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布局体系简介

合集下载

象棋规则详细介绍

象棋规则详细介绍

象棋规则详细介绍象棋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

它是一种对弈游戏,由两个玩家交替移动各自的棋子,旨在将对方的将军。

本文将详细介绍象棋的规则和基本玩法。

象棋棋盘由64个方格组成,分为红黑两色,形成9行10列的方格矩阵。

每个玩家控制16个棋子,分为红黑两方,每方各有一王、两车、两马、两炮、两象和五兵(卒)。

棋盘中心两个交叉点为“九宫”,每方王的初始位置都在九宫内。

棋子的走法各不相同,但都遵循着一些共同规则。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各个棋子的走法。

1. 将(帅):每步只能在九宫内移动一步,不能出九宫。

两王不能直接对面,否则将被“将军”,即被对方威胁到。

2. 车:直线行走,可以横向或纵向移动任意格数,但不能斜线行走。

无论是阻挡还是吃子,都不能穿过其他棋子。

3. 马:走日字,即先直行一步,再横向移动一格。

如果马脚被敌方棋子堵住,就无法移动。

4. 炮:直线行走,可以横向或纵向移动任意格数,但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

如无隔子,就不能吃对方棋子。

5. 象(相):斜线行走,每步走两格。

象不能过河,即不能越过中线。

6. 兵(卒):兵只能向前走,每次只能走一格。

但过河后,可以横向移动。

兵到达对方底线后,可以升变为其他棋子(除王外)。

游戏开始时,红方先行。

玩家轮流进行行棋,每次走一步。

当一方的王被对方的棋子“将军”时,该方玩家必须采取行动保护王,即避免王被对方吃掉。

如果无法保护王,即被对方将死,游戏结束,对方获胜。

除了将死之外,还有两种可能导致游戏结束的情况:一是和棋,即双方均无法将对方王军;二是长将,即某一方反复将对方王军。

在正式比赛中,只要出现和棋或长将,比赛即告结束。

象棋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战略性,它不仅考验玩家的智慧和决策能力,也能带来乐趣和娱乐。

通过掌握象棋的规则和基本玩法,玩家可以享受到这项古老游戏的魅力。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手,都可以在象棋的世界里切磋棋艺,领略这一博弈游戏的魅力。

象棋的基础布局

象棋的基础布局

象棋的基础布局推荐文章破象棋残局热度:天天象棋残局30关图解热度:天天象棋残局12关通关图解热度:象棋基础入门教程_象棋入门讲解热度:中国象棋残局之马单象三热度:每一盘象棋对弈,从第一着起就进人布局阶段。

下面店铺给你介绍象棋的基础布局,欢迎阅读。

象棋的基础-布局布局又称开局,是一局棋的开始阶段,是全局的基础,对中局形势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的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决定全局的胜负。

