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测量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红星数字化测量课程设计

红星数字化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化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测量数据的基本处理技巧,如数据记录、整理和分析。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数字化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
2. 学生能运用数据处理技巧,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树立正确的测量观念,认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数学、科学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科学探究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测量”单元为蓝本,结合学校数字化测量设备,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数字化测量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测量尺、电子秤、温度计等数字化测量工具的结构与原理。
- 数字化测量工具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2. 测量数据的基本处理:- 数据的记录、整理和表示方法。
- 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技巧。
3. 实际测量问题解决:- 校园环境中的测量任务,如测量课桌、教室、操场等。
-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简单的测量问题。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数字化测量工具的认识与使用第二课时:测量数据的基本处理第三课时:实际测量问题解决(校园环境测量)第四课时:实际测量问题解决(生活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测量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数字化测图实训指导书

1准备1.1 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原则当在一个测区内进行等级控制测量时,应该尽可能多选制高点(如山顶或楼顶),在规范或甲方允许范围内布设最大边长,以提高等级控制点的控制效率。
完成等级控制测量后,可用辐射法布设图根点,点位及点之密度完全按需要而测设,灵活多变。
如图3-1所示,对整个9幅图2.25平方公里来说,总共布设了49个控制点,除去图幅外的点,平均每幅图最多5个控制点。
图3-1某数字化测图工程的控制网略图图3-2 利用制高点可能少搬站图3-3 地物较多时可能要经常搬站在进行碎部测量时,对于比较开阔的地方,在一个制高点上可以测完大半幅图,就不要因为距离“太远”(其实也不过几百米)而忙于搬站,如图3-2所示。
对于比较复杂的地方,就不要因为“麻烦”(其实也浪费不了几分钟)而不愿搬站,要充分利用电子手簿的优势和全站仪的精度,测一个支导线点是很容易的,如图3-3所示。
1.2 测区分幅及进程平板测图是把测区按标准图幅划分成若干幅图,再一幅一幅往下测,如图3-4所示。
图3-4平板测图的分幅图3-5数字化测图是分块测的数字化测图是以路、河、山脊等为界线,以自然地块进行分块测绘,如图3-5所示。
例如:有甲、乙两个作业小队,甲队负责路南区域,乙队负责路北区域(包括公路)。
甲队再以山谷和河为界,乙队再以公路和河为界,分块分期测绘。
1.3 碎部测量数字化测图的碎部测量数据采集一般用全站仪或速测仪等电子仪器进行,工作时应将全站仪与南方电子手簿用数据传输电缆正确地连接;当地物比较规整时,如图3-6所示,可以采用“简码法”模式,在现场可输入简码,室内自动成图。
如图3-7所示,最好采用“草图法”模式,现场绘制草图,室内连线成图或用测点点号定位方法进行成图。
图3-6地物比较规整的情况图3-7地物比较杂乱的情况图3-8复杂地物可用皮尺丈量方法测量图3-9 地貌采点要采集特征点当所测地物比较复杂时,如图3-8所示,为了减少镜站数,提高效率,可适当采用皮尺丈量方法测量,室内用交互编辑方法成图。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指导书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指导书1、实验内容了解全站仪的结构及功能,掌握全站仪的安置、瞄准和操作面板的使用方法。
2、实验要求学生要做好实习准备,每组成员要轮流操作,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全站仪的安置、瞄准和操作面板的使用方法。
3、安排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每5—6人为一组。
四、场地与设备1、实践场地:院内2、所用设备:全站仪1台,三脚架1个,棱镜和棱镜杆各1个3、消耗性器材:记录夹、铅笔五、实验步骤(1)全站仪的认识全站仪由照准部、基座、水平度盘等部分组成,采用编码度盘或光栅度盘,读数方式为电子显示。
有功能操作键及电源,还配有数据通信接口。
(2)全站仪的使用(以拓普康全站仪为例进行介绍)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①电池的安装,注意测量前电池需充足电,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按电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咔嚓”响声。
向下按解锁钮,取出电池。
②仪器的安置。
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在两点分别安置棱镜。
③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的设置。
竖直度盘指标设置,松开竖直度盘制动钮,将望远镜纵转一周(望远镜处于盘左,当物镜穿过水平面时),竖直度盘指标即已设置,随即听见一声鸣响,并显示出竖直角。
水平度盘指标设置,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360°,水平度盘指标即自动设置。
随即一声鸣响,同时显示水平角。
至此,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已设置完毕。
