的花坛或树木上,形成美丽的花墙或花道。

玉箫听涛玉箫听涛位于豫园南部的一座园林建筑,以其精致的雕刻和优美的园林设计而著名。

它是一座仿古建筑,内部有一尊玉雕的箫吹童子雕塑,据说只有在夜晚才能听到箫声。

豫园的文化活动豫园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春节花灯节、传统音乐会、茶文化展览等。

这些文化活动丰富了豫园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豫园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总结豫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以其精致的建筑、独特的园林设计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它是一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也是一座展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无论是游客还是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豫园中找到乐趣和启发。

上海豫园历史简介

上海豫园历史简介

上海豫园历史简介
上海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明朝时期的私家园林,也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豫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一位名叫陆宏定的官员所建,最初名为“陆家花园”。

陆家花园的建设历经了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一座规模较大、布局典雅的私家园林。

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景观,以及多种珍贵花木和文物古迹。

豫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秀丽和古典园林的雅致,体现了明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豫园曾被一位清朝官员购得,并进行了修缮和扩建。

在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豫园被重新归还给陆家,并进行了再次修缮和扩建。

在此期间,豫园的主人陆培德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景点和建筑,如“听雨轩”、“晚晴簃”、“游龙亭”等。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豫园经历了一段衰退的时期。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豫园得到了修复和保护,并成为了上海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自明代至今,豫园历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历了多次修缮和变迁。

然而,豫园的基本格局和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其原汁原味的历史韵味。

在豫园可以欣赏到江南园林的秀美风光,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海豫园作为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价值。

它是上海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豫园简介介绍

豫园简介介绍

03
豫园的文化活动和节日
豫园的文化活动和节日
• 豫园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占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始建于 明嘉靖年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豫园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文物古迹而闻名于世。
04
豫园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豫园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保护价值
豫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 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国家 和地方政府的保护。
02
豫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豫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 豫园是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座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 名园之一,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园 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布局、设计理念、建筑特色和装饰艺术而闻 名。
豫园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历史地位
豫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
文化价值
豫园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瑰宝。
豫园的传承和保护价值
传承价值
豫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建造技艺和园林美学对后世有 着深远的影响。
• 豫园是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座古典园林, 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和 历史文化而著名。
05
豫园的未来发展和展望
豫园的未来发展和展望
• 豫园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 瑰宝。它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建于明朝时期,至今已有四百 多年的历史。豫园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精美的建筑和园的旅游信息和指南
• 豫园是上海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传统 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创建于明 朝,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豫园以其独特的园林 景观、精美的古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 游客前来参观。

上海豫园的简介

上海豫园的简介

上海豫园的简介
上海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城隍庙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古典园林景区。

豫园占地面积约2公顷,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上海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豫园融合了江南园林的设计特色,展现出古典、优美的园林风光。

豫园内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精致的假山、古雅的廊亭、曲折的通道和碧水环绕的池塘,营造出一种典型的江南园林景观。

园内保存有许多古代建筑,如三峰塔、大观楼等,这些建筑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魅力。

此外,豫园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景点,如“南园”、“岩洞”、“缀锦楼”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园内的石头、树木、湖泊等也都经过精心布局,展现出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除了园林景观,豫园周边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商店和餐馆,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上海小吃和购买各种特色纪念品。