开局是对弈双方部署子力、展开火力的阶段,双方两翼车、马、炮基本出动标志着开局结束。

开局一般在开始后10——15回合左右。

对弈双方都有各自的全盘战略,一般有进攻型、防守型、对攻型三种,每种战略类型都有与之相符的布局战术。

例如,来用迸攻型战略的有当头炮布局战术;采用防守型战略的有屏风马布局战术;采用对攻型战略的有斗炮局布局战术。

当然,高级棋手的全盘战略往往综合运用上述三种类型,因而他们的布局战术也常常交替变换。

但是,对于初级、中级棋手,则有必要对作为三种战略类型基础的布局哉术分别加以研究。

使自己采用进攻型战略时运用的布局战术持有勇猛的进攻性;采用防守型战略时运用的布局,线术具有坚韧的防守性;采用对攻型战略时运用的布局战术带有激烈的对攻性。

切不可似攻非攻,似守非守,布局无目的,那就很容易导致全盘战斗的失败。

象棋对弈是每方轮流走一着,故此布局就不能随心所欲。

不论采用何种战略,布局战术都是有顺序有制约的。

双方每走一子都要求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同时又要尽力防止对方实现其战略目的。

这样一来,布局战术就通过双方,走一着来形成。

而在布局阶段,每动一子都是运用布局战术的组成部分。

因此,先动何子、棋子走到哪一位置就至关重要了。

根据大量的实战对局可以发现,在布局阶段动错一子次序,走错一子位置,就立即失去先手,甚至陷入困境。

下面先从动子次序、走子位置两方面分析。

如何设计中国象棋布局?中国象棋布局有很多,比如:飞相局、单提马、仙人指路、过宫炮、中炮、士角炮、上士局、兵底炮、金钩炮、巡河炮、过河跑等一、二十种或更多的开局,但是要走好布局必须要有一定的套路或开局棋谱,不是想当然的随意开局,现在流行设计好的布局有很多,比如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对车、相局对飞象局、仙人指路对卒底炮、顺手炮、列手炮等,你要想设计布局,首先你得懂得这些布局,多打棋谱,然后细细研究,设计出布局陷阱,象棋开局是下象棋的基础,中局和残局才是体现一个棋手的综合实力的表现.怎样学习象棋1.技术演练:自学象棋的基本方法就是象棋的技术演练,例如用少数的棋子,用自己思考呢模式来想,排成一个残局来演练,也不需要翻看棋谱或是请教他人,再第一次的练习当中先想想看这种棋路应该要怎麼样去走,多多尝试之后,找出最快跟最直接的破解方法,在对照棋谱看看有什麼出入.思考自己的想法跟棋谱的差异在哪理,在了解之后再继续排下一个局面来演练。

象棋布局概论(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学棋必看)

象棋布局概论(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学棋必看)

象棋布局概论(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学棋必看)
王天一
布局阶段,双方按照自己的战略来布局,也就是摆阵成型。

在开
局的前15个回合为开局阶段,双方抢占要道,占据要点,部署阵型,破坏对方的计划。

那么,双方必然发生战斗,谁在开局占据优势,谁的中残局就好下,所以开局非常重要!
布局又分很多种,按子力分,有炮,马,兵,相四大类。

包括中炮,士角炮,过宫炮,进兵,飞相,起马等多种形式。

由于先走有利,故叫先手布局。

而另一方就是后手布局了。

对应就有顺炮,列炮,屏风马,飞象等。

以中炮为例。

有中跑七兵对屏风马,中炮三兵对屏风马等。

孙子兵法
战略思想
1.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2.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败而败也。

3.不战而屈人之兵。

4.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总而言之,保存自己,力争胜敌。

一、尽快出动大子。

二、车路要通
三、马路要活
四、炮置要塞
五、抑制对方大子出动
六、保持子力协调性和联络性。

七、从实际出发,灵活变通。

在实战中牢记以上几点,开局就慢慢入门了,先掌握理论再实战,是提高象棋水平的有效方法,希望棋友们牢记,祝棋友棋力大涨。

国际象棋 科勒体系

国际象棋 科勒体系

国际象棋科勒体系引言:国际象棋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策略棋类游戏,它有着严格的规则和复杂的战术。

在国际象棋中,科勒体系是一种常用的布局和开局策略,它可以帮助棋手更好地掌握开局的步骤和思路,为后续的战术决策提供基础。

本文将对科勒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一、科勒体系的历史背景科勒体系是由奥地利的国际象棋大师卡尔·科勒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科勒是一位杰出的开局理论家,他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多种开局的布局策略,这就是科勒体系的由来。

二、科勒体系的基本原则科勒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在开局阶段追求中心控制和发展棋子。

中心控制是指将自己的棋子放置在棋盘的中心位置,以便更好地掌控棋局。

发展棋子是指尽快将棋子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为后续的攻击和防守做准备。

三、科勒体系的具体布局科勒体系根据不同的开局变化有着不同的布局方式,下面以两种常见的开局变化为例进行介绍。

1. 科勒布局之印度防御印度防御是一种黑棋对抗白棋1.d4开局的常见选择。

在科勒体系中,黑棋可以采取以下布局:1. d4 Nf62. c4 g63. Nc3 Bg74. e4 d65. Nf3 O-O黑棋通过将王侧的棋子发展到合适的位置,同时保持中心控制。