注意:每当打开仪器电源时,必须重新设置仪器的指标。
④调焦与照准目标。
操作步骤与一般经纬仪相同,注意消除视差。
2)角度测量①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角度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转换为角度测量模式。
②盘左瞄准左目标A,按置零键,使水平度盘读数显示为0°00′00〃,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读取显示读数。
③同样方法可以进行盘右观测。
④如果测竖直角,可在读取水平度盘的同时读取竖盘的显示读数。
3)距离测量①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距离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键转换为距离测量模式。
数字化测试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字化测试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航空宇航学院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2004.121. 课程设计的目的1.熟练掌握常用A/D转换芯片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2.掌握新型数字仪表、智能仪器和微机系统中常用的动态扫描显示技术;3.掌握基本的电路装配、调试的基本方法;2. 实验设备及仪器1. 直流稳压电源1台2. 双踪示波器1台3. 数字万用表1块4. 信号发生器1台5. 常用的基本工具,比如:螺丝刀、剪刀、剥线钳、镊子、钳子、接线板、面包板、导线等3.课程设计电路原理及注意事项3.1 实验电路安装技术进行实验时,要达到实验目的,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不仅取决于电路原理和测试方法的正确性,而且还与电路安装的合理性紧密相关。
例如,安装一个高增益的放大器,由于布线不合理,就可能产生寄生振荡,而使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
实验电路通常采用焊接和在实验板上插接两种方法。
在实验板上装电路,便于调试。
实验板有铆钉板、印制电路板和插件板(俗称“面包板”)三种。
由于使用时,可将元器件简单地在插件电路板上插入或拔出,可快速地改变电路布局,元器件可长期重复使用。
目前,实验室广泛应用插件实验板进行实验电路安装调试。
因此必须掌握实验电路的安装方法。
3.1.1.插件实验电路板的使用方法一般插件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
每块插件电路板中央有一凹槽,是为直接插入集成电路器件而设置的。
凹槽两边各有小孔,每列小孔的5个小孔相互连通,插件电路板的上、下各有一排相互连通的小孔,一般可作为电源线或地线插孔用(注意不同型号的插件电路板上、下两排的插孔连通方式是不同的,使用时应先用万用表判别其连通方式)。
目前插件电路板有好多种规格。
但不管哪一种,其结构和使用方法大致相同,即每列五个插孔内均用一个磷铜片相连。
这种结构造成相邻两列插孔之间分布电容大。
因此,插件电路板一般不适用于高频电路实验中。
图1 面包板结构图使用插件电路板时要注意清洁。
切勿将焊锡或其他异物掉入插孔内,用毕要用防护罩包好,以免灰尘进入插孔造成接触不良。
数字化测量技术闪闪的七彩五角星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化测量技术闪闪的七彩五角星课程设计报告篇一:数字化测量技术闪闪的七彩五角星课程设计报告摘要: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核心理论和应用技能,通过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化测量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数字化测量工具的选择和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课程的评估和反思。
正文:一、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数字传感器、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对实际物理对象进行数字化测量和数据处理的技术。
数字化测量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易于操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建筑测量等领域。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核心理论包括:数字化测量原理、数字传感器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原理、激光扫描仪原理等。
二、数字化测量工具的选择和应用数字化测量工具的选择和应用是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常用的数字化测量工具包括:激光扫描仪、数字摄像机、数字传感器、高精度GPS定位系统等。
在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测量工具,并运用数字化测量原理和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建筑测量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1. 城市规划: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用于城市规划领域的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对实际物理对象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和模拟。
2. 土地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用于土地利用领域的土地测量、地形测量、水文测量等,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对实际物理对象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