在节假日或者特别活动期间,豫园还会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表演和传统民俗活动,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总体而言,上海豫园以其独特的园林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了一处集游览、休闲、购物和品味地道上海文化的理想去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观大厅亦称“晴雪堂”,是内园主要厅堂,造 得雕栋画梁,轩昂高敞。堂面阔5间,进深3间, 厅前有两尊石狮,厅内有“静观”和“灵沼? 峙”两块贴金匾额。静观之名,取古语“静观 万物皆自得”,“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大厅 对面奇峰林立,堆叠多姿,或如三官献寿,或如 白鹿望月,或如蝙蝠飞舞,或如九狮盘球。据说 静静观之,能辨出100多种动物形象。石峰间 有许多百年古树。静观东面一小院落,中有池 水一泓,两侧曲廊回绕,树荫蔽日,修竹潇洒挺 拔,环境幽深。
豫园绝景。
卷雨楼
大假山
► 大假山由明代江南叠石名家 张南阳设计建造,高约4丈,用 数千吨武康黄石堆砌。假山 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 邃,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葱茏, 山下环抱一泓池水。游人登 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清末 名人王韬曾描绘:“奇峰攒峙, 重峦错叠,为西园胜观。其上 绣以莹瓦,平坦如砥;左右磴 道,行折盘旋曲赴,或石壁峭 空,或石池下注,偶而洞口含 岈,偶而坡陀突兀,陟其巅视 及数里之外。循径而下又转 一境,则垂柳千丝,平池十顷, 横通略约,斜露亭台,取景清 幽,恍似别有一天。于此觉城 市而有山林之趣,尘障为之一 空。”
豫园的园林艺术
► 豫园的造园艺术尤以园林空间虚实对比的处理手法为佳。它的入口处是 一座朴实无华的大门,进入园内,过三穗堂,便是仰山堂、卷雨楼。在 仰山堂可凭栏仰视北部那高约12米的黄石假山山景,这就是明代园林建 筑第一高手上海张南阳精心设计的遗作,至今保存完好,名扬海内外。 卷雨楼北临池水,这池水既是造景的重要部分,又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视线无阻却又被大池相隔,这可以说是有虚有实了。
东部景区
►积玉水廊倚豫园东围墙,临曲池,积玉峰立于廊 间。积玉峰玲珑剔透,原在也是园内,1956年 移到豫园。池西及玉华堂前后,流水潆洄,山石 嵯峨,花木扶疏,植白玉兰、白皮松、翠竹,幽 雅恬静。
► 玉玲珑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高约1丈余,玲珑剔透,周身多孔, 具有皱漏瘦透之美,为石中甲品。古人曾谓“以一炉香置石 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玉华堂原为潘 允端书斋,清道光年间重建,改名为香雪堂。八一三淞沪抗战 时被日机炸毁。1959年重建,仍名玉华堂。堂内现按文人书 房布置,陈列着明代紫檀木画案等珍贵家具。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盛时期 ,这 时期的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 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造园手法已经成 熟,私家园林的数量骤增,涌现了许多经典 江南私家园林。其中,上海的豫园就是这个 时期众多江南私家园林之一
上海豫园
► 上海豫园原为明代潘允 端以“豫悦老亲”,为 其父所建,取名豫园, 是上海著名园林之一。 豫园建于明朝嘉靖、隆 庆、万历年间(公元1559 年~1577年),占地二公 顷左右,设计精巧,相 局疏密得当,具有小中 见大的特点,融合了明 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 术风格,曾被誉为“奇 秀甲于东南”的古园林。 今日豫园约有48个风景 点,由五条龙墙把它们 分割成六个不同景区, 各有特色。
►整个园林分三大景区:西部景区、东部景区、 中部景区。其中,西部景区有三穗堂、仰山 堂、卷雨楼、大假山、 鱼乐榭、点春堂等; 东部景区有玉玲珑、玉华堂、积玉水廊、积 玉峰等;中部景区有静观大厅、九龙池、古 戏台等
西部景区
► 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原 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 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 时重筑为三穗堂。其意“禾 生三穗,乃丰收之朕兆”。 有5间大厅,屋宇宏敞。大厅 中间有“城市山林”和“灵 台经始”匾额。匾额下是当 代书法家潘伯鹰书写,豫园 主人潘允端撰文的《豫园 记》,?扇上雕刻着稻穗、黍 稷、麦苗和瓜果。三穗堂南 临大湖,堂前桧柏分植,景观 颇广远,“湖心有亭,渺然浮水 上,东西筑石梁,九曲以达于 岸。”
► 仰山堂、卷雨楼位于三 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 池相望。清同治五年
(1866年)建。底层称仰 山堂,上层为卷雨楼。 仰山堂共5楹,后有回廊, 曲槛临池,可小憩。望 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 鉴。卷雨楼为曲折楼台, 取唐诗“珠帘暮卷西山
雨”之意,雨中登楼,烟 雾迷蒙,山光隐约,犹如 身入雨山水谷之中,为
静 观 大

► 古戏台位于内园之南,建于清末,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1974年移建 于此,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 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顶部藻井呈穹窿状, 上有22层圈和20道弧线相交,四周28只金鸟展翅欲飞,中间是一面圆形明 镜。藻井不仅装饰华丽,而且符合声学原理,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能取得 良好音响效果。戏台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 想容”,书法挺秀遒劲,为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手笔。戏台对面设贵宾嘉 座,均为清代太师椅和茶几;两边有双层看廊,安放着仿古红木靠椅和条 桌,共有200个座位。环境典雅,古趣盎然。
鱼乐榭前的隔水花墙
► 跨于溪流之上, 傍山临水,凭栏 可观赏水中游 鱼。溪上筑一 垛隔水花墙,墙 上有漏窗,墙下 处有半洞门,水 从洞门流去。 这里运用了园 林中延伸空间 的巧妙手法,游 人至此,有不知 何处是尽头之 意。
► 九龙池位于内园静 观大厅东南,池内 砌湖石,东西两壁 隙间中藏4个石雕 龙头,水中倒影亦 为4个龙头,加上池 状若龙身,故称九 龙池。
明清园林
—上海豫园赏析
中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造园艺术 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三代时期已有供帝王狩猎之苑囿, 秦汉以后,除建造宫室外,兼及注意供游赏的宫廷园林。唐 宋之御苑当以宋微宗营建之延福宫及寿山良岳最为宏伟。而 私人园林于六朝唐宋亦有很大发展。古代园林建造大多与享 乐生活有密切关系,然而经过历代匠师的创造,以人工设计 建造天然优美的景物,点缀环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 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生活需要,明清时期的园 林艺术出现了繁盛的局面,皇家苑圃和私人园林的数量、规 模都大大超越前代,特别在绘画、诗文影响下,在意境设计、 气氛渲染上有着不少值得重视的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