这种布局可以为黑棋提供灵活的发展和防守的可能性。

2. 科勒布局之西班牙开局西班牙开局是白棋对抗黑棋1.e4 e5开局的常见选择。

在科勒体系中,白棋可以采取以下布局:1. e4 e52. Nf3 Nc63. Bb5白棋通过将大象棋移动到b5的位置,威胁黑棋的马和中心的棋子。

这种布局可以为白棋提供控制中心和进行攻击的机会。

四、科勒体系的优势和局限科勒体系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布局和开局策略,可以帮助棋手更好地掌握开局的步骤和思路。

它强调中心控制和发展棋子,为后续的战术决策提供了基础。

然而,科勒体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开局的变化非常多,无法覆盖所有的情况。

此外,科勒体系只是开局的一部分,对于中局和残局的处理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指导。

中国象棋的六大阵法是什么?如何理解?

中国象棋的六大阵法是什么?如何理解?

中国象棋的六大阵法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应该指的是象棋的开局阵法,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象棋的开局阵法远远不止六种。

提问者应该是指的正规对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六大阵法。

第一种当属顺手炮阵法,这个也是基础阵法,是所有儿童学棋必修的阵法。

顺手炮主要分为直横车系类和缓开车系列。

不过,这个阵法目前在高手对局中几乎绝迹,仅在少儿比赛中出现较多。

第二种当属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系列,也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七兵系列。

这个也属于基础阵法,是青少年棋手学棋必修阵法,也是高手对局中常见阵法,主要有平炮兑车和左马盘河两大系列。

当年“魔叔”杨官璘就擅长左马盘河,而王嘉良则首创了平炮兑车。

第三种当属中炮对屏风马双炮过河阵法,由于此阵红方车不过河,黑方双炮封锁上二路,从而形成了在红方阵型内决胜的套路。

主要流行变化有黑方弃马陷车阵和黑方平炮过宫阵两种。

这个阵型一般在平时训练中采用较多,大赛则很少出现。

不过,很多高手也会当作比赛的策略型飞刀布局,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第四种当属五七炮进三兵对屏风马进3卒之阵。

因为这个套路红方有意回避了黑方挺7卒的变化,所以和第二种阵法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战斗风格,双方的争夺焦点一下子从黑方的左侧移到了红方的左侧。

当年特级大师徐天红对此阵法研究得炉火纯青,并仗此阵以不败战绩登顶1989年全国个人赛冠军。

第五种当属飞相局对过宫炮。

飞相局经过了胡荣华的创新后焕发了新的生命,又经过当代的高手演练,目前已经成为了主流变化之一。

相对于左中炮,过宫炮的应法更加富有弹性和变化。

当今象棋大师们经常说,比赛要争胜可飞相,要求和则架中炮。

这一点空怕是业余棋手们始料未及的。

不过当今等级分第一人王天一确实飞相功力非凡。

第六种当属仙人指路对卒底炮。

这个局势早期著名的战役有刘忆慈与杨官璘的实战,后来越来越受到高手的重视。

主要形成了红方还架中炮黑方飞左象和右象的两路变化。

仙人指路也成了当今棋坛高手的首选开局。

以上六种布局阵法,确实是职业棋手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名儿童棋手成长为大师级别棋手的正常经历过程。

象棋的全部规则

象棋的全部规则

象棋的全部规则象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类游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棋类游戏之一。

它具有丰富的规则和策略,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象棋的全部规则。

一、棋盘和棋子象棋棋盘为8×8的方格状,分为红方和黑方,红方位于棋盘的下方,黑方位于棋盘的上方。

棋盘中央为河界,红方和黑方各自占据棋盘的一半。

象棋棋子共有32个,分为两方。

红方有帅、仕、相、马、车、炮、兵七种棋子;黑方有将、士、象、马、车、炮、卒七种棋子。

每种棋子具有特定的移动和吃子规则。

二、棋子的移动和吃子规则1. 帅(将):帅位于九宫格内,只能在九宫格内活动,每次只能移动一步,可以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不能斜走。