3. 环境保护: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的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等,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对实际物理对象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用于环境保护规划和决策。
数字化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新)

数字化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沙占友睢丙东编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006.11修改实验一动态扫描与无效零自动消隐电路设计一、实验目的目前,动态扫描及无效零自动消隐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新型数字仪表、智能仪器和微机系统中。
1.动态扫描显示所谓动态扫描显示,就是让各位数码管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显示,其显示效果和常规的静态驱动相同。
与静态驱动相比,动态扫描显示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能显著降低显示器的功耗,这对于采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数字仪表尤为重要;第二,能大大减少显示器的外部引线,给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安装带来方便;第三,能采用BCD码多路输出的方式,不仅使译码、驱动电路大为简化,还可以与微机相连;第四,只要位扫描信号频率足够高,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就观察不到闪烁现象。
正是由于动态扫描显示具有上述优点,许多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例如ICM7216、MC14433)都采用了这种工作方式。
实现动态扫描的方案很多,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利用位选通信号直接驱动各位LED显示器(必要时中间可加达林顿驱动器);第二类是把位选通信号加至译码驱动器的消隐控制端,间接的控制LED显示器的亮灭。
本实验选择第二类方案(第一类方案将在实验四中介绍)。
2. 无效零自动消隐所谓无效零,包括下述两种情况:第一种:整数前面的零均属于无效零(亦称前导零);第二种:小数点后面的无效零。
如果显示出无效零,既不符合人们的读数习惯,也给观察和记录带来不便,还增加了显示功耗。
近年来,新型数字IC的问世,为设计自动消隐无效零的电路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动态扫描显示及无效零自动消隐的特点,设计方案及应用。
(2)通过实验,掌握利用译码驱动器14513和节拍发生器4017实现动态扫描显示的电路设计。
(3)通过实验,掌握用14513进行级联,实现无效零自动消隐的电路设计。
二、预习内容动态扫描与无效零自动消隐实验板的总电路如图1所示。
数字化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化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化测量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新兴技术,即使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研究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以及使用GPS微波测量装置(GPsS)对距离进行测量和计算。
作为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一个目标,我们深入研究了GPS和原理,了解了GPS部件的构造、原理以及其在定位、导航和时间等领域的应用。
其次,我们还学习了GPS微波测距仪的结构、工作原理,了解了它的测量流程和距离计算的方法,并且在实验室熟悉了具体的操作流程。
最后,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测量实验开始,并根据测量的结果,绘制出椭圆的等效影像、等效高度曲线和布局图,以证明测量精度。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除了深入地研究GPS原理外,我们还掌握了GPS微波测距仪在测量距离时有关的知识,并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流程,从而可以实现正确的测量结果。
在实践中,我们还掌握了如何通过绘制等效影像图和等效高度曲线,结合实际情况,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精度;同时,还通过布局图的绘制,进行距离的准确测量。
总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不仅加深了我们对GPS与测距仪的理解,还掌握了从距离测量到绘制等效影像的全套操作流程,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技能。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拓宽了我们对距离测量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测量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大纲与指导书

内蒙古科技大学《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教学大纲及指导书(测绘工程专业使用)矿业与煤炭学院2014.06.15测绘工程专业《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教学大纲实习英文名称:Practice for Digital Mapp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课程编号:01143302-01实习周数:4周学分数:一、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性必修课程。
任务:掌握全站仪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室内成图。