帅之间不能直接对面。

2. 仕(士):仕位于九宫格内,只能在九宫格内活动,每次只能移动一步,可以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不能斜走。

仕不能离开九宫格。

3. 相(象):相的移动规则比较特殊,每次只能走两个格子,必须沿着对角线行走。

相不能过河,也就是说不能越过河界。

4. 马:马的移动方式是走“日”字,即先走一步直线,然后再走一步斜线。

马不能绕过棋盘上的其他棋子,如果有棋子挡住,马就不能移动。

5. 车:车的移动方式是直线移动,可以在横、竖方向上走任意格数,但不能斜走。

车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吃掉对方的棋子,但不能跳过其他棋子。

6. 炮:炮的移动方式和吃子规则与车相同,但炮在吃子时有个特殊规则,即炮必须跳过一个棋子才能吃掉对方的棋子。

7. 兵(卒):兵的移动方式比较特殊。

兵没有后退的能力,只能向前走一步,但过河后可以左右移动。

在未过河前,兵只能直线前进,过河后可以左右移动,但不能后退。

三、吃子规则和胜负判断在象棋中,吃子是非常重要的。

棋子可以吃掉对方的棋子,但是吃子的规则有一定的限制。

一方的棋子可以吃掉对方的棋子,前提是被吃掉的棋子在吃子者的移动范围内,并且没有其他棋子阻挡。

胜负判断是象棋游戏的最终目标。

当一方的帅(将)被对方的棋子吃掉,就判定为输掉比赛。

象棋布局种类简介

象棋布局种类简介

中炮左直车对后补列炮中炮左边马对屏风马中炮右直车对后补列炮中炮右横车对左三步虎中炮右横车对屏风马中炮右横车对反宫马中炮巡河炮对左三步虎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中炮巡河炮对反宫马中炮巡河炮对单提马横车中炮巡河车对屏风马中炮双直车对后补列炮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中炮两头蛇对左三步虎中炮局中炮进中兵对左三步虎骑河车转列炮中炮进三兵对左炮封车转列炮中炮进七兵对单提马横车中炮急进左马对反宫马中炮缓开车对后补列炮中炮过河炮对左三步虎中炮过河车左边马对屏风马中炮过河车七路马对屏风马两头蛇中炮过河车七路马对屏风马中炮过河车互进七兵对屏风马左马盘河中炮过河车互进七兵对屏风马右炮过河中炮过河车互进七兵对屏风马右横车中炮过河车互进七兵对屏风马上士中炮过河车互进七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中炮过河车互进七兵对屏风马飞象中炮过河车互进七兵对屏风马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中炮过河车对后补列炮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中炮对左三步虎转列炮中炮对左三步虎中炮对左炮封车中炮对鸳鸯炮中炮对右三步虎中炮对士角炮转单提马中炮对屏风马中炮对列炮中炮对进左马中炮对进右马先上士中炮对进右马中炮对龟背炮中炮对反宫马后补左马中炮对反宫马中炮对单提马横车中炮对单提马中炮不进三兵对左炮封车转列炮中炮边相对左三步虎骑河车巡河炮局仙人指路转左中炮对卒底炮转顺炮仙人指路转左中炮对卒底炮飞左象仙人指路转左中炮对卒底炮飞右象仙人指路转左中炮对卒底炮仙人指路转右中炮对卒底炮仙人指路进右马对飞象仙人指路互进右马局仙人指路飞相对卒底炮仙人指路对卒底炮仙人指路对中炮仙人指路对士角炮或过宫炮仙人指路对进右马仙人指路对金钩炮仙人指路对飞象仙人指路五七炮互进三兵对屏风马边卒右马外盘河五七炮互进三兵对反宫马五七炮互进七兵对屏风马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五七炮对屏风马进3卒右马外盘河五七炮对屏风马进3卒五七炮对屏风马五七炮对反宫马左直车五七炮对反宫马左横车五七炮对反宫马右直车五七炮对反宫马五六炮左正马对反宫马五六炮左边马对屏风马五六炮左边马对反宫马五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五六炮对屏风马五六炮对反宫马五九炮对屏风马五八炮互进三兵对屏风马五八炮对屏风马五八炮对反宫马顺相局顺炮直车对缓开车顺炮直车对横车顺炮缓开车局顺炮缓开车对直车顺炮缓开车对横车顺炮横车对直车巡河顺炮横车对直车顺炮横车对缓开车仕角炮转反宫马对右中炮仕角炮局仕角炮对右中炮仕角炮对进左马仕角炮对进7卒上仕局起马转中炮对进7卒起马转仕角炮对进7卒起马转边炮对进7卒起马局起马互进七兵局起马对进7卒其他列相局两头蛇对进右马转卒底炮两头蛇对进右马金钩炮局过河炮局过宫炮直车对左中炮横车过宫炮直车对左中炮过宫炮局过宫炮对左中炮过宫炮对进左马过宫炮对横车飞相左边马对右士角炮飞相转屏风马对左中炮飞相局飞相进左马对右士角炮飞相进左马对进7卒飞相进右马对左过宫炮飞相进三兵对右士角炮飞相进三兵对进右马飞相进七兵对右士角炮飞相进七兵对进右马飞相互进七兵局飞相横车对右士角炮飞相对左中炮飞相对左士角炮飞相对左过宫炮飞相对右中炮飞相对右士角炮飞相对右过宫炮飞相对进左马飞相对进右马飞相对进7卒飞相对进3卒对兵转兵底炮对左中炮对兵转兵底炮对右中炮对兵转兵底炮对兵局对兵进右马局对兵互进右马局兵底炮局边炮局边马局用公式来表达一种理念,个人觉得十分有趣。

象棋的全部规则

象棋的全部规则

象棋的全部规则象棋,又称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而深受喜爱的棋类游戏。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棋类游戏之一。

象棋具有丰富的规则,下面将详细介绍象棋的全部规则。

一、棋盘和棋子象棋棋盘为8行9列的方形格子,纵向被分为九个等分,横向被分为十个等分。

棋盘的交叉点称为“格”,共有90个格。

象棋棋子共有32个,分为红黑两方。

红方位于棋盘的下方,黑方位于棋盘的上方。

二、棋子的走法1. 将帅:将和帅分别是红方和黑方的主将,它们只能在九宫格内活动,每步只能走一格,不论直线还是斜线。

2. 士:士分红黑两色,红方有两个,黑方有两个。

士每步只能在九宫格内的对角线上移动,每步只能走一格。

3. 象:象分红黑两色,红方有两个,黑方有两个。

象每步只能在己方九宫格内的对角线上走,每步走两格,称为“田”,并且必须绕过“河”。

象不能越河。

4. 马:马分红黑两色,红方有两个,黑方有两个。

马每步走日字,即先向前走一格,然后向左或向右走一格,形成“日”字。

5. 车:车分红黑两色,红方有两个,黑方有两个。

车可以直线行走,可以横向或纵向移动,不限步数。

6. 炮:炮分红黑两色,红方有两个,黑方有两个。

炮可以直线行走,可以横向或纵向移动,不限步数,但是炮在移动时必须隔一个棋子吃子。

7. 兵/卒:兵是红方的士兵,卒是黑方的士兵。

兵和卒每步只能向前走一格,但是在过河后,可以左右移动。

兵和卒过河后,每步可以走一格,可以吃对方前方的棋子。

三、胜负条件象棋的胜负条件非常简单明确:将死对方的将军,即可获得胜利。

将军是指对方的主将被我方的棋子威胁到而无法逃脱的情况。

将军后,对方必须采取行动来解决将军,否则将无法继续游戏,判负。

四、特殊规则1. 王车易位:当红方和黑方的将军与车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双方可以进行王车易位。

即将军和车互换位置,但是只能在没有棋子阻挡的情况下进行。

2. 和棋:当双方的棋子在某种情况下陷入僵局,无法继续下棋时,可以宣布和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棋布局体系简介
中炮
开局着法。