目的:本次实习是在完成《数字化测图原理与应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基本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实习内容:1、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
2、数据的传输:数据由全站仪传输到计算机,生成图形文件。
3、计算机图形编辑:利用数字测图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图形编辑与修改。
4、图幅整饰:地形图的分幅、图廓的自动绘制5、地形图输出:绘图仪输出图纸。
实习要求:1、全面、系统的掌握数字化测图的理论和方法。
2、每组应完成一幅(50cm 50cm)1:1000数字地形图。
3、实际测图过程中,一切操作都应遵循数字化测图图式、规范的要求。
三、实习程序与时间安排数字测图实习总学时为4周,每周7天,每天2个单元,合计56个单元,每单元实习时间为4小时。
四、实习方法与指导方式每4~6人为一组,本次实习是利用本市的测量实习基地或结合生产实习。
实习的主要方式是野外采集和室内成图。
指导方式:①现场教学:采用现场教师边操作、边指导的教学方法,由指导教师边操作示范、边讲授。
然后,由学生自己操作来完成任务。
②室内教学:根据野外采集的数据,学生进行室内成图,指导教师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五、安全、法制、纪律教育1、注意人身安全、仪器设备安全。
2、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测量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沙占友王晓君睢丙东孟志永编著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006年5月修订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1)三、课程设计题目 (1)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及主要步骤 (4)五、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4)六、书写及格式要求 (5)七、KD-2000型LED智能显示屏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注意事项 (5)(一)概述 (5)(二)系统工作原理 (6)(三)共享RAM电路的工作原理 (6)(四)汉卡电路的工作原理 (7)(五)地址分配 (8)(六)显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9)(七)键盘 (9)(八)设计注意事项 (10)附录:多媒体彩色LED智能显示屏简介 (2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在掌握LED智能显示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根据小组必做题目和自选题目,熟练的编写并调试各种程序,完成课题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1. 熟悉KD2000型LED智能显示系统。
2. 掌握系统的硬件电路及软件编程特点。
3. 根据本组设计题目和本人承担的具体设计任务,并通过指导教师的验收。
4. 自拟选作题目,完成设计、调试工作,并通过指导教师的验收。
5. 总结提高,按期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题目(一)全班必做题目1. 熟悉系统,输入:“KD2000型LED智能显示系统”并存储显示。
2. 汇编、输入、运行示例程序,了解系统硬件电路及软件编程特点。
3. 设置日历时钟。
(二)小组必做题目第一组:以线条方式,设计天安门图案(闪光),并以各种不同方式显示第二组:用汉字点阵码编10个字的短句(可以是专业介绍、古诗片段),移动显示,分帘请屏、正常及镂空显示。
第三组:设计校徽(或系徽、生肖图案),3种方案,以各种不同方式显示。
第四组:动画设计(例如红日出东海、小孩跑步、小猴爬竿以及导弹打飞机等)第五组:汉字的旋转与扩缩1、在屏上显示2个汉字,然后每个字左旋90度显示3秒,然后右旋90度显示3秒,然后倒置3秒,最后恢复正常。
2、逐行显示2个汉字,2秒后横向放大两倍,3秒后恢复正常。
3、显示“回”字并放大缩小5次,恢复正常。
第六组:显示一句“东方红”词谱,格式为简谱/歌词上下对正,左移显示。
第七组:闪闪的红星(能旋转360○)(三)小组选做题目自定:(例如动画显示、断点程序、显示程序、查询程序等)要求:可以协商,内容错开,不许重复,单独完成。
18或19周作为课程设计专用周,提前做好准备。
每组选出代表,指定一名组长。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及主要步骤1. 课程设计的思考题(1)数字显示技术(简称数显技术)在数字化测量中所占有的地位。
(2)什么是大屏幕智能显示屏?常用的扫描方式有哪几种?(3)在大屏幕LED智能显示系统中采用双CPU设计方案有哪些优点?(4)字符编码方式。
(5)清屏方式与显示方式。
(6)动画设计。
2. 设计步骤(1)总体方案设计。
(2)硬件电路设计。
(3)程序设计与调试。
(4)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3. 设计注意事项为在设计时少走弯路,同学们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在编辑BAS文件时,要首先建立0号文件,然后才能建立其他任意文件号的文件。
②在汉字编辑时,一定要注意光标位置,并且以正确顺序输入汉字字串。
③在BAS文件中不能出现多余的控制符(码值大于80H的ASCII码),因为系统将它们作为一种控制命令字来解释,而我们只用了80H~83H,其余的有待系统扩充,若文件中出现不能解释的控制码,会导致显示不正常。
④在PRG状态下,P.是系统的监控态,此时可进行各种修改、运行、读取等操作。
⑤在程序的最后,为了能有时间观察输出并将控制权交回系统,须增加以下三条指令:JNB 01H,$CLR 01H ;相当于按任意键继续LJMP RETURN ;返回系统⑥尽量使用断点运行。
注意,当程序不经过断点时,断点处的三字节指令将被改变,切记要再改回来!⑦学生们自编程序时只能用8000H~9F00H的程序空间。
⑧系统有两种复位方式:第一种是硬件复位,使用侧面的复位键,但它不改变RAM中的内容。
第二种是软复位,在OT H菜单中选择RES功能,可清除全部BAS文件。
倘若做演示程序实验时,不能正确存储,说明上次学生们使用后内存已满,必须用软复位加以清除。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考核方法:现场验收(占50分),课程设计报告(占50分)。
考核内容:学习态度、方案合理性、协作精神、设计工作量的大小、是否有创新、完成设计任务的时间进度、资料完备性、报告撰写规范性和书面表达能力。