即红方第一步走炮二平五(或炮八平五),又称当头炮。

中炮是开局中最直接也是进攻性最强的开局。

学习开局,一般先学习中炮开局。

如以同一方向的炮架中炮应对,称为顺手炮布局。

以另一方向的炮架中炮应对,称为烈手炮。

这两种布局方式都将导致激烈的对攻。

对抗中炮最强最有弹性的防守性布局是屏风马。

中炮对屏风马布局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已经成熟。

事实证明,中炮进攻性强,且可根据形式发展演变为五六炮五七炮五八炮五九炮,而屏风马反弹力强,可应付所有中炮类开局,两者势均力敌。

中炮对屏风马布局类型包括:中炮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双炮过河,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右炮过河,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等等。

过宫炮
开局着法。

红第一步走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因经过将(帅)的中宫而得名。

先手走过宫炮,有利于上马出车,迅速开动主力,攻守皆宜。

后手过宫炮,常用于应付飞相局、仙人指路等开局。

过宫炮阵型的优点是集中火力于一翼,子力结构良好;但若运用不当,会造成自相拥塞。

士角炮
先手方起手第一着走“炮八平六”或“炮二平四”,因炮安于士角,故名。

这一布局最早见于《桔中秘》,有“炮向士角安”之说。

其作用利于上马出
车,是一种伺机而进的稳健战术。

对手如应着中炮,则可变为先手反宫马与单提马等布局。

金钩炮
布局阵型之一。

是一种冷僻布局,在高级别比赛中偶尔出现。

其目的是集中子力于一翼,一旦调整不好,会造成己方棋子阻塞。

有三种阵型:最常见的是后手金钩炮应付仙人指路。

即当红走兵七进一时,黑走炮8平3。

这种应付方法的目的与卒底炮一样,瞄准红的七路线,对红的仙人指路进行直接威胁。

对此红方常采用相七进五的缓攻手段。

第二种是以金钩炮应付飞相局。

胡荣华曾用这招击败智多星李来群。

具体招法为当红走相七进五后,黑炮8平3或炮2平7。

这种应付招法出其不意。

还有一种是红先手金钩炮,即红直接炮二平七。

现在这种变化还没有引起职业棋手的重视,是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

其战略意图是避开常规套路,把对手引向陌生的布局领域,以求出奇制胜。

屏风马
布局着法。

一方双马并踞(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马2进3),保护中卒(兵),状如屏风。

有先手屏风马和后手屏风马之分,其中对抗中炮的后手屏风马运用最为广泛,一般所说屏风马是指后手屏风马。

此布局在明朝即有萌芽,只是限于当时斗炮局(顺手炮、列手炮)乃是正局的偏见而未能流行。

直到清代名手王再越著《梅花谱》,提出屏风马必破当头炮的论点,屏风马布局才得以重新发扬。

当然王再越的观点也
有偏颇,但仍对后世影响深远。

屏风马布局锋芒内敛却弹性十足,立足防守展开反击,体现了以柔克刚的战略思想。

直到现在,中炮对屏风马仍旧是名手对局中使用率最高的主流布局。

随着布局研究水平的日益提高,布局战略构思不再是“闭门造车”,而开始侧重双方的牵制互动,“屏风马”已经不宜单独论述,其命名开始中炮方并称。

称为中炮对屏风马,并可根据进一步着法分为中炮对屏风马进七兵、中炮对屏风马进三兵、五七炮双直车对屏风马7卒等体系。

反宫马
布局着法,一方双马正起,士角有一炮相隔(炮二平五、马2进3,马二进三、炮8平6,车一平二、马8进7),故亦称“夹炮屏风”。

有先手反宫马和后手反宫马,其中后手反宫马多见,是对抗中炮的主流布局之一,先手反宫马则常出现在飞相局、起马局等柔性布局中。

一般说反宫马是指后手反宫马。

反宫马利用仕角炮对红方马八进七这步棋进行牵制,以延缓红方的出子速度,赢得反击时间,是其开局思想的一个基点。

在旧的象棋理论中,反宫马被认为由于士角炮对左马(按照通行的行棋方向)的妨碍而削弱了中防,一直被当作“偏局”看待,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胡荣华对其进行了重新的研究,并著《反宫马专集》,反宫马又重新成为棋坛的主角之一,并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很大发展,与屏风马一起成为后手对抗中炮的两大主流布局。

根据进一步的着法,又可以分为中炮进三兵对反宫马、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五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平边炮等布局体系。

单提马
开局时红走马二进一或马八进九,多用于五七炮开局,实践证明,走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的屏风马布局比这种屯边的单提马布局要富有弹性。

单提马通常是指对付中炮的后手单提马,也就是说红方先走炮二平五,黑方马2进3,红马二进三,黑马8进9(或车9进1成单提马横车阵势,以后伺机再走马8进9),黑方的马2进3和马8进9两步棋形成单提马的基本构架。

古代多采用用直车,反弹力欠佳。

经过近代及现代的研究,现今多采用单提马横车对付中炮,反弹力较强。

起马局
先手开局法,即红第一步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一度被认为是为了拉长战线,比拼中残局功力,也是稳扎稳打的一种表现,对于后手喜攻好杀的人是一个考验,因为后手为了引起激烈的变化,其中的一个选择就是架中炮,而先手起马无论对付黑方后手哪一方向的中炮,都可以游刃有余地转变成先手屏风马、反宫马或三步虎对抗中炮,由于黑方后手都可以用这些着法与红方抗衡,所以红方可以稳持先手地进入预想的局面。

对付起马局的后手针对性强的第一选择是挺起克制红方起马位置的相应卒,即红方如马八进七黑方则卒3进1,反之红方如马二进三,即卒7进1,这样红方正起的马就显得有些不太灵活,红方为解决己方马路的问题就需要通过运子来进行防护调整,黑方可以根据红方的动态相机决定布阵方案。

有时,黑方为了达到进入自己熟悉阵型的目的,故意不挺卒克马,例如:马八进七,卒7进1,兵七进一,马8进7,这样就还原成对兵局的套路中去,可以依稀看到象棋布局的某种相通性。

仙人指路(进兵局)
开局着法,第一步走兵三进一或兵七进一。

因一子当先,意向莫测,有试探对方棋路的意图,故名,也称进兵局。

是一种刚柔相济的布局,后手方的应对方法很多,其中最凶悍的是卒底炮,即“兵七进一,炮2平3”。

“仙人指路对卒底炮”已成为当今棋坛最流行的布局之一。

九尾龟
布局阵型之一。

红首着兵一进一或兵九进一,号称“九尾龟”,其整局构思和仙人指路相似,有让先试探对方棋路之意,另有活通边马或进车之用,十分罕见,属冷僻布局,其战略战术和金钩炮一样,求新求怪,符合兵家奇正相佐出奇制胜之道!
飞相局
起手飞相,即为“飞相局”,因涉及到走子习惯,实战中大多选择飞右相(相三进五),故有“飞正相”之称。

早在明清时代的棋谱中已略有记载,但因时代局限,作者未能客观地予以论述,而是将其打进冷宫。

导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飞相局在临枰对阵中难觅其踪,处在被遗忘的角落。

可喜的是,自1960年以来,飞相局在多种比赛实践的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步入80年代,在以胡荣华为代表的象棋精英们的努力发掘下,飞相局的研究得以深入发展,从本质上根除了飞相局只是消极防守的错误观念,其战略构思符合孙子兵法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基本思想,其寓攻于守的战略构思颇得名家推崇。

时至今日,飞相局已自成体系,并日臻完善,是当前流行布局之一。

现代象棋理论上的某些热门课题,譬如如何以静制动因势利导;如何配置子力协同作战;如何内线运子平衡局面;如何开拓空间抢占制高点等等,在飞相局的多种变例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证。

补白:以上所介绍的各种布局,本人统计了十年来的国内大赛近200 0余局,其中先手布局中炮约占69%,仙人指路约占12%,飞相局约占1 0%,起马局约占3%,过宫炮约占3%,仕角炮约占2%,其他冷僻布局占1%。

此外,还有先手走仕四进五(起仕局),车一进二(铁滑车)等冷僻布局,因在当今实战中基本没有出现,故不作论述。

整理于2009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