成绩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六、书写及格式要求字迹工整、文笔通畅,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结论正确、插图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七、KD-2000型LED智能显示屏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注意事项(一)概述智能显示屏是由计算机控制,将光、电、声融为一体,能显示各种信息的大型显示装置。
它是高科技的结晶。
我国在大屏幕显示的技术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各种智能显示屏已广泛用于车站、机场、商店等公共场所,以及新闻发布、金融或股市行情、体育比赛、模拟军事演习等领域。
但是将其作为教学设备在国内尚未有先例。
1989年有本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研制的由单板机控制的,以分立发光二极管为像素的阵列型显示屏开创了先例。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板机已被淘汰。
为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在1996年开发出KD-96型LED智能显示屏系统。
在此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研制成功KD-2000型LED智能显示屏系统。
该系统是由MCS-51单片机控制的全开放型LED 点阵智能显示屏,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显示器件采用LED点阵板,大大简化了电路设计与安装工艺②有两套扫描程序,一套是动画扫描,既可显示前景,又可显示背景;另一套是分页扫描程序,可进行功能控制显示。
③通过自制汉卡能显示多种国标字符。
只要存储不同的汉字库便可达到要求。
④具有通信接口,可以和系统机进行通信。
⑤学生可利用键盘控制,还可用遥控器控制,所有功能可由按键完成,操作简便灵活。
⑥每屏可同时显示4个16×16点阵的国标字符,并能连续显示出128个国标字符。
字库容量为8192个国标一、二级汉字、西文、数字和算符。
⑦利用通信方式,一台PC机可同时控制多达127个单元显示屏的工作,并显示不同的内容。
⑧整机结构紧凑,外形美观。
机箱内的主控板、扫描显示板、开关电源三者分开布置,并以接插件相连,工作安全可靠。
⑨具有仿真运行功能,即能解释运行自定义文件格式的BAS文件,又可对汇编语言进行仿真。
同时可现场编辑、存储、修改用户程序。
⑩具有日历显示功能,可显示出年、月、日、星期、时、分、秒。
综上所述,LED点阵智能显示屏系统确有独到之处,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10套KD-2000型LED智能显示屏系统,作为本专业教学实验设备。
(二)系统工作原理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四部分:主控制电路(主CPU、汉卡等),显示控制电路(辅CPU等),列驱动显示电路,开关电源。
1.主控制电路基本工作原理主控制电路首先从遥控器或键盘接收数据和指令,然后根据显示内容和显示指令的要求在软件控制下完成下述工作:如果要显示汉字,就从扩展卡27020中提取汉字点阵信息,然后存放在共享RAM 6264中。
如果要显示的是8×8点阵的ASCII码或数字,以及16×8点阵的控制字符,就从程序存储器27256的高端提取有关的点阵信息,然后存放于共享RAM中。
最后,主CPU通过地址切换电路①与②及时序控制电路,与辅CPU以应答方式进行联络,对共享RAM进行分时操作,完成显示。
图1 系统框图由专用的日历时钟芯片MC146818,可产生年、月、日、时、分、秒、星期共7个时标信号。
我们可通过软件来获得和修改这些时标,并使之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2. 扫描板基本工作原理首先由辅CPU将欲显示的数据由串行口送出,然后经并行/串行转换芯片CD4094转换成并行数据,输出的数据经过MC1413驱动产生列信号;由P1口输出的行数据经CD4515译码生成行信号,再经达林顿管BD682产生行驱动信号。
最后输出行、列选通信号,点亮某一行。
如此循环往复,完成扫描过程。
(三)共享RAM电路的工作原理为了大大减轻主CPU的负担,合理地分配资源,以及便于实现显示电路的高速扫描,该系统设计成双CPU结构,共享一片RAM。
电路如图2所示。
共享RAM电路主要是通过六片74LS245来完成的,74LS245是三态八总线双向收发器。
其中G是控制端,低电平时有效,允许传输;高电平时禁止。
DIR是方向控制端,为低电平时数据由B传到A,呈高电平时,数据由A传到B。
由原理图可以看到:IC1~IC3的G端不仅接主CPU的T0端,还接74LS74的Q端。
IC4~IC6的G端不仅接显示CPU的INT0端,还接74LS74的Q端;这样当主CPU控制公共RAM时,Q端为低,IC1~IC3开启,IC4~IC6关闭。
主CPU对RAM可进行读写操作,而辅CPU则不能。
当主CPU放弃对共享RAM的操作时,通过GAL对74LS74置位,因而Q变低,Q变高。
封锁IC1~IC3,从而辅CPU取得控制权,对共享RAM进行操作;当辅CPU放弃对共享RAM的操作时,通过74LS00发出清零信号,使得74LS74的Q端输出低电平,当主CPU检测到T0为低时,可恢复对共享RAM的控制权。
这样就通过数据、地址切换的反复动作,完成了对共享RAM的分时操作。
图2 共享RAM电路(四)汉卡电路工作原理汉卡电路工作原理图见图3。
在扩展电路中,用了373、374、27020和6264各一片。
373和374的区别是:373为八D锁存器,当控制端G为低电平时锁存;374则是八D触发器,在系统时钟下降沿时可以对数据锁存。
本系统所用的字库芯片是27020,它是256Kbit的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只读存储器,共有18根地址线,而8031只有16根地址线。
为读取27020内的数据,使用一片374,利用其下降沿锁存的特点来对27020进行分页处理,因为374的时钟端接片选信号CS1,而CS1平时为高电平,有效时为低电平,所以其有效的过程对374来说相当于是一个下降沿,当向4000H单元送数(即片选信号CS1有效)时,由GAL地址分配所决定的写入4000H单元中的数据的高5位,同时被锁入374中,形成27020的页面地址。
因而从27020中读数时只需加片选信号CS2即可。
需要指出,6264和27020的OE端选通信号不同,前者接PSEN信号,后者接读信号。
因此把27020作为一个数据存储器,而把6264当作一个程序存储器,充当本系统的仿